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2379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六(3)班 薛蕾家长:薛春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因此,要想培养一个聪明智慧、人格健全的孩子,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一、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尊重孩子,解放孩子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封建科举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广大中国家长的共识。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

2、“劳心者”,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劳力者”。于是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涌向高考这座独木桥,出现了当代中国近二十年之教育怪现象,制造了一大批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高智商低品质的“教育副产品”。其实,时至今日,目光长远的家长应该清楚地看到,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界上像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取得大学文凭。再说,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君不见媒体上登载说现在有些大型企业熟练的高尖型技术人才奇缺,有些数控技工的年薪出到十多万都请不到人。所以说,我们做家长的不要“一本通书看到老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善

3、于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要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鼓励孩子大胆创新,让孩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了在皇帝的一人专制下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与方法,家长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出决定。更多的年轻家长们,他们小的时候都有当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的梦想,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家长今天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只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理想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想方

4、设法,不惜重金送自己的孩子去学钢琴、学画画、学奥数、学奥英,他们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要求孩子努力读书,争取考试拿第一。总之,就是希望通过孩子的出色表现,来满足自己在世人面前的那份可怜的虚荣心,或者实现自己当年无法实现的梦想。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压力,背上父母施加在身上的沉重包袱,行走在人生的起步阶段,长期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失去了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的权利。所以说,要想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得要解放孩子。也许有人会说,独生子女在家里大多像“无冕之王”,何谈“解放”二字?其实,这是针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太切的父母而言的,他们不顾孩子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征,

5、强迫孩子走他们设计好的路,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明星”,采取“画地为牢”、“物质制约”等手段;有的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的荒谬论断,对孩子施行体罚;有的家长把孩子拴在拜金主义的“战车”上,用金钱换取成绩。以上这些都是扼杀孩子们心智发展的桎梏。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许多悲剧的发生。著名儿童专家诸福棠教授认为:在吃饭时,父母要给孩子一点“自由”,一点“民主”,不要强迫进食,因为孩子吃饭也是认识生活、掌握技能的一个过程,要求孩子过分规矩,会影响他们的心智的正常发展。要保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这就要求父母把孩子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二、 要用慧眼去发现孩子

6、,赏识孩子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但孩子的存在,尤其是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常为家长所忽略。在许多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的都是缺点,别人的孩子看上去怎么就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父母的脑海里就会形成“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看不顺眼,并横加指责,以至于孩子与家长反目成仇。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里讲到一对母子,由于这个母亲对儿子要求很严格,经常指责儿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等儿子慢慢长大后,就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最终发展到殴打母亲,并威胁说要勒死母亲的地步。像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所以说,家长要着力打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遇事要

7、多与孩子商量,留给孩子“参政”、“议政”的时间和空间;启迪孩子的心智,力求德才并济;要宽严并济,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要学会理解,善于沟通,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善于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切不可求全责备。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办法,有目的地收集孩子在一定时期的作业、测试卷、素质报告、奖品、奖状及证书、健康档案、小发明、小制作、父母及老师的评价等,以集中展示孩子在一定时期的优缺点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反映孩子的成长轨迹。家长也可指导孩子自我评价,以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失误。孩子只有看到了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才会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会对新知识、

8、新技能、新思维充满渴望;只有正视了缺点和错误,才会“吃一堑,长一智”。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还要赞赏孩子,赞扬孩子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和进步,赞赏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孩子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自身的超越。学会赏识,学会爱,用爱的思想去铸就一双伯乐之慧眼,去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你就不会简单粗暴地去对待孩子,就不会再用语言暴力去伤害孩子,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无数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就如爱迪生、比尔盖茨、韩寒、刘翔三、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给孩子以自尊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犯错误而被投诉的事情。那么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呢?我们很多家长在得

9、知孩子犯了错误时,都会情不自禁地采用体罚孩子的办法来教育孩子。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体罚孩子,只能使孩子变得顽固、冷酷、残忍。有一次,斯特娜夫人遇到一个孩子在虐待小狗,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打小狗?”孩子说:“因为我父亲经常这样打我,所以我也打狗。”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孩子被父母打坏耳膜的事件。棍棒教子,仍然是许多家长所热衷采用的教育方法。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做错事,责任在家长身上,而不能全怪孩子。孩子之所以一再做错事,是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处理不当的结果。要想正确处理孩子的错误,把孩子引向好的方面,家长必须学会尊重与宽容。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控制自己,不要听风就是雨,随

