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33914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卫生一、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P.1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二、心理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医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环境保护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探讨人类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P.11843年美国斯威萨撰写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卫生专著,书中正式使用了“心理卫生”一词。1906年克朗斯托出版心理卫生的原则和措施。三、心理卫生的任务是:1、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

2、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P.2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五、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P.2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六、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P.41、轻度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2、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3、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

3、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P.4 P.61908年,比尔斯发表自觉的心 在其家乡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17年,美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创办了心理卫生杂志。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1960年 世界卫生健康年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年4月重新成立.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一、心理卫生的意义: P.7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二、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 P.101、性心理卫生2、个性与心理卫生3、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4、情绪与

4、心理卫生5、意志与心理卫生6、学习与心理卫生7、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8、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9、环境与心理卫生10、心理危机干预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P.11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主体性原则. 主观能动性、积极性.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 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 P.12第二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 P.15一、 青春期时一个生理学概念,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外形、生理器官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二、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主要表现:身高,体重

5、,第二性征三个方面。三、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P.191、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强。2、产生性意识。3、产生成人感。4、独立性与封闭性的发展。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P.20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青少年认知发展 P.211、认知是指个体对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存储和提取的复杂过程。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21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主要经历了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两个认知发展阶段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P.22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三、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P.221、青少年的观

6、察能力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2、青少年的注意逐渐向高级形态发展,注意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3、青少年的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效果都不断提高4、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5、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思维品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方面6、青少年的思维品质具备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特征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P.25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P.26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 P.27主观因素。主观意识,态度,活动等。二、高尔顿 认为 遗传决定论 华生 认为 环境决定论1

7、、生物影响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2、一般认为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章 青少年性心理卫生第一节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 一、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P.29二、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P.301、对性知识的追求。2、性欲望和性冲动。3、性的自慰行动。4、对异性的爱慕。三、性心理的发展阶段:1、异性疏远期。2异性好感期。3、异性爱慕期。4、两性恋爱期。 P.32第二节 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一、早恋: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行为。二、早恋的特征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和差异性。三、早恋的类型有7种:爱

8、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叛逆型,病理型。 P.33爱慕型有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四、早恋的危害 : P.351、 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2、易受伤害,产生心理问题。3,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4、增加犯罪发生率。五、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P.35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和辅导一、青少年常见的性问题有哪些: P.371、 性恐惧。2、性压抑。3、手淫。4、性罪错。二、手淫的辅

9、导策咯: P.381、 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2、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4、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三、性罪错的辅导策咯: P.391、 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2、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3、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第四节 青少年的性教育一、 青少年性教育的意义 P.391、 青少年的性无知2、 青少年的性心理适应问题3、 性教育是一种成长教育二.青少年中国性教育的内容: P.421、性生理教育。2、性心理教育。3、性道德教育。4、性法纪教育。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P.441、 家庭性教育,父母生

10、活中指导,讨论交流,榜样师范。2、 学校性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讲解,读书知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须故事,个案分析。3、 社会性教育。 如医院。第四章 青少年的个性与心理卫生第一节 个性概述一、个性又称人格,本意是指面具。 需要是个性的原动力。 P.47二、个性从结构上分为3个系统: P.471、 个性动力系统。以积极性,选择性为特征。2、 个性表征系统。 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三方面。3、 个性调控系统。维持个性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二、个性的特征: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P.48三、个性特质理论(

11、卡特尔16因素特质理论)1、乐群性。2、聪慧性。3 、稳定性。4、特强性。5、兴奋性。6、有恒性。7、敢为性。8、敏感性。9怀疑性。10、幻想性,11、世故性。12、忧虑性。13、激进性。14、独立性。15、自律性。16、紧强性。 P.49四、个性的5因素模型: P.501、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只能等特质。2、 责任心。具有公正,条理,尽职,成就等特质。3、 外倾性。具有热情,果断,活跃,乐观等特质。4、 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等特质。5、 神经质。表现出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等特质。第二节 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特点一、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

12、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P.50二、气质的类型:(巴甫洛夫依据神经活动的过程划分4个类型) P.501、 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思维灵活行动敏捷,但性情急噪,鲁莽冲动。2、 多血质:这类人情感丰富,外显不稳定,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办事重情趣。3、 粘液质:这类人情绪平稳,不外漏,不易激动,考虑周密,自制力强,但是行动迟缓,主动性差。4、 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易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里丰富,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对人对事易多虑,反应缓慢。三、性格:指人对现实

13、的态度和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 P.51四、性格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情绪特征,认知特征和意志特征。 P.52五、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 P.52青少年的性格认知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迅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和认知特征。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情绪的稳定性加强。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果断性上。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有差

14、异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方面都是有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青少年阶段是性格形成和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六、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的发展,底层次的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P.53七、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1、友谊的需要。2、独立自主的需要。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4、成就的需要。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 P.53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个性一、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

