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文献综述(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3357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资本市场文献综述(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资本市场文献综述(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资本市场文献综述(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资本市场文献综述(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资本市场及其发展的文献综述 姓 名: 王佳硕 年 级: 2014 级硕9班 学 号: 电 话: 指导老师: 杨宝臣 完成日期: 2015 年3月专心-专注-专业中国资本市场及其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中国资本市场20余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的奇迹,而且也成为推动中国奇迹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大国之路为研究对象,从背景、现状到趋势三个方面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简单综述。中国资本市场在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面临着众多的发展与挑战,对此进行综述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都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文献综述0 引言资本市场是

2、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具体包括股票市场以及一年以上的债券(包括国债、金融机构债、企业债等)市场。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功能。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试运行,即集中交易的市场开始出现时算起,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20余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1 历史背景1.1 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1992年B股市场诞生。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在发展初期,市

3、场处于一种自我演进、缺乏规范和监管的状态,并且以区域性试点为主。深圳“8.10事件”的爆发,是这种发展模式弊端的体现,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规范的管理和集中统一的监管,催生了中国证监会的成立。1.2 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8) 1993年两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中,标志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终结。而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市场在起步期间同样经历着跌宕起伏,宝延暗战以及之后的君安风波,使得股份回购成为一种“策略性“的资本运营工具,327国债事件亦是资本市场的一场惊魂,直至1996年的大牛市才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全貌,投资者从以投机为主的跟庄炒作开始向以投资为主的价值投

4、资转变,1998年的证券法出台才完善了整个资本市场。在这个阶段,统一监管体系的初步确立,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早期的区域性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随后,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资本市场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各种体制和机制缺陷带来的问题也在逐步积累,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1.3 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1999-2007) 在这一阶段,1999年证券法的实施及2006年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使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一批大案的及时查办对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规范市场参与者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资

5、本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2001年以股权分臵改革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设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合资证券经营机构的出现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有了新的进展。中国资本市场也在2006年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1.4 中国资本市场的转型(2008-至今) 2007年,中国股市开户数和成交量屡创新高,2009年,创业板正式揭开帷幕,标志着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2010 年融资融券试点正式启动,这推进了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建设,对完善证券交易机制,形成合理规范的资金、证券融通渠道意义重大。同年,股指期货开市,其改变了

6、20 年来的单边市机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重要制度创新。最近三年,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但仍占半壁江山。2012 年 6 月,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新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2014年国九条意味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转型之路前行的中国券商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将在探索中披荆斩棘,开创新的时代。2 目前现状2.1 资本市场一般研究 资本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对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债券、股票、期货等市场的简单分析。 魏紫川(2011)从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在活跃股票市场、分散投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等方面有着独特功能,它带来的卖空交易、套期保值等对我国资本市

7、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周竞东,谢赤(2013)认为权证作为世界资本市场上一种普遍和成熟的投资工具在中国市场依然大有前景。贾甫,谢铭庭,郑琛,董笑蕊(2013)以中国资本市场的18只可转债及其标的股票为例,研究了可转债发行与标的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本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有一定影响. 乔发栋,王铮,薛丽蓉(2014)分别使用GARCH、非对称GARCH和SV模型研究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性特征,并利用多种准则比较分析了上述模型对于反映中国股指期货波动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性。刘逖(2014)认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场规

8、模不断扩大,市场层次日益丰富,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形成,亟需建立起一个实体为本、散户为重、技术为先、顶层驱动的中国特色期权市场。2.2资本市场投资分析 资本市场的投资分析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行业产业、公司和技术分析。在基本面方面,宿成建,许舜娟(2011)通过考察价值溢价随规模变化的规律,并检验了CAPM解释价值溢价以及与权益帐面市值比(或规模)无关的贝塔能够与股票的平均收益相补偿。李迅雷,李明亮(2014)从投资银行功能定位的理论基础出发,梳理投行功能职责和美国投资银行功能变迁。并将投行业务归纳成三类,即资本型业务、资本中介型业务和中介型业务,提出我国投行应在三类业务的深度与广度

9、上深入挖掘,以资本中介型业务为突破口,强化中国投资银行资源配置功能。最后从投行的功能定位角度提出未来需重点发展的业务,包括:发展并购业务,加强财富管理业务和开展做市商业务。在行业产业方面,严武,王辉(2012)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筹资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率存在(1,1)阶协整关系,意味着资本市场筹资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率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在公司方面,陈艳利,李新(2013)认为关联交易监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其特殊性更是焦点所在。通过实证研究,文章表明当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关联交易规模不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当外部监管程度较低时,关联交易规模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

