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共2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5585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共2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共2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绪论1. 车站概述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的区段站。该站衔接的A和B两个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衔接的C方向则在A和B的垂直方向上。(如图)车站的作业量不大,主要包括客货运业务、货车的解编作业、列车的技术作业以及机车车辆的整备等等。车站三个衔接方向的接发列车数量不均衡,A和B方向的较多,C方向的较少。2. 车站作业流程分析为了合理地确定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以及相互联系,就必须正确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认真分析该站各项作业间的相互联系。(1)旅客列车:接入到发场靠旅客站台

2、的到发线后,一般不需要换挂机车,旅客乘降及行包装卸完毕后,即可向相应的方向发车;(2)无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后,需要进行如下作业:本务机车入段、车列进行技术检查,本务机车换挂,然后发车;(3)到达解体列车:接入到达场后,机车入库、车列经过技术检查后,由调车机车解体,解体后车辆在调车场集结待编或者待送;(4)自编始发列车:的车流,在调车场集结成列,经过编组有调车机车牵出转线至出发场,进行技术检查后,挂上本务机车出发;(5)本站作业车:解体完成后,在调车场集结成组,由调车机车送到货场,装卸完毕后,由调车机车自货场取回调车场,然后编入列车;(6)站修所扣修的的车辆:也由调机自调车场送到站修所,修好的

3、车辆再由调机取回调车场。从上述作业流程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1)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近城镇的一侧,以利于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出入车站;(2)货物列车到发场也应紧靠正线,使列车到发有顺直及便捷的进路;(3)调车场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使车列转线的行程较短,干扰较少;(4)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到发场;(5)货场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设于靠城镇一侧,便于货物搬运;另一方面又希望靠近调车场,以减少车辆取送时间及干扰。工业企业专用线应尽可能从调车场或货场接轨,以利于车辆取送;(6)站修所(或车辆段)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程;区段站是为相邻牵引区段服务

4、的,主要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的作业,布置设备应该考虑缩短无改编列车的作业流程和停站时间以及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3. 车站作业及设备(1)车站作业:(2)车站设备:第二章 车站基本情况确定1. 站型选择区段站的站场图形布置主要有三种: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这三种布置图形均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表0-1不同站场图形优缺点比较布置图形优点缺点横列式站坪短,占地少,设备集中,定员少,管理方便,对地形条件适应性较强和有利于将来发展等优点,当引入线路方向不多时,完全可以满足运量的需要。有一个方向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远;在站房同

5、侧接轨的岔线向调车场取送车不方便。纵列式基本解决了双线铁路横列式图型客、货列车到发的交叉;并且还具有两个方向的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均较短的优点。站坪长、占地多、设备分散、定员较多和管理不便;有一个方向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与正线交叉。客货纵列式客、货运两场分设,作业干扰较少,客、货运设备分别集中,管理方便;此外对区间通过能力也可能有所影响。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原始资料可知,该站三个方向均为单线铁路,且作业量不是很大,货源和客源均靠近城市,且C方向引入的运量较少。在满足能力的前提下,为在建设初期占用较少土地、节省投资、方便管理,并且为远期发展预留适当的条件,本设计采用横列式布置。2. 第三方向

6、的引入因为该站衔接三个方向,故应该考虑一个其中一个方向的引入地点,以使得车站的技术作业方便,运行的折角车流较少。折角车流的计算,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表02折角车流的计算ACBCA8B5C10C3合计18合计8经比较,可知C方向线路由B方向引入,折角车流较小。3. 编制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1) 列流图:本站1614818444422(2)列流表往自ABC本站合计A5+11+0+03+5+0+00+0+2+28+16+2+2B5+9+0+00+5+0+00+0+2+25+14+2+2C3+7+0+00+3+0+00+0+1+13+10+1+1