10、意发作。不论孩子在外面惹了什么祸,家长都要学会忍耐,将孩子叫到身边,细致地询问发生问题的细节。家长的和颜悦色,会使孩子悔悟自己的错误,主动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如果孩子确实有错,家长必须指出来,要把问题的严重性讲得明明白白,以便孩子对照改正。在发生错误之后,对于幼小的孩子,应让他独自反省,或让他自己收拾残局。对于较大的孩子,也不要使用父母的权威,而考虑给予额外的劳动作为处罚,或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用表现良好的行为来弥补过错。(如众所周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在读小学时如果犯错误,他妈妈就让她到卫生间里反省,然后再让她完成家务劳动,这样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指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的同时,要注

11、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让孩子增加改错的信心,奖罚分明最适合孩子的成长进步。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鞭打不过短时间内起作用。孩子们一旦长大,就不再怕挨打,随之也就丧失良心,开始堕落、撒谎,一旦遇到坏人,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他们不再害怕鞭打和体罚,而他们的良心将会沉默。对孩子们来说,鞭打和体罚是世界上最坏的事情。恫吓只能使孩子变得卑鄙、堕落、伪善、胆怯恐吓不会教会孩子们区别善恶比体罚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动不动就给学生贴“坏孩子”的标签。孰不知,这种贴上“坏”字标签的教育就是坏的教育,而坏的教育则是孩子心灵的地狱。在社会生活中,一旦某人被认定具有某种行为特征,那么,在相关

12、者的眼里,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这种特征。在教育领域,在对待孩子方面,这样的情形则更为普遍和严重。一个孩子一旦被老师或家长贴上 “坏”、“笨”、“差”的标签,其结果就会让孩子走向“预期自动实现”,朝着“标签”所指示的方向发展。而回过头来看,孩子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恰恰是老师、家长出了问题。英国哲人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这个“循环链”中,思想意识是事物发展的源头,它是第一颗种子,老师、家长早早地就在孩子们身上贴上“坏”的标签,又怎么能指望收获“好”的结果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

13、一个小男孩打开冰箱拿牛奶,手一松,牛奶被打翻了。他害怕地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洒了一地,他担心挨骂。妈妈听到声音走过来,却并未像男孩想象中的那样生气,而是温和地说:你好厉害呀,妈妈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意跟妈妈一起把这里打扫干净吗?最后,妈妈将牛奶罐装满水,放进冰箱,教他怎么拿才不会打翻。如今,当年打翻牛奶的小男孩已是美国一位有影响的医药发明家。四、把爱洒向孩子的心田,和孩子交朋友教育,就是训练一颗温柔的心向往荣誉和自由。粗暴地、冷峻地、毫无幽默感地教育孩子,是错误的,这种教育是一种奴役行为。父母应该以自己的乐天知命、慈爱、和善来对待孩子。在教育行为中,不能用理智、谨慎、和幽

14、默来完成的事,也无法用强制来完成。父母虽然拥有连总统也没有的权力,但如果没有和善,缺乏幽默感,对孩子表现出的爱也是压抑和畸形的。法国古代有一位元帅叫德蒙吕克,他的儿子是一位正直、年轻的贵族,却不幸死于马德拉岛上。在儿子死后,德蒙吕克元帅说:“我有很多遗憾,其中最令我痛心的,是我觉得从未与儿子有过内心的交流。我摆出父亲的威严,使我永远失去体会和了解儿子心意的机会,向他表示自己对他深沉的爱和对他的品德的钦佩之情。这个可怜的孩子在我脸上看到的只是皱紧眉头,充满轻蔑的表情,始终认为我既不知道爱他也不知道正确评估他的才能。我心里对他怀着这种异常的感情,我还要留着给谁去发现呢?知道了又是欢喜又是感激的还不

15、是他么?而我压抑和限制自己去摆出这张假尊严的脸。我失去了跟他交谈、对他表示爱的乐趣,他对我也必然非常冷淡,他从我这里得到的只是严峻的态度,感到我的态度犹如一个暴君。”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心里明明装着苹果,手里却拿着藤条,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总是赏少罚多。他们不懂:教育的戒律就像是按摩疗法,父母必须用力揉搓进孩子的心中,必须用一双温和的手,这双手必须来自一个幽默达观的心灵。这样使教诲变得不像是在教诲,而是在同孩子温和地充满欢乐地交谈。希腊怀疑派哲学家阿凯西劳斯说:“进行教育者的权威大部分不利于学生学习。”我们有些父母却在利用这种权威不停地往孩子耳朵里灌东西,孩子只有一个强加的任务就是鹦鹉学舌。这种教育方式也许能够造就出有学问的孩子,但却培养不出道德高尚、判断力强的孩子。美国教育学家艾玛逊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锤炼、提升孩子的人文修养,就需要家长付出无私的爱,用爱筑起孩子成长的暖巢,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