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51978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P3、美国是最早采用大都市区概念的国家,1980年后改称为大都市统计区。还有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的“劳动-市场区”以及日本的都市圈等。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提出大都市带概念,当时世界存在6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都市带、美国五大湖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西北欧大都市带、上海大都市带。3个可能成为大都市带的地区:巴西里约和圣保罗的复合体地中海沿岸城市区洛杉矶为中心太平洋沿岸地区。P4、城市与乡村的区别:集聚规模、生产效率、生产力结构、职能、物质形态

2、、文化观念。乡村的基本特征:人口、建筑区域生产地等相对分散明显的均质性建筑密度低社会结构单一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P6、城市和乡村间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科学意义的界线:城市到乡村是渐变的,有的是交错的、城市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城市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我国的市镇设置2个标准:人口规模(20-50-100)、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中国市制一般称为广域型市制。我国市制有两个基本特点: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双重性。农村采用三种方式给城市提供强大动力:直接投资、提供廉价劳动力、提供廉价土地。乡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和畜牧业形式较单一自给自足“五个统筹”-统筹城

3、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的城乡统筹包括:统筹城乡经济资源统筹城乡政治资源统筹城乡社会资源P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现代城市发展凸显的动力机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与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城市文化特质。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的腹地、城市发展的动力。P9、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P10、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自

4、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制度城市化初始动力-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工业化,后续动力-第三产业。P11、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P1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集聚城镇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P13、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攀枝花、鞍山、东营、克拉玛依)。商业短缺时期以乡镇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市场经济早起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的城镇化模式。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P14、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基本特征:城镇化过程经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

5、,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各级城市普遍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加速,成为接驳世界经济的空间单元。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P17、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必然促进: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的城镇化:不是单纯追求人口意义的城镇化依靠

6、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注重城市整体质量的提高通过对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按城市化水平: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1000刀以下 30%以下|1000-3000 30-50%3000-7000 50-70%|7000刀以上 70%以上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P19、古典时期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该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营寨城平面上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中心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

7、成的中心广场。欧洲许多大城市由其发展而来,如巴黎、伦敦等。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中世纪 教堂和广场:。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下,建设了一系列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街道和公共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绝对君权 古典思潮影响下,轴线放射的街道(香榭丽舍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协和广场)。P2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

8、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1817欧文“协和村”4/5财产美国印第安纳州建新协和村、1829傅里叶“法郎吉”1500-2000人社区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1868贫民窟清理法、1890工人住房法、1909住房、城镇规划等法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 1853豪斯曼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1893芝加哥博览会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P26、现代城市规划的早起思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四周永久性的农业地带环绕,土地共有,委员会委托管理。人口限制在3.2万。勒.柯布西埃1922明天城市:总300万人(40万摩天大楼,60万板式住宅,200万花园

9、住宅)1930光辉城市:立体交通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不同点: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索尼娅玛塔1882线性城市:城市交通为前提1882年提出西班牙工程师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实践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1948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轴线延伸。 戈涅20世纪初工业城市:

10、提出功能分区思想卡米洛西谛1889城市建设艺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格迪斯1915进化中的城市、芒福德-区域规划P34、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 6)城市进化理论

11、: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P36、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城市分散发展理论1920年,恩温提出卫星城理论: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新城: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有机疏散: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合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

12、价值。广亩城:赖特1932消失中的城市宽阔的田野P39、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966豪尔世界城市1986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1957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大都市带人口下限25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P44同心圆:1923伯吉斯以芝加哥为例提出5个同心圆:CBD、过渡区、工人居住区、良好住宅区、通勤区。 扇形理论:1939霍伊特多核心理论:1945哈里斯和乌尔曼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伊萨德任务,决定城市土地租金的要素有:与中央商务区的距离顾客到该址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目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P49、邻里单位理论:1929佩里规模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方商业内部道路系统1

13、96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认为街道要有生命力的三个条件:街道必须是安全的必须保持有不断的观察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的有使用者。城市规划方法论:综合规划方法论(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分离渐进方法论(理论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结合)混合审视方法论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倡导性规划方法论(达维多夫和雷纳,规划的选择理论)P56、1933雅典宪章现代建筑运动、物质空间决定论、城市发展终极状态下各类用地关系的描述1977马丘比丘宪章主要理论思想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

14、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终极状态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1、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规划理念的演变城市历史约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4000年。规划思想最早形成:周代规划思想多元化: 东周儒家礼制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管子、老子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商君书阐述了城乡关系、区域经

15、济、交通布局2)唐长安城:中轴对称、东西两市、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皇城位于内城的内部中央,宫城位于皇城东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明清北京城: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突出8km中轴线。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皇城南形成商肆。 3) 明南京城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主导的典型城市格局。 P66、19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推进市政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的一部分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重庆、天津、杭州、成都、武昌以及郑州、无锡等城市相继运用西方近

