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69301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 逻辑释义二 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关于思维及其形式规律的科学 形式逻辑古典形式 自然语言分支 辩证逻辑现在形式 符号语言三 研究对象:抽象思维形式,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1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人脑的作用有目的的对认识对象进行概括。 形象思维 可感觉分类 灵感思维 借助于外物 偶然 概括 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 理论思维 判断 推理特点 概括性 间接性2思维形式 内容不同的命题与推理具有相同结构逻辑变项 概念变项 命题变项即可用自然语言,又可用符号语言(SAP)3.思维形式(思维准则) 确定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除) 一致

2、一般规律 明确4一般(简单)逻辑方法第二节 逻辑性质作用一 性质工具性二 逻辑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三 作用 有助于人们进行正确思维,避免逻辑错误,克服思维混乱 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准确地表达,严密的论证思想 揭露谬论,批驳诡辩第二章 命题逻辑(上)第一节 命题与推理概述一 命题 语句 判断1命题含义: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特点:必须有判定 有真假2命题与语句的关系 语句是命题的载体 语句和命题不一一对应比较:属于不同科学领域 并非所用的语句表达命题 同一个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命题(语境不同)3 命题与判断 判断是被判断者断定了的命题二 命题的分类 性质命题(A、B

3、) 简单命题 关系命题 非模态命题 联言命题 复合命题 选言命题 条件命题 模态命题 负面题三 推论及分类 推理定义:以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模式 前提 结构 结构 推理形式 推理的逻辑性 是否正确 推理形式是否正确 符合推理规则 4推理种类 演绎推理第一种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必然性推理第二种 或然性推理第二节 复合命题及推理一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主项:被判断的事物 S 谓项:被判断事物的性质 P 量项:全称 特称 单称 连项:肯定(是) 否定(否)二 联言命题及推论(一)联言命题(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 1客观根据 2定义: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 3逻辑形式 并列

4、性 自然语言表达:P并且Q 转折性 虽然但是 递进性 不仅而且符号语言:PQ(合取)判断几种事物同时存在(p、q为联言命题)4逻辑特征(真值表)P Q 支命题组合与联言命题相符合时真,否则为假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F(二)联言命题的推理1定义: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命题的推理2形式:分解式 (PQ) P(Q) 三 选言命题及推理(一)选言命题1客观依据2定义及构成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可能中,至少一种存在情况的命题构成:选言支:一般用P,Q,R,S等来表示 相容性质(至少一种)选言连结词 不相容性质(有且仅有一种)3选言相容命题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的

5、命题逻辑形式:P Q 或P,或Q P或Q (折取) P Q 也许也许 可能可能 或许或许逻辑特征PQP QP QTTTFTFTTFTTTFFFF4.选言不相容命题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可能情况中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问题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 不是P就是Q 不相容析取 宁可P也不Q 与其Q不如Q逻辑特征(如上)相容推理1相容选言推理.定义.规则: A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断定其它选言支 B否定一个选言支,就要肯定其它选言支.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PQ)P) Q(PQ)Q) P2.不相容选言命题(1).定义:以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前提,以不相容选言命题推理为准则(2).规则:A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

6、它所有选言支 B否定其它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个选言支(3).形式:肯定否定式 (PQ)P) Q 否定肯定式 (PQ)P) P(三).注意的问题.选言支要相对独立(不相容,不交叉).否定肯定式(PQR)P)(QR)三.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1客观根据定义及结构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外一事物存在的条件关系的命题结构:支命题逻辑连接词条件前件P 结果后件Q 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外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有之必然,无之未必然)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PQ“一旦,就” “假如,就” “有,就有” “要有就” “若就会” “不P,不Q” “没有P,没有

7、Q” 逻辑特征PQP QP QTTTT TFFTFTTFFFTT 4.必然而不充分条件 定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可也 逻辑形式:只有P才Q PQ 除非P否则Q 仅当P才Q 必然P才Q 不P不Q 5.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定义: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形式: 当且仅当P才Q 只需而且必须P才Q 逻辑特征P Q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T 作用 认识作用 推理作用假言命题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 定义 规则 如果命题为真: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为真,肯定后件不肯定前件为真 如果命题为真: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前件否定推理形式 肯定前件式(PQ)P) Q 否定后件

8、式(PQ)P)P2.必然条件推理形式定义规则:肯定后件则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则能否定后件推理式 A 肯定前件式(PQ)Q)P B 否定前件式(PQ)Q)P四.负命题 1.客观依据 2.定义:对一个命题的否定,否定一个命题的复合命题 3.逻辑形式:非P P 无、不、没等连接词 4.真值表 5.种类 (PQ) (PQ) (PQ) (PQ) (PQ) (PQ)(PQ) (PQ) (PQ) (PQ) (PQ)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 纯假言命题推理 1.定义: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言命题为前提,根据假言命题的特征进行推理过程 2.特征: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命题 前提间具有逻辑关系(后一个假言命题是前一个假言命