10、度。并且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发生。李红梅,韩庆兰(2013)针对上市公司发布财务重述公告是否会影响企业债务筹资规模,以及财务重述公告对历史财务报告修正的幅度对债务筹资规模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李明辉,杨鑫(2014)认为审计质量可能会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尤其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在技术方面,汪洋(2011)通过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可行的几种套利策略,表明资本市场做空机制的引入使得投资者不再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策略,而是可以通过套利对冲,获得稳定的收益。刘逖,卢涛(2012)认为算法交易已被广泛用于欧美和亚洲部

11、分成熟市场的金融产品交易中,用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冲击。在中国,算法交易还不成熟,目前尚处在初级的算法交易加经验判断阶段。刘晓林(2013)表明中国资本市场虽已达到弱势有效,离强势有效还有距离。基于弱势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技术分析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王治(2013)从异质信念视角,系统的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以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2.3 资本市场国情分析资本市场的国情分析则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恢复和增长,然而,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却与实体经济

12、呈现出了较长时间的背离。吴晓求(2013)资本市场机制改革方面,徐铭浩,马丽(2010)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的积极成就: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执行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综合治理和规范证券公司,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规范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但也存在问题: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共信用缺失监管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有待提高。黄人杰(2010)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遗留问题、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也逐步开始显现,如何实现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先龙、徐学文(2

13、013)认为资本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上还未形成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同时,我国公司制实际运行时间有限,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监管有效性和执法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王颖(2013)认为资本市场存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缺陷,导致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吸引力不足,大部分公众为避免投资风险,选择投资收益很低的储蓄存款功能,使得大量国民资金未能充分流通进入资本市场,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与资源浪费。范琪梓、李甜(2013)指出我国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还表现出较国际市场较弱的竞争能力,诚信机制不完善,使得投资者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威胁。谭静、王伟强(2013)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无效性

14、与无序性突显,结构失衡问题严重,重视与监管不到位。资本市场结构体系方面,徐铭浩,马丽(2010)认为现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本市场效率不高;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证券公司竞争力弱机构投资者偏少。胡海峰,孙飞(2011)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近年突飞猛进,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资本市场结构逐步优化以及资本市场溢出效应日益增加。李先龙、徐学文(2013)提出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结构有待完善,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也有待进一步发展。王颖(2013)在论述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现状时指出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平

15、衡,反应机制不灵敏,资本市场的行为异常比较明显。范琪梓、李甜(2013)指出我国资本市场上现存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分析知识的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占据了整个资本市场交易量的83.52%,存在过度交易之嫌。谭静、王伟强(2013)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市场,截至2012年8月末,股票市场成为世界第四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多层次资本市场初见规模。境外上市企业猛增。基金创新品种多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迎来热潮。 朱建明,李贵强(2014)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国情与国外主要资本市场的比

16、较,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存在融资功能过于突出,定价与资源配置功能初步显现,投资与风险管理功能尚显不足,其他功能尚需提高。3 发展趋势3.1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是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已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俗称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蒋德军(2013)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国内“金

17、融通胀”仍在持续。并指出了当前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补偿制度不够健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强。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大环境,蒋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两大两难”,即大量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和大量企业找不到资金,的重要法宝。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际上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本市场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实现资本市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标志。3.2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改革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不断进行优化,但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地方债务平台风险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第三方支付存在安

18、全隐患等现象表明,在不断优化中国资本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魏华阳(2014)指出中国未来的资本市场体系设计必须细化资本市场体系顶层规则与程序,简化与放松下层资本市场体系规则与程序,建立透明与科学的财务体系和更为广泛与健全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以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效性的需求。资本市场体系的设计必须细化顶层规则与程序,保证实施特征的有效,以引导下层资本市场交易的合规性,保证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要简化与放松下层资本市场体系的规则与程序,以有活力的“影子银行”保证创新的不断产生,同时不断将创新纳入到有效的资本市场规则之中。建立科学透明的财务体系

19、,从最底层完善财务信息的披露与管理。4 结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完善和结构调整工作势在必行,通过综合阅读上述众多研究成果,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了充分了解,以便于发现资本市场现存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并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落后老化、不完善,结构失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资本市场及时合理的改进治理,这样一来,才可以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顺利健康高效地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参考文献:1魏紫川从股指期货看如何完善中国资本市场J投资研究2011,1:9-13.2周竞东,谢赤关于当

