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2489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通信业基本构成通信业由通信服务业和通信制造业组成。通信服务业包括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提供业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的运营业。目前,在我国通信服务业中,信息提供业的主要企业是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ICP,这部分产业刚刚兴起,就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陷入低潮,产业还未形成完善的营业创收机制。因此,以下通信服务业主要讨论通信运营业。通信网络运营业可分为三大类:固定通信网络运营、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和数据通信网络运营。通信制造业按制造产品的不同,分为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其中,通信设备有交换设备、接入设备、传输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微波

2、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七大类;通信产品主要有固定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二、通信运营业发展状况我国通信运营业在“八五”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于“九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实质性飞跃。通信网络完成了从人工向自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从小容量向大容量的转变,运营商的业务种类由单一向多种发展,覆盖全国的网络已有光纤、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量“九五”末比“八五”末翻了一番以上。(一)主要通信业务发展情况1、固定电话用户增长情况目前,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第17位上升到了世界第2位,平均增长率高达26.3%。截止2001年底,我国城市电话主

3、线普及率达25.9线/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为83.0%,电话村比重为6.8%。2、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情况移动电话是我国通信业发展最迅猛的领域,我国移动通信仅用十余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固定电话用一百多年才形成的用户规模。2001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高达14481.2万户,雄居世界第一位。3、数据用户增长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据通信逐步从最初低速、单一的业务发展成高速、多样化的业务,已成为我国通信业又一个高速增长的业务。1993年全国各类数据业务用户总和不到2000个,1998年就超过了100万,1999年达到379万。2001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736.4万户,年度新增884.6万户。(二)运

4、营商投资状况近几年我国通信业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保持增长的态势,只在1999年由于中国电信分拆,运营商工作重点转入内部调整,投资有所降低。从增长速度看,没有明显的规律,2000年因为弥补1999年的投资减少而增长较快,2001年增长速度又有所减缓。1997年邮电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家投资比重为5.7%,2000年这一比例达到6.8%,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表明通信业高速发展建立在高投资的基础上。2002年中国电信又面临着重大重组,投资增长速度可能还会受到影响,行业发展速度也将延缓,但重组完成后将会再次加速,以弥补时间的损失。(三)运营商竞争格局近年来我国电信业锐意改革,产业逐渐转型,在国家和

5、信息产业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规范和引导下,目前初步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及中国卫星通信等七大运营商竞争的局面,而且竞争已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基础电信业务和电信增值业务领域。从竞争格局上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别在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两大基本电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主要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竞争。在固定电话业务上,则主要是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电信竞争。中国网通和中国吉通主要是在IP电话业务上介入电信市场。其中,中国联通在移动电话市场中占有比固定电话更多的份额。从发展趋势看,主导电信企业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其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而新兴运营商则迅猛

6、发展势头,特别是中国网通。到2001年6月底,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占全部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52.4%,比2000年6月底的59%下降了6.6个百分点;中国移动的比重为37.6%,比2000年6月底的34.2%上升了3.4个百分点;中国联通的比重为9.6%,比2000年6月底的6.7%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和中国铁通所占份额由0.1%上升到了0.4%。在移动电话用户和长途光缆线路方面,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6.3%和23.4%,随着CDMA网络的建成投产,联通的市场份额还将大幅度提高。在IP电话业务方面,按通话时长计,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为76.5%,中国联通为18

7、.4%,吉通公司为3.6%,中国网通为1.5%。中国网通在线路出租等业务领域也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新组建的铁通公司依托原有的铁路通信网,通信网络覆盖面积仅次于中国电信,列全国第二位,专门从事固定电话、互联网、数据通信、IP电话等业务,已经开始发展其电信用户。中国卫星通信于2001年12月19日挂牌,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语音、数据、多媒体通信业务和互联网、国际专线、VSAT等其他通信业务。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国家将对现有的电信运营企业进行重组。根据有关方案,中国电信现有资源划将分为南、北两部分,华北地区(北