15、烈的抵触情绪。 P.55二.逆反心理的表现: P.561、 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4、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三、逆反心理的产生的原因: P.561、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觉醒。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四、逆反心理的引导: P.571、 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2、采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孤僻: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六、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个性: P.55P.60 1、 逆反心理。2、孤僻。3、依赖。4、

16、怯懦。5、反社会倾向。第四节 青少年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一、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1、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1)、富有责任感。(2)、自尊自信。(3)、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4)、诚实正直。(5)、合群协作。(6)、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7)、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P.60二、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1)、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2)、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3)、从小事做起。(4)、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P.61第五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法国 迪卡儿最新提出“自我意识”第一节 自我意思概述一、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

17、别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 P.63二、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 P.63三、自我要作为主体起作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统一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侧面。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特征。 P.63四、自我意识的结构: P.64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我自我调节3个方面,他们的分别反映了自我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3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五、自我意识的内容: P.641、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意识。2、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六、埃

18、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P.651、信任对不信任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5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第二阶段为儿童期(1.5-3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3、主动对内疚 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3-5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4、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五阶段为青春期(12-18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6、亲密对孤独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 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7、繁殖对自我专注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6

19、-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8、自我整和对失望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65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第二节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一、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P.671、 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P.67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P.683、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P.69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P.691、 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2、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3、独立与依附的矛盾。4、自尊与自卑的矛盾。5、好生与消沉的矛盾。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一. 自我为中心 P.71 1、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 P.71 艾尔肯的自我中心

20、 P.72二、如何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P.721、 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2、视角转换。3、学会爱别人。4、主动承担责任。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三、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四、青少年从众的原因: P. 74 1、 相信他人的心理。2、寻求安全心理。3、群体认同的需要。五、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感体验。六、产生自卑的原因: P.751、 家庭背景。2、生理因素。3、能力因素。4、挫折经历。5过强

21、的自尊信。6、不合理认知。七、如何克服自卑: P.751、 认知矫正 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2、 行为锻炼法 战胜自卑,培养自信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八、自负 P.77第四节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P.771、 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2、 积极悦纳自己 包括学会接受自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3、 有效调空自我 包括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制力。第六章 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卫生第一节 情绪概述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P.82 人的情绪不是

22、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二、情绪的成分: P.831、 主观体验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2、 外部表现 情绪的外部表现又称表情。3、 生理唤醒 是人的情绪在生理方面的反映。三、情绪的两极性:情绪包含快感度,激动度,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征。 P.83四、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5、健康功能。现代心理学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五、情绪状态分类: P.85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心境,激动和应激3中基本状态。1、 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 激

23、情 是一种强烈,爆发性的,短时的情绪状态。3、 应激 是由于出呼易料的紧张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六、情绪的基本理论: P.861、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4、情绪的应激学说七、情绪与身心健康 P.88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体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二节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特点 P.89青少年情绪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体验的强烈性2、情绪体验的波动性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4、情绪表现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5、情绪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第三节 青少

24、年常见的情绪问题一、焦虑 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的反应,是个体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又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P.91二、焦虑的反映:过度的焦虑会引起生理,心理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P.91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凌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心理体验方面:焦虑状态通常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在外显行为方面,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学习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三、抑郁:指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P.91四、抑郁的一般特征是:1

25、、食欲不振,2、睡眠不良。3、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P.91五、抑郁形成的原因: P.921、 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2、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3、人际关系不良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六、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方式。 P.92七、恐惧:指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的紧张不安内容体验。 P.93八、按照恐惧对象的不同,可以把青少年存在的恐惧现象分为对特殊事物

26、的恐惧,对社会交往的恐惧,对学习恐惧等。九、恐惧产生的原因:通常外界环境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P.94十、嫉妒: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十一、学习的嫉妒心理3个方面的表现:1、 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2、 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比如说他们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3、 对成绩好比自己进步快的同学表现出怨恨。青少年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嫉妒的危害: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害于身心健康。第四节 青少年情绪的调节

27、P.95第七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含义: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P.100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二、意志的三大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具有调节支配作用。3、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4个方面。三、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分为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 P.102四、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P.1031、 双趋冲突:当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

28、标时所产生的冲突。2、 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所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3、 趋避冲突:一个人一方便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第二节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P.1041、 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2、 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3、 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4、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第三节 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P.1051、 树立远大的理想。2、制定合理目标。3、讲究科学方法。4、从小事情做起。5、坚持体育锻炼。6、塑造良好的个性。7榜样示范。第三节

29、青少年的挫折的教育 一、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P.107二、挫折包括3个成次的含义:1、挫折情境,即干扰或足碍意志行动的情境,也称挫折源。2、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3、挫折反应,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P.107三、挫折产生的原因: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便的,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和教育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 P.108四、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P.1091、 学业失败。2、人际关系不协调。3、情感困扰。4、心理承受能力差。五、应对挫

30、折的策略: P.1111、 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2、 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3、 调节抱负水平。4、 寻求社会支持。5、 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第八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第一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乏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仅指人类的学习。 P.116二、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三、 青少年的学习特点: P.1161、 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

