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绿色化学期末复习2014(共7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20728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绿色化学期末复习2014(共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大学绿色化学期末复习2014(共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绿色化学期末复习2014(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绿色化学期末复习2014(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什么?编号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1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卤代烃类等。2核冬天的威胁有限的核战争所产生的烟尘会导致地球冷却3臭氧层破坏一是人类大量使用空调制冷剂、泡沫灭火器、气雾剂、发胶、膨松剂等化学性质稳定的氟氯烃、溴氟氯烃等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虽然在地表面是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易于储存,对人和其他生物也没有毒性,但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中后,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会由光激发而生成氯原子自由基等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臭氧的分解,

2、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二是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等中所含有的NOx类化合物进入平流层后,会加速臭氧的分解反应,从而破坏臭氧层。4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5酸雨酸雨是空气中的酸性气体(SOx、NOx)随雨而下形成的。6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加剧,使得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7森林破坏人类肆意的滥砍滥伐8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的发展观有何差异?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

3、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对环境不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摒弃。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包含如下几个层次的含义:第一,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困当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 可持续发展思想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第三, 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之处

4、,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利,即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具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后代人也应该同样享有。第四, 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吁人们改变触痛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经量多使用、少排放。第五, 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绿色化学的定义:绿色化学就是利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的内涵:?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与其产生之

5、前。实现这一目标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差异:近几十年来,化学、化工、环境保护界在如何减少许多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方面做了很多十分有益的工作。发展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处理化学废物的方法;发展了许多减轻化学废物堆放场所危险性的方法以及弥补化学废物造成危害的方法;发展了许多分析检测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方法和处理污染的技术;发展了许多控制污染物暴露的方法和技术。这些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和必须的,但这些并不能称为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来预防污染,不让污染产

6、生,而不是处理已有的污染物。设计安全有效的目标分子(内容):1,新的安全有效化学品的设计。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某种功能的新型分子,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分子设计,设计出新的安全有效的目标分子。2,对已有的有效但不安全的分子进行重新设计,使这类分子保留其已有的功效、消除掉其不安全的性质,得到改进过的安全有效的分子。绿色化学12原则(1) 不让废物产生而不是让其产生后再处理;(2) 最有效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经济性-1重排反应2加成反应3取代反应(3) 尽可能不使用、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4) 尽可能有效地设计功效卓著而又无毒无害

7、的化学品(5) 尽可能不适用用辅助物质,如须使用也应是无毒无害的(6) 在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使低能耗最低(7) 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时应以再生资源为原料(8) 应尽可能避免衍生反应(9) 尽可能使用性能优异的催化剂(10) 应设计功能终结后可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化学品(11) 应发展实时分析方法,以监控和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12) 尽可能选用安全的化学物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发生致毒过程:接触吸收、分散、代谢、排泄与目标组织中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毒效接触相 毒性动力学相 毒性动态学相 ?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由于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化学工业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一些化学品不佳节制

8、地被滥用,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当代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至少有7项与化学工业和化工产品的化学物质有关,在所有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中,与化学工业相关的产业处于第一位,该行业排放的有的有害物质是处于第二位的冶金工业的4倍。许多物质排放到环境后会在环境中残留和积累,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化工生产中的偶然事件也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突发性的影响。风险试剂:绿色化学中所指的风险试剂指的是氢氰酸生物质的种类:生物质主要有来年各类,即淀粉和木质纤维素。玉米、小麦、土豆等是淀粉类的代表,农业废料(如玉米杆、麦苗杆等),森林废物和草类等是木质纤维素的典型代表。可再生资源:指那些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

9、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为 目标产物的量(一般为质量)/各反应物量之和*100%即化学反应中,到底有多少反应物的原子转变到了目标产物中。环境商(EQ): EQ=E*Q, E为环境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给出的废物对环境的不友好程度,用于评价一种合成方法、一个过程对环境的好坏。环境因子:环境因子(E因子)定义为E=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在这里,对于每一种化工产品而言,目标产物以外的任何物质都是废物。石油化工约0.1,制药和精细化工业环境因子较大。“外