8、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划归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划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则保留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仍拥有中国电信已有的业务经营范围,南北两部分按光纤数和信道容量分别拥有中国电信全国干线传输网70%和30%的产权,以及所属辖区内的全部本地电话网。如果方案顺利实施,今后我国电信运营业将由七大运营商变为六大运营商,运营商数量虽然少了,但由于原来最强的中国电信被分拆,较弱的网通和吉通与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合并,新

9、的两大运营商竞争实力拉近,电信运营业的竞争将加强,而不是减弱。(四)宽带网发展现状宽带网是指传输速率超过1M,可以24小时连接的非拨号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及服务。宽带网传输速度快,传送数据量大,因而具有多媒体、互动性及个性化等特点。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预计在未来的宽带网上,可以运营新一代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宽带成为下一代通信业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对接入网业务市场的管理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在信息产业部发出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青岛、武汉、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重庆、成都等13个城市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进行开放试点。2001年,我国兴起了

10、宽带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建设的热潮,传统电信运营商和新兴电信运营商及一些网络经营管理公司纷纷大力投资宽带接入网建设。其中,中国电信拥有用户接入网络资源,并占领终端用户市场绝大份额,但其宽带接入网络比较陈旧,网络带宽、技术体制有待更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吉通通信、中国铁通、中国卫星等新兴的运营商目前还没有用户接入网络,但其网络采用的技术是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当前主要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xDSL(数字用户线路),LMD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宽带卫星专线接入,HFC(CableModem),光纤以太网几种。由于我国网络用户比较集中,比较适合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因此,目前以

11、太网接入方式发展最好。以太网接入方式可提供10M100M1000Mbps高速访问速率,可以通过双绞线、光纤入户、光纤到楼(小区,5类线入户)、无线接入(WLL)等方式到达用户,其中被认为最有前途的是光纤入户、光纤到楼和无线接入。宽带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目前市场竞争形势看,未来我国宽带接入服务产业可能将形成多元化的运营商格局,不同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战略也将呈现多样化。三、通信制造业发展状况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通信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推动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为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信制造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一)技术进步显著在原邮电部以市场

12、换技术战略思想指导下,通信运营业实施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交换设备跨越纵横、空分程控交换,直接进入数字程控交换,传输跨越同轴电缆,采用光纤、卫星传输。通信制造业在市场压力促进下,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信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88年以前,技术发展以引进国外整套设备为主。1988年原邮电部与比利时贝尔合资成立上海贝尔后,合资生产成为通信产品与设备制造技术提高的主要方式。一直到1994年巨龙04交换机开发成功,通信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才进入了自主开发的高层次技术发展阶段。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我国通信制造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13、在移动通信方面,信息产业部1998年12月开始实施的国家移动专项研究成果显著。我国在手机、基站和GSM移动交换机三个主要产品领域取得了突破,产品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手机已基本上掌握了GSM移动手机协议软件的核心技术。在GRPS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方面,形成了包括CDMA系统、1800M和900MHz的GSM交换设备、基站设备、短信息中心、移动智能网、信令网、IP网关等在内的适合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整套设备生产技术和解决方案。2001年7月5日,TD-SCDMA获得国际认可,成为国际标准之一。在光通信方面,光纤、光传输设备、DWDM、光时分复用、光CDMA、光ATM交换机、光孤子传输等研究

14、都有较大进展。如国际上现有的光纤类型我国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涌现,其中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已经开始实际应用,色散补偿光纤、偏振保持光纤、掺铒光纤、数据光纤、塑料光纤等的技术都达到了生产水平。光传输设备和系统继STM系列SDH产品研制成功后,8*2.5Gbit/sSDH小组分复用系统和波分复用网络管理系统也研制成功。在数据通信方面,高速率、高容量数据通信产品的研发能力快速提高,如华为等企业已经具备提供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的能力。MPLS、GSR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十分明显。(二)民族企业发展壮大通信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产业中坚企业,虽然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朗讯等等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竞争中