31、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四、学习过程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 P.117五、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 P.1171、 生理成熟水平。2、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3、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学校因素。5、家庭因素。第二节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的学习成效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P.118二、智力:是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三、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四、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被分为超常(IQ130),正常(

32、IQ在70-130之间)和低常(IQ70)3个等级。 P.119五、智力正常者又可分为3种:智力偏低(IQ在70-89之间),智力中常(IQ在90-109之间)和智力偏高(IQ在110-129之间)。六、智力的发展水平呈中间比例小的正态分布。七、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P.119八、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九、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十、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理论: P.1201、 归因理论。 韦纳的三纬度成败归因理论。2、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提出的。第九章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33、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述 一、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P.137二、人际交往的3个基本特征:1、信息沟通的过程。2、相互认识的过程。3、相互作用的过程。三、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P.138四、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包容,控制和情感需要。 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接近性。2、相似性。3、互补性。 P.138六、人际交往的主要理论 P.1381.三维理论2.社会交换理论七、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功能 P.1401.交流信息,启迪思维2.学习行为规范,促进社会化发展3.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意识发展4.满足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健康第二节

34、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有哪些特点: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有哪些特点 P.141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2、重视友谊。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二、青少年的亲子交往的特点:1、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2、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3、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新的期望。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1、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4、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P.146第四节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1、遵循交往原则。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4、掌握交往技巧。 P.150第十章 青少年的

35、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第一节 吸烟与身心健康 P.155一、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的影响:1、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生理影响,易导致疾病。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二、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1、好奇心理。2、模仿心理。3、补偿心理。4、表现心理。5、交往心理。6、解压心理。三、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1、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2、家庭的影响。3、同伴的影响。4、大众传媒的影响。 P.158四、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矫治:1、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2、群体规范的约束。3、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4、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 P.160第二节 过量饮酒与身心健康一、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

36、危害。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 P.162二、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1、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2、同伴的影响。3、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心理,交往的需要。 P.163三、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1、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2、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敢于技术:包括交色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自然控制程序。 P.164第四节 网络成瘾与身心健康一、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或病理性互连网使用。 P.165二、网络成瘾的类型:1、网络交际成瘾。2、网络游戏

37、成瘾。3、网络色情成瘾。4、信息搜集成瘾。三、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YOUNG 1、专注与网络。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来长。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高。4、减少或停止上网后出现戒段症状。5、时间管理问题。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8、心境随互联网的使用而改变。 符合其中5条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 P.165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1、互联网的易成瘾性。 包括随意,多样,匿名等。2、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括内向,底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3、需要满足解释。五、YOUNG关于网络成瘾娇治的策略:1、改变上网时间。2、定时提醒,强制执行。3、设定上网的具体目标。4、约束和

38、过滤上网内容。5、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知。6、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7、建立支持群体。 P.166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第一节 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卫生一、家庭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 家庭生活欢迎包括家具空间、家庭气氛、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P.171二、父母的教育方式:1、民主型(高要求,高反应)。2、专注型(高要求,低反应)。3、溺爱型(低要求,高反应)。4、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 P.172三、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1、优越的经济条件。2、享有充分的爱。3、教育条件好。 P.173四、夫妻离异对孩子带

39、来的消极影响:1、产生消极情感。2、出现性格缺陷。3、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4、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五、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1、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P.175第二节 学校与青少年心理卫生一、学校风气:又称校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师生共同具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P.175二、校风包含2个成面:1、行为层面。2、精神层面。三、学校风气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塑造功能。 P.176四、班集体具有凝聚,驱动和同化的效应。五、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1、完善学校的物资条件。2、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影响青

40、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1、客观因素,如家居空间,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结构等。2、主观因素,如父母自身特点,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等。学校的校风,班集体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P.178第三节 社会与青少年心理卫生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1、社区环境。2、社会风气。3、传播媒体。 P.180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第一节 心理危机概述一、心理危机:指个体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却无法回避,又无法用以有方法加以解决时产生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二、心理危机分为成长性危机、外源危机、存在性危机。 P.183 三、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1、冲击期。2、防御期。3、解决期4、

41、绝望期或成长期。 P.184四、心理危机的结局:1、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并从过程中学会处理危机的新方法。2、危机虽然度过,个体却留下心理阴影,形成带有偏见的观点或态度。3、自杀,个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采取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4、个体未能度过危机,引发精神障碍。 P.185第二节青少年常见的危机源与表现一、青少年心理危机源:1、学业压力。2、环境适应不良。3、人际交往障碍。4、身心发展不平衡。 P.185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1、情绪反应。2、认知反应。3、行为改变。4、生理反应。 P.186第三节 危机干预的理论和技术一、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P.187二、危机干预特别强调 要及时,灵活,方便,强调短期性和创造性。 P.187三、危机干预的原则:1、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2、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取合适的行为。3、为当时人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 P.187四、危机干预基本模式:1、平衡模式。2、认知模式。3、心理社会模式和折中干预模式。五、青少年危机敢于的策略:1、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2、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