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共8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92875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共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共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D2.C3.C4.C5.D6.A7.B8.B9.A10.B11.D12.C13.C14.A15.A16.B17.A18.C19.D20.A21.B22.C23.C24.B25.A26.B27.D28.A29.ACD30.ACD31.ACD32.ABC33.BCD34.ACD35.BD36.BD37.18.76cm;减小测量误差38.米每秒;长度39.m;s40.2.1041.夸克42.5;37.543.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4.1.55;(D2-D1);偏大【解析】1.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

2、右,即1.8dm左右,故A 错误;B、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故B错误;C、真空不能传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0m/s,故C错误;D、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正确故选D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体物理量进行合理估测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解:AD、刻度尺倾斜放置故AD错误;B、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物体故B错误;C、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刻线紧靠被测物体故C正确故选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根据估

3、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简单3.解:A、被测物体边缘没与零刻线对齐,故A错误;B、读数时视线没与刻线垂直,故B错误;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图中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读数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C正确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一侧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D错误故选C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

4、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及读数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4.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分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大于质子;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故它们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故选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准确的掌握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5.解:A、分度值是1mm长为30cm的钢尺,量程偏小,故A不合理;B、分度值为1cm长为1m木尺,量程偏小,故B不合理;C、分度值为1cm长为3m钢卷尺,量程偏小,故C不合理;D、分度值为1dm长为30m的皮卷尺,相比较量程大,同时准确程度不需要太高,分度值是1dm可以,故D合理。故选:D。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工具的量程和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测量工具。操场的长度一般在300m以上,所以尺子的量程要尽可能大一些,。测量工具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不一定非要选择精密的、复杂的,只要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即可。6.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所以A符合实际;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6、,所以B不符合实际;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所以C不符合实际;D、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40,所以D不符合实际;故选:A。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大小的估测,考查学生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要求学生要多注意日常积累。7.解:A、我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接近40,但不会达到50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F=

7、G=mg=0.1kg10N/kg=1N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在20W左右,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在I=0.1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8.解:(1)粒子带正电荷,由两粒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两粒中性的中子组成,相等于一个氦原子核。(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而夸克则是比更小的微粒。综上,空间尺度最大的是原子

8、。故选:B。本题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更小的微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之间正确的关系,易错点在于粒子的了解。9.解:A、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圆珠笔芯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夏天太阳能热水器水的温度接近沸点,在95以上。故B不符合实际;C、玻璃棒摩擦所带电量很少,不可能达到10C故C不符合实际;D、1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10-3kg1=4.2J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

9、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10.解:A、世界飞人博尔特百米时间是9.6s,速度大约是10m/s短跑运动员的百米速度小于10m/s,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B、考场内凳子的高度约为45cm故B符合实际情况;C、由邢台市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经验可知,2016年邢台市的平均气温不可能为-20,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一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故D不符合

10、实际情况。故选:B。要正确解决此题,需要对身边的事物注意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速度、质量、温度和长度数值。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11.解: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普通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与此差不多,在6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在4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在6m左右,一个普通人从一楼走到三楼的时间约为20s故D符合实际故选D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

11、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12.解:A、一支新的“中华2B”铅笔长度约为17.5cm,不符合题意;B、考场教室的温度约20左右,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符合题意;D、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不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它从貌似不精确的结果来求得比较精确答案的逼近过程。13.解: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400g,达不到4kg,故A不合实际;B、乒乓球的

12、高度约为40mm,不是50cm,故B不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符合实际;D、人体感到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3,37太热了,故D不合实际。故选:C。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初步的估测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值的了解,是基本常识,属于基础题。14.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

1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故C不符合实际;D、微波炉额定功率较大,一般在1000W以上。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15.解:A、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约2cm,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此数值,在2.5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在2kg左右。故

14、B不符合实际;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成绩一般在8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初中生的提着约500N,一层楼的高度约3m,初中生从一楼上到二楼所做的功约为W=Gh=500N3m=1500J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16.解:A、课桌

15、的高度约为0.8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D、家用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17.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5kg

16、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5kg10N/kg=550N左右。故A符合实际;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温度感觉舒适,在2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一支2B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

17、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18.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0.35k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也是1.0103kg/m3,所以中学生的体积为V=0.05m3=50dm3此选项符合实际;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m=0.1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18、即可。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9.解: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30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约为200g故C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烫手的温度一定高于37故D符合实际故选D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

19、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0.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8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事实;B、一支笔的质量在10g=0.01kg左右,拿起一支笔所用的力在F=G=mg=0.01kg10N/kg=0.1N左右。故B不符合事实;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速度不可能为6s,应该在16s左右。故C不符合事实;D、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长、宽都在1cm左右,面积约为1cm2故D不符合事实。故选:A。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

20、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1.解:A、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C、一百元人民币长约15cm,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

21、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22.解:A、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一般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不可能达到15m/s故A不符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0.8m,故B不符合实际;C、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大约是6g左右,故C选项符合实际;D、人在平静状态下,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在3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3.解: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