15、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一些勇于进取、积极创新的民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产业的中坚力量。在国内通信制造业市场上,各类产品的主要厂商如表1所示。其中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大通信设备厂商已成为四大通信制造商,波导、中兴、大唐、中科健、厦华、TCL、东方通信、南京熊猫、青鸟华光、紫光、桑达、海尔、康佳、深圳特发等是我国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三)产品结构向高技术调整近些年来,由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迅速,通信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变化十分明显,由技术水平低的产品向技术水平高的产品大幅调整。如模拟蜂窝通信设备和手机、集群移动通信设备、模拟微波通信设备、模拟程控交换设备

16、、电传打字机等等旧技术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产;而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的新一代通信产品,如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和手机、SDH光纤通信设备、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数字微波通信设备、GPS卫星通信设备等等产量大幅度增长。移动通信设备和手机在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带动下制造业逐步形成产业规模。2000年国内10家手机生产商共生产自主品牌的手机371万部,销售326万部,占市场10%的份额。4家移动基站生产商共销售自主品牌基站14.5万信道,也占10%。4家移动通信交换机生产商共销售自主品牌移动交换机585万线,占12%。光纤通信产品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光通信设备由光纤光缆、光传输设备和光终端

17、器件及设备组成。我国光通信产品制造业已经比较完整,国内市场80%以上的光通信产品在国内生产,几种主要产品的工业总产值从1995年60亿元增长到1999年150亿元,年增长速度达30%。光纤光缆方面,以武汉长飞为首的光纤企业仅10家左右,总体制棒能力较弱,国内光棒主要依靠进口;光缆厂商则超过150家,生产能力过剩。光传输设备中,自行研制的155Mb/s、622Mb/s、2.5Gb/s系统已批量投入使用,8*2.5Gb/sSDH波分复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10Gb/sSDH时分复用系统已经研制成功。我国程控交换机近10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产业化程度较高,国内市场80%以上是国有品牌,主要有深圳华为

18、、中兴通信、上海贝尔和北京程控交换等四家企业的产品。2000年全国程控交换机产量达17337.8万线,销售17335.1万线。目前,程控交换机市场产品已经开始供过于求。我国接入网发展时间很短,1996年才制定并颁布接入网规范和标准,但发展却很快。自行开发的窄带无源光网络及窄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已经开始使用,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中兴通信、深圳华为、大唐电信、武汉邮科院、上海贝尔为代表的企业群。不过,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对落后,只有宽带有源光网络IDLC系统等少数产品投入使用。数据通信设备在国内正逐渐兴起,接入服务器、IP网关、路由器等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如华为的接入服务器在199

19、9年就占了国内市场40%的份额。1997年,国家空管委制定了中国新航行系统建设规划,开始研制新航行系统的通信管理系统、路由器、ADS终端系统、VHF、HF数据链等产品,航管系统设备制造成为通信制造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我国通信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快速的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仍将以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2005年通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超过4.7%,电子制造业将超过2.5%。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发展,2001年,我国又顺利加入WTO。在我国通信制造业市场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欧美经济严重下滑

20、,国外电信业盈利大幅下降,世界各大通信制造业企业纷纷实施战略调整,寻求新的机会,中国很自然地成为他们的目标。最近,爱立信、阿尔卡特、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们都在加大在我国的投资和技术研发的力度。如摩托罗拉宣布在华投资将增加到100亿美元,增长近200%;爱立信计划在五年内增加一倍在华投资,达到50亿美元;阿尔卡特则成功收购了上海贝尔,承诺取消所有对上海贝尔的技术开放限制;西门子在全力与大唐电信合作开发TDS-CDMA。国内各大制造商也在努力提高技术,加强管理,筹措资金,扩大经营,争夺市场,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如最近中国联通开通CDMA网络,就有18家国内企业参与

