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共13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17685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共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共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共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共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学(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 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2. 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

2、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3.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 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

3、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

4、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6. 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7. 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8. 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调查法:首先要确定好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并注意分析调查所得的

5、材料撰写出调查报告。在调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调查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坚持深入调查,坚持观察、谈话、查找文件资料、作业、问卷等多种方法的同时并用。实验法:可以通过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实验三种方式进行。进行教育实验,事先应进行周密的考虑,精心设计,做出周详的方案,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假定,并按实验要求的程序做好各个环节上的工作,拟定好实验计划,选好实验对象,确定好实验方式,备好实验手段,做好实验记录,处理好实验结果,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练习册简答题9.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学?)。 答: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

6、育事业。10. 简要介绍教育学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11.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具有明显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的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12.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答:特点: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化教育逐步走

7、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发展趋势:同答4。13. 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答:家庭教育特点: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学校教育特点:具有可控性;具有专门性;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教育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14.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同答3)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 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

8、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人力资本理论。2. 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 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答: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

9、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4. 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其表现为: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5. 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任务。练习册简答题6. 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0、。(同答1)7. 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同答1)8. 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同答2)9.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同答2)10.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同答3)11.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同答3)12.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13.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荐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4.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

11、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5.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答:学习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16.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答: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练习册论述题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

12、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势。(2)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见答1)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 解释下列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成熟、最近发展区、关键期、主观能动性。 答: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发展成人。 最近发展区: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发展

13、水平,二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关键期: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的最大时期。主观能动性:是个体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额改造自我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个体实践活动。3. 教育是如何实现对人的地位提升的基本功能的? 答: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4. 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答: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

14、方面做出了社会性的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练习册简答题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答: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与外因的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6.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同答4)7. 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同答3)8. 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

15、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9.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10.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对象等;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11. 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

16、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练习册论述题1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答: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成熟机制:人是在发展中逐步成熟的,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限制。环 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对象等;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个体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17、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13. 试述教育工作应如何遵循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同答9)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本质。(未找到答案)2. 什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答: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体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能力

18、与习惯的教育。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3. 结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它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因此我国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对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民发展,要求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

19、协调发展。培养现代人的品格教育目的必须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4. 结合具体的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练习册简答题5.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6.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答:社会本位论:以柏拉图、

20、涂尔干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特点是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本位论:以卢梭、福禄倍尔、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特点是注重个人的价值。文化本位论:以狄尔泰、斯普朗格为代表,基本观点是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是制定应当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7. 什么是教育目的?它的作用有哪些? 答: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便是教育目的。 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8. 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

21、约性。 答: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演进。9.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同答4)练习册论述题10.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答:基本特征即基本精神 (同答3)如何落实教育目的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1.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和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试述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系;并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看法。 答:两者并不排斥: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培养独立个性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独立个

22、性。12. 材料见书(关于造“星”之路)请运用全面发展教育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答:(1)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面,但把艺术教育看成是单纯的“特长教育”,把“技能”“技巧”的培训放到主体地位,从而放弃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就会妨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13. 材料见书 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答4的各方面论述)第五章复习思考题1. 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答:应具备的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

23、的职业道德素质。2. 试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从主体地位,具有能动性方面论述)3.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答: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情歌关系:第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系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练习册简答题4. 当前,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

24、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5. 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质? 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核心);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6.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7. 简述学生的本质。 答: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答:(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

25、理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练习册论述题9.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养。(同答5)10. 试论述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答: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11.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1)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还有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2)但这种说法也有不足,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常教

26、常新,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六章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课程?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的本质?答:我国的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即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内容的问题。2. 试比较不同课程类型的异同。(略)3. 如何科学的设计课程? 答:科学的设计课程,基本要求如下: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4. 我国原有的中小学课程主要有哪些弊端?近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课程改革呈现出哪些趋势?答:我国原有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27、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改革;课程管理改革。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练习册简答题5.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6. 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7.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答:三维目标

28、,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8. 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旨在促进师生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9.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原理将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方能实现这些目标?(3)如何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泰勒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认为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教育目的。泰勒原理十分强调目标的作用。

29、10. 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同答4)11. 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 答: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具生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其优点是:(1)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累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2)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3)易于编订教材,且易于评价。12. 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答:综合课程并不是简单堆砌的“大拼盘”,而是根据各学科内在的联系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组成的有机体。其优点是:(1)打破了旧的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校课程

30、更加贴近学生生活;(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整体上去认知世界,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有利于减少学科数目,减轻学习负担。第七章复习思考题1. 试述教学的基本概念。 答:教学的定义:在教育目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2. 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你对这些规律是如何理解的?(未找到答案)3. 在教学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

31、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通过组织复习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知识。循序渐进原则:按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4. 什么是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5

32、.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特点:师生的互动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练习册简答题6.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第二,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7. 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33、;运用知识;检查知识。8. 简述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9. 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答:首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个体的认识,是具体的认识;其次它是有组织、有计划,经过精心策划的认识。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10.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11. 试述教学过程

34、的基本特点。 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2. 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答: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13. 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14. 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见答3)15.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练习册论述题

35、16. 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见答3)17. 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见答3)18.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见答3启发性教学原则)19. 2009年论述题,案例略。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同答13)20. 2011年论述题,案例略。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答15)第八章复习思考题1. 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 答: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授课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2. 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仍是今天

36、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答:个别教学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组教学制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设计教学法容易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较困难,道尔顿制过分强调个性差异,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综上所述,班级授课制仍是今天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作用。3. 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4. 结合所学专业,写一个课时计划。(略)练习册简答题5.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

37、性。6. 简述课的结构。 答: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7. 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同答3)8. 简述教师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内容,同时要精炼典型,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应有的能力。第二,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第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9. 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备课的主要内容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0.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38、答: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练习册论述题11. 试评析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一定数量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教学进度进行分科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作用。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过分强调书本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导致理论脱离实践。12. 一位教师备课很认真,教案写的很规范,但同学反映说:他的课不受欢迎。请你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原因。

39、答:(1)备好课只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并不等于上好课;(2)教师上好课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见答3)(3)这位教师上课不受欢迎,可能是因为(自己概述)第九章复习思考题1. 你是否同意“德育”即“道德教育”?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德育在内容上包括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只是德育的一部分内容。2. 提出德育目标的层次与序列对我国当前德育有何意义? 答:德育目标是靠着德育活动的行动指南,是评价德育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规定着德育的发展方向,也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3. 谈谈中学常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内涵和使用要求。4

40、. 简述德育模式中的体谅模式。练习册简答题5. 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答: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办法。要求: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6.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答:德育的目标包括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7. 简述德育的意义。答: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

41、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8. 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答: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德育过程并不是四种因素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凑合,而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积极互动,使各要素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9.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0.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答: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11. 德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哪些?答

42、:德育的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练习册论述题12. 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人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答:德育具有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有系统有计划的进行,而且各方面要统一要求,教育影响要一致,才能收到显著效果。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

43、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不一致导致的。13. 小华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假如你是小华的老师,但并无实际行动。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19814. 试论述如何贯彻德育原则。20215. 材料见书。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样的问题。第十章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班级?什么是班级管理?联系实际,谈谈班级管理有何意义。答:班级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方法,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

44、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 请举例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加以阐述。答:围绕育人的教育目标,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常规管理主要指通过制度和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贯彻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

45、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认班级管理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3.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有哪些基本特征?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答: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 请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主要问题

46、: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解决方法: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练习册简答题5.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答: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团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6.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同答1)7. 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同答4)8. 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同答3)9. 简述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0.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练习册论述题11. 联系实际,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答4)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