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69737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伍 双 林(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长春 )【摘要】南朝民歌缘情绮靡,它在内容题材上以描写女性爱情为主,艺术手法精致,风格清丽活泼,形式上以五、七言四句为主等特点无不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文人诗作,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文人拟作、宫体诗和随后的隋唐文人诗作。南朝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绝句和律诗的发展。关键词:南朝民歌 文人诗 影响自春秋战国到两汉,在这一段时间里所谓的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即是以诗经楚辞及汉乐府为主导的乐府民歌。从东汉班固咏史诗代表文人五言诗作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诗作已大量兴起,这种现象似乎意味着在此种环境下民歌应该完成其使命而渐

2、渐退出诗坛,但事实并非如此,许总说:“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经学的衰颓,文学自觉意识的萌起,文人诗作蔚为大观,但乐府民歌仍然占据着文坛的重要地位,同样代表着那一时期最优秀的诗歌。”乐府民歌既是代表着某一时期最优秀的诗歌,那么它在该时期必然对文人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代表着南朝时期最优秀的诗歌南朝民歌以其不同于以往民歌的特有风貌占据着整个南朝诗坛。一、 南朝民歌概述南朝民歌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政治等自身因素,使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形式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并影响着当时及后来的文人诗创作。因此,有必要对南朝民歌兴起发达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论述。(一) 南朝民歌兴起发达的原因1、地理

3、环境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西曲、神弦歌三类。关于吴歌的产生地,郭茂倩乐府诗集云:“晋书乐志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关于西曲,乐府诗集云:“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哥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神弦歌,萧涤非是这样说的:“已歌中青溪,白石,及赤山湖等山湖地名考之,知其发生仍不离建业左右。”由此可知,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流域,那里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水土柔和。受此种环境的影响,那里的人民性格温柔恬静,情感丰富细腻,且富于浪漫。宋史 地理志云:“南方水土柔和,人性柔慧。”颜

4、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也说:“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谐。”因此,他们唱出的歌是柔和清新而又委婉缠绵。如“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裙。”(子夜四时歌春歌)而都城建业又是南朝民歌的策源地,那里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在隋书食货志里是这样描述的:“晋自过江,历宋、齐、梁、陈人竞商贩,不为田业。”又宋书孔靖传论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桤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因此,那里的民歌没有以往民歌里那些表现人民的流离失所、世态炎凉的内容。又因建业是都城,都城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南史循吏列传记载:“凡百户之乡,都市之

5、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又说:“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装,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这样的生活环境适于谈情说爱,更适于那些商贾富人,纨绔子弟,王侯将相们寻找感官刺激,消遣娱乐。受如此多的需求,南朝民歌兴起发达起来。2、生活习俗 南史二十二王俭传记载:“齐高帝幸华林宴集,使各效技艺,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休歌子夜来,张敬儿舞。”又六十三羊侃传: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列侍,穷极奢靡。初赴衡州,于两艖 间起三间通梁水斋,饰以珠玉,加之锦缋,盛设帷屏,列女乐,乘潮解缆,临波置酒。”又六十徐勉传:“普通末,(梁)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

6、、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 勉,因此颇好声酒。”由此可知,南朝社会是一个声色的社会,崇尚女乐,而民间风情小调跟女乐本来举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民歌更受上层贵族及商贾之人喜欢。这一类的歌辞几乎都是“郎哥妙意曲,侬亦吐芳词”的情歌,就连祭祀神的神弦歌也都有爱情诗章,如采莲童曲:“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东湖挟菰童,西湖采菱芰。不待歌作乐,为持解愁思。”可见南朝社会生活习俗,爱情之歌遍布在每个角落,他们生活里不能没有情歌。3、社会政治 整个南朝,统治者偏安一隅。当宋王朝建立起来后,社会出现了暂时安定的局面,由于经历了东晋战乱之苦,统治者们对这一时难得的安乐便加倍的尽情的享受,而南朝

7、的统治者大多都是民间出生,因此对他们所熟悉的民歌便有千丝万缕之情,当他们处在最高层时便利用手中之权来组自己所喜欢所爱好的事情,于是大量搜集民歌,这些专门表达爱情的民歌符合了他们纵情的需要,也符合了他们粉饰太平的需要。所以,这些情词艳曲充溢了整个南朝诗坛。而偏安一隅的南朝社会有着更多的流亡者。宋书律志序曰:“魏晋以来,迁徙百计,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或昨属荆豫,今隶司兖;朝为零桂之士,夕为庐九之民,去来纷扰,无暂止息。版籍为之混淆,职方所以不能记。”又宋书刘粹传附刘道济传载:“远方商人,多至蜀土,资货或有值数百万者。”南朝民歌中对这些流亡者生活之苦的反映是与偏安的王朝普遍具有的寄寓流离之感

