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道工艺设计(共1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25589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管道工艺设计(共1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油管道工艺设计(共1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管道工艺设计(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管道工艺设计(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 总 则1.1 设计依据及原则1.1.1 设计依据(1)国家的相关标准、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2)相似管道的设计经验;(3)设计任务书。1.1.2 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2) 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水平、高效益,确保管道安全可靠,长期平稳运行。(3)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合理布站,站线结合。站场的布置要与油区内各区块发展紧密结合。(4) 在保证管线通信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自控水平,实现主要安全性保护设施远

2、程操作。(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减少风险投资,力争节约基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2 工程概况某油田计划铺设一条439公里、年输量为180万吨的热油管道,管线经过区域地势起伏较大(里程和高程见表)。设计要求:1)采用的输送方式;2)管道规格;3)加热炉类型及功率;4) 泵机组的型号,包括泵运行的方式、原动机的种类和型号;5)泵站、热站位置;6)校核动静水压;7)计算最小输量地温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地温3456789119864高程数据如下:里程(km )0.040.080.0130.0180.0220高程(m )220280220200215235最大运行压力

3、7.0MPa,末站剩余压头80m,局部摩阻为沿程摩阻的1.2%计,20相对密度0.858,50粘度7.34mPa.s。粘温指数0.039。进站温度控制在38。土壤导热系数1.0W/(m),埋地深度1.8m。最高输送温度60,最低输送温度34。 3 工艺计算3.1 输量换算 (3-1)式中Q体积流量,m3/s或m3/h;G年输量,kg;油品在20时的相对密度,kg/ m3当年输量为180万吨时: m3/s3.2 管径规格选择3.2.1 选择管径和壁厚根据设计要求,取经济流速为v=1.8m/s,则1 (3-2)式中 D管道直径,m;体积流量,m3/s;v经济流速,m3/s。由公式(3-2)得: (

4、3-3)P-管线设计的工作压力,MpaD-管线内径,mm-焊缝系数:无缝钢管=1 直缝管和螺旋焊缝钢管=1螺旋埋弧焊钢管=0.9-刚性屈服极限,Mpa(查表4-1)2 F-设计系数(查表2)2表1屈服极限取值表钢管材质优质碳素钢碳素钢A3F低合金钢16MnAPIS-SL1020X52X60X65X70,Mpa205245235353358413448482表2设计系数取值表工作环境管线野外地区居住区,油气田站内部、穿跨越铁路公路小河渠(常年枯水面宽20m)输油管线0.720.60输气管线0.600.50C-腐蚀余量,根据所输介质腐蚀性大小取值,当所输油、气中不含腐蚀性物质时C=0,当所输油、气

5、中含腐蚀性物质时C=0.51.0mm 3.2.2管道外径 (3-4)d-管道内径,mm;-管道壁厚,mm。根据资料,选择公称直径为250,外径为273mm,壁厚为6mm。3.3 热力计算3.3.1 计算K值传热系数3 (3-6) 总传热系数 (3-7)d-管内径,m;-第i层的外径,m;-第i层的内径,m;-最外层的管外径,m;D-管径,m。若,D取外径;若,D取算数平均值;若,D取内径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在紊流情况下比层流时大得多,通常情况下大都大于.因此在紊流情况下,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在层留情况下就必须计入。管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土壤导热系数,;-管中心埋深

6、,m;-最外层的管外径,m。 查规范可知,第一层钢管壁的导热系数为45.5W/(m),第二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0.04W/(m)。W/(m) W/(m)3.3.2 计算热站间距管道埋深处平均地温:20时原油的相对密度为: (3-8)原油的比热容为: (3-9)式中 15时原油的相对密度;C比热容, kJ/(kg);T原油平均温度,。 (3-10)式中-加热站的起点,终点温度,。由公式(3-9)得:质量流量为: (3-11)式中 G1原油质量流量,kg/s;G年输量,kg;T年输油时间,按350天算。由公式(3-11)得:加热站间距为1: (3-12)式中 G原油质量流量,kg/s;K管道总传热