16、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或在欧美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P67、大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卫星城市、邻里单位、有机疏散、以及道路分级等规划理论思想。P69、1951年2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中指出“在城市建设计划中,应贯彻为生产,为工人阶级服务的观点”。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城市和某些新工业区的建设。大多数城市旧区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重点建设,稳步前进”。1956年,国务院撤销城市建设总局,成立国家城建部,国家建委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是新中国第一部重要的城市规划立法。1957年,国家先后批准了西安、兰州、太原、洛阳、包头、成都、郑州、哈尔滨、吉林、沈阳、

17、抚顺等15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部分详细规划。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规划条例这是新中国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第一部基本法规。1989.12.26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并与1990年4月1日开始实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 显示,全国城镇化水平已达36.22%。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乡规划法并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国家划定行政区域依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行政管理7、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式 1)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资源跨国流动扩张跨国公司地位愈突出信息、通讯、交通的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镇体系垂直结构。“全球城市

18、”或“世界城市”的基本特点: 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创新基地和市场信息、通讯和交通枢纽 工业城市复兴的三种类型: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重塑城市更新和滨水地区再开发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底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知识经济四个特点: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信息技术使知识以有限知识传播;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人力因素空前重要。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

19、引投资;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 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原因:居民对社区生活条件的满意程度 居民的社区认同程度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居民在社区内的居住年限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4) 可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992年,联合国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变革现行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关于人类住区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

20、善人类住区的管理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供水、下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节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规划和管理促进科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住区开发的能力。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循环使用土地与建筑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地区管理旧区复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内容国家政策应当鼓励创新高密度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重要的实践有:都市村庄模式紧凑发展

21、模式产业园区美国“精明增长”的原则:“都市村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住区发展模式,它所具有的特点是: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对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都是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进行的战略布局,国土规划考虑的问题更为宏观和长远。进行区域规划较普遍的国家-德国,区域规划最早始于-前苏联。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是围绕着大规模基本建设开展的。第三章 城市规划任务、体系及与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

22、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三种属性,即城市规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又是一项社会活动。P91、城市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这种管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实行管理和控制。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法法律国务院-条例行政法规建设部-规定&办法部门规章国务院部门及各级政府-条例行政规章地方各级立法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法规建设部-规范&标准部门标准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包括了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和城市地域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制定城乡规划的基

23、本原则: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制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程序: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概念:城镇体系规划是以一个完整的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城镇体系发展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非物质、自力与人为等方面来认识。低水平均衡极核发展扩散阶段高水平均衡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作用:上下衔接基础设施布局资源保护和利用城市之间有序竞争和合作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区域空间整

24、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持系统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原则: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制定全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税收和金融政策、土地开发政策等,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经济活动和建设活动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5、: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五章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前瞻性的研究包括:城市定位、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纲要成果:文字说明专题研究报告 图纸(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市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市域空间管制示意图、城市现状图、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图、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不含各项专业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规划编制规范化规划编制的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两种: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

26、(极差、标准差、离散系数)、一元线形回归分析、多元回归、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矩阵综合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用于功能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绿化分析);等值线法(地形分析的等高线图、交通可达性分析、环境评价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方格网法(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多层叠加的综合分析);图表法(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P116、总体规划的现状调查区域环境调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历史文化环境的调

27、查:自然环境的特色文物古迹的特色城市格局的特色城市轮廓景观建筑风格其他物质精神的特色自然环境的调查社会环境调查: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经济环境调查:城市整体经济状况、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广域规划及上位规划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调查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及非建设用地的调查城市住房及居住环境调查、市政公用工程、环境状况等调查P118、现状调查的方法现场踏勘(最基本的手段)(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调查、交通量调查)抽样或问卷调查(调查群体的观点、意愿、意见等)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无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尚未形成文字或对一些愿望与涉嫌

28、的调查如部门、领导以及广大市民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等针对某些关于城市规划重要决策问题收集专业人士的意见)文献资料搜集(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城市规划中所涉及的主要文献有:历年的统计资料、城市规划志、城市报章发布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消息。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制约工业的发展。矿产资源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自然条件、人工环境、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规划及政策性因素、其他因素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城市性质:城市性质关注的是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对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城市性质应该体现

29、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城市建设的总纲。研究城市性质应有国家、区域、城市本身三个层次。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城市性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的大小、用地布局结构、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城市人口规模就是人口总数:即在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在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的总和。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

30、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千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中人口的8.87%。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这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根据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31、公报(第1号),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城市总体规划采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综合平衡法-人口规模难以确定,需要增长资料的时间序列法-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稳定的相关分析法-影响发展因素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区位法-城镇体系、等级完善、接近中心地模式职工带眷系数法-新建工矿小城镇校核的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在城市规划中,需研究的人口构成情况有: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城市人口容量有三个特性:有限性可变性稳定性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开发经营的集约型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城市用

32、地的分类 8大类,35中类,42小类。总规: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规:达到小类深度。P128、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P129、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细分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旅游用地。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按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和目标来分区: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规划区是由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