8、相适应的。因此,大量的 表达女子相思相慕的坚贞之情的情歌也就抚慰着温柔着他们那遭受流离之苦的心灵。(二) 南朝民歌的特点1、 题材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上有以下特点。南朝民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南方人提供了活空间,而受这样的环境影响,那里的人性格柔和、多愁善感,那么在这青山碧水之间,春花秋月之下,感情如此丰富细腻,富于浪漫情思的人们总爱唱唱情歌,卿卿我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孟珠)此情此景,能不生起柔情蜜意么?“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夏歌)这是两情相悦的甜蜜。南朝民歌的策源地是建业,建业是

9、都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交通枢纽。如前所述,经济的繁荣,物产的丰富,生活的富裕,由此带来的是社会闲置人员增多,商贾商贩大量出现,奢侈淫靡之风日渐滋长。在这种情况下,青楼酒馆、舞榭歌台自是必不可少。既然有青楼酒馆、舞榭歌台,那么舞妓歌妓也自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民歌中也少不了描写这些女人的生活的:“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寻阳乐)而这些地方又是那些商贾们文人们常去消遣之地,天长日久,那些歌妓舞妓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难免举要产生爱情的,如“夜来冒霜雪,晨去履风波。虽得叙微情,奈侬身何苦!”(夜度娘)有商贾自然就有商妇,商人们长期出门在外,四处漂泊,因此常常出现商妇与

10、商贾之间的相送别离、相忆相思,如“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莫愁乐)这些都表现了妻子因丈夫外出行商而眷恋不舍,牵挂思念及痴情企盼。由于城市商业发达,城市平民从商也多,如“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馀。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读曲歌)即便是做个生意买卖,也离不了爱情。偏安的王公贵族们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况不是励精图治,而是尽情享乐。然而这种苟且偷生的生活常常会引起其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的情绪急需缓解,但是又无能为力,故他们常常藉民歌中那些女子表达对爱情极度的专一和忠贞,这种对爱情坚贞的民歌便使得这些王公贵族们那惶惶

11、不安的心灵得到了一份平静与抚慰。因此,民歌中有很多表现对爱情的忠贞,“渊冰厚三尺,素雪覆盖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不同于汉魏民歌,南朝民歌即使是在写流离之苦也都脱离不了爱情这一主题,或写由于生活的不定,而对爱情也不敢奢求,“遥遥天无柱,流漂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欢闻歌)感叹自己身世飘零如无根浮萍,命如萤火转瞬即逝,因而无以回报情人。如上所述,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上有以下特点。都是爱情题材,其内容有描写两情相悦的真挚之恋,离愁别绪的相思,忠贞不渝的爱,还有对情郎的谴责,对难得之爱的渴望,对无望之爱的哀怨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出自女子之口,她们中有身份卑微的妓女

12、平民,有衣食无忧的商贾之妇,有小家碧玉,还有农家少女等等。由上论述,不难得出南朝民歌在艺术风格形式上的特征。2、 南朝民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体裁短小精悍。除少量的杂言歌辞外,大多是整齐的五言四句小诗。风格清丽活泼,缠绵悱恻,手法精致。民歌中大量运用双关谐语,增强了诗歌的含蓄委婉,缠绵的情调。这种修辞技巧是南朝民歌中吴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隐语双关的构成按萧涤非的说法有两类,第一类,同声异字见意者:如以“藕”为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之容,以“碑”为“悲”等等;同声同字以见意者,如以布匹之“匹”为匹偶之“匹”,以曲名之“散”为聚散之“散”等等。(3)唱和赠答是民歌的一个基本特征,南朝民歌也不

13、例外,如西曲中那呵滩的两首,其一是这样唱的:“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蒿橹折,交郎到头还。”来看其二:“蒿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第二首无疑是和第一首的。(4)南朝民歌几乎都是押韵的。这样易于歌唱,并且音调优美动听。南朝民歌以其生机勃勃的艺术力量吸引着人们,并影响着大量诗人的创作。二、 南朝民歌对当时文人诗作的影响 南朝民歌对当时文人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时的文人拟作,二是宫体诗。南朝民歌以清商曲辞为主,清商曲辞共有六类,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这三类是大家都熟悉的,而另外三类江南弄、上云乐、梁雅歌就很少听到了,其中上云乐梁雅歌均为梁以后文人所作,而江南弄则