10、部”效应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分子设计。改善分子的与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机体对它的吸收性质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有害生物效应。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从而增大物质降解速率、降低物质的挥发性、减少分子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减小物质在环境中转化为具体有害生物效应物质的可能性等均是重要的“外部”效应原则的例子。另外,通过分子设计,从而降低或妨碍人、动物、水生生物对物质的吸收也是“外部”效应原则要面对的问题。“内部”效应原则通常包括分子设计以达到以下目标:增大生物解毒性,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和间接生物毒性或生物活化。增大生物解毒性包括把分子设计为本身是亲水性的或很容易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或氨基酸

11、结合,从而加速其从泌尿系统或胆汗中排出。要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就要把物质分子设计成无毒无害类化合物,或在分子中引入一些无毒功能团。消除化学品毒性的Phase-I 反应和Phase-II反应的化学本质:人体代谢陌生化学物质的过程中要发生两类化学反应,分别叫做I相(Phase-I)反应和II相(Phase-II)反应。在I相反应中陌生化学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过程转化为极性更大的代谢物、从而更容易溶解与水,因而更容易排泄。在II相化学反应中,内源代谢地物如葡萄糖酸盐、硫酸盐、乙酸盐或氨基酸与有毒陌生化学物质结合,生成水溶性更大的物质,从而更有利于排泄。肠胃、肺和皮肤吸收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通过改

12、变分子性质避免其被吸收?吸收方式特点如何避免吸收肠胃吸收肠胃系统是有毒化学品进入人体致毒的主要途径。许多环境毒剂进入食物链,与事物一道被食入从而被肠胃系统吸收,空气中的读物则通过呼吸进入肠胃系统。影响肠胃系统的吸收的主要原因是肠胃的表面积和血液流动速度。肠胃系统的吸收表面积是最大的,其血液流动速度也较大。改变pH值可改变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的吸收程度。严重影响物质在肠胃系统中吸收程度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物质的状态、固体物质粒子的大小、物质的水溶性和油溶性、分解常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大小等。物质必须有相当大的水溶性,才能溶解成为其自由分子的形式。液态物质、被溶解了的物质比固态物质更容易被吸收。盐类

13、物质均有很大的水溶性,因此比重性物质更容易被吸收,对固体物质而言,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溶解而吸收。在肠胃系统吸收中,油溶性越好的物质就越容易被吸收。当然还要有一定的水溶性,仅溶于油而不溶于水的物质不容被肠胃系统吸收。物质的相对分子量越大就越不容易被吸收。改变PH、改变物质的水溶性和油溶性,增大物质的分子量肺吸收肺气泡的细胞膜的厚度很薄,对物质的吸收很快水溶性的物质吸收量很大颗粒度小于等于1微米的固体物质很容易通过肺被吸收减小物质的水溶性,增大物质的尺寸真皮吸收吸收血液流动速度小,且阻吸厚度很大。皮肤吸收的速度控制步骤是物质分子穿越最上一层(角膜)的扩散过程。液体因通常在皮肤表面上铺展从而有更大的接

14、触面积,故它比固体更容易被皮肤吸收,且油溶性好的物质通常更容易被皮肤吸收。但油溶性太好而水溶性差的物质也不容易被吸收。减少接触,改变其油溶性人类避免有害化学品毒性的途径主要有:I-让化学品不容易进入人的身体;II-即使进入人体也不会影响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生物富集(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即随食物链向上一级进展,化学物质在组织中的浓度增大的现象;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接触致毒、生物吸收致毒、固有毒性致毒毒性载体(Toxicophore):物质的固有毒性是只有毒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的细胞性质改变的属性,通常由分子的部分结构引起,这部分结构通常称为

