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课题《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8802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静课题《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陈静课题《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静课题《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静课题《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或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实践证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展示平台。互联网信

2、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要想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合理的将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发展变化的,由众多不断变化的东西决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会止步,根据我们的初步实验说明,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摸索解决的办法,去探求整合课的教学规律,把理念变为实

3、际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贵在行动研究。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录播教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为我们所进行“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二、概念界定1、“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

4、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

5、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是要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三、课题研究的依据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

6、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现代教与学理论: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

7、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3、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通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空间变得无界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

8、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5、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利用图文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信息组织结构和超全速技术,建造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设计仿真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技服务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造作品。摆脱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促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构建多种信息环境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的意义推进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的整合

9、,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1、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整合,将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全过程提出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课程的实施、开发、评价等各个方面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发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等,将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基本课程。教师不仅将在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受到信息时代新技术

10、的恩惠,而且必将带来专业化技能的新发展。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程整合的实施,在丰富学科课程资源,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包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将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新型学习环境、新型师生关系、新型教学活动方式、广阔的学习视野,不仅对学生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学习生存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且将使得学科赋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得到充分的落实,全面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涉及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培养环境、互联网+教育教学 设计、互联网

11、+教育教师微课、翻转课堂培养的研究。 1.对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研究,能够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使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得到保障和持续发展。为中小学生拓展创造的空间、提供灵活的学习选择。 2.对互联网+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对象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设计出基于问题的学习或项目的案例教学设计,开发适合中小学)互联网+教育的教学资源及教材。3.对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技术信息化各领域应具备的知识和素养、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加强对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养,为互联网+教育开展提供人员保障。六、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以各学科课堂教学为

12、研究主体,构建学习化、科研化课题小组,充分利用网络现代化教育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遵照新课程的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三维目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具体目标1、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化学教学平台,共享化学教学资源,优化化学教学环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充分、合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激活同学的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发展同学的个性,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清晰地思考、有效地

13、交流、熟练地操作等各种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将革新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使网络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使教师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处理、多媒体的操作技能、教学课件、微课的设计、制作、使用的能力。以点带面,最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整合。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3、研究利用各学科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有效整合

14、的措施。5、探索和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效率的评价量规,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效率。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实验法:实验组织形式为对照实验,从班级中选择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级,对实验班采取实验措施,而对对照班,则采用常态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与学的行动研究,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创建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研究策略及方法,调整研究方案等。3、 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认知程度,对不同授课形式的倾向程度等,调查教师在此课题中的想法、措施、建议等。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弥补不足5、开

15、发研究法:利用开发研究法把教育技术观念由纯硬件观转变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进行硬件、软件(包括教学与管理平台、网络课程、微课、课件等)以及相关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模式和程序等)的开发,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成立课题组。由主持人和小组成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设计方案、提供资源、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措施、负责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形成以实验人员为主体的实验队伍。 研究者为从事语文基础教学多年具有较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线教师,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素材,发表了一些学术与经验交流文章,有

16、一定的科研能力。九、课题人员的分工课题研究将充分发挥的优势,注重相互间密切、有效的配合,实行分工负责制。1、人员组成情况: 课题组组长:赵艳 张振飞 陈静课题组成员:刘乐 李研 石岩 王 燕 关金红 张玲玲 刘玉华 陈红波 李晓兰 谭春荣 刘冬梅 张莉君 丁艳红 刘文君 孟令君 德春丽 宁丽霞 王丽莉 刘雪梅 孙艳秋 王大川 王绪影 张文彬 秦国超 何金东 霍晓峰 卢洋2.分工情况: 赵艳 张振飞 陈静:负责课题立项报告、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撰写研究报告等。 宁丽霞 王丽莉 刘雪梅 孙艳秋 王大川 张莉君丁艳红 刘文君 孟令君 德春丽:负责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刘玉华 陈红波

17、 李晓兰 谭春荣 刘冬梅 王绪影 张文彬 秦国超 何金东 霍晓峰 卢洋:负责撰写教学反思案例。 全体成员将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记录、打印文本资料,并上交到漠河县教育进修校。 十、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1、课题申报阶段:(2016.11-2017.5) 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确定成员、实验目标,申请立项课题。 2、实验准备阶段:(2017.6-2018.6)1)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明确分工。2)课题组成员结合本学科特点,挖掘本学科显性或隐性的教育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互相交流。3)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互联网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且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分别进行,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4)形成阶段性成果:论文集、完成调查分析报告。3、课题实施阶段:(2018.7-2020.4)1)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方法的研究。2)开展学科与互联网的课例研究、评比活动。3)抓好课题过程管理,适时召开中期推动会。4)形成阶段性成果: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的论文、体会、总结。 4、结题鉴定阶段:(2020.52021.6)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册,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研究成果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