14、是梁武帝改制西曲而成的。这里所说的南朝民歌是指晋以来民间歌谣和文人创作的新辞曲,因此也视为民歌。这些民歌中,晋时期的文人创作的有:“前溪歌为晋沈充(?-324)首创,但现存七首,非沈充所作。碧玉歌,晋孙绰(314-371)作;欢闻歌、欢闻变歌、阿子歌为晋穆帝升平(357-361)初作;团扇郎谢芳姿为王珉(351-388)歌;长史变歌,晋司徒左长史王临败(397)所制;懊侬歌十四首,除“丝布涉艰缝”一曲为晋石崇伎绿珠作,余皆晋安帝隆安(397-401)初民间讹谣之曲;桃叶歌为晋王子敬(344-388)作;华山畿则讲述了一个晋少帝时的民间故事。读曲歌,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或二十八年(451)

15、民间谣曲演成。收于宋诗卷者,石城乐为臧质任竟陵内史(430年左右)时作;莫愁乐出于石城乐,则在其后明矣;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一说彭城王义康)元嘉十七年作;襄阳乐,宋虽王诞元嘉二十六年作;寿阳乐,宋南平穆王铄元嘉二十二年作。只有西乌夜飞为沈攸之元徽五年(477)作;共戏乐、杨叛儿为齐时作。”此外,还有梁武帝依西曲改制而成的江南弄和文人所作的上云乐。这些文人创作的民歌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与原始民歌无甚差别,只有少数的在体制形式上自成一体。无论是来自民间的歌谣,还是文人自创的新曲辞都为当时文人们大量拟作。(一) 文人拟作 南朝民歌对当时文人的一大影响就是文人拟作。如谢灵运东阳谿中赠答:“

16、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诗中可以看见一女子坐在溪边,仰头望月,任自己的脚在溪水里晃来晃去百无聊赖的神态。从诗的风格内容来看应该是模仿吴歌中的子夜歌,如“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又如鲍照采菱歌:“思今怀近忆,望古怀远识。怀古复怀今,长怀无终极。”这种反复的长时的思念在南朝民歌中也有很多,如“朝思出门前,暮思还后诸。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这一类的模拟在内容题材形式上与民歌相似,但是文人气息浓厚,沈诗较之原始民歌更为清丽明快,鲍诗则是浓浓的相思里却流露出一种苍凉之感,不似民歌那样缠绵悱恻。这是文人诗作在民歌基础上的一大发展。大量拟作民

17、歌的是萧氏父子,还有王金珠。梁武帝对民歌的模拟主要是吴歌和西曲,如他的“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子夜四时歌.春歌)诗中描写景物与季节紧密联系,选用有民俗深意的意象,以梅花已落便结子之意暗示求偶的及时。在原始民歌中是“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子夜四时歌.春歌)又如他的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诗中“莲”与“怜”相谐,“藕”与“偶”双关,莲花开时正是夏季。这些作品都是歌唱爱情,也都是五言四句,无论是艺术形式风格还是内容都模拟得惟妙惟俏。南朝梁的王金珠,以拟吴歌的创作为最,几乎是原汁原味的民歌,如他的欢闻歌:“艳

18、艳金楼女,心如玉池莲。持底报郎恩,俱期游梵天。”而民歌是:“遥遥天无柱,流漂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前两句相对应,王作的第三句用原作的第四句。这些拟作都力争与原作一致,如出一辙。对于梁简文帝萧纲的拟作这里只举他对其父亲的江南弄的模拟为例。首先来看萧衍的江南弄,江南弄是对西曲的改造,共七首,分别是江南弄、龙笛曲、采莲曲、凤笛曲、采菱曲、游女曲、朝云曲,这些作品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风格上都跟西曲相同,只是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试举其中的采莲曲来说明,“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侬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这首歌辞是由七言、三言构成的,并且是运用了顶真叠句手法

19、,这在西曲是没有的,这应该是梁武帝的专利,他这种手法为后来诗人的创作所模拟。其次,来看看萧纲的拟作,看他的采莲曲:“桂楫兰桡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格律上与梁武帝的一致,但是少了梁武帝诗的那份明快,更多的是绮靡。拟梁武帝江南弄的还有沈约等,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他作品如柳恽的独不见:“别岛望云台,天渊临水殿。芳草生未积,春花落如霰。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关于这首诗,萧涤非说:“末句押题名,手法亦从子夜变歌来。”南朝民歌对宫体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体现在内容题材上。南朝民歌几乎都是女性爱情题材,宫体诗亦如是。南朝民歌有