7、本站0+0+2+20+0+2+20+0+1+10+0+5+5合计8+16+2+25+14+2+23+10+1+10+0+5+516+40+10+10注:1. 表中数据为客车+直通+区段+零摘;2. 本站编组,解体各10列/日,有调作业量共500辆/日;3. 一次上、下车旅客人数为600人,客车编成20辆。第三章 区段站设备配置及数量计算1. 客运设备配置(1)站房的位置:旅客站房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阵线,其一端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利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车辆。(2)站台:按其与站房和车站到发线的相

8、对位置可分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两种。长度:旅客列车编成辆数为20,每辆车的长度按26米计算,站台长度需要量=550米所以旅客站台长度应按550m设置;特殊困难条件下有充分依据时,个别站台长度可采用400m。本设计采用550m的长度。宽度: 400600人站台及站房宽度可设为1224m。因为D站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因此基本站台宽度设计为6m。由站规知,设有天桥、地道并采用双面斜道时,中间站台宽度不应小于8m,单面斜道不应小于9m。在本设计中,中间站台宽度设为8.5m。高度:为方便乘客乘降列车,一般站台应高出轨顶面300mm,因此该设计中站台高度设计为300mm。最后,站台的设计尺寸为:

9、基本站台:尺寸为550m6m0.3m(长宽高)。中间站台:尺寸为550m8.5m0.3m(长宽高)。2. 货运设备配置货运设置配置分为两种,站房同侧和站房对侧。(1)站房同侧:a) 站同左b) 站同右(2)站房对侧c) 站对左d) 站对右一般来说,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货场应设于站房同侧,为了平衡两端咽喉区的负荷,货场设在A端。货场在站房同侧靠近城镇方便货物搬运,同时避免了铁路与公路的交叉干扰;虽然存在货车取送作业与正线的交叉干扰,但本站取送车次数每昼夜两次比较少,可以利用正线的空闲时间。3. 机务设备配置列车机车的换挂、出入段及整备是区段站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区段站机务设备的设置与机车在区段站进行

10、的作业有密切的关系。到达列车的本务机车要入段,出发列车的本务机车要出段,因此机务段应该靠近到发场,以便于机车便捷的出入。另外,应保证在咽喉区有足够的平行进路,以使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以及调车作业可以同时进行。在区段站上,机务段设置位置有以下几种:(1)站同左与站同右:这两种方案的缺点比较多,会恶化城镇居民区的环境;当到发线的列车更换机车时,必须跨正线;靠机务段的一端站场咽喉布置复杂,而另一端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在改建时因城镇用地紧张,发展比较困难。在新建时不采用这两种方案。(2)站对左与站对右:其缺点是用地较大,机务段一端咽喉比较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但是明显的优点是机车出入段对作业的

11、干扰比其他任何方案都少。综合评比,并考虑到B端有C方向接入,为了不使B端咽喉过于复杂,本设计机务段设在站对右。4. 车辆设备根据原始资料设置车辆段和站修所。列车检修所宜设在到发场一侧,靠近运转室。该站列车检修所应该设在站房附近,以便于列检值班员与车站调度员或值班员的工作联系。站修所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车程。同时站修所所承担车辆辅修、摘车轴箱检查和摘车临修工作,应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范围以外。5. 运转设备1) 列车到发线a) 货物列车到发线,参考教材查表可得表0-1区段站到发线数量换算列车对数双方向到发线数量(条) (正线及机车走行线除外)1231318 41924 525

12、36 63748 68 4972 810 7396 1012 96 1214表0-2列车对数的换算系数直达、直通、小运转列车1有解编作业的直达、直通、区段、摘挂和快运货物列车 2 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1 立即折返的小编组旅客列车0.7 停站的旅客列车0.5机车乘务组换班不列检的货物列车 0.3由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和昼夜行车量(货车)可知该站应设6条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均为850米。b) 旅客列车到发线在该站作业的旅客列车为每昼夜8对(全部停站),停站的旅客列车的换算系数为0