33、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划定规划区须遵循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城市形态分类: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带型(长短轴之比大于4:1)放射型(3个以上发展方向)星座型(一大三小)组团型(两个以上独立团块)散点型(无明确团块)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条件: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有活动断裂带地区,慎重),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地震断裂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建设。城市上游不宜建设水库。

34、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对待地面水,存在两方面问题,水对城市的影响防洪标准、措施的合理制定,保证城市建设的安全。城市建设可能对原有水系的破坏过量取水、污水的大量排放、改变水道与断面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后两者可为城市水源,承压水可为城市主要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形成漏斗。对地下水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 3)气候条件7、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 分三个层次:(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因素;(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

35、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3)因子层:更小的侧面。 评价因素地基承载力、地形坡度、地下水位、洪水淹没深度、工程地质。 一类用地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地下水位低,没有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危险,地质条件良好。 二类用地采取工程措施后适于建设用地,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浅,洪水淹没深度不超过1-1.5m,地形坡度较大,地质条件需要采取工程准备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超过20,洪水淹没深度超过1.5m,有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农业价值高的丰产田,矿藏水源地,永久性和军事设施。城市总体布局主要模式城市布局空间形态的最基本形态可分为集中式

36、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可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又可分为带状、星状、环状、放射状等。影响居住用地指标拟定的主要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城市用地标准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的因素: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布局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利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以及矿物蕴藏地区、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37、防止噪声干扰地方化经济就是要求生产厂与同类厂布置在一起,由于生产厂的集中而降低成本,经济性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性和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卫生防护带中,可以布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停留时间不长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防护带内。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城市综合交通:即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城市综合交通分为从地域关系上-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从形式上- 地上、地下、路面、轨道、水上从运输性质上-客运交通、货运交通从交通位置上-道路上的交通、道路外的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

38、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元素包括:连线、交通工具、站场、管理规则和人员。洛杉矶-高速公路网、伦敦-地铁网、纽约-发达的地铁和公交系统、巴黎-地铁网和公交网我国城市形态的同心圆模式与采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有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基本工作内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P181、城市交通调查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交通出行OD调查(交通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未来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社

39、会经济类资料(人口、就业、收入、消费、产值);运输现状类资料(公交客运总量、货运总量、对外总量);交通设施资料(各类车辆保有量、出行率、交通枢纽及停车设施);道路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料;分析、预测车辆、客货运量的增长。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现状交通量(机非人)在路的时空分布;过境交通对路网的影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OD调查: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和货运抽样调查居民出行OD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属性(家庭住址、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等)和出行特征(出行起终点、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交通方式的选择)抽样率应根据城

40、市人口规模大小在4%-20%之间选用。(我国日平均出行次数为2.0-2.8,国外2.4-3)了解不同货物运输量、货运车辆的时空分布规律。货运与城市土地使用特征、经济条件之间关系。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预测。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根本原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系统缺陷-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用地性质不协调-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细部存在缺陷-重要节点交通拥堵机动车总量的发展预测方法:收入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千人拥有法。主要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交通区划分需符合的条件:交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大城市应逐步发展地

41、铁等快速轨道交通适量发展私人交通历史上形成的城镇大多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如汉口、广州、重庆、扬州等;现代城市也往往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如上海、郑州、石家庄、徐州、株洲等。城市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基本上分为两类:直接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小城市布置在城区边缘,大城市在中心区边缘布置。通过式、尽端式、混合式)、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另一类似与城市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铁路专用设施,如编组站(为货运列车服务的专业性车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P190、公路分类按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高速、一级

42、、二级、三级、四级(沟通乡、村的地方公路)长途汽车站:客运站(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路与公路相连)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车站、维修保养站、加油站、停车场、旅馆、餐厅、邮局、商店)港口城市要妥善处理岸线使用、港区布置及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及后方集疏四个环节的布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航空港避免跑道轴线方向穿过市区,跑道中心与城区边缘最小距离5-7km,如果跑道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城区边缘的距离至少保持15km以上。国际航空港与城区距离一般应超过10km。影响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

43、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P194、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道路应成为划分组团、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成为组团、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景观骨架)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道路功能与用地性质相协调(交通性不能安排可产生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中心、大型公建)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一般城市8-15%,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5

44、-20%)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不大于120。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满足工程管线的布置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P198、常见的道路网形式: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地形平坦,利于布置,对角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联系外围,环形干道利于中心外的市区和郊区联系。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使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自由式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大城市发展后期效果较好。 链式道路网,由

45、一两条主干道作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兰州。 低让高、次让主、生活让交通、适当分离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对于特大城市,可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对于较大城市,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交引出交通干道,与主干道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可 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个部分。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钟摆式”交通流,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的优点。两块板:解决了对向快速车流干扰,车速大于50时设置,具有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可在量大的一侧设辅路。三块板:机非分道行使,保障交通安全;景观好;对向机动影响;适合机动车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