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共1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89675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共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共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的概念:(选择题难度)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选择题难度,学会两个区域的对比和分析方法)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

2、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选择题难度)1、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2、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

3、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难度)1、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4、。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3、农业社会后期: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遥感:(选择题难度)概念: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1、工作原理: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2、特点和优点: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5、,提高效率。全球定位系统:(选择题难度)概念: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1、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卫星的数目);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地理信息系统:(选择题难度)概念: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1、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

6、系统。该部分大多以选择题难度出现,综合题的形式较少(参考课本P12活动)。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的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1、位置和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结合课本P16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和地图册P112,注意经纬度)2、干旱的原

7、因: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地形:高山环绕盆地加上青藏高原的隆起,阻隔水汽到达。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基本条件:干旱的气候物质基础: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人为因素:由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对水土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引起的: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3、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掘井带来的副作用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

8、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选择题难度)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该部分的内容是重点,以综合题的难度掌握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森林分布:森林的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持碳氧平衡) 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意义)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9、)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少噪音(城市绿地) 防风固沙 (风沙防护林,如三北防护林)分布: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

10、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人类医学的宝库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亚马孙开发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表现有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亚马孙开发计划: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大量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出现,伐木公司运输方便,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 移民亚马孙平原:巴西东北部人口众多,是全国最

11、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巴西政府身负巨额外债,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包袱,发达国家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对雨林的优质木有消费需求,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雨林的保护的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课本P35思考

12、题,我们对热带雨林破坏所持的态度和消除分歧的方法。本部分内容不难,森林的作用,生态效益,脆弱性,雨林的开发措施和保护措施都是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选择题的难度。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我国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地图册P109,注意乌金三角的经纬度)能源的分类:按能源的可再生状况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矿物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按能源的基本特征: 一次能源: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如煤炭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成人类需要的另一种能源:电力,石油,焦碳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分类: 来自太阳的能源: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来自地球

13、内部能量:地热,核聚变裂变 来自天体间引力能:引潮力按照能源技术状况: 常规能源:使用多年且大规模使用,如煤炭,石油 新能源:刚被利用或已被利用并有新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一个区域的资源开发条件,应主要考虑资源状况,交通和市场这三个因素。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A分布范围广(图3.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B煤种齐全C煤质优良(举例3个煤田的煤种)D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层煤田,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市场广阔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而世界是以石油为主)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使得我过对煤炭的需求量增

14、大,使山西煤炭具有广阔的市场,加速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图3.4山西煤炭外运线路中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的记忆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可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A 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出电力B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山西向外变输煤为输电的利体现在经济效益和运输成本上,弊体现在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缺乏山西煤炭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模式: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能源综合利用

15、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山西煤炭基地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三废”的治理:废渣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和塌陷区,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方法,废气要消除烟尘,营造防护林带

16、。掌握课本P41阅读我过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选择题难度)掌握课本P44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对策(选择题难度)理解课本P46山西和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对比(综合题难度)理解课本P46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作用(选择题难度)如何保证我国能源的安全(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 建立国家能源的储备机制 大力开发新能源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 广泛参与国家合作,与亚非拉国家合作开发新的能源基地 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本国的能源的勘探和开采,开辟新的能源基地本节课比较重要,可以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模板,考察某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结合,考察能源

17、和资源的调配问题。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多集中在大河流域的中下游:取水方便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农业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理解流域,水系,分水岭,分水线,支流的概念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部分河流是雨水补给,流量和降雨量大小有关)含沙量(与流经地区的地形,土壤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情况有关) 汛期(大部分河流是雨水补给,汛期和雨水的季节分配有关) 结冰期(与冬季的气温有关,时间的长短与纬度的高低有关) 流速(与地形落差有关,影响航运) 水温凌汛满足的条件:A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我国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B从低纬度流向高纬

18、度(保证春节解冰从河流的上游开始)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形状(太多了,自己看书)流程长短,流经地区和地形区 流域面积大小 河道的宽窄(和流速有关)流向(和地势高低有关)田纳西河:(地图册P72,注意经纬度)位置: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不同地段的保护:上游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下游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中游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影响:A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19、B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亚热带季风想湿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影响:A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B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农作物对水的季节需要矛盾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影响A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B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C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关,特别是夏季引河流水进行灌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的种植棉花 植被破坏:扩大耕地面积,矿

20、山开采,获取炼铜的木炭 环境污染:炼铜企业造成的酸雨危害。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熟悉后面展开的内容)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本节课直接考田纳西河的可能性较小,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上,结合掌握尼罗河(地图册P70,注意经纬度和利弊),长江黄河(地图册P89-P90,注意经纬度和相关内容)的流域的开发和南水北调。四、区域经济发展东

21、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河流:辽河,松花江,牡丹江,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水文特征)结合课本P60图4.1,P61图4.2和地图册P115,掌握经纬度和地理事物的位置。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南部有一部分属于暖温带(见地图册P86)。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22、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纬度决定该地热量不足,弊: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农作物品质好天气寒冷,病虫害少,不需要农药,绿色食品冬季漫长,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 冬季积雪融化可解决春旱地形: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