13、.5,旅客列车的换算对数为每昼夜4对,小于每昼夜6对,故旅客列车的到发线为2条,设置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综上所述,该站到发线一共设8条。c)列车到发线的布置进路的设置根据我国运营工作的实践,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采用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的布置 除正线必须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外,在单线区段,应另有一条到发线通过超限货车。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夹两条线路。2)调车线调车线主要用来集结车辆、解编车辆和停放本站作业车和其他车辆。为方便作业,减少作业之间的交叉干扰,调车场应该紧靠到发场。该区段站设计任务要求要求设置5条调车线,衔接三个方向。3)机车走行线机车走行线影

14、响因素分为三类,如下所示:列车对数及机车运转方式布置图类型及机务段位置补机及其作业方式由于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故机车走行次数确定如下表:机务段位置车流方向站对右站对左A-B1120B-A092A-C520C-A072B-C5151C-B3131A-本站410B-本站041C-本站021本站-A041本站-B410本站-C210调机22合计5252在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上,由于每昼夜通过车场的机车在36次及其以上可设一条机车走行线,从上面计算数据可知,无论机务段设在咽喉的任一端,每昼夜机车通过车站的次数都大于36次,所以本站应设计一条机车走行线。 选择机

15、车走行线位置的原则,主要是力求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列车进路的交叉,或者降低交叉的严重性。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上,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时,机车走行线一般应设在到发线之间。所以本站机车走行线设在到发线之间。4) 机待线机待线的布置形式有尽头式和贯通式两种。贯通式机待线的进路比较灵活,在到发线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咽喉区长度较尽头式短,但机车出入如与接发列车无隔开进路时,安全性较差;尽头式机待线有隔开进路,比较安全。即使司机操纵失灵而发生冲撞土挡或因而造成脱轨时,其事故严重程度也远较与列车冲突为轻。因此一般采用尽头式机待线。为便于出入段机车的停留,保证出发列车能及时连挂机车,减少机车出入段与车站其他作

16、业的交叉干扰,增加咽喉区的平行作业,当新建横列式区段站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因此本设计采用尽头式机待线。其有效长应根据牵引机车长度加上相应的安全距离来确定,故其有效长度为。5)机车出入段线为了保证车站与机务段间机车出入畅通,在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应设机车出入段线,其数量取决于一昼夜列车出入段次数、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及机车的运转方式,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当出入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本设计机车出入段次数为。故可设机车出入段线各一条。6)牵出线区段站调车场两端应各设置一条牵出线,由于该区段站驼峰设在B端,故将主牵出线设在B端,次要牵出线设在A端。同时,为

17、了满足调车作业通视良好的要求,以保证整列一次转线的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故主要牵出线有效长设计为到发线有效长加上30米,次要牵出线长度为到发线有效长的一半。牵出线数量的验算:主要牵出线该车站每昼夜解体编组10列列车,有调作业量共500辆/天,调车作业量较大,可在牵出线上设简易驼峰。第四章 区段站线路配置及计算1. 线间距股道线间距(米)备注1-II5.0正线与相邻到发线(无列检作业)II-35.0正线与相邻到发线(无列检作业)3-412.0中间设有宽为8.5米的站台5-65.0站内到发线与机走线之间6-75.0站内到发线与机走线之间7-85.0站内相邻到发线之间8-95.0站内相邻到发线之间9-

18、105.0站内相邻到发线之间10-116.5站内到发线与相邻调车线间11-125.0站内相邻调车线之间12-135.0站内相邻调车线之间13-145.0站内相邻调车线之间14-155.0站内相邻调车线之间牵出线与机车出入段线6.5牵出线与机走线右端牵出线与C方向引线6.5牵出线与C方向引线2. 道岔、渡线的布置站规规定,有正规列车侧向通过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1、道岔号码及坐标右端咽喉左端咽喉道岔编号道岔号码坐标道岔编号道岔号码坐标2120.0001120.00041260.00031260.0006123.59951299.96481299.964712

19、150.9641012177.69491299.964121299.9641112150.9641412177.964139215.017161281.105159260.0171812164.3291712260.1362012224.3291912320.3442212255.0212112296.9672412300.0212312356.9672612255.0212512343.3322812300.0212712396.9313012330.7132912443.1363212390.713319317.0013412377.0783312260.1363612423.283359