20、对爱情不专一的薄情郎的描写是“人传欢负情,我自未觉见。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子夜变歌),宫体诗中也有这种对负情的描写“荡子从游宦,思妾守房栊。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宫体诗中对女性的描写大部分都是对女性的吟咏,有对容貌、服饰描写的,如“施著见朱粉,点画示頳黄。含贝开丹吻,如羽发清阳。金碧既簪珥,绮穀复衣裳。方领备虫彩,曲裙杂鸳鸯。手操独茧绪,唇凝脂燥黄。”(张率日出东南隅行)这样的描写在民歌中也不少,如“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冶游布春露,艳觅同心郎。”(子夜四时歌.春歌)“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子夜歌) “单

21、衫杏子红,两鬓鸦。雏色”(西洲曲)由此可见,民歌在这方面的描写是粗略的,大致的,给人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宫体诗则在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起描摹细腻的特长。其次,表现在艺术风格上。南朝民歌以清商曲辞为主,这些歌辞自然平易、流畅,宫体诗的作者们都有模拟民歌的经历与体验,民歌的这些特点自然而然的就影响到宫体诗作上来。宫体诗在语言上追求浅显易懂,因此,宫体诗的语言也平易流畅。再次,表现在形式上。吴声、西曲基本上都是五言四句,而由文人创作的民歌也以五言四句居多,其中也有五言六句、八句的,有七言的,还有杂言的。宫体诗中也都跟民歌一样也以五言四句、八句为主。南朝民歌中的对偶很多,如“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22、”(子夜四时歌.夏歌)“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子夜四时歌.秋歌)受此影响,宫体诗在诗歌的对偶上更是越发精工,如“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江总闺怨)“登台临宝镜,开窗对绮钱”(房篆金石乐)三、 南朝民歌对隋唐以后文人诗的影响(一) 题材内容 萧涤非说:“要知南朝乐府自是富有时代性与创作性之文学。虽其浪漫綺靡,不足拟于两汉,然在文学史实具有打开一新局面,鼓荡一新潮流之力量。种种传统的观念与公用,至是已全行打破而归于消灭。由叙事变而为言情,由含有政治社会意义者变而为个人浪漫之作,桑间濮上,郑卫之声,前此流波,而发荣滋长,而蔚为大观。”唐朝是诗的时代,唐代诗歌的繁荣表现在唐诗题材的广泛性

23、,它涉及到各方方面面,山水、田园、边塞、羁旅、宴游、御览、思妇、征夫、咏史、抒怀等等,爱情题材是唐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中表现被抛弃的怨妇爱情的,如南朝民歌是:“侬作北星辰,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子夜歌)唐诗为:“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二者无两样,如出一辙。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与南朝民歌的“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子夜四时歌.秋歌)是何等的相似,关于红豆的故事,王诗借红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人死在边地,其妻哭于树下而卒,化为红豆,又名

24、相思子),通过描述红豆的色彩和形象,烘托出爱情的热烈、温暖和活力。南朝民歌则用“芙蓉”与“夫容”,“莲子”与“怜子”的双关隐语来表达浓浓的相思之情。白居易琵琶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着商人妇”和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商妇与商贾之情在南朝民歌中也有不少,如“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三洲歌),“郎作十里行,侬做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估客乐)。生死相许之恋,在唐诗里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南朝民歌里的也不逊色,如“华山畿。君

25、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南朝民歌里如此种种女性爱情故事在唐诗里均能看到余音,可见南朝民歌对它的影响之大,而唐诗里女性爱情题材的大量描写不能不在南朝民歌里给记上一功。(二) 艺术风格形式南朝民歌对唐诗在艺术风格上的影响主要的也是表现在爱情诗上。唐代爱情诗大都继承了南朝民歌情景相生,婉媚而又清新,活泼而又缠绵的风格。南朝民歌里“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似四时歌.秋歌),无论是借寒服,还是借明月来传情,这一切都因明月秋风而引起;唐诗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是把浓浓的相思寄予明月以传情。二者都是用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的手法,以委婉细腻之笔触写出了思妇的刻骨相思,词语清丽,表达出缠缠绵绵的爱情。南朝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洲曲,全诗如下:“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

27、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空遥绿,君愁我也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诗歌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至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远方情人的苦苦思念。四句一换韵,更能表达感情的起伏跌宕,顶真、双关修辞的运用,更表达了缠绵无尽的不可自拔的相思。此诗无论是在艺术风格还是在手法修辞形式上对唐人的影响是极大的,萧涤非说:“唐人如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李白之长干曲等篇,则又从此脱出。”(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李白长干曲:“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疑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衢塘滟滪堆。五月不可