15、“毒性载体”;产毒结构(Toxicogenic):有些物质没有直接的毒性,但由于其分子的特殊结构,它能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有毒的物质,这种结构特征称为“产毒”结构;Langmuir 电子等排同性质原理:具有检测分子和电子特征的物质不管其结构是否相似,通常都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其他性质。Langmuir将这一现象称为电子等排同物理性质现象,这些物质称为电子等排物。Burger定义:除Langmuir定义外,具有相似分子形状和体积,大致相似的电子排布,因而表现出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分子、原子、取代基等。软化学设计:指的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治疗上十分有用的,在人身体内完成治疗作用后很快转化为无毒物质的药

16、物,也称为“后代谢设计”。常见电子等排物:Si是C的等电排原子,硅化合物和碳化合物的差异,有机硅化合物的降解和氧化代谢,硅取代的环境安全化学品的例子(P58)构效关系:一类化合物的毒性以及该类化合物中不同结构(结构差异)引起的毒性差异称为构效关系。构效关系原理:含有相同“药效基团”或“毒性载体”的物质有相同的药效或毒效,其相对毒性强度可能有一些细微变化,而这些差异正是由于分子结构中那些能影响“毒性载体”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因素引起的。定量构效关系:关联一系列物质生物活性与一种或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式。可降解基团:(1) 具有水解酶潜在作用为的物质会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比如酯,酶);(2)

17、 在分子中引入以羟基、醛基、羧基形式存在的氧会增大其生物降解性。(3) 存在为取代的直链烷基(尤其是大于4个碳的直链)和苯环时,因恪守氧化酶进攻,其生物降解能力增大(4) 水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更容易生物降解(5) 相对低取代的化合物。不可降解的基团:(1) 卤代物,尤其是氯化物和氟化物(2) 支链物质,尤其是季碳和季氮或是极度分支的物质,如三聚或四聚丙烯(3) 硝基、亚硝基、偶氮基、芳氨基(4) 多环残基(比如多环芳香烃或稠环芳烃),尤其是超过三元的多环稠环或芳烃(5) 杂环残基,比如吡啶环(6) 高取代的化合物比低取代的化合物更不易降解麻醉毒性:与其在水生生物膜中的扩散情况有关。因细胞膜的脂肪

18、含量较高,故非极性脂溶性化学品比脂不溶性的更易穿越。因此,通过麻醉机理致毒的非极性物质的相对毒性与其脂溶性有关。超额毒性:特征毒性型物质表现出的超过由麻醉模型QSAR推测值的毒性。特征致命化学品均有其机理,其分子通常能与细胞大分子反应,从而产生除了麻醉作用模式以外的其他毒性。根据其基团特性,有机染料可分为五类:中性染料(非离子型染料),阴离子染料(带负电染料或酸染料),两性染料(分子中同时含有正电荷基团和负电荷基团)和阳离子染料(带正电荷)、离子负载染料。要设计对水生生物更加安全的染料化学品要遵循以下原则:(1) 负离子数大于正离子数(电荷数)(2) 磺酸基优先于羧酸基(3) 尽可能使相对分子

19、质量大于1000(4) 尽可能增大分子的最小横截面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凡加入某些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这些物质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上的变化,同时也没有化学性质的改变,则这类物质称为催化剂催化剂作用:可以加快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的速率(合成氨中的Fe-K2OAl2O3),可控制反应产物化学物种的选择性(乙烯选择性氧化的不同催化剂:PdCl2-V配合物, Ag/ Al2O3 ,Ni),控制产物的立体规整结构(丙烯的聚合:氧气或过氧化物,Ziegler-Natta),定向不对称合成旋光异构体(Ru手性膦配合物用于 2-(6-甲氧基2萘基)丙烯酸+氢 生产 左旋二羟基

