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28286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湖南隆回南岳庙乡沙子坪完全小学 邹 晖 邹晖,1979年11月生,湖南隆回人,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联系电话:。【摘 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干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引入情境教学法,指出按照“感知理解深化”的步骤采用多种手段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实现由“观众”向“演员”的转变,从而较大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关键词】情景教学 教学阶段 情境创设手段传统的语文教

2、学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使语文的教学活动狭小化,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干扰学生的主体地位。1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摆脱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实现由“观众”向“演员”的转变,让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此进行有益的探索。所谓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2具体而言,即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3、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1、情景教学的三个教学阶段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具有情景性的特点,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这也就有了“触景生情”之说。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3一般说来,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

4、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1.1 感知所谓感知,即通过创设画面,引入情景,让学生形成表象。如小学语文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这样就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1.2 理解所谓理解,即让学生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草堂四周景色

5、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似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问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1.3、深化所谓深化,即通过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6、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二十八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2、情境教学的常用手段2.1 生活展现情境。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

7、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为此,情景教学应当强调其生活性,即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2.2、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例如讲授放风筝,上课前,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风筝,挂在教室的墙上、窗上,有灰黑色的“老鹰”,有红翅膀带斑点的“大

8、蝴蝶”,有五彩斑斓的“凤凰”,有红、黄、蓝三色条纹的“热带鱼”,有遍身金黄的“小蜜蜂”鸟类的,虫类的。三只眼的,两个头的形状各异,色彩缤纷,走进教室,仿佛来到风筝世界。“真美啊!”一声声赞叹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于是我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风筝名字、颜色、样子。学生指着风筝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是那么自豪,那么兴奋,对“五颜六色的风筝”就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2.3、图画再现情境。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剪贴画、简笔画、课文插图等多种媒介再现情境。 比如坐井观天一开始就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井沿、青蛙、小鸟,以及井底之蛙的乐曲,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为学生展开故事想象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课中,教师安排绘

9、图想象的环节:即引导学生画出青蛙跳出井后所见到的美妙世界,以此帮助学生体验青蛙对自己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反思及羞愧之情,领悟文章的主旨。42.4、音乐渲染情境。在“趵突泉”一课教学中运用影视手段展示的一幅幅面面,播放优美的音乐与课文内容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得到了更加真实的感受。钓突泉美丽的景色把学生带人清新亮丽的世界中那向外喷涌的泉水仿佛触手可及,给学生创造了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学生的心情也仿佛融人了自然景物之中,在情境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激情。2.5、表演体会情境。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

10、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如孔乙己中“孔乙已出场”一幕:“孔乙己来一碗酒,一碟苗香豆,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此时还能炫耀自己,夸张的语言、迂腐的性格一露无遗。学生在改编中可能会增加其他对话语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表演时,须把孔乙己有意炫耀的声调、动作,表现得细致、生动。学生如能做到,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对人物的性格给予准确的把握。这样一来,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而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52.6、语言描绘情境。教学

11、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在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6 3、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3.1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

12、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采用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气氛就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良好的开端。3.2.有利于启发积极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

13、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3.3有利于适时、和谐地进行思想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技能目标外,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实施又显得办法不多,用传统的讲述法宣扬思想教育,更是显得手段单一、教条,无法吸引学生,如果我们适时利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能在不知不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思想教育。3.4.有利于预防和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强化反馈信息。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是在原有自身经验的基础上

14、,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建构的,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往往是错误的、模糊的、肤浅的,并且这种经验知识十分顽固,不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成了生硬的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不能构建新的知识。而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新的知识放入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解决这样的矛盾问题来建构新的知识,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语文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感知理解深化”的步骤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

15、素养,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参考文献】1朱兆华.浅谈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教学法. 新课程(教师版), 2010,(5):9 2吴成瑶.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景教学法.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2008 .(10):2283何延丽.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乐学.小学教学参考. 2010,(8):124张连萍.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的探析.学园,2010,(3):79-805杨艳.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初探.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0,(9):128-1296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34-35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