21、CDMA手机的竞争,而且基本上都采取了与日本、韩国或美国CDMA手机厂商合作的模式,拥有3G标准的大唐电信不久前也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种种现象显示,我国通信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国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竞争将淘汰落后、不思进取的企业。能正对压力,主动转变,积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把握市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四、通信业发展规划2001年5月信息产业部编制了信息产业“十五”规划纲要,根据规划,我国通信业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如下:(一)指导思想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22、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二)发展目标通信行业的宏观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法律制度完善、竞争有序、资源配置有效合理的通信市场环境;通信网络要建成世界上规模容量最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信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将位居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大国之列。“十五”期间,通信产业发展速度继续保持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到2005年,通信业务收入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23.38%,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7%)的3倍多。电信业务收入达到9200亿元,是2000年3070亿元的3

23、倍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系统内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约22%;销售收入达到15000亿元,年均增长20%;按海关统计口径,出口创汇额达到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左右。通信运营业的用户目标是:电话用户总数超过5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超过40%,力争实现全国95%以上的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2.4-2.8亿,用户数占世界总数的20%,位居世界第一,主线普及率由2000年11%提高到18%左右,超过当时世界平均水平(17.65%);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2.6-2.9亿,用户约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普及率由200

24、0年6.7%提高到21%,超过当时世界平均水平(15%)。数据、多媒体和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亿户,上网用户普及率达到15%行业投资与效益目标为:十五期间投资规模17000亿元,其中电信业1250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4000亿元。2005年,电信业全行业投入产出比由2000年的1:1.5提高到1:3.3左右;百元固定资产产出值将由2000年的50-55元提高到60-70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全员工业增加值生产率将由2000年的6万元/人年提高到13万元/人年,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达到1:4。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目标是: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方式向以自主开发和

25、创新为主转变;企业要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企业集,积极扶持通信企业走向国际通信服务市场;在继续加快东部地区改革和发展的同时,通过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三)发展重点1、基础传输网重点建设光传输网,适当发展和完善微波和卫星网,使其成为光缆传输补充、保护和应急手段。传输网的规模容量、技术水平继续稳步提高。长途光缆传输网拟新建约20万公里国内长途光缆,网络光缆长度将达到50万公里以上。加大国际海光缆网的建设力度。省际长途光缆网重点进行光层面的建设,在业务量大的地区建设新型光纤,积极采用DWDM技术,适时应用光节点设备(如OADM和OX

26、C),并构架全光网络,形成适应通信发展需要的大容量、高可靠性和灵活的基础传输网。传输系统速率达到T位级。继续调整中继传输网的整体布局,优化网络组织,进一步完善光缆网络的建设,尤其是加大中、西部地区县或县以下光缆网的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速度。大力发展接入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采用光纤、铜缆、同轴电缆和无线等接入技术和手段发展用户接入网。在大中城市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速度,促进视频、数据、话音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逐步开放接入网的建设和经营。2、通信业务网固定电话网发展重点主要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积极发展增值业务,提供数据接入服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本地电话网络,合理解决本地电话网络与不同长途

27、电话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窄带交换网络与宽带数据网并存。积极推动移动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尽快拆除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继续发展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积极做好第三代网络技术研发和战略研究,2003年左右开始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十五”期末第二代和第三代共存。移动通信业务逐步从单一的语音业务向多种类多速率的综合业务方向演变,向用户提供短消息、移动数据及移动多媒体业务。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网是通信网发展的重点。在长途网络上组建宽带IP骨干网络;在城市范围内组建宽带IP城域网;大力发展信息化小区和商务楼。努力形成一个能够提供多种业务的以IP为基础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平台。重点培育ISP(INTERNE

28、T业务提供商)、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ASP(应用业务提供商)、HSP(宿主业务提供商)等的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办公、虚拟专用网(VPN)等业务。3、通信制造业通信制造业重点发展移动通信产品、光通信产品、接入网设备和IP网络设备与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方面,将组织实施GSM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专项、CDMA技贸结合专项,使国内自主品牌的移动通信产品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加快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与体制的制定,推动数字集群通信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光通信产品方面,将大力发展密集波分复用设备(DWDM)、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SDH)等光通信产品。加大光层面产品(光交叉连接设备、光数字分插复用设备、光交换机等)的开发与产业化。接入网设备重点发展光纤接入网设备,积极发展无线接入网设备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