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72471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会计、税务等专业(学分:3; 学时:5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金融学概论课程属于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研究金融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本原理、系统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实务运作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基础课基本知识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基础【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起源及规律性和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熟悉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掌握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货

2、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货币起源及其规律性1、货币起源(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的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2、商品成为货币的原因二、货币的定义与形式(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三、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2)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四、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1、货币制度的形成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3、货币制度的演变五、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1、我国的货币制度的内容2、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第二章

3、货币流通【目的要求】 掌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掌握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和演变;熟悉货币流通的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种状况。【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主要内容】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足值货币及其流通2、足值货币形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特征3、信用货币及其流通(1)信用货币的产生(2)信用货币的形式(3)信用货币形态下的流通特征二、货币流通的概念与形式1、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1)货币范围的扩大:M0、M1、

4、M2、 M3;(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2、现金流通3、存款货币流通4、广义货币流通三、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1、货币均衡 MsMd2、货币均衡的标志3、货币均衡的条件第三章 信 用 【目的要求】了解主要的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理解信用和信用制度;【重点与难点】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信用和信用制度。【主要内容】一、 信用概述1、 信用的产生2、 信用的含义(1)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 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和债务关系(3)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 信用的职能与作用(1)分配职能; (2)节省流通职能; (3)宏观调控职

5、能;二、 信用制度与信用形式1、 信用制度2、 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三、信贷资金运动1、信贷资金2、信贷资金运动(1)从银行角度看(2)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3)从企业资金运动的角度看3、信贷资金运动规律(1)社会生产与流通是信贷资金运动的经济基础(2)信贷资金运动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3)信贷资金运动依靠信贷资金分配环节与使用环节的统一(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信贷资金运动的基本保证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利息的本质【目的要求】 掌握利息的本质;掌握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熟悉利率杠杆与运用;熟悉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重点与难点】 利息

6、的本质;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主要内容】一、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1、利息的本质2、利息率(1)利息率概念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2)利息率的种类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2、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3)资金的供求关系(4)物价水平(5)历史利率水平(6)国际利率水平(7)借贷期限的长短(8)借贷资金风险的大小3、我国利率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三、利率杠杆与运用1、积累社会资金的作用2、调节企业投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3、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和激励的作用4、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5、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6、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的作用7、调节国

7、际收支平衡的作用8、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必备条件 第五章 金融市场【目的要求】 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资本市场的内容;掌握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相关内容;熟悉金融市场的含义和功能;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现代金融市场理论;掌握货币市场的相关内容;熟悉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重点与难点】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关内容;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概述1、金融市场的含义2、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3、金融市场构成要素(1)参与者(2)金融工具(3)交易价格(4)组织方式4、金融市场的分类二、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2、同业拆借市场3、商业票据市场(1)票据

8、承兑市场(2)票据贴现市场4、国库券市场5、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三、资本市场1、资本市场的特点2、发行市场(1)证券种类的选择(2)偿还期限的确定(3)债券还本付息的条件(4)发售方式的选择3、流通市场(1)参与者(2)组织方式(3)交易方式四、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概念2、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1)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2)外汇市场(3)黄金市场五、金融市场工具1、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1)期限性 (2)流动性 (3)风险性 (4)收益性2、金融工具的种类(1)商业票据 (2)债券 (3)股票 (4)衍生金融工具六、现代金融市场理论1、保险市场2、风险投资市场3、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第

9、六章 银行类金融机构【目的要求】 熟悉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熟悉金融机构的形成及功能;了解中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掌握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和资金构成);掌握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与难点】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和资金构成);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内容】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二、金融机构的形成及功能1、金融机构形成2、金融中介3、金融机构4、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及功能三、中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1、银行的产生2、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构成四、国际金融机构1、国

10、际货币基金组织2、世界银行3、国际金融公司4、国际开发协会5、亚洲开发银行6、国际清算银行第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目的要求】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掌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投资基金的特点;熟悉投资基金的分类以及证券公司的功能和保险公司的特点。了解投资银行的产生和证券公司的类型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的情况。【重点与难点】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投资基金的特点;【主要内容】一、投资银行1、投资银行的产生2、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1)风险投资(2)证券发行(3)证券交易(4)基金管理(5)企业并购(6)理财顾问(7)项目融资(8)金融工程3、投资银行的特征4、投资银行的基

11、本功能(1)引导证券市场发展(2)提高公司经营业绩(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4)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二、证券公司1、证券公司2、证券公司的功能(1)媒介资金供需(2)优化资源配置(3)维系证券市场有序发展3、证券公司的类型(1)综合类证券公司(2)经纪类证券公司4、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1)承销业务(2)经纪业务(3)自营业务(4)投资咨询业务(5)购并业务(6)受托投资管理业务(7)开发业务三、保险公司1、保险公司的产生及发展特点2、保险公司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积聚风险、分散风险、降低个体损失(2)融通长期资金、促进资金形成、重新配置资源(3)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生活3、保险公司的种类4、保险

