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_王思文.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351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_王思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_王思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_王思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_王思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6期(总第 386期 ) 2015年 6月 农产品加工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No.6 Jun. 文章编号 : 1671-9646 ( 2015) 06b-0034-03 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王思文,曲迪, #文连奎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摘要:利用板栗为原料,通过糊化、糖化、调配、灌装、杀菌等工艺,得到板栗乳饮料。结果表明,板栗乳饮料的 最佳配方为板栗粉 1.00%,白砂糖 6%,脱脂奶粉 4%,海藻酸钠 0.200%,此时的饮料感官评分最佳。 关键词:板栗;乳饮料;工艺;配方 中图分类号: TS275 文献标

2、志码 : A doi: 10.3969/jissn. 1671-964 X) .2015.06.038 Chestnut Mlk Beverage Processing and Formulation Research WANGSiwen, QUDi, *WEN Liankui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 Chestnut use as raw material by pasting, saccharificatio

3、n, blending, filling, steriliz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to obtain chestnut milk drin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formula as follow: chestnut flour 1.00%, 6% sugar, skimmed milk powder 4%, 0.200% sodium alginate, then drink the best senses. Keywords: chestnut; milk beverages ; carfts; recipe 板栗

4、 ( , 为 壳 斗 科 栗 属 植 物 的 果实,又名栗,原产于中国,生长于海拔 3702800m 的山区,现在已由人工广泛种植 p。板栗被誉为 “ 千 果之王 ” ,与桃、杏、李子、红枣并称为 “ 五果 ” , 在国外被称为 “ 健康食品 ” ,是属于延年益寿、健脾 补肾的上等果品 p。 板栗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主 要为淀粉,每 100 g千燥板栗中含糖及淀粉 60 70 g, 蛋白质 8 g, 脂肪 2 7 g;还含有粗纤维、胡萝卜素, 以及 VA, 见, VB2, VC, P元素及无机盐,可供人 体吸收利用的养分高达 98%,其中 VC含量高于西 红柿,是苹果的 10倍之多 3_4。

5、 中医认为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 血之功能,并有益于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在临 床上,板栗还可用于治疗反胃、泄泻、腰腿软弱、 吐血、便血、金疮等症气板栗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 和多种维生素,对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都 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目前,板栗主要用于烹饪和糖炒,产品有市售 的糖炒板栗和板栗饼,由于板栗不易保鲜,将其加 工成饮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本试验以板栗为原 料,经糖化、调配和稳定性研宄得到板栗乳饮料, 为板栗饮品加工提供依据,推动板栗产业发展。 乳饮料是以牛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的一种状态均 收稿日期: 2015-03- 10 作者简介:王思文 ( 19SS ) .男 ./

6、王读硕 I:.研允方向为农产品 .食品加丄与应用 -通讯作者:文连奎 ( 1962 ) .男 .教授 .博 I:生导师 .研允方向为农产品加丄及 tf:藏 一、奶香香纯正,集营养与保健于一体的液态蛋白 饮品,其主要成分是乳或乳制品。按卫生部标准, 该饮料所有成分中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 1%国内 乳饮料最具代表性的饮品有 “ 乐百氏奶 ”“ 娃哈哈 果奶 ”“ 伊利优酸乳 ”等产品,但在发达国家市场 上的调配型含乳饮料并不多。然而,随着人们的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性、营养性、风味性已成为 消费者对饮料的最基本要求,而乳饮料因具有较高 的营养、独特的风味,对人体有益,现在已备受人 们的青睐 1 1

7、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集安优质板栗、脱脂奶粉、白砂糖、稳定剂海 藻酸钠 ( 食品级),均为市售;糖化酶、斐林试剂 (A和 0、次甲基蓝。 组织捣碎机、控温水浴锅、胶体磨、均质机、 高压灭菌锅、干燥箱。 1.2试验方法 1.2.1工艺流程 新鲜板栗去壳一 烘干 粉碎 糊化 糖化酶 解 调配 均质 热灌装 灭菌 成品。 奶粉、稳定剂、糖 2015年第 6期 王思文,等:板栗乳饮料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35 图 2奶粉添加量对板栗乳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 2可知,当板栗粉添加量为 1%,海藻酸钠 添加量为 0.200%,奶粉添加量为 2%, 3%时,板栗 乳饮料感官得分较高; a奶粉添加量