20、苯并氨酸),与温度控制化学物种选择性,与接触时间共同控制产物化学物种选择性(甲烷氧化生产合成气中的Ni / Al2O3 ),是具有高度专一性,高选择性,高的反应物转化率和反应的原子经济性的特殊功能的分子机器。催化科学和技术在绿色化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污染防治(减少和消除发电厂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等;)活化新的反应原料,催化与反应过程的改善(乙醛的合成、对苯二酚的合成、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催化剂设计原则:在着手设计催化剂之前,首先要对面临的问题作总体性分析,如反应的可行性,最大平衡产率,要求的最佳反应条件,可选用的原料,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21、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催化剂的经济性,催化反应的经济性等。接着,就应分析催化剂设计参数的几个要素,如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可再生性和对人对环境是否无害。根据反应类型,反应分子的活化方式等选择催化剂的类型和可选用材料,找出最可行的,进行各种改良与调变。用实验证实其可行性设计出的催化剂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的选择性,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新型催化剂:新型分子氧氧化催化剂采用无机氧供体作氧化剂时,常常会生成大量盐废物,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设计使分子氧活化的催化氧化催化剂。对照Haber-Weiss机理进行的反应,由于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引发烷基过

22、氧化物分解为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反应按自氧化机理进行,反应无选择性,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若催化剂对氧的活性是依照配体氧化机理进行的,或氧供体在配体上发生转移,反应具有选择性,设计时应采用。 采用晶格氧选择氧化烃类也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方法。晶格氧在没有气相氧分子存在的条件能进行烃类的氧化反应,大幅度提高烃类选择氧化的选择性。因不受爆炸极限的限制,可提高原料浓度,使反应物容易分离回收,是控制深度氧化、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催化新技术。新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常为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常用于均相催化反应,这类反应主要包括有反应物的氧化加成或产物的还原脱出,及金属原子周围原子和化学键的重排。

23、 手性金属配合物可用作均相催化剂,且同时能够控制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合适的中心金属离子和手性基团对获得高的立体选择性十分重要。如奈普生的合成。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分子筛是结晶态无机高聚物,由硅铝酸盐组成,具有开放的骨架结构。天然分子筛(八面沸石)具有足够大的孔结构,可用于石油炼制。活性组分负载催化剂:传统酸催化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工艺上难以实现连续生产,催化剂不易分离及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及危害人体健康和社区安全。需研究开发环境友好的催化剂来取代这些传统的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化,或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液体酸固载在蒙脱土等多孔性物质上,使之变为环境友好催化剂。固体酸代替液体酸(酸

24、性白土、混合氯化物、分子筛)溶剂的绿色化:(1) 水做溶剂:水作溶剂的两相催化方法:不仅反应条件温和、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之后有机相和水相也极易分离;同时用水作溶剂也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危害。(2) 离子溶液,优点:可操作温度范围大(-40300),可进行各种动力学控制,对大量无机物、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合物有很大的溶解度,因而所需反应器的体积不大,表现出Bronsted酸酸性,Franklin酸酸性和超强酸性。蒸汽压小,几乎观察不到;对水敏感但有的并不怕遇水,甚至能与水共同使用,易于工业应用;热稳定性好;相对便宜且易于制备(低聚反应,聚合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3) 高分子溶液:以现

25、用的溶剂为基础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现行溶剂的聚合衍生物,它们在化学合成,分离和清洁等过程中具有现行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但却不会挥发到空气中和释放到水介质中造成污染。(4) 无溶剂化:微波与催化剂合成不使用溶剂的方法,在有机合成中保护反应,去保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重排反应等方面均十分有效。(5) 超临界流体:黏度大,扩散系数小,偏摩尔体积负得很多。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以上时,称该流体为超临界流体。虽然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近,但其黏度却只有液体的近百分之一,因此其流动性要比液体好得多,在相同的流速下,超临界流体的流动雷诺数比液体要大得多,所以传递系数也比液

26、体中大得多。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扩散系数虽然只有在气体中的几百分之一,但却比在液体中大几百倍,这些都表明,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传递比在液体中的要好得多。超临界CO2作为反应溶剂的优点: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在“像气相”和“像液相”之间调节流体的性质,即通过压力变化,使其性质在接近于气体性质或接近于液体性质之间变化,这样为更好地实现化学反应提供了方便。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液体的接近,溶剂强度也接近液体,因而,是很好的溶剂,使用超临界流体,可通过调节压力来改变密度,从而调节一些与密度相关的溶剂性质,如介电性、黏度等,这样就增大了控制化学反应的能力和改变化学反应选择性的可能性。超临界流体又具有某些气体的优