22、质量在300g=0.3kg左右,根据G=mg=0.3kg10N/kg=3N故A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所以一般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不可能为15m/s。此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体育学考中用的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故C符合实际;D、人在平静状态下,1min呼吸的次数在15次左右,呼吸一次的时间在4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C。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4.解:A、物体左侧与3.0

23、0cm对齐,右侧与5.2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23cm-3.00cm=2.23cm此选项错误;B、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4.6”处,所以物重为4.6N此选项正确;C、物体与液体的总体积为100cm3,物体的体积小于100cm3此选项错误;D、砝码的总质量为25g,但游码没有在0刻线处,所以物体的质量大于25g此选项错误。故选: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

24、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使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固体的体积等于固体放入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体积之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25.解: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物体,因此它的尺度最大,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所以正确的排列是:PM2.5、原子、夸克。故选:A。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

25、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本题考查宏观和微观物质的尺度大小,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26.解:A、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1s跳动1次多一点,即频率比1Hz多一点;故A错误;B、教室门的高度约2m;符合实际;故B正确;C、实验用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0.3A左右;故C错误;D、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40,故D错误;故选:B。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

26、的选项即可。27.解:A、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0次。不符合题意;B、小胜的质量在45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G=mg=45kg10N/kg=450N左右。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符合题意。故选:D。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

27、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8.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63cm记录的数差别太大,故2.63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A正确故选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29.解:A、普通公路小轿车的速度约为20m/s,故从郭店到全福的高架桥上,小汽车正常的速度也约是20m/s,故A符合实际;B、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m左右,试

28、卷纸的厚度略大一些,在100m=0.1m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故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故C符合实际;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比赛的最好成绩在14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ACD估算应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合理的估测,有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结合生活经验,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重力、长度、体积、面积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30.解:A、地板砖的边长在60cm左右,初中生一步的距离略小于此数值,在50cm=0.5m左右故A符合实际;B、

29、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16.5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故C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符合实际故选ACD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31.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

30、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0.175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汽车行驶速度在16m/s=163.6km/h60km/h左右。故C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故D符合实际。故选:ACD。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

31、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32.解:A、初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符合实际;B、人的体温接近37,符合实际;C、身体的平均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大约是1g/cm3,符合实际;D、由G=mg可得:m=200kg,即表示初中学生能提起质量为200kg的物体,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BC。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33.解:A、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受到的重力约0.5N,所以托起一只鸡蛋的力大约0.5N此选项不符合实

32、际;B、快速写出汉字“二”用时较快,在1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意思是等于或低于36V此选项符合实际;D、一层楼的高度大约3m,人的体重在500N左右,所以人爬上一层楼做的功约为W=Gh=500N3m=1500J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BCD。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了解生活中物体的真实物理量数值是解此题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多接触社会,多走进生活。34.解: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故A符合实际;B、升旗时奏国歌的时间约1分钟;故B不符实际;C、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也可能是200

33、g(0.2kg)左右,其重力大约是2N左右,故C符合实际;D、200mA的电流即可致命;200mA=0.2A;故D符合实际;故选ACD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5.解: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00g左右,即0.2kg,故其重力约2N;故A错误;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在3kg左右;故B正确;C、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即脉搏跳动的频率在1Hz

34、多一点;故C错误;D、眼睛离试卷的距离约30cm左右;故D正确;故选:BD。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6.解:A、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在1100W左右,其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I=5A,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百米成绩约为14s,故B不符合实际;C、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mA时,人会有麻的感觉,但不会有生命危险,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3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故C符合实际;D、根据

35、教材知识可知,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不是约为36V,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D。本题时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37.解:在几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7cm,18.76cm,18.75cm,18.77cm,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所以都是正确的;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76cm故答案为:18.76cm;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

36、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38.解:速度是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主单位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故答案为:米每秒;长度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单位的掌握情况对“光年”要理解其含义,不能望文生义39.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0

37、m左右;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上体育课时中学生100m跑的成绩在16s左右。故答案为:m;s。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40.解: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5.10cm-3.00cm=2.10cm;故答案为:2.10。根据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

38、是物体的长度。本题考查了刻度尺读数,对刻度尺读数时,要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注意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41.解:由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点可知,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粒子带正电荷,由两粒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两粒中性的中子组成,相等于一个氦原子核。因此,在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分子、粒子等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寸最小的是夸克。故答案为:夸克。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

39、握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之间尺度大小的关系,易错点在于粒子的了解。42.解:由图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因此分针示数是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5s,秒针指在37.5s处,因此秒针读数应为37.5s;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所以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故答案为:5;37.5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

40、数值43.解:由于受到环境、测量工具本身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种偏差,这种偏差叫做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故答案为: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要掌握误差和概念和产生原因,知道如何有效地减小误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4.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

41、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2-D1);在实验时纸带如果不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纸带之间会有间隙,会使测量值偏大故答案为:(1)1.55;(2)(D2-D1);偏大(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响,均匀纸带的厚度很难直接测量,可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和对于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道内径指的是直径是关键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