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77977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凯里七小李妍主题词: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自主探索,多样化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实践意味着教与学方法上的改革,本文就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显示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住地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如何让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深入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实践活动室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综合应用时教学活动的效果体现。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全新的、科

2、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如何让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深入教学过程,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一、 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生活经验,教学中药加强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有对数学内部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我从学生的实

3、际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重组。由于学生对小数的了解最初往往是从商品标价开始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的认识又多于对米、分米的认识,因此教学时先以元、角为基础,学习例2前半部零点几元,再让学生自主探索例1的前半部认识零点几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几点几(例2、例1的后半部);又因为读写时认识的前提,是学生生活实践最为熟悉的内容,所以教学时先学习小数的读、写法,在探究一位小数的含义。这样处理虽与教材编写略有不同,但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因为体积单位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究竟1立方厘米时多大?1立方分米又是多大呢?若是照本宣科,学生不

4、一定能理解。如果教师能结合具体实物进行教学,如用于一个手指节的大小来表示1立方厘米的大小;一个粉笔盒的大小表示1立方分米。通过这样的解释,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大小在学生头脑中就有深刻的印象,接着再来一个猜测物体体积的游戏,学生就更能掌握好体积单位。教学体积后,教师还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长,正确计算出自己手中物体的体积。这样的教学,把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一练、量一量、算一算,亲身体验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二、 教学方法以综合应用知识为目的要加强数学

5、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应用有两个方面:1、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初步认识。例如,一个个的数据时孤立的,但当它与一定的数据联系在一起,就有可能显示其中的含义。因此,当教师只出一组(34个)数据而不出事算式或文字时,学生看到数据就会出现各种猜想,于是在学生头脑中即刻闪现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如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列入:教师在黑板上出示640、1920、12、15这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九年义务数学教材第九册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由选择相应的数据

6、,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后,立即开动脑筋,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有:1、15除1920的商加上12与640的及,和是多少?2、1920与640的和,乘以15与12的差,积是多少?3、1920减去15的差除以12,得出的商再加上640,和是多少?4、一个数加上12乘以15的积,和是64哦,求这个数。5、一个服装厂计划每天做640套衣服,预计用12天完成,现由于客户要求,改进服装样式,减少1920套服装后剩下的要求15天完成,问平均每天做多少套?6、两站间的铁路(复线)长92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站出发以每小时行12千米速度行驶640千米后,一列客车才从乙站开户,客车每小时行15千

7、米。两列火车大约经过几小时相遇?。教师给出的数据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放开手脚,用于设疑,敢于创新,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下自己做主,自由提问。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学习能力会得到发展,教学质量也将迅速提高。2、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劝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的数学有关因素,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同时要为学生运用搜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例如:如学习“利息”的计算后,让学生替教师出主意:“老师有

8、500元钱,改怎样存比较合算?”学生不但要到各家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还必须考虑教师这些钱能存多久,最后还要考虑存的方法,是逐年存在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有没有国债可买?然后进行交流汇报,并阐述理由。通过这样的时间活动,不但加深学生对“利息”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懂得储蓄的意义以及利率调整与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体验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

9、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学时还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的合作,并在交流中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小组学生共同解决。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两道应用题(1)学校有买来水泥20吨,用去8吨,还剩下多少吨?(2)学校买来水泥20吨,用去8吨,还剩下的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让小组合作列出式子,在让学生讨论:A为什么(1)式中要用20-8,而(2)却要用1-8/20,B12/20与12吨有什么不同?C、列示时什么时候用20吨,而什么时候用单位“1”表示总数呢?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充分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1是一个分率,吨是一个数量”各有不同的用法,有的则说“求

10、分率的时候就用单位“1”,求具体数量时就用20吨。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能吸取别人正确的观点,来纠正错误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在这样的具体讨论中去理解,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几张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一把剪刀。课堂上,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剪、拼等甚至不用动手也有了结论。但每个同学的方法都和书上的一样,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却只会照本宣科,不爱动脑筋,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不会深刻。于是我鼓励学生继续剪,继续拼,看谁能想出和课本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对于第一个想出新办法的学生,我让

11、她自己到讲台前介绍方法,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思考得更加积极,讨论得更加热烈了。学生不仅学得有兴趣,肯积极开动脑筋自己也能想出来。在解决问题中,学生会根据解决问题的目的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当前题适用的对策,当前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四、 教学形式的实施要多样化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可以使课内外的形式,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一段时间完成。例如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

12、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红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新鞋,小红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红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拿法:小红从口袋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红()元,这是小红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一下算式:162-97 62+3 100-97+62 162-100+3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是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的过程;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

13、学生还发现了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贴近实际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典型来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还应时刻重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出示典型题时,应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完整地表达解题的思路,鼓励学生不断按追求新异,从而养成善思、善问、善辩、善学的好习惯,逐渐形成创新能力。例如我给学生出一道计算题“1.25

14、320.25”,然后请学生思考,想一想这道题有哪几种解题思路。下面摘抄一些学生们的解法:解法一:1.25320.25 =1.25840.25 =(1.258)(40.25) =101解法一:1.25320.25 =1.254240.25 =(1.254)2(40.25) =521 =10解法一:1.25320.25 =1.25480.25 =(1.254)(80.25) =52 =10解法一:1.25320.25 =1.252160.25 =2.5440.25 =101 =10解法一:1.25320.25 =1.2522240.25 =2.5221 =52 =10解法一:1.25320.25

15、=(1+0.25)480.25 =(1+0.25)4240.25 =(4+1)21 =521 =10像这种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加与学习,在动态中探索未知,独立地发现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寻找有创意和创新思维,寻找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几年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坚持让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任教的五年级(1)在历年来参加的凯里市期末统考中,数学科成

16、绩(平均分和及格率)一直列年级第一。 在知识信息以惊人速度增长的今天,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应使受教育者成为未来的创作者,成为未来学习化社会的主人。创新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与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与指导,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那么,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足部改变老一套“静听”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施新的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发展个体、表现个体、培养个性的过程。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为将来的长期学习积累潜力,成长为未来学习化社会的合格人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