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共11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62881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一、 鉴别文体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2、这些年来,抒情类散文这种体裁一直被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所频繁使用,虽只有千字左右的短文,但却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有人说,一篇抒情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阅读,就是在饮这杯酒。能品出其中三昧,自然也就能做好文后所附的题了。.抒情散文在内容上往往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在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二、 明确抒情散文阅读考点1、结合

3、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2、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3、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作用4、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如:概括文章所赞美的对象的品质特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赞美的对象的5、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往往有一条线索,可能是“事”或“物”为线索,也可能是以感情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就会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如何认识文章的主题;对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试题中常以问“为什么”的形式出现。7、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当然,有的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在

4、不断变化,要注意体会。8、有的抒情散文,景物描写是很重要的内容,要求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9、从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来赏析文章。10、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感悟、启示等。三、 答题注意的要点1、简要概括题: 就是从文章中筛选信息,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答题规则:寻找中心句,关键句。对于语段中特定词语或者短语的指代什么内容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上下文中揣摩答案。2 、品味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头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上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但要真的透

5、彻了解,又不能单纯靠字面的文字,因为作者的想法不会倾筐倒箧地说出来,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冰山理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同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做综合的分析判断,才能够领会得到它。如果不善于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往往就体会不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因为那没有说出的弦外之音往往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小草青得逼你的眼”“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心中一惊,随即怅然”“我知道我必须这样说”指明修辞手法;明确表达效果;概括语句内容;体会语句情感;3、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要把握文眼,寻找并理解关键句。所谓“文眼”,就是文

6、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主旨的句子。“文眼”出现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出现在篇末,则前必有伏笔;出现在篇中,则必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抓住“文眼”、纲举目张,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文眼外,我们还要注意那些或具有特殊含义或在行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或带有明显情感基调的关键句。比如在结构上起统摄、领起、承接作用的句子。这类语句往往出现在段与段之间或者是不同表现手法衔接处。从结构上看,它能使文章的段落衔接紧凑;从内容上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内容向另一方面内容的转换。再比如有一定内涵、寓意乃至有言外之意的句子。这类语句的意思含而不露,话中有话,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其深层内涵。还要注意表达情感变化

7、的句子和段落。很多散文在行文中都有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或者段落。报秋(宗璞散文)中的“我”,先是一惊,随后怅然,到最后悠然自得。小小红帆船中我的情感变化很明显,由冷漠苍凉到呵护童心的真诚。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正是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前者我的情感变化是因为感念于玉簪的警醒,后者我的情感变化是因为小谦这个小女孩执著纯真的一片童心,这变化的契机或者说因由正是作者行文所要着力表现的中心内容。作者的情感变或带出了主要内容,同时也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往往变化了以后的思想正是作者感悟最深的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4、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

8、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结构,但无论什么样的结构都离不开段落和层次、结构和照应、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入题往往能确定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显示文章的风格。“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有很多平静叙事的开头。结尾往往揭示或者深化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者启示读者作更深入的思考。2006济南市中考试题小小红帆船“我知道我必须这样说”。归纳要点,应该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段落有中心句,那么把中心句摘录出来就行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那就把段中的意思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话简明地表达出来。如果段中的意思有主次之分,即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段中的句层意思是并列的

9、,那就把几个意思连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层层深入的,那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应,结构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决定的。分析写作手法往往也要通观全文: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衬托。注意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的不同。5、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和文体知识运用上的技能,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的技巧。要搞好散文的阅读鉴赏,我们就必须弄清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并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归纳工作。例如:(1).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2)

10、. 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等。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B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C衬托是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D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11、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E欲扬先抑(3). 结构手法: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4). 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种:A比喻。使用比喻修辞格,在议论性散文中往往能使作品的观点通俗易懂,在描写抒情性的散文中往往能使作品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B拟人。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C衬托。为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相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方法叫衬托,衬托有正反两种。D反复。除了对散文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外,在阅读鉴赏散文时,我们还要对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加以细心揣摩,静心品味

12、。6、联系实际迁移、拓展阅读贵有“新得”,在平时阅读的时候,读到文章的某一个段落,觉得触发了自己的某种感想,有一种就禁不住要做一下圈点评注的愿望,这就是一种联系个人实际的拓展。拓展迁移的题目往往都是由原文作为基点,选取某一个与原文息息相关的话题展开论述,有时还会给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资料,如小小红帆船中最后一个题目,提供居里夫人的一段话和齐白石的的事例,他们都是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而大有作为的人物,正可以借此来论证小小红帆船一文中所主张的保持一颗童心的可贵,同时,也应根据材料来论述童心与成功的关系。四、备考策略(一)语感很重要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世界的体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