29、触,猿声天外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圆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到长风沙。”)张诗与李诗跟西洲曲一样,都是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来写思妇的情感变化过程,张诗写的是一思妇从月亮升起到月落这一时间段的情感变化,也是四句一换韵,而李诗则是写的一个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儿时到嫁为人妻后便是独守空房一直到老,写尽了一个女人的一生都是在孤独寂寞的思念等待中老去,而张诗中“江月年年只相似”又何尝不如是呢?张诗、李诗语言也都清丽婉转,深受西洲曲之影响。这种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萧涤非所谓的“从此脱出”之意。但是张、

30、李二诗都没有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因而少西洲曲中那种热烈但又含蓄委婉的感情表达方式。在修辞手法上就不及西洲曲了,而深得南朝民歌双关语和西洲曲顶真修辞影响的是王勃的采莲曲(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

31、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莲”谐音“怜”,“藕”谐“偶”,“丝”谐“思”。但是所写的只是一个时间点。因此,箫涤非又说:“故知此诗诚唐人所以心慕手追而究莫能逮者也。”南朝民歌在艺术风格上对唐代文人诗的影响除以上外,还有如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女子口吻来叙述,唐诗中很多也是,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以女子口气写出来的,其他的还有很多,如“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旧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故入罗帷?”(李白春思)“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张潮江南行)等等。在形式上,南朝民歌对唐文人诗的影响就是促进了唐诗绝句和律诗的

32、形成。南朝民歌中绝大部分是五言四句,也有五言八句的,“它们既是齐梁新体小诗的范本,有时唐人五言绝句的滥觞。”又南朝民歌中柳恽的江南曲、独不见,吴均的小垂手,梁简文帝拟沈隐侯的夜夜曲等都是无言八句,平仄对仗,押韵都跟唐律诗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也可视为五言律体的滥觞。此外,南朝民歌因其独特的魅力,所以唐代很多诗人都有模拟南朝民歌之作,一是形式结构上的直接模拟,如张九龄的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日,夜夜减清辉。”与南朝陈后主的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房空帷帐轻,思君如昼烛,怀心见不明。”如出一辙;二是沿用南朝乐府民歌旧题,内容未改,但形式上已经改变,如前所举的王勃的采莲曲与梁武

33、帝的采莲曲。(三) 唐诗中喜欢用南朝民歌的题目唐人在做诗时喜欢引用南朝民歌中的题目来表达诗歌中的意思,因为这些题目里所包含的内容各有其自身的意义,所以诗人在创作时,这些题目一经引用便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是南朝末陈后主所作,隋书五行志云:“祯明初(公元587年),后主作新歌,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词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也。”玉树后庭花语言淫靡绮错,都是表现的宫廷生活,陈后主对生活是纵情享乐,不理国事,以至亡国,这正应了“花开不复久”,而杜牧是晚唐诗人,这时的唐朝

34、国势衰微,内忧外患,而统治者也是一度的享乐,不问国事,杜牧在诗中引用此题目的目的是想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也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借题咏史以抒怀,寄托深远,这比其他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像这种在诗中引用乐府民歌题目的诗作很多,如李商隐的“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离思),李白的“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丁都护歌)等等。综上所论,以爱情题材为主的南朝民歌对唐文人诗的影响遍及很多很多唐以后的宋代诗人作诗以理为主,因此南朝民歌对其影响不大,南朝民歌对宋代文学影响大的就是宋词了,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故不细说。而再往后的元明清亦如是。 参考文献:许 总中国诗学主潮:古代文人诗的形成过程,江西社会科学,

35、2002年第2期,第1页。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4、208、254、259、251、251页。陈桥生论王国贵人对南朝乐府民歌的接受,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92页。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册,上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8页。The Influence of the Folk Song in the Nan Dynasty on the Works of the PoetsWU Shuang-lin(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Th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J

36、ilin Province, )Abstract: The sensuous and beautiful folk song in Nan Dynasty, whose main theme is about womans love, is famous for its delicate art and elegant and lively style. It takes the form of FiveCharacterFour Lines or SevenCharacterFour L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lk song in the Nan Dynas

37、ty on the contemporary poets and afterwards poets is enormous. It shows its influence in the imit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poets, royal poems and the poem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I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quatrain and regulated verse.Key words: the folk song in the Nan Dynasty; the works of the poets;influence联系方式:伍双林 手机号: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