27、点,如低粘度、高气体溶解度、高扩散系数等,这对快速化学反应,尤其是扩散控制化学反应或包含有气体反应物的反应是十分有利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再被氧化,因而是理想的氧化反应的溶剂。同时,还可以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这一性质,是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的反应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从而提高反应速率、甚至开发出新的反应。超临界CO2作为反应溶剂的缺点: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合成化学的最大限制是其溶剂化性质,即物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目前,已经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密度密切相关,且可以通过加入共溶剂使其大大增加。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环己烷类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接

28、受氢键的能力和一定的极性选择性,因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非极性有机物,如烷烃、烯烃、芳烃、酮、醇等均可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而高极性的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等则不溶;聚硅烷和附带聚合物可溶,而其他聚合物则不溶,利用相稳定剂或起泡剂有时可克服聚合物不溶这一局限。由于盐类不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因此,不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离子间反应的溶剂,也不能用超临界CO2作为离子作催化剂的反应的溶剂。要克服这一限制,可采用螯合剂、相转移剂或高亲油性的离子来把离子物种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也可将金属粒子转变为中心络合物,然后把其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由于二氧化碳是亲电性的,它会与一些路易斯碱发生化学反应,因

29、此,不能用作路易斯碱反应的溶剂。过程强化:使反应体积变得更小,过程变得更清洁,能量的利用更为有效地任何化学工程的进步都可认为是化工过程的强化。实现强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即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设备体积/产量比小、能量消耗少、废物排放少和成本大为降低。主要可以通过设备改进和方法改进来实现。设备改进:对化学反应设备的改进(旋转盘反应器、静态混合反应器、静态混合催化剂体系、整体式反应器、微型反应器等)和对其他操作过程的改进(静态混合器、紧凑热交换器、微孔道热交换器、转动填充床、离心吸附器等)。改进方法:逆流反应器、反应蒸馏、反应提取、反应结晶、燃料电池、使用微波、太阳能、等离子体技术等。

30、典型过程强化设备:静态混合反应器,体积更小,能量利用更充分;容易堵塞,不能用于需要使用浆状催化剂的情况。整体式催化剂,具有很多的细孔道和规整均一的横截面,其孔道内壁涂有一层薄的涂层,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载体。微型反应器,将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个单元中,传热速率很快。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缺点(及化石原料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优点)(1)在经济上还不具备竞争力。石油工业已相当成熟,从石油开采到从原油中提取出各种有用的烃类,再将其加工成为中间物或最终化学品,已形成了大规模的、高效的生产系统。(2)现在考虑用作化学化工原料的生物质是传统的食品原料,把食品原料改作化学化工原料是否合适?生物质需要大量的土地面

31、积来种植,而化石原料可以集中的进行开采。(3)生物质有季节性,而化石原料的开采没有。(4)生物质的组成复杂,不同种类的物质其组成和性质都可能不尽相同,这使得分离这些物质进行变得十分困难。简述反应原料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对反应原料的选择原则。答:一个化学品合成所采用的反应类型或其他合成路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原料,原料一旦选定,就必须要选择某些类型的反应。原料对合成路线的效率、过程的环境效应和对人类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原料本身的生产者,原料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操作管理者、原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加工者会面临多大的危险,是在选择原料时要加以考虑的。对于某些大宗化学品的生产,原料的选择可能改变市场的状况,因为有些物质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原料。对原料选择的一般原则:(一) 考虑原料本身的危险性。我们希望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因此,在选择原料时,就必须考虑它是否对人对环境无害,是否具有比如毒性,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等。(二) 使用可再生资源:原油炼制等是一个高能耗且高污染的过程,且化石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选择反应原料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再生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