13、我们就要做这样的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读懂读透文章,这样才能做好题目。因此,一切解题技巧的前提都是透彻地理解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素良好的语文素质,其中语感是很重要的。语感是什么?如何培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叶圣陶先生在分析语感时曾引用过夏诏尊先生的一段话: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理,“赤”不但解做红色,“夜”不但解做昼地反对吧。“田园”不但解做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做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如何培养语感?多观察生活,多体会,要把生

14、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多做读书笔记,日久天长的积累,就会使你的语感越来越敏锐。(二)重视整体感知,准确衡量主题深度主题亦叫中心,是作者在散文里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态度和观点,是一篇散文的灵魂。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如下几种:1. 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2. 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3. 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应该是一个趣味与修养并重的品读过程,具体方法还会因人而异,可以多方拓展。散文是人类真我的袒露,是人类自在生命的一个精神家园。解读散文就是解读品味人类自身。创作者为呈现自我而精心建构文本,解读者为寻找自我而努力破

15、译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因而,创作有创作的规律,解读也有解读的规律。把握了规律,创作与解读就会事半功倍。(三)考场小技巧1、先认真读完一遍原文,大致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5分钟即可)2、认真阅读文后所附的考题,迅速找到题目涉及到语句所在的位置并划出来。3、带着问题再细读原文,同时开始逐题作答案。五、典型例题链接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

16、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

17、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

18、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8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 ,写出了她_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 ,写出了她 _的性格特征。 19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 (2) (3) 20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3分) 答:(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19、阅尽沧桑”“并不落寞”?(3分) 答:21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答:(二)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

20、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

21、,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莫愁2008年1月上)1概括。试简要概括本文第段的主要内容。(2分)_2理解

22、。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4分)(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 _ _(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_(3)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 _3体会。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3分)4揣摩。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3分)5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_(二)土豆的花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

23、漂亮! 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A)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

24、灿灿地开了花。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

25、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B)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

26、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

27、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圈点评注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按: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B句:18文章以“土豆的花”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19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20.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段画线一句的理解。(4分)21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22.读完文章后,你对母亲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对母爱的理解。(4分)雨参考答案 :19(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

28、分) 20(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21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附答案:1写“我”从关门声中来读人(或:着重写了几类关门、叩门人)(2分。意对即可。)2(1)

29、细心,体贴(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有礼貌)(1分) (2)粗心,不太体贴(或:欠些细心、体贴)(1分) (3)粗鲁,不顾他人感受(2分。意对即可。)3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并且关门特别轻。八九岁时的一天,“我”到父亲卧房取书,小手攥紧了门把手想轻轻关门不惊忧午睡的父亲,不料关门声还是异常响。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 (3分。答对一件得1分,意对即可。)4答案示例: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短诗中的清脆的句点来作比),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那轻轻一合的清响着实令人回味。(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若只品味词语

30、,最多2分。)5开放性题。答案示例:不赞同。因为此段拓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更好地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赞同(有此同感)。因为文章标题及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技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也很连贯,整个行文更显得一脉相通。(3分。看法1分,理由2分。无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土豆开花18. 本文描写了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作者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土豆的花”即指土豆开出的令人惊异的美丽的花,也指母亲那被忽

31、略的美,标题一语双关,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辛劳母亲的感恩之情。“土豆的花”还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能准确理解题目的两层含义得1分,能准确地把握感情得2分,答出线索及作用(或答出象征)得1分。19A处示例:按:在这里是用手压的意思,表现了我种下土豆时的不经意,反衬了土豆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异的美丽。评分意见:A处共3分。“按”的意思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B处示例:这句话从土豆会开花想到母亲曾经拥有的青春美丽,作者由花及人,由写花过渡到写母亲,开启了下文对母亲质朴与美丽的描写与赞美。评分意见:B处共3分。句子的内容理解占1分,表达效果中 “过渡”及作用各占1分。20.

32、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操劳的身影中去审视过她的美。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能准确理解“天天吃土豆”“土豆会开花”“土豆花的美”的含义3分;语言完整、通顺1分。22.示例1:插叙的写法。文章第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蓄势。 示例2:插叙的写法。文章第段插叙了母亲少年和出嫁时的青春和美丽,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突出了对操劳一生的母亲质朴与美丽的赞美。 示例3:托物言志手法。文章从一簇美丽得令人惊

33、异的土豆花写起,突出土豆实用和美丽兼有的特点。文章以此设喻,由物及人,赞美了同样质朴与美丽的母亲。形象具体,意蕴含蓄深远。示例4:反衬的手法。文章第段讲述了当时种下土豆时的不经意,反衬了土豆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异的美丽。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见解正确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合理得2分。允许学生有创新发现,言之成理即可。 22. 示例1:鬓边的白发,是您日夜操劳的见证;额头的皱纹,是您磨过岁月的痕迹;温婉的笑容,是您永远不变的坚韧。母亲,您永远是最美的, 示例2: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我的一生都倚着您幸福。 22.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句式符合要求得1分,内容恰当得2分,语言生动形象得1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