9、题的后接 3.充分条件纯假言推理 肯定式(PQ)(QR)(PR) 否定式(PQ)(QR)(RP) 4.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 肯定式(PQ)(QR)(PR) 否定式(PQ)(QR)(RP) .二难推理(P41) 1.定义: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具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推理逻辑特征进行推理的前提 2.特征:前提上: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选言支 结论上:简单命题或选言命题 3.形式 简单构成式:PR(QRPQ R 特例:PR(PRPP R 简单破环式: PR(PSRS P 复杂构成式:PR(QSPQ (RS) 复杂破坏式:PR(QS(RS(PQ) 4.怎么样反驳错误的二难推

10、理 .指出前提虚假 假言前提虚假 选言前提虚假 .指出二难推理的形式不正确 .再构二难推理反驳错误二难推理六.多重复合命题 1.联言型 2.选言型 3.假言型第三章 词项逻辑第一节:词项一 词项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在主谓式的语句中充当主谓项的语词主项: 对象谓项: 要判断的性质、特征2 词项、语词、概念词项更注重逻辑意味3 词项或概念的逻辑特征词项与概念具有抽象性词项与概念具有概括性内涵:描述概念反应质的特征外延:4 概念(词项)与语词的区别内容与形式 内容概念 语气 形式一个语词表达不同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语词表达二 词项的种类1 根据外延的数量(P72)单独词项、普遍词项2 集合词项

11、,非集合词项(P73)3 正词项,负词项三 词项间的外延关系(P74-P75) 全同关系相容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P75-P761. 矛盾关系2. 反对关系四 词项的限制与概括 逻辑依据和逻辑前提1前提 同一属种序列2依据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限制 P76(属词项 种词项)(属词项+内涵) 种词项作用:减少词项的概括 种词项 内涵 属词项注意问题1 限制和概括必须在同一属种关系序列内2 限制都是有一定极限的3 在多级限制和多级概括中要注意被限制和被概括前后的属种序列,使其成为一个重要关系。五 词项的划分 什么是划分1定义:属概念 若干种概念2结构 被划分词项(母项

12、) 划分词项(子项) 划分标准(依据) 划分的方法1 一次划分2 连续划分3 二分法 划分规则1 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外延)划分过宽(多出子项)划分过窄(少出不全)2 划分的子项在外延上必须相互排斥3 标准同一4 划分必须按层次逐渐进行,不得越级 划分的作用 明确概念的外延 注意问题1 区分划分与分解(P79)分解:把整体分为部分2 分类与划分区别六定义 (P70 )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什么是定义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用简洁的语句明确词项内涵的逻辑方法2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项(DS) 结构 定义项 (DP) 定义联项(是) DS 就是DP .定义的种类1 真实定义:揭示了语

13、词的本质特征,特有属性2 语词定义:表达这个语词表达什么下真实定义的方法1定义:由被定义词项邻近的属词项和表达被定义词项种差的词项所组成的定义邻近的属词项种差基本步骤:第一:找邻近的属词项第二:找种差第三:用连接词连接起来真实定义的种类(P78)1 性质定义:2 发生定义:3 功用定义:4 关系定义:真实定义的规则1 定义应该相应相称2 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3 定义必须清楚明白4 一般采用肯定的语句形式,不得采用负词项第三节 直言命题(P80)一 直言命题的定义及结构1 定义:断定事物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问题2 结构主项:被断定对象的词项 “S”谓项: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

14、质的词项 “P”量项:主项被外延断定的范围的词项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的词 “是”“不是”二 种类(P82)1.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 (SAP)2.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 (SEP)3.特称肯定命题:有S是P (SIP)4.特称否定命题:有S不是P (SOP)5.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6.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三直言命题的逻辑特征1.真实性:(P84)2.A E I O的真假制关系(见课本84页图) A与E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反对关系” I与O “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下反对关系” A与I E与O “前者真后者比如真,后者假前者必然假” “等差关系” A与O E与I

15、“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矛盾关系”注意事项: 必须主项和谓项同素材 假定主项所反映的情况存在 单称肯定与否定关系是矛盾的作用: 推理 证明3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P83)周延不周延A、E、I、O的周延情况命题类型和形式主项(S)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谓项(P) A所有S是P周延不周延E所有S不是P周延周延I有S是P不周延不周延O有S不是P不周延周延第四节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P95)(此节书中有详细内容,故不作多介绍)一 对当关系推理反对关系二 变形推理1 换质法推理(P86) 定义 规则 只改变前提的质,主谓之间位置不变 结论的谓项与前提的谓项是矛盾关系2 换位法 定义 规则(此内容是我个人辛苦整理所得,截止老师新课为止,有什么不对之处望大家指出,以便改正)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