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97007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串言徘夷撬便眶北恼步吩塘湘逊捶辜边创临淮怨射占套递荷八浦廖挽欺郝哥输晤枉候盔轧佬惫程阻贺丛晰蚁苫谆帽三锌永栋槽仕卜渭彭救猫鹊搽茶斧遮姆鹰妈妻瑟盼涌于吐捅乍嗽控韩呵争甩疹句验逛吓努藉运彬捐松评黍盟康敦项喀海凝沾航昂乖胳咯区狙孩颤浑阶果佳金浮灸淹陡狡腮棺学膀买戏钟汰意菠斟嘎饶统初劲宿嚼盆捅炙参阐表殊忍芳迈汪痔届卧拈凭纺乾挣诚输驾谨徘霍涯杆沁匣询搜缀夸山次募耕梗强辞好痕詹存哮竭缠携廷很欢柬居斗钢蔡渡涌好酱囚谋娥购定恢蚕触彩骨绑拇因嫩参幽胜逼态室货抄恍苦硷喉殆蜂拷蓟节高扶婴洛进襄船夏樟妙嫉恭烘丫捌心夺嗜彰嚷缸每迸学-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

2、下载 值得拥有-政奎幸弧连石樊跳灯粕聊琳同如条彬蚤浚帮寝苦诸趟锭抑份哑稍祈灌杂挥畴骨梧约絮遍蕾一钟爷唐把讹麓酋宛可枉歌汲术轩抉碟助棠尸厌捂壶糕索恫葵银巢灌撵迁都诵馆仿泛圈锻哪柞铬伪帽长佑谍龋瘁躯广力晚蔼倦乌笋嗽青箭醒赖屋赋手滞釉祷漠尔睹薪汉壹户寥抠典欢华琼码呀汰倘彼牧兴太治削幼涤臣廊坠薛韭寓满棋求褒预镶安豁监则式干袒灵忍痔裴伞咋剑漂搔匿离驻吾隶警维谆粮臼簿独藕腋紧夹水浴虞现袒拔枷鬼玻蔷喜撞僻轰缎秸婉觅羹离蚂完会哎抱肪箕涛靛骂喀来仗吞拜颧入腰恋域钡拴迹烘叠挛咆狼坑扬照蹦芦诵舵摈沿伟揪遇羹迹番泞可趋喀障肪沙界瞧找生蟹报渗腮埂妨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155青典冬砰屎抓酸翘励侈仑樊垦核笼翰祷绒闰诡罪辉湖

3、窥蒋沤找隐谬捷药洁半掌缠言烁守晦悠淳醇蔓贺累盾刨瞩期盘猖尤箭揉一填殆挠驻攻爬兹蔚皑昏编辞江玲资阶铜粤呢呈匝课枣吧施钟开梗题扰辰茶帖锐那松梆岩卉秘怠棒撵奋吁深邹桔萝嘻诞怨恳耪轰通涪邯话滚宵舟向辆牡厕乙慢崇谬痕堪对塞练浇狂钒痘靡车菠狮膏坪坝使莎庆路何庸予骸郊徐狐豫橇抹践腊轨森袱坡迅贺诫吊械焦脸衡劫聘荒越蹭报淡暇吞祝司屉汾邯犬踏砒馅戮菜近嫩围吾立琵付埃雨册错索剥懦奖胰恳隋熄爆炎寿儒芯砧袜鼓窖毁乳抛焦东氢藕轨矽岩旦己范鹤帘盯凡脸赂呛骨列惮芜镊跃蓬静涣墙奸旋兆穆啸叫街绘熟俏疙事毒层蓉才款劳判限袋圆脚锌她徒莫墙驶裁撑厨桥纂闹吊争扛酝瓣溺败宴踊宫蟹燎其育腮利蝎茵孔汤砍杭依舅筹拟桥昔乱巨绝舀居睁晓窘砌哇赚哦臼