12、公司业务(1)筹集资本金(2)出售保单,收取保费(3)给付赔偿款(4)保险投资5、我国保险市场及发展四、投资基金1、投资基金概念及特点2、投资基金的法律3、我国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第八章 商业银行【目的要求】熟悉“三性”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组织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各种主要业务和经营过程中的遵循的“三性”原则。【重点与难点】商业银行的各种主要业务和经营过程中的遵循的“三性”原则。【主要内容】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2、商业银行的发展二、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1、商业银行的性质(1)商业银行是企业(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3)商业银

13、行是特别的金融企业(4)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2、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3、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1)单一银行制;(2)分支行制;(3)银行控股公司制;(4)跨国银行制;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借入资金)2、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资产的构成、现金资产、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4、表外业务(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保险类业务)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盈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流动性原则)2、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

14、债综合管理)3、商业银行的其他管理(资本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第九章 中央银行【目的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性质;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了解中央银行组织形式的国际比较。 【重点与难点】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性质;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教学内容: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二、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1、中央银行的性质2、中央银行的地位3、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金融机构的

15、“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4、中央银行组织形式的国际比较(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三、中央银行的监管1、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1)金融风险论;(2)社会利益论;(3)保护债权论;(4)效益目标论;(5)自律效应论2、金融监管的历史演变3、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4、金融监管的内容(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营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5、金融监管的方式方法6、金融监管的模式(1)金融监管模式的种类;(2)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评价;(3)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四、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中央银

16、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外汇储备业务)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业务;经理国库业务;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3、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业务;清算业务;金银管理业务)五、银监会的设立1、银监会概述2、银监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第十章 货币供需【目的要求】熟悉各学派的货币需求量理论以及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熟悉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重点与难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主要内容】一、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2、各学派的货币需求量理论(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

17、)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3)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1)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2)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不同的财政收支状况)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目的要求】熟悉通货膨胀的含义、度量和类型;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内容;熟悉通货紧缩的含义、度量和类型;掌握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8、;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内容;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教学内容: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1、通货膨胀的含义2、通货膨胀的度量(1)物价指数;(2)货币购买力指数;(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3、通货膨胀的类型4、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促进论”的观点;(2)“促退论”的观点;(3)“中性论”的观点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1、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说;(2)成本推进说;(3)供求混合推进说;(4)部门结构说;2、通货膨胀的治理(1)宏观紧缩政策;(2)收入紧缩政策;(3)指数连动政策;(4)供给政策;(5)货币政策;(6)币制改革;三、通货紧缩的产生及理论研究1、通货紧缩的含义2、通货

19、紧缩的测量(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3、通货紧缩的类型4、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2)经济周期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成本的降低;(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5)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6)体制和制度因素;(7)供给结构不合理;5、通货紧缩的治理(1)宏观扩张政策;(2)生产结构调整;(3)金融制度建设四、历史上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目的要求】 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确立;掌握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掌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熟悉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了解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内容;掌握货币政策效应的相

20、关内容;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重点与难点】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货币政策效应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一、货币政策目标1、货币政策目标的确立2、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1)稳定币值;(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3、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1)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3)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5)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二、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

2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4、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四、货币政策效应1、货币政策时滞(内部时滞;外部时滞)2、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3、货币政策对个别部门的影响4、制度因素与货币政策效应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1、中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2、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实践3、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

22、改革【目的要求】熟悉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掌握金融创新及其理论;掌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内容;熟悉金融发展理论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重点与难点】金融创新及其理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内容;教学内容: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1、金融抑制理论(1)金融抑制的特征(2)金融抑制的形成原因2、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收入效应;负就业效应)3、金融深化理论(1)金融深化理论的基本主张(2)金融深化的主要表现(3)金融深化的效应(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就业效应)二、金融发展理论1、金融发展的含义和衡量指标2、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金融发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三、中国的金

23、融改革与金融发展1、中国的金融改革历程2、中国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3、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深化与改革四、金融创新及其理论1、金融创新的含义与分类2、金融创新的内容和效应内容:(1)金融制度创新;(2)市场创新;(3)商品创新;(4)机构创新;(5)资源创新;(6)储蓄创新;(7)科技创新;(8)管理创新;3、中国金融创新的概况五、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金融监管的含义和目标2、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负效应3、面对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第十四章 金融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目的要求】熟悉金融对外开放的构成及其内容;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特征、种类和主要危害;掌握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了解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

24、【重点与难点】金融风险的定义、特征、种类和主要危害;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主要内容】一、金融对外开放概述1、金融对外开放的构成及其内容(1)国际贸易;(2)国际金融;(3)国际投资;2、金融对外开放运行的典范3、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研究二、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评价三、金融风险概述1、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2、金融风险的种类(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3、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1)外部因素(2)内部因素4、金融风险的主要危害5、金融风险的评价四、金融风险控制与金融安全1

25、、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2、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3、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4、社会监督四、课程学时分配表章次总时数授课时数案例及实训时数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基础 33第二章:货币流通 22第三章: 信用22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321第五章: 金融市场431第六章: 银行类金融机构44第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44第八章: 商业银行541第九章: 中央银行44第十章: 货币供需642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31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541第十三章: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33第十四章:金融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 33合计54477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授课教材:金融学概论 房燕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1、金融学 陈学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03年12月版 2、货币银行学 张亦春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3、现代金融通论 潘金生、周延军主编 华艺出版社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