20、362.2833812430.6773712440.3214012219.6603912361.1764212280.3764112441.4284412311.00143910.772469368.41445969.272489318.5434712479.453509379.4574912525.009529366.356519470.590549426.409539513.770569452.967559511.781589461.667579538.749609484.674629490.567649491.461669520.3613线路有效长的计算计算咽喉区长度和到发线、调车线有效

21、长线路编号运行方向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坐标共计各线路有效长之差各线路有效长左端右端12345671上行405.976480.251886.227219.6091070 下行392.906493.321886.227219.6091070 上行422.226480.251902.477203.3591053 下行392.906509.571902.477203.3591053 3上行459.575426.652886.227219.6091070 下行446.505439.722886.227219.6091070 4上行505.564472.686978.25127.586978 下行492.5

22、39485.711978.25127.586978 5上行505.564472.686978.25127.586978 下行492.539485.711978.25127.586978 7上行587.653475.9831063.63642.2892 下行574.583489.0531063.63642.2892 8上行587.653475.9831063.63642.2892 下行574.583489.0531063.63642.2892 9上行542.097534.2481076.34529.491879 下行542.097547.3181089.41516.421866 10上行542.

23、097563.7391105.8360850 下行542.097563.7391105.8360850 第五章 通过能力计算1. 到发线使用方案线路编号固定用途一昼夜接发列车数1接发A到B、C旅客列车83接发B到A旅客列车5接发C到A旅客列车34、5接发A到B的直通货物列车11接发B到A的直通货物列车97、8接发A、B到C直通货物列车10接发C到A、B直通货物列车109、10接发A方向区段、摘挂列车8接发B方向区段、摘挂列车8接发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42. 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1)道岔分组方案1) 不能被两条进路同时分别占用的道岔,应该合并为一组。2) 两条平行进路上的道岔不能

24、并为一组。3) 交叉渡线中个平行线上的道岔不能分为两组。(2)A端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A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编号作业进路名称占用次数平均时间总时间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1357911固定作业11道接A到B、C的旅客列车87565623道发B到A的旅客列车5525252533道发C到A的旅客列车351515154A端调车机车入段224445A端调车机车出段2244(4)446B、C端调车机车入段224447B、C端调车机车出段224448A端货场送车215309A端货场取车2153010A端专用线取车215303030(30)3030(30)11A端专用线送车215303030(30)3030(3

25、0)15668727268100主要作业124、5道接A到B的无改编列车11888888813上述列车到达机车入段11222222214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112222222154、5道发B到A的无改编列车9654545416上述列车到达机车入段921818(18)181817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92181818187、8道接A到C的无改编列车58404040(40)404019上述列车到达机车入段5210101020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52101010217、8道发C到A的无改编列车76424242(42)42(42)22上述列车到达机车入段72141423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721414(

26、14)14247、8道B到C、C到B无改编列车到达机车入段821616257、8道B到C、C到B无改编列车出发机车出段82161616269、10道接A方向区段、摘挂列车48323232(32)3232(32)27上述列车到达机车入段42888289、10道发A方向区段、摘挂列车46242424(24)2424(24)29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4288(8)88309、10道B、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到达机车入段62121212319、10道发B、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机车出段6212121232自编始发列车向9、10道转线101515015015668727268100T4363063683322

27、94416T280238296260226316K=%27.3%21.7%27.0%23.8%20.6%29.5%B、C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编号作业进路名称占用次数平均时间总时间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246810121416固定作业11道发A到B的旅客列车55252521道发A到C的旅客列车351515151533道接B到A的旅客列车573535353543道接C到A的旅客列车372121215B、C端调车机车入段224446B、C端调车机车出段2244475717108800主要作业74、5道接B到A的无改编列车9872727284、5道发A到B的无改编列车1166666669上述列车到达机车

28、入段1122222222210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11222222222117、8道接C到A 的无改编列车78565656127、8道发A到C的无改编列车5630303013上述列车到达机车入段5210101014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52101010157、8道接B到C无改编列车5840404040167、8道发B到C无改编列车5630303017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52101010187、8道接C到B无改编列车38242424197、8道发C到B无改编列车361818181820上述列车出发机车出段32666219、10道接A方向区段、摘挂列车机车入段4832323232229、10道接B方

