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共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31274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共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共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摘 要:二里头文化自1953年在河南登封王村遗址被发现以后,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有关二里头文化是否夏文化的认识上,学术界更是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夏文化的界定入手,围绕新砦期的归属与夏文化上限的确定,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差异性与连续性问题的解决,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与夏商分界等问题,整体概观的对二里头文化是否夏文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从多方面论证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关键词: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新砦期二里头文化,1953年在河南登封的王村遗址首先被发现,经过以后的陆续发掘,现在确定其分布涵盖了今天河南全部、山西西南部和陕西东部等。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2、,学术界将二里头文化大致分为二里头类型(豫西地区),东下冯类型(包括山西东南部的晋南地区),牛角岗类型(豫东地区),下王岗类型(豫西南地区)、杨庄类型(豫南地区)等。同时,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的数据最丰富也最具有代表性,而且二里头类型分为四期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一种考古学文化被发现及确定之后,紧接着就面临对其族属文化归属的界定和分析。学界已有部分学者基本形成了以二里头类型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观点,但是在夏文化的界定,二里头类型一至四期特征以及四期之间关系等问题上争议的解决,是进一步证明和巩固该观点的关键。一、夏文化界定以及相关问题1、夏代的存在与夏文化的界定夏代是否存在是界定夏文化首

3、先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目前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二十世纪初,王国维就由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被证明正确而推知史记对夏代的世系记载也应该是正确的。就应该指的是以夏国家势力范围内的以夏族为活动主体而产生的文化遗存,这样就从时间、地域、文化主体上明确和界定了我们探讨的对象。三、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差异分析这里的二里头文化分期,主要是讲二里头类型的分期。二里头文化分为相互连接的一至四期,已经是学界的共识。客观上看,二里头文化的一二期之间在文化遗存特征上存在差异,有学者就将不包含二里头一期的二里头文化归属于夏文化,而且将二里头文化的来源归结为东下冯类型。这样,就割裂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文化新砦期再到二里头文

4、化一至四期的连接,而且东下冯类型在出现年代上也为后起,分布的地域也与二里头类型核心分布区有一定的距离,不可能是二里头文化的来源。但是,二里头文化一二期确实存在文化遗存特征上的差异,如何对待和分析这些差异关系到对二里头文化的族属文化归属。可以肯定的是,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实物遗存都是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中心分布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共性。就目前发掘出土的陶器来看,两期都是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而且有一定量的泥质黑陶和夹砂棕陶。陶器的制作方法则以轮制为主,夹杂有少量的手制,另外在装饰上堆纹和鸡冠耳都比较典型。器物的器型以折沿、鼓腹、平底或圆底为主。除此之外,遗址方面的窑穴、墓葬、随葬石器等都具

5、有相似性。不可忽视的是,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共有的典型器物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嬗变关系,但是一二期所使用的很多器型的器物在三四期仍然在使用,虽然伴随着时间推移,器物形制的细节有所变化。上述情况已经基本说明了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的差异是同一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嬗变,是连续的,有联系可寻的,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也是连贯发展的,这期间虽然有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但是还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的。四、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与夏商分界说二里头文化发展至第四期时,在建筑遗址、陶器、石器以及青铜器等实物遗存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分布区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四期遗存的数量大量减少。碳十四测年数据也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上

6、限不会超过公元前1600年。由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为夏商分界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合理的,二里头文化是一各期之间相互联系、完整的夏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才是夏商文化的分界线。在遗迹方面,主张三四期分解说的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的废弃标志着夏王朝的灭亡,二号宫殿则是商王朝允许夏人保留的宗社。这种说法及其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仅仅以一座宫殿的存废来论证一个王朝的终结与否也是失之武断的。一个王朝政权的灭亡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一号宫殿的废弃也正是这种过程的一个体现,而且具体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上,二号宫殿的规模、周围实物遗存、各种手工作坊遗址、墓葬等都表明

7、其不比一号宫殿差,是王朝实力的见证。而且四期的遗存分布与三期基本相同,该期发掘出土的铜礼器、玉器等也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是在前三期基础上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势力消长的结果,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时已经是一个新的王朝政权、新的族属文化主导的时候。综上分析,二里头文化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发展而来,到新砦期再到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这是一个王朝的代表性文化由弱到强、由盛转衰同时伴随外来文化影响和自身势力消长的过程,是一个各期互相联系、没有割裂的完整过程,也是具有典型的夏文化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实物记载。参考文献:1 二里头文化与夏商分界再探,朱君孝,中原文物,2006年第3期,52-57 .2 新砦期的确认及其意义,赵青青,中原文物,2002年第1期,21-27.3 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方燕明,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46-50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