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共2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7013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共2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共2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P2P4)一、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意义: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二、北京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主要特征:(1)能直立行走。(2)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这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3)会使用天然火。(4)过着群居的生活。【问题】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

2、么作用?答:照明、御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问题】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答: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7P10)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多年。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生产情况:(1)种植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鱼纹彩陶盆)。生活情况: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问题】磨指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答:(1)使用的时间不同。(2)制作方法不同。(3)劳动效用不

3、同。二、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多年。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产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会挖掘和使用水井。(2)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3)制造和使用陶器(猪纹黑陶钵)。生活情况: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问题】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答:(1)相同点: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2)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第3课 传说时代

4、的文明曙光(P12P16)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问题】如何理解传说和史实?答: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为“传说”。【问题】神农氏时已经出现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答: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现象。人们开辟集市,以物换物,互通有无,从事交换活动。二、华夏族的形成炎黄联合打败蚩尤后,又经过阪泉之战,二部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华夏族是今天

5、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今天的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三、尧、舜、禹的传说1、禅让制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尧、舜、禹)2、大禹治水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问题】从大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答:品质:(1)禹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2)坚持不懈、不畏劳苦的精神。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P22)一、夏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我国历史跨入文明时代。二、禹传子(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问题】启是怎样继承王

6、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答:(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王位,开始了“家天下”是历史。(2)区别: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则是一个家族是世世代代世袭王位(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P28P29)西周的分封制1、原因: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2、主要内容:(1)周王的分封: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等,称为“授民授领土”, 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国是周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拱卫王室

7、的作用。(2)诸侯的义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3、依据:与周王的血缘关系。基础:世袭制。4、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问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制度?答: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P34P38)一、春秋争霸1

8、、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2、原因:(1)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2)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4、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答:齐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里利。(2)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3)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5、晋楚争霸:晋楚争霸,晋先胜,楚后胜,双方先后称霸中原。二、战国纷争1、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战国七雄:齐、楚、燕、秦、韩、赵、魏。3、手段:(1)武力(2)政治、外交攻势:合众(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连横(秦劝说一国帮助秦进攻其他

9、各国)。4、结果: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秦国越来越强。【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具有什么历史作用?答:(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2)促进了民族的融合。(3)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P41P44)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产生的根本原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主要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二、商鞅变法1、背景(原因):(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2)当时各国争霸的压力。2、目的:富国强兵。3、主要内容:(1)富国的措

10、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2)强兵的措施:奖励军功。(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4、历史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问题】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答: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5、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答:(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11、。【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答:表明了商鞅在变法遭到旧贵族势力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旧势力进行斗争。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P46P49、P71)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1)含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2)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3)意义(作用):A、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B、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2、金文:(1)含义:是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又称为铭文。(2)意义: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

12、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3、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颁行天下的文字。4、隶书:是秦始皇时期,程邈创造的新字体。它简单实用,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一、司母戊鼎1、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2、名称由来: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3、特点: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4、铸造:合范法5、意义:(1)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3)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二、商朝的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问题】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答: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铸有花

13、纹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青铜器气势极其宏大。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P50P52)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1、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2、伟大的教育家:【问题】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你同意孔子的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能力与品德可以让他人学习、思考。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主张和谦虚、好学的精神。【问题】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答:这

14、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时,来不得半点虚伪,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才有可能学得更多的知识。如果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就得不到提高。3、论语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二、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2)各国竞相改革,刚刚上台的新兴地主阶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3)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4)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

15、,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2、概况:见课本P53自我测评3、影响:各家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54P55)都江堰1、修建原因:为了排涝防旱。2、修建情况:(1)修建时间:战国时期。(2)修建人物: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3)修建地点:岷江流域。(4)用途:是综合性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3、结构:“分水鱼嘴”分洪。“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灌溉农田。4、治水特点:重在疏导。5、意义为什么都江堰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答:(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

16、工程。(2)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3)具有科学性,并代表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P64P67)秦统一六国1、背景: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答:(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们苦于战争,渴望和平。(2)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3)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方针,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3、意义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

17、展有什么作用?答:(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始了新的统一格局,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2)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3)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秦王朝的暴政。具体表现在:A、徭役和兵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法严酷。D、秦二世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激化了阶级矛盾。(2)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秦律误期就要被处死。2、经

18、过和结果: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建立张楚政权。但起义军寡不敌众,起义失败。3、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4、秦的灭亡:公元前206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原因:秦王朝的暴政。)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P66P7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2)中央机构社三公制,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一统属,都对皇帝负责。(3)地方机构

19、设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影响: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方面:(1)统一车辆形制(“车同轨”)。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控制。(2)统一文字(“书同文”)。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影响: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很多。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答:国家的政令