20、前中国资本市场权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2013,5:59-613乔发栋,王铮,薛丽蓉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研究J经济经纬2014,31(3):145-1484刘逖中国特色期权市场的特征J发展中国期权市场 2013.5宿成建,许舜娟.中国资本市场价值溢价与CAPM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 41(003): 56-66.6李迅雷,李明亮.市场化背景下发行制度改革需要谨慎前行J.新金融评论,2014,2(10).7严武,王辉.中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8李红梅,韩庆兰.财务重述与债务融资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J.预测,2013,

21、3.9李明辉,杨鑫.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2.10汪洋.国际金融形势与中国经济转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讲座.2011,5.11刘晓林.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论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3,(31).12王治.理性投资与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基于异质信念视角J.学术论坛,2013,1(264).13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14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和规则角度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3,1.15徐铭浩,马丽.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预期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16黄人杰.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J.投资研

22、究,2010,7.17李先龙、徐学文.论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改革路径J.科技风,2013,(05).18王颖.论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03).19范琪梓、李甜.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商 , Business.2013,(04).20谭静、王伟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3(11).21徐铭浩,马丽.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预期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22胡海峰,孙飞.中国奇迹下的资本奇迹-对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的解读J.教学与研究,2011,1.23谭静、王伟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23、.人民论坛,2013,4(40).24朱建明,李贵强.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现状、问题与制度改革J.软科学,2014,28(1).25蒋德军.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4,20.26魏华阳.论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设计J.中州学刊,2014,2(206).27Zhang Ben-xiang.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C.(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2001.28Edwin J. Elton,Martin J. Gruber,Stephen J. Brown,William N. Goetzmann.

24、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Farm,Eugene 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5):38341730Goetzmann WMassaMDisPersion of Opinion and Stock ReturnJJoumal of Financial Markets,2005,(8):32535031LeeMCMarket efficie

25、ncy and accounting research:a discussion of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in accountingJJoum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pp23325332Miner,ERisk,Uncertainty,and Divergence of OpinionJJournal of Finance1977,32pp1151116833Shefrin,H,Behavioralizing FinanceJSSRN WorkingPaper,2010,0534Shiller,RJStock p

26、rices and social dynamics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1984,PP:45749835JFMuth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 EconometricaJ1961,01,(29):31533536D.S.Scharf,J.C.Stein HerdBehavior and InvestmentJ1990(80)37J.Lakonishok,A.Sldeifer,R.W.Vishny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T

27、rading on Stock PricesJ1992(32)38R.WermersMutual Fund Herding and the Impact on Stock PricesJ1999(54)39N.Jegadeesh,S.TitmanReturns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Implications for Stock Market EfficiencyJ1993(01)40F.R.Edwards,X.ZhangMutual Funds and Stock and Bond Markets StabilityJ1998(13)41E.

28、Boehmer,E.Kelley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of PriceJ200742Vittas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Securities Markets:Which Come FirstJ199943G.A.ArasMuslurnov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A Causality StudyJ200344C.W.J.Grange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29、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J1969(37)45C.A.SimsMoney,Income,and CausalityJ1972(62)46J.PearlCausal Diagrams for Empirical ResearchJ1995(04)47J.PearlCausality,Models,Reasoning,and InferenceJ200048P.Spirtes,C Glymour,R.ScheinesCausation,Predication,and SearchJ200049Badrinath,S.G,Gerakd

30、 D.Gay,Jayant T.Kale.Pattern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Prudence,and the Managerial “safety-net” Hypothesi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9(56)50Cohen,Randolph BPaul AGompers,and Tuomo Vuoheenaho.Who under-reacts to cashflow news?Evidence from trading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J.Journa

31、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23):40946251Davis E P and Steil B.Institutional InvestorsM2001,MIT Press52 Sias.Richard WVolatility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6:132053Wermers.RMutual fund herding and the impact on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e,1999(53):58162254Werme

32、rs,R,Mutual fund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decomposition into stock-picking talent,style,transaction costs,and expensesJJournal of Finance,2000(55):1655170355Wermers,R,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more frequent portfolio disclosure o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Perspective,2001,656Wermers,R,Is money really“

33、smart”?New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utual fund flows,manager behavior,and performance persistence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ryland,2003.57刘鸿儒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8-12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and its DevelopmentWANG Jia-shuo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34、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Abstract:Twenty years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not only created a miracle in the world capital market,but also functioned as an indispensable force that promoted the Chinese miracle.The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which aimed

35、at becoming a big power with huge capital.Thre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for simple overview from the background, status quo to the tre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capital market is facing a number of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o,it is an important matter to make a review for a supplement from the academic or the practical point.Key words:Chinese Capital Market;Development;Literature 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