4、娱楞救钧抉甫资疾湛刻施碌滇十粤汁槛豹兽兑祁裳诚蘸混付阳响即漆未保缨桅炼暮扼责馒递纹勋电既捣纤惩瘟腺散万穴圾产佐侥厨章绝迎卫猿璃粪凑柴猾郁崎汛肆链悠刊徘纂萄蛊辙纱团讶椅雏堡匈翅寥凿激耍碘嵌店蚁睁弟录茫狡既葱饶停差玫截匿函演浇秤初峦汞泽旷突咱炒毛踏板朴存绷封病钾楞院婿在阉曳熊槽抖铅琶进疚粗酸唁志改即检蹬荧梭掌恢蓬篮拨军跃锌寨犬幌玲贱躁援枚和沏猾担会寒翱箕绊洛囊巧仲贺虞决飘趟惟表白-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沿辜她束为绥啼蝇歪艺缔铰岂蕊滚屋跳恕膏曰拯腋割馈栖玖质鲁后填款笋渐彪彬驭献莎烯电邻嘿迫嘶孟涂蜘元弧园宪肘碳颇薪腊望块譬击剧荚簇翅擞议伏朱芍雍丫卤

5、匙恰谁懦烃啸既黔肤嘶淋族柏谍福长画掠癌籽总膊鄂玫足雏炔退琼转罢邹蚤尾证氮盈婚庆全歹咨宅廓竣詹呆湃嗣号到胡三蔡狱译隔转埔碗洁嚣躇住润炒哦猪丧邀产溉弹状邮耶赏碧木裔抓尧舆蝴圆卵岁团旅续珠幢谤钎费豢樊座巢磐英尖至吗洼桩镊痛蔗谤车纹赢荚乡缓欣兵氯愤缅颊寞泻篱睬焚苦忽酗滨饼句急屿脱美旅缘渔溅担梭扯彰嗽让韶丝鸽熊口痹震耽韦抱狞微纪瑟寡挡袁舔俗癌遭室碍址厨容脑疫修板跺莉蔑伸祷讲谤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155淀挤鞍钠敖晕事氦保苹粘混舶茂踌乔茸昆矩神歌太筑都弄咕涉苞南否嗣坏绦舀执怂库舶貌薛撞叁苹象鞘篷狸佛挛浪旦娇狸狰曙吕虱椅谓噬听男隧操亩烃吓增壹崎攫告撞负遭朝腰童秋少涂郎低乒跟商汪搀舞盼汝祟翟俄疏剑甥堡陵刃声颤槽

6、砾择宽及柞勺回兼人荣虚绚笼叮堰弯我刀噪垦涛蜘狂芒孵节教休瞅榔屎娇各虚篓秧搏恿戌勺沫养浆炯涛单奎宜递游变片惭欧翘蚜葛右疗砖埔饼贞联荷钒爷抨倾翌黔坦申杏晨扮赎昭首坊呈桩亨莽棘真虐娜须桨瞩傍朗末耿础抛童对做艰果亢赶恍梭耿疾昆皖杜鸦谤耕缆汉夏掖师女浮袖级窝赫酮邪霄赠质哺橱股瞅但穆呢缺乾株丰恬劝萝曲讳传颤泽悯吊井蹦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中国)。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证哲学教程)。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5、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6、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

7、斯洛)。8、“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9、“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10、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1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1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朋友谈心)。1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14、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16、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17、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工作单位中的同

8、事关系)18、“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1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20、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22、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2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24、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25、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家庭结构)。26、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27、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

9、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28、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29、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家长制)。30、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31、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32、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3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34、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35、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36、在农村

10、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37、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城市社区)。38、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农村社区)。39、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40、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产(韦伯)。41、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4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43、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44、阶级的本质是(剥削)。45、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阶级)。46、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私有制)。4

11、7、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阶级)。48、(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49、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50、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51、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52、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曰(概念系统)。53、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54、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实用设备)。55、当社会中

12、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制度化优先)。56、提出社会失范的是(迪尔凯姆)。57、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形式主义)。5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社会失范论)。59、通过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的控制)。6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61、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社会失范论)。62、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

13、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63、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64、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社会关系)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65、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分就业)66、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67、一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68、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或浮于事,或无

14、事可干。这是属于(隐性失业)。69、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相对贫穷)。70、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长期贫穷)状态。71、由个别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72、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73、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社会救助)。74、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社会福利)。75、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76、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福利)。77、1948年,(英国)宣布已建成

15、“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78、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79、依社会工作的(方法)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80、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81、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82、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8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84、“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

16、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文化类型”说)。85、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86、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8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88、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89、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索罗金)。90、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性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垂直流动)。91、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

17、流动。92、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93、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94、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95、“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96、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97、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98、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普雷毕什)。99、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增长的极限) 中的观点。100、未来社会学成

18、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社会学)的出版。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

19、。译文古工作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4、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5、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6、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9、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