20、无法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阻碍;各地区的人们交流困难或无法交流。(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即统一尺寸,升斗斤两。影响:有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对以后中国的货币和计量单位产生重大影响。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影响: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但却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4、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秦代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影响:保护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问题】如何评价秦始皇?答: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

21、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秦始皇初步创立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基础。他推行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保证了北方人民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作为封建皇帝,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很大的损失。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P74P76)一、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在经济、政治

22、、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改革,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影响: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2、文化方面: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3、政治方面:(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A原因: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皇权。C作用: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使他们无力和中央抗衡。(2)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23、在地方,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作用:加强皇帝对庞大的官僚群体的督导和控制。4、民族关系方面: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问题】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P81P84)张骞通西域1、目的:(第一次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第二次)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2、经过: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

24、次派张骞出使西域。3、作用(意义或影响):(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天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问题】为什么人们赞誉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答:(1)张骞出使西域功在当代: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联系。(2)利在千秋:西域开通之后,汉朝开辟的这条横穿欧亚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3)张骞出使西域不辞劳苦、不畏

25、艰辛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丝绸之路1、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2、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问题】简要说明丝绸之路开辟后,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答:(1)“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2)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3)“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认识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物产和民族。答:(1)名胜古迹: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玉门

26、关、楼兰故地、火焰山、酒泉(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2)物产:陕西的石榴、核桃。甘肃的甘草、百合、枸杞、冬虫夏草等。新疆的葡萄、哈密瓜、和田玉、胡杨林等。(3)民族分布: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土族。5、丝绸之路的价值:(1)古丝绸之路是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2)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3)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4)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P86P88)一、造纸术1、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陶器、兽骨、龟甲、青铜器和竹木简上。2、造纸术的发明情况:(1)西汉时期,人们从

27、“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3、意义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答: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二、“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最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收选了300多个药方,被尊为“众方之祖”,即经典药方。现在常用的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也最

28、早见于这部书。三、“神医”华佗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第18课 昌盛的文化(P91P94)一、佛教的传入1、起源地:古印度。2、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3、基本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4、影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泉州的开元寺跟佛教有关。二、道教的兴起1、起源地:古代中国。 2、形成时期:东汉后期。3、思想来源: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4、

29、基本教义:乐生、重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5、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6、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古代民俗中出现的来自道教虚构的神仙世界(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等),泉州清源山老君岩。三、史记1、作者:司马迁(生活年代:西汉汉武帝时)2、体例: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主要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4、意义(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5、司马迁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第20课 三国

30、鼎立局面的形成(P101P104)一、曹操统一北方1、原因(曹操统一北方的措施):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实行屯田。2、关键战役官渡之战(1)时间:200年。(2)交战双方:曹操袁绍。(3)结果:曹操取胜,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问题】为什么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答:(1)曹操采纳贤士建议,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的供应。(2)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二、三国鼎立1、关键战役赤壁之战(1)时间:208年。(2)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取胜,为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局

31、面是怎样形成的?答: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P107、P110)一、人口南迁1、原因:东汉末年,北方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2、过程:北方人口南迁开始于东汉末年,西晋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3、分布: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4、影响: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答:大批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并且还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

32、产工具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同时北方人民还和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江南经济的发展1、原因:(1)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2)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3)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5)南方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的发展。(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流域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见课本P101)3、意义:为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33、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问题】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答:汉书所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而宋书所记载的内容则说明了江南在这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P115)北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2)各族人民在长期相互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

34、突,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2、目的(直接原因):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主要措施:(1)公元494年下令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在改革中,孝文帝以身作则,他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4、意义: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问题】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答: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

35、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问题】有人认为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灭亡,因此否定这一改革,你怎么看待这次改革?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文”、“武”或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5、启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而发展则必须改革。只有适时的进行改革,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文化。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期末复习提纲第一

36、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

37、隋朝在全国的统治。、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

38、松驰。、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在唐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7、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3、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4、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39、,被誉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7、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8、以黄、绿、蓝等为基本颜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

40、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第5课 和同为一家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厥势力最为强大。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2、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5、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

41、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6、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第6课 开放与交流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6、唐朝都城长安不

42、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

43、河。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2、 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3、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4、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1、排在百家姓前四位的是:赵钱孙李。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

44、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2、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2、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4、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5、 11

45、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3、 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4、 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5、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6、 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7、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

46、坊”,并设有“蕃市”“蕃学”。9、 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10、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 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农工之后。2、 宋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3、 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5、 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6、 宋代城市风行蹴鞠运动(类似今天的足球运动)。今天的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 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 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

47、制,定都和林。3、 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4、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将领是文天祥。5、 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6、 元朝时,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7、 元朝时,人分四等(由高至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8、 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9、元朝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学。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1、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