7、系数,W /(m);D管道外径,m;TR加热站的出站温度,;T0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TZ加热站的进站温度,;LR加热站间距,m。由公式(3-12)得:3.4加热站的布置计算3.4.1加热站数的确定热油管全长439公里,加热站数n为:(个)3.4.2 计算出站温度与热负荷出站温度为1: (3-13)式中 G原油质量流量,kg/s;C比热容,kJ/(kg) ;L加热站间距,m;K管道总传热系数,W /(m);D管道内径,m;热负荷1: (3-14)式中q加热站的热负荷,kJ/s;加热站的效率。由公式(3-13)得:由公式(3-14)得热负荷为:KW3.4.3加热炉的选型根据前面的计算可知,油品的

8、体积流量为: 根据计算的流量和热负荷,查阅资料6,型号为GW4000的加热炉可以满足管道的加热要求,每个热站的加热炉数目为两个,一个为备用。3.5 水力计算 3.5.1 计算输油平均温度下的原油运动粘度由公式(3-10)得平均温度为:由公式(3-3)得50时原油的密度为:故平均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为: (3-15)式中-温度为平均温度、时油品的运动黏度,;u黏温指数,1/。由公式(3-15)得:3.5.2 判断流态假设油品处于水力光滑区,雷诺数为4 (3-16) (3-17)式中u黏温指数,1/。v输送温度下原油的运动黏度,m2/s;Q管路中原油的体积流量,m3/s;e管壁的绝对粗糙度,m。由公式

9、(3-16)得:由公式(3-17)得:由于3000ReRe1,所以其是处于水力光滑区,故前面的假设是正确的。3.5.3 计算摩阻一个加热站间的摩阻为1:总摩阻为: (3-18)全线所需总压头为: (3-19)式中 沿线总摩阻,m;剩余压头,m;加热站之间的高程差;mH全线所需要的总压头,m。由公式(3-18)得:由公式(3-19)3.6 泵站布置计算3.6.1泵站数的确定从经济角度考虑,泵站应与热站合并,故确定泵站数为5。每个泵站需提供的压头为:3.6.2 泵及原动机的选型油品的体积流量为:管道的最大输送压力7MPa,预选泵250YS90 5,扬程为750m水柱,流量为600m3/h校核压力:

10、满足要求。为了保证泵站运行的可靠性,还要选一台备用。防爆型电动机3,转速为1480r/min,电动机功率为850千瓦,效率为73%。3.6.3 泵站布置采用平均法布站,其站间距为: (3-20)式中 LR泵站站间距,m;L管线总长,m;由公式(4-1)得:由于是长输管道,则在首站布置一个泵站。取泵站内压头损失为,泵站进口压力控制在3080m范围内。(1)当首站与第二站站间距取87.8km,对应高程为Z=219.8m时,首站2台泵串联,则第二站进口压力为: -泵站进口的剩余压头,m;H-泵站所提供的扬程,m;i-水力坡降;L-两泵站的站间距,m;-两泵站间的高程差,m;-泵站内压头损失,m。由于

11、其进口剩余压头不大于80m,故符合要求。4 管道参数校核4.1 动水压力校核动水压力的校核5: 最大动水压力为: -高程为i点处的动水压头,m;H-泵站输出的压头,m;X-泵站与低点处的距离,m;,Z1-低点处、泵站的高程,m;P-动水压力,Pa。动水压力为: 故动水压力校核符合要求。4.2 静水压力校核静水压力的校核: P-静水压力,Pa;-沿线的最大高程差,m;得: 故静水压力校核符合要求。5 最小输量管道的最小输量1: -管道最小输量,kg/s;K-总传热系数,;D-管道外径,m;L-加热站间距,m;C-原油比热容,;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加热站的最低进站温度,。-加热站的最高出站

12、温度,;可得: 6 设计结果本次设计采用加热密闭输送方式,各个参数设计结果列入下表:表6.1 管道设计结果管材最小屈服强度(MPa)外 径(mm)壁 厚(mm)X704803258表6.2 热站设计结果热站数站间距(km)进站温度()出站温度()热负荷(kJ/s)效率58783842.76191080%表6.3 泵设计结果型号台数(台)流量(m3/h)扬程(m)转速(转/分)效率(%)功率(KW)200YS905106007502950702000表6.4 热泵站布置位置热泵站1热泵站2热泵站3热泵站4热泵站5里程(km)087.8161.6249.4337.2高程(m)220108196138175动静水压均满足要求;最小输量为。参考文献1 张其敏,孟江.油气管道输送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2 杨筱蘅,张国忠.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3 离心油泵型式与基本参数规范(GB10883-89)4 姬忠礼,邓志安,赵会军.泵和压缩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5 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S.6 石油工业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规范(SY/T05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