29、向区段、摘挂列车48323232323232239、10道发B方向区段、摘挂列车46242424242424249、10道发B方向区段、摘挂列车机车出段428888259、10道接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281616161616269、10道发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261212121212279、10道发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机车出段224444289、10道发A、B、C方向区段、摘挂列车牵出解体101515015015075717108800T32735325344370132278234T2522821824436212427823431K=%23.1%25.7%16.6%3.8%31.6%10.

30、8%24.1%20.3%3. 咽喉通过能力计算接发方向列车种类股道经由道岔组道岔组KN小计接车A无调4、51、11110.29537.370.67、81、3、7,5、11妨碍50.27018.5有调9、101、3、7、9,5、11妨碍50.27014.8B无调4、52、620.23139.067.57、82、4、10100.31615.8有调9、102、4、10、14100.31612.7C无调7、84、10100.31631.637.9有调9、104、10、14100.3166.3发车A无调4、51、11110.29530.571.27、81、3、7,5、11妨碍50.27025.9有调9、

31、101、3、7、9,5、11妨碍50.27014.8B无调4、52、620.23147.669.87、82、4、10100.3169.5有调9、102、4、10、14100.31612.7C无调7、84、10100.31631.637.9有调9、104、10、14100.3166.3A端咽喉通过能力:=70.6 =71.2B、C端咽喉通过能力:=105.4 =107.7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到发场1设有3条到发线(3、4、5),到发场2设有4条到发线(7、8、9、10)。场别作业项目每昼夜作业项目每次作业所需时间(min)占用时间(min)总时分T其中固定作业时分到发场1接发B、C到A的旅客

32、列车825200200接发A到B无改编中转货车1160660接发B到A无改编中转货车960540总计281451400到发场2接发A到C无改编中转货车560300接发C到A无改编中转货车760420接发B到C无改编中转货车560300接发C到B无改编中转货车360180接A、B、C到达解体区段列车586430发A、B、C到达解体区段列车576380接A、B、C到达解体摘挂列车586430发A、B、C到达解体摘挂列车576380总计405642820(1)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车场的利用率为:到发场1 到发场2 (2)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按方向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接车或发车方向列车种类合计

33、直通区段摘挂接车A38.43.33.345B32.93.33.339.5C16.31.61.619.5小计87.68.28.2104发车A36.23.33.342.8B35.13.33.341.7C16.31.61.619.5小计87.68.28.2104所以A方向接发车能力:=45 =42.8B方向接发车能力:=39.5 =41.7C方向接发车能力:=19.5 =19.5按车场别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时,无调中转列车一接一发计1列,有调中转解体1列计1列,编组1列计1列。到发场1的通过能力:20/0.364=54.9(列)到发场2的通过能力:40/0.612=65.4(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

34、54.9+65.4=120.3(列)5.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方向接发车列车种类车数各部分通过能力受何限制最终通过能力道岔组11道岔组5到发场1到发场2道岔组2道岔组10A接车无调1137.330.2到发线30.2518.58.2到发线8.2有调414.86.5到发线6.5计20到发线44.9发车无调930.524.7到发线24.7725.911.4到发线11.4有调414.86.5到发线6.5计20到发线42.6B接车无调924.738.9到发线24.758.215.8到发线8.2有调46.512.7到发线6.5计18到发线39.4发车无调1130.247.6到发线30.234.99.5到发线4.9有调46.512.7到发线6.5计18到发线41.6C接车无调1016.331.6到发线16.3有调23.36.3到发线3.3计12到发线19.6发车无调1016.331.6到发线16.3有调23.36.3到发线3.3计12到发线19.6利用率0.2950.2700.3640.6120.2310.316经上表计算得知:第六章 自我评价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通过不断的查找书中的内容,问题都一一克服了,收获了许多:做课程设计的过程既是对新内容的探索,也是对旧的知识的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