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简答题(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80692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简答题(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宏观简答题(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简答题(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简答题(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长期的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与对外政策、宏观经济政策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a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B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C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

2、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而得到的数字,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之和。因此,即使没有增加,仅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二者的关系为: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实际GDP=名义GDP / 通货膨胀率 价格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

3、良好衡量尺度?GDP并不是评价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过程的成本及财富分配,更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和反映民生状况,GDP的增长强势甚至有可能掩盖住一个地区发展的隐患。因此,必须真切地看到,“GDP崇拜”和幸福感式微的反向困境,真切地认识到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5、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6、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有哪些?7、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也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当稳态人均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与折旧的斜率相同,稳态水平的消费达

4、到大时,整个经济也就出在黄金律稳定状态,因此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MPk=g 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8、简要说明技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扮演的角色。9、试分析外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0、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相当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不同类别的劳动市场。在一类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而在另一类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量,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由于劳动者在市场之间转移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劳动

5、市场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下去11、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1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2)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3)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4)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5)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1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随着潜在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移动。正常

6、情况下,长期总供给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右方平行移动;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被破坏,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左移动。1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15、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

7、第四净出口效益。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16、用总供给冲击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答:提示:用P181(b),看图说明。17、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是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增长率同联系了起来。第二,和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观点的否定。第三,当为(u)时为0。因此可以把定义为为0时的失业率。第四,由于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

8、,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18、曲线和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答:(1)IS 曲线是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 I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 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 曲线左方的收入

9、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 IS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2) LM 曲线是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M ky hr P 。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 LM 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 LM 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 LM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

10、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3) 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 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 IS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 LM 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19、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

11、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政府支出乘数?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 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 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 1。 而在 IS-LM 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 dY/dG=z/(1b)=f/f(1b)+qh, 其中 z= h/h+dk/(1),很显然 0z1, f 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 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 代表货币需求对 收入的敏感程度,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ISLM 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20、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1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IS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物品市场的均衡,即I

12、S,LM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是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在E点上则是两种市场的同时均衡,这时决定了利率水平为i0,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而且,也只有在利息率为i0,国民收入水平为Y0时,两种市场才能同时达到均衡。)21、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关系?前者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事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后者则揭示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了一致的宏观经济学思想22、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

13、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23、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2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

14、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25、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一)、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压力大的时候采用。紧的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等;紧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措施是提高利率、减少

15、贷款、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等。这种结合方式的积极效应是可以有效地抑制社会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但是其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容易造成经济的萎缩。(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这种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通常是在总需求远小于总供给、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对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总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加财政支出投资,另一方面是减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发行国债等一些方法来扩大投资需求,达到拉动经济的目的。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途径是通过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率等,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刺激投资,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消极效应是往往产生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并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三)、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中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的经济政策。即我们日常所说的 松紧搭配结合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种财政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调控中最常用的调节方式。四)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