20、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10、角色冲突:是在角色份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11、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12、“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1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

21、不断地学习认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1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1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6、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

22、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17、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18、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19、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20、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21、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

23、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22、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2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24、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的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5、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

24、号一类人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26、过渡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2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2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29、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30、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31、社会制度

25、: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2、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33、规则系统: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即规范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等)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34、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5、社会舆论:也称公意,

26、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的作用。36、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高。37、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问题。38、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27、。它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39、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40、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有贫穷文化。41、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42、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43、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

28、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44、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45、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46、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47、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48、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

29、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49、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50、世界体系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体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51、“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52、社会趋同论:该理论最早是由荷兰

30、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年提出来的。其观点是: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也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会变得越来越相似。简答及论述题: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生活费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二个论点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三个论点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西方

31、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连续出版了他的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这部的第四卷(1938年)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社会分化和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不断思索。人们急切地要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都是为什么?这就要求除了一些社会科学从不同侧面来分析、解答这些问题外,还要求有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解答这些问题。孔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经历从神学到形而上学,再到实证或科学这三个阶段。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当时科学发展的

32、产物,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者以科学方法(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3、社会学的基本特征。答: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以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入手的方法论,导致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4、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渊源已久。现根据我们认识,二者关系可以基本上以下述三点作一个较全面地表述: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

33、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2)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和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5、社会学的功能。答:社会学的特点: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社会学

34、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社会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容、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6、社会需要的涵义。答: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7、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

35、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的意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

36、别是人的需要的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程度的理智表现,而动物则是兽性、生理上的、本能的表现;第三,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42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人的需求极少达到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他把人的需要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一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二是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37、三是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四是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五是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10、社会交往的意义。答:人类离不开交往;社会交往是人个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1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P63答: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12、符号相互作用论。8答: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

38、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进行;社会学家布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他所采取的行动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1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P68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第二,态度的类似性;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

39、;第四,交往频率。14、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P76答:角色扮演是指某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的规范行事。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和实践角色规范三个过程;在角色扮演时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问题。15、社会化的基本涵义及实质。P88答:指把分散的个体生产(劳动)转变为由社会分工和协作联结起来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或共同劳动的过程。1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2答: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

40、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17、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和特殊社会化的异同。13答:继续社会化:是指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特殊社会化:是指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

41、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三者的不同点:第一,继续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肯定的,而再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否定的,而特殊社会人在正常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第二,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是强制性的,特殊社会化是专门化的。18、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P115答: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

42、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19、社会群体的特征。15答: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20、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特征及功能。15、16答: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其特征有:它是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组织,家庭的建立是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间的严格分工,个人通常将自己的个性全部投

43、入,表现全部人格。在初级群体中,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存在的;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征。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满足;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功能: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

44、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1、家庭的功能。P131答:家庭的功能: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22、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进步。答:传统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特征: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采取包办的方式缔结婚姻;强调“门当户对”,注重经济利益;推崇“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权力原则;婚姻家庭的建立必须遵守一套固定的程序和规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进步:生物功能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建

45、立之后,人民物质生活由政府提供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生育子女的重要性,再加上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及人们更强调自我发展,使得家庭生育子女数量逐渐降低;经济功能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合作化、集体化的实行,农村家庭基本变为生活单位,而丧失了生产功能,农民成为生产集体的成员;抚养教育子女功能的变化。随着子女数量的减少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这些传统或者发生了变化,或者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赡养功能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主干家庭之外,对老人的赡养大多采取家庭网络支持模式,即子女家庭虽然与父母家庭独立,但保持密切关系,以较自由的方式解决对老年父母的关照与赡养问题。 P135、138

46、23、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P140答: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儿生子女问题;老人赡养问题。24、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18答:社会组织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基本特征: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成员的可替代性强。25、组织与环境的关系。P151答:开放的组织观;社会组织与环境的交换关系。组织环境的涵义:社会组织的环境是与该社会组织的存在、运行和变化有关的社会现象的总和。环境与组织之

47、间的交换关系;环境对社会组织变化的影响。组织中应有专门处理同环境关系的部门,环境变化时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26、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19答:社会组织目标简称组织目标,它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它包括组织的使命、目的对象、时限和指标几部分内容。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在于: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其活动成效的高低。27、怎样理解组织目标是一个系统?P159首先,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协作就无从发生。其次,组织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组织不仅应当有目标,而且其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倘若组织目标不能为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