23、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南多北少,大豆和小麦的种植南少北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A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生

24、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B发展的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A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B发展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农业:A发展方向: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B发展的重点: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东北地区成

25、为粮食商品基地的原因:耕地面积广,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只需回答前3点促进某地农业发展的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思考:1.促进某地粮食生产的措施;2.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本节课内容是这本书中必考内容,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会出现,可以结合必修二中的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结构,也可以以东北地区为模板分析某地的农业发展优势劣势

26、区位条件和发展方向,还可以通过两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对比来考察。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都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先有工业化,后有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B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27、,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工业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有利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和侨乡的优势不利条件: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缓慢。结果:吸引了国内各方面的人才和大量劳动力,保证了工业化发展对各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当时我国生活消费品紧缺,珠三角的工业化缓解了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第二阶段: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不利条件: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有利条件:恰

28、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果调整。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B.外伤投资的区位选择也由原来的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珠三角受到南岭的阻隔,市场范围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A.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化不匹配B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不清,结果趋同,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城市间存在竞争关系,

29、城市服务范围较小,发展互相制约)C外来人口多引发的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社会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A大气污染酸雨危害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C噪声污染D耕地锐减,土壤费力下降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对策: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发育程度高的石化,钢铁,汽车,造船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A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B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两个方面)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

30、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本节课内容是这本书中必考内容,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会出现,可以结合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传统新兴工业区,城市化问题,也可以分析某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条件和发展方向,还可以通过两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的对比来考察。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西气东输的跨区域调配: 地质灾害冻土和高寒缺氧 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掌握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的三线运输的形式,起点和终点。(见世纪金榜本节的“借题发挥”)交通线修建的意义: 交通:缓解交通紧张的状况,丰富了运输方式,构建全面的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

31、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政治:团结少数民族,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促进边疆地区的繁荣发展 军事: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到达珠三角。(课本图5.1)西气东输工程一线沿途经过新(绿洲),甘(河西走廊),宁(宁夏平原),陕,晋(黄土高原),豫(华北平原),皖(秦岭淮河一线经过),苏和沪(长三角)等9个省级行政区。 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社会经济因素是消费市场(城市和人口

32、的分布)。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匹配):A.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B.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量小,但能源丰富。 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A.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带来了大气污染(酸雨),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压力。B.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价格低,燃烧效率高。(掌握天然气的优缺点)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重点在西部:A.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B. 东北,华北地区等老油气基地生产进入中后期,陆续进入

33、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C. 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我国提出了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比较世界天然气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的原因和我国西部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A.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B.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

34、消费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结合课本P85图5.5和5.6说明)D. 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本节课以综合题的难度来掌握,可以结合我国和世界能源问题,或者是我国资源的调配来考察。东亚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分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和国家产业转移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设立工厂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A.原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B.影

35、响: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内部交易成本因素:A.原因: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B.影响: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A.原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B.影响: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结合课本P88思考题1.2.3.4和P90活动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

36、调整:A.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新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而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A.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B.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A.表现: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B.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污染严重,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企业),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转移国: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

37、,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B.转移对象国: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结合课本P92思考和P93活动掌握本节课是必考内容,产业转移和结合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化来考察,也可以通过分析某地产业的变化和两个地区产业的对比来考察。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地图册P111原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植被较少,暴雨集中在7.8月,地表破碎。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危害:造成土地贫瘠,农业低产造成河流下游地区河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造成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治理: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压缩农业用地,重点建设高产稳产的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

38、积:压缩牲畜数量,加强管理;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的结合。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地图册P113优势和问题:资源优势和问题: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土壤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综合开发途径: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生态建设农业低产区的原因和综合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地图册P112农业低产的原因:A自然原因: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春旱多风沙,气温年教差大,降水集中,地势和缓起伏,多岗地,洼地)B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大水漫灌,乱开垦,只用地,不养地)

39、综合治理:A低洼湿地:台地-鱼塘模式:B盐碱地: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海岛海域的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以海南岛为例)地图册P116开发的意义:丰富的渔业,港湾和矿产资源,有利于维护国家的还有权益,保证国家安全。海南岛开发的优势条件: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海洋资源优势开发和保护:合理布局产业:海岸带:海洋资源开发,建设港口和工业加工区。丘陵和台地环带:热带农业。山区丘陵带: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发展热带山区和民族风情旅游及山区资源加工发展特色经济: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渡假休闲旅游胜地。还有环境保护: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加强还有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以上海浦东为例)面临的问题: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用地用能紧张。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A开发的目标: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完善基础设施工程: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现代工业,城市农业,高技术产业为主,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B合理的规划:分城市化和非城市化两部分;轴向发展和综合组团发展相结合,形成多核心模式;建设发达的综合交通网;建设多类型的绿化体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