8、为 4%时,板栗 乳饮料感官得分最高;当奶粉添加量为 1%时,板栗 海藻酸钠添加量 /% 图 1海藻酸钠添加量对板栗乳饮料分层率的影响 由图 1可知,当板栗粉添加量为 1%,奶粉添加 量为4%,随着海藻酸钠添加量的增大,板栗乳饮料 分层率越来越小;当海藻酸钠添加量为 0.200%时, 板栗乳饮料分层率达到 0,符合乳饮料的稳定要求 ; 当海藻酸钠添加量为 0.250%时,板栗乳饮料状态成半 固体状 。故选取海藻酸钠添加量为 0.175%, 0.200%, 0.225%的 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2.2奶粉添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奶粉添加量对板栗乳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 2。 1.2.2操作

9、要点 (1) 烘干。新鲜的板栗含水量较高,约为 40%。 新鲜板栗去皮后在 50 C的干燥箱内烘干 6 h,再放 入 80 C干燥箱内烘干 30 min。 (2) 粉碎。烘干后的板栗,经组织捣碎机粉碎 成可通过 200目筛网的颗粒。如果颗粒过大,在糊 化过程中效果较差。 (3) 糊化。因为板栗本身的淀粉含量较高 ( 60% 左右),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以需在 90 C 的热水中糊化 10 min。 在糊化过程中应注意搅动。 (4) 糖化。将糊化后的板栗浆液冷却至 60 C, 放入 60 C的水浴锅内,加入 0.5%糖化酶,保温 4 h。 (5) 调配、灌装。将白砂糖溶于适量水中, B虫

10、化过滤,将海藻酸钠、脱脂奶粉、板栗粉溶液等分 别加入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热。在 80 C进行热 灌装,灌入玻璃瓶内,封口;然后进行二次杀菌,采 用高压灭菌,在高压灭菌锅内 121 C下灭菌 20 mina 1.2.3试验设计 在调配过程中,加 入脱脂奶粉、稳定剂(海藻 酸钠)、白砂糖,而板栗粉、脱脂奶粉和稳定剂的添 加量都会对饮料的状态、色泽、香气、稳定性有影 响,需要对 3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 (1) 不同稳定剂(海藻酸钠)添加量对配方的 影响。海藻酸钠添加量依次为 0.150%, 0.175%, 0.200%,0.225%, 0.250%,板栗粉添加量 1%,奶粉 添加量 3%,根据分

11、层率测定结果确定最优区间。 (2) 不同奶粉添加量对配方的影响。脱脂奶粉 添加量为 1%, 2%, 3%, 4%, 5%,板栗粉添加量 1%,海藻酸钠添加量 0.200%,根据感官评价指标确 定最优区间。 (3) 不同板栗粉添加量对配方的影响。板栗粉 添加量为 0.50% , 0.75% , 1.00% , 1.25% , 1.50%。 海藻酸钠添加量 0.200%,奶粉添加量 3%,根据感 官评分确定最优区间。 根据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最优的 3组条件进 行 U 33)正交试验。 1.3感官评价 产品在室温下存放 7d后,稳定效果以分层率为 标准。请 7人进行感官评分,统计评分结果,以此 确

12、定板栗乳饮料的最佳配方。 板栗乳饮料感官评价标准见表 1。 1.4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总糖的测定采用斐林试剂滴定法: 总糖(以葡萄糖计 ) %=( fx n . mx Kx 1 000 式中 : m -样品质量, g; F 10 mL斐林试剂 ( 甲液和乙液各 5.00 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 mg; 表 1板栗乳饮料感官评价标准 指标 评分标准 得分 /分 口感: 30分) 具有乳饮料特有的细腻,润滑 25 30 滋味和气味 具有乳饮料所具有的乳香味 30 35 (40 分) 具有板栗香味,而且香味适中 36 40 组织状态 (30 分) 饮料状态均匀一致,并且无任何沉淀及 分层 25 30 V

13、 标定时平均消耗还原糖或总糖样品溶液 的总体积, mL; V 1 - 还原糖或总糖样品 谷液的总体积, mL; 1 000 - mg换算成 g的系数。 分层率 .分层高度 总高度 2 结果与分析 2.1海藻酸钠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海藻酸钠添加量对板栗乳饮料分层率的影响见 36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 6期 乳饮料的香气极淡;当奶粉添加量为 5%时,板栗乳 饮料奶香味太重。故选取奶粉添加量为 2%, 3%, 4%的 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2.3板栗粉添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板栗粉添加量对板栗乳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见 图3。 板栗乳饮料口感细腻、润滑、微甜适口,具有 板栗香气和乳香味。饮料

