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考试资料(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2110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考试资料(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最早出于孙子兵法,大意是,如果不幸误入死地,就要死战求生,全力以赴打开一条生路.在孙子看来,死地绝不应该是将领主动进入的地区.如果进入,就要不惜一切打通退路.准确的说,孙子的意见只是求败得不至于太惨,而绝非求胜.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竟然出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韩信的井陉之战,当时韩信背水列阵,号称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九万迎击陈余二十万精锐,而且他打胜了,于是,后世就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实例,以百战百胜的韩信来演绎这一“真理”,更是有说服力。事实真的如此吗?来看一下真实的井陉之战全过程:首先,井陉是个咽喉要道,而且是一

2、个只容两骑通过的要道,出了井陉道,是一条河,这条河据说和井陉道有个夹角,韩信出了井陉道后,扎营在河的右岸,正对着陈余的营垒,背后是河和井陉道,是一个标准的死地。韩信这样做,并非是他愿意自投死地,而是陈余已先他占领了有利地形,只留下这个死地让给他。韩信如果不愿自投死地,就必须放弃进攻陈余的战略意图,但如果放弃这个意图,韩信的九万新兵将处在一个更为不利的形势之中:敌国做战,没有后方补给,没有兵员补充。平定河北的整个战略行动只能放弃。韩信唯一强于陈余的地方在于陈余不懂谋略,陈余只知道将韩信逼入一个死地,而不知道怎样将韩信消灭。或者说陈余小看了韩信,认为韩信自投死地就一定会死。到此时为止,韩信所作作为

3、都符合他的战略意图,虽然是一个自投死地,前途危险的意图,但不是没有希望。希望在哪里呢?就在陈余的营垒里:陈余有一个非常坚固的,有着充足粮草的营垒,拿下这个营垒,韩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怎么做才能让陈余放弃他的营垒呢?韩信决定赌一把,赌陈余会贪利,全军尽出迎击韩信。如果让陈余全军尽出贪利,这个利就要大得让人难以相信,而且非常容易得到,没有什么利益能比全歼韩信军更让陈余心动了,可全歼韩信军就要打仗,打仗就不一定会胜,怎样在战斗开始之前就让陈余相信韩信军一定会输呢?对那个时代的军人而言,让对手自投死地是一项每个将军都梦寐以求的好事。陈余一定会在韩信自投死地后全力攻击他。韩信将自己的军队自投死地

4、,背水列阵,吸引陈余全军尽出攻击他,接着,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二千多骑韩信部最精锐的骑兵出动了,他们预先躲在陈余营垒的附近,当陈余军全军尽出时,这二千骑兵突袭陈余大营,占领了陈余大营,关闭了营门,树起了韩信军的旗帜,当陈余全军战斗到精疲力尽时,才发现自己的大营已经丢了,军队劳累到极点时,就会丧失战斗力,此时陈余就是如此,陈余完全明白自己营垒的坚固程度,一旦被敌人占领,就不可能夺回。此时他所能做的只有逃命了。(这就是整个战役的经过,韩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没有占领营垒之前,韩信军就可能被陈余全歼,但这一点也在韩信的计算之中,注意,背水列阵是一种自投死地的方式,但这种死地比起另外的死地

5、有一个隐藏的很深的优点,它不缺乏水源,这一点很重要,死地不是不能生,关键在于军队在死地中能坚持多久,而粮草虽然重要,但当时军中都有一定的存粮,只有水源是军队不能自己携带的必须物品,只要有水源,军队坚持几天不成问题,而几天的时间足够打胜一场战争了。实际上,在死地被全歼的军队大多数不是战死的,而是渴死或饿死的。从秦赵长平之战到淮海战役,军队真正败是败在肚子上。)(韩信还知道另外一点,虽然军队在死地仍然会战败,但是由于退后一步就是死路,军队的战斗意志会更强.军队在死地能够比平时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而他需要的就是这段坚持的时间,为了得到这段时间,他甘愿冒全军覆灭的危险.那么是什么让他敢于如此冒险呢?是

6、张耳,一个对陈余极其了解的副将.正是有了张耳,韩信对陈余的判断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外人看来冒着巨大风险的行动,却是当时最正确的行动.也正因为韩信的这一战例,孙子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了另一种诠释.)在这种诠释中,置之死地固然极险,但并非不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明的将领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冒险,而这个险有多大,利益有多大,如果不利时如何处置,只有这样高明的将领,才有可能使用这一计谋后全身而退。而平庸的将领如果只会模仿,身死军灭那是一定的,就象马谡在街亭做得那样。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条非常凶险的计谋,无论对敌对己都非常的险,就象武术中的

7、软鞭,如果没有打中敌人,那就会害了自己.它决非百战百胜的真理,只有非常高明的将帅才能将其运用的恰到好处,事实上,即使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些将领,使用这条计谋也是小心翼翼的.包括韩信,连他也不敢第二次用这条计谋.可见其凶险程度.论将有五危 孙子兵法.九变篇有云:“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1孙子认为,以上五种是用兵的大忌,军队覆没,将领被杀,必定由于这五种因素引起。 “将有五危”的提出,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必死。可杀”。有勇无谋,只知死

8、拼,就可能被敌诱杀。“勇”固然是好的品格,而有勇无谋,只知道一味地死拼,也会导致不好的结果。项羽作为一代英豪,其勇猛精神是无人能及的,但他有勇无谋。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等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腿软。而当唯一的谋士范增一怒而走,汉军用计谋把项羽耍得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最后垓下自刎,誓死不肯过江东。 “必生,可虏”。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会被俘虏。“贵生”固然是人的一种本性和合理要求,但是将帅如果过于“贪生”而无勇,临阵畏怯,不敢闯

9、战场,那也难成气候。孙子兵法一九地篇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2意思是将帅要处事沉着老练,解决矛盾要公平,不带感情色彩,喜怒不形于色。这就是指领导者不仅要勇敢果断,而且应具备沉着冷静稳健的性格和公正严明的、雷厉风行的个性持征。作为一个人,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在灾难面前临阵脱逃的人也是很无耻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个人的利益就会导致私自私自利,为社会所不容。范美忠在汶川这场大灾难中当了一次“范跑跑”。大地震来了,范美忠不对学生进行保护和指挥脱险,而是弃生而逃。范美忠也因此受到了全国上下很多人的指责和鄙视。范美忠作为一个人,面对地震这类突然而来的灾难,一般人事前没有心理准备

10、而导致本能地逃跑、失去理智,是正常的。但是作为老师的范美忠在明明知道地震来临的情况下,没有承担起一个老师该尽的义务,他不顾学生的性命安危,独自逃出来。并事后推卸责任。这种行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责难,他也因此失去了教师的资格。因此,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切记不要过于“贪生”。 “爱民,可烦”。仁慈爱民,惟恐杀伤士众,就会被敌出奇扰得不得安宁。“爱民”也是将帅的一种好品德,但是如果过分溺爱部属,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孙武强调对待士兵要“仁”,但是关怀和爱护都要适度,假若对士兵过分厚养,一味溺爱,违反了纪律也不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正如孙子兵法地形篇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3所以,将帅带兵要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4常言道“军令如山倒”,在部队中“严”是军事的特质,将军要树立威严才可以调兵遣将。历史上被称为“妇人之仁”的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5项羽的“妇人之仁”也是他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曾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除了以上这些,它其中还蕴含着很多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需,这些精髓还需要我们深人研究探索,并在实践中摸索体会,才能掌握。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