14、状态呈均匀稳定,无分层 , 无沉淀。 2.5.2理化指标 总糖 2 6%,蛋白质 2 8% 2.5.3产品分析 经对制得的板栗乳饮料进行分析,产品感官符 合要求,糖度 6.7%,符合产品品质标准要求。 3结论 以板栗为原料研制板栗乳饮料,研宄表明,板 栗乳饮料的工艺流程为新鲜板栗去壳一 烘干 粉 碎 糖化酶解 调配 均质 热灌装 灭菌 成品。 最佳配方为板栗粉添加量 1.00%,奶粉添加量 4%, 稳定剂(海藻酸钠)添加量 0.200%,白砂糖添加量 6%0 在该工艺和配方条件下的板栗乳饮料具有乳饮 料和板栗饮料的色、香、味及组织状态,各项卫生 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本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板栗饮料 制

15、品,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齐敏,岳崇峰 .板栗的药用价值及利用开发 m .中国林 副特产, 1997 ( 3) : 51-53. 2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 .第 2卷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83: 2 203-2 207. 3 施显赫 .板栗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及香气成分的 形成机制研宄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4. 4 何永进,章继华 .板栗系列食品加工技术 J.农牧产品 开发, 1999 ( 5) : 9-10. 5 郗荣庭,刘孟军 .中国干果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5 ( 1) : 430-435. 6 高海生,常学东,蔡金星,等 .我

16、国板栗加工产业的现 状与发展趋势 J.中国食品学报, 2006, 6 ( 1) : 432- 436. 7 孙明日,赵军,赵山林,等 .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研 宄J.中国乳品工业, 1999, 27 ( 1) : 19-23. 8 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 司,北京卫生防疫站,等 .GB 11673 89含乳饮料卫生 标准 S.北京: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 2000. 9 景浩,尹姿,张曦 .含乳饮料的现况及相关标准 J.标 准科学, 2009 ( 2) : 59-63. 10 王凤芳 .含乳果汁饮料稳定性的研宄 J.食品工业科 技,1998 ( 6) : 36-37. 图

17、3板栗粉添加量对板栗乳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 3可知,当海藻酸钠添加量为 0.200%,奶 粉添加量为 4%时,板栗粉添加量在 0.75%, 1.00%, 1.25%时,板栗乳饮料口感较好;当板栗粉添加量为 0.50%时,板栗乳饮料香味不明显;当板栗粉添加量 为 1.50%的时 候,板栗乳饮料易产生沉淀。故选取 0.75%, 1.00%, 1.25%的 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2.4配方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 2。 表 2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号 4海藻酸钠 /% 5板栗粉 / % C奶粉 /% 口感评分 /分 1 0.175 0.75 2 70 2 0.175 1.0

18、0 3 80 3 0.175 1.25 4 75 4 0.200 0.75 3 85 5 0.200 1.00 4 90 6 0.200 1.25 2 75 7 0.225 0.75 4 80 8 0.225 1.00 2 75 9 0.225 1.25 3 75 K, 225 235 220 K 2 250 245 240 230 225 245 K x 75.0 78.3 73.3 K 2 83.3 81.7 80.0 K 3 76.7 75.0 81.7 R 8.3 6.7 8.4 由表 2可知,最优组合为 42B2C3,通过尺值计 算所得结果与正交表中结果一致。 2.5产品品质标准与分

19、析 2.5.1感官指标 (上接第 33页) 7 黄伟光 .香菇多糖提取技术的研宄 tJ.龙岩师专学报, 2005 ( 3) : 66-69. 8 杨帆,郝爱国,徐恒瑰 .附子多糖的含量测定 J.大连 医科大学报, 2007, 29 ( 5) : 453-454. 9 Gunn J, Me Cal J L, Yun K, et al. Detection of mi- crometastases in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kl9 and k20 reverset 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 Lab Invest, 2006, 75: 611-616. 10 Johnson P, Burchill S, Scl by P. The molecular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c ells J .Cancer, 2006, 78: 10-16.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