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案2013(共4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5579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教案2013(共4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建筑材料教案2013(共4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教案2013(共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教案2013(共48页).doc(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教案授课教师:方娟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工程技术班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授课时长:56学时第一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1次课三、授课题目:绪论四、教学内容:1、建筑材料的定义2、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3、建筑材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4、建筑材料的分类5、建筑材料的学习内容和要点五、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建筑工程的范围2、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3、了解建筑材料在整个建设工程中的物质基础;与结构、施工的关系;掌握“材料构件结构”这一宏观关系4、了解建筑物(构筑物)的功能性要求及建筑材料的性能对于

2、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性作用5、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课程任务及学习方法六、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筑材料在整个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建筑材料的分类。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树立专业基础概念引入建筑工程的概念、范围,初步引导学生认识该专业的特点、技能要求;举例说明什么是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的分类及以后从事职业类型。(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与学生互动,鼓励大家思考常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历史等。(三)新课进行 1 定义(板)建筑材料是指建设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的总称。2 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

3、(板)2.1 建筑材料是建设工程的物质基础2.2 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和施工的关系2.3 建筑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构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2.4 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可靠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构筑物的功能和可靠度评价3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板)4建筑材料的分类(板)4.1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4.2 按照用途分类5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板)6 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要点(板)(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无第二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2次课三、授课题目: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四、教学内容:1、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五、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材料

4、的物理状态参数的基本含义,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与密实度等概念;掌握材料与水相关的性质。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上节课讲到的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性能取决于结构构造。(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到的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性能取决于结构构造,本节课主要讲述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三)新课进行1、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1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2)表观密度(o):是指

5、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3)堆积密度(o):是指粒状或粉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重点比较三者之间的区别。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1) 密实度(D):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也就是固体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2)孔隙率(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D+P=11.3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1)填充率(D):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2)空隙率(P):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D+P=11.4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者为亲水性,

6、具有亲水性的材料称为亲水材料;否则为憎水性,具有憎水性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2)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a含水率(Wh):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b吸水性: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分为体积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一般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吸水性愈强;开口而连通的细小孔隙愈多,吸水性愈强;闭口孔隙,水分不易进入;开口的粗大孔隙,水分容易进入,但不能存留,故吸水性较小。材料的吸水性会对其性质产生不利影响。如材料吸水后,使其质量增加,体积膨胀,导热性增加,强度和耐久性下降。(3)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结构材料的耐水性主要指强度

7、的变化,用软化系数(KR)来表示。KR的大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的程度。KR越大,表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越少,其耐水性越强;反之则耐水性越差。一般认为KR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应选用KR0.85的材料;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应选用KR0.75的材料。(4)材料的抗渗性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能。用抗渗系数K表示。(5)材料的抗冻性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用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以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冻融循环作用,质量损失和强度下降均不超过规定数值

8、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1.5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热性质(1)导热性材料传递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用导热系数表示。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越好。(2)热容量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用Q表示(3)热变形性材料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热胀冷缩变形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变形性。用线膨胀系数表示。线膨胀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热变形量越大。(4)耐燃性材料在空气中遇火不着火燃烧的性能,称为材料的耐燃性。按照遇火时的反应将材料分为非燃烧材料、难燃烧材料和燃烧材料三类。(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P19计算题第二题。第三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

9、科班二、授课次序:第3次课三、授课题目: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四、教学内容:1、材料的强度与等级2、材料的变形弹性与塑性3、材料的脆性与韧性4、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5、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因素、测定及提高耐久性的重要意义)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材料的几种受力状态2、掌握每种受力状态下材料的强度计算公式3、理解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4、了解常用材料的强度等级划分5、掌握材料的变形特性,掌握弹性、塑性、脆性与韧性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了解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的概念6、理解材料的耐久性,影响材料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意义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每种受力状态下材料的强度计算公式;影响材料强度

10、的因素;材料的变形特性。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基本物理性质。(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及抵抗破坏的性质。材料所处受力状态不同,其所具的强度不同。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环境条件下,能够经久不坏,长久保持其性能的性质。(三)新课进行 1 材料的强度(板)材料常见的受力状态1、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不破坏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弯(抗折)、抗剪强度等。2、强度等级:根据其极限强度的大小,划分成

11、若干不同的等级,称为材料的强度等级。脆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压强度来划分;塑性材料和韧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拉强度来划分。3、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比值,称为比强度。它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强度越大,则材料的轻质高强性能越好。4、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形状的性质。5、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6、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到破坏前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突然破坏的性质。7、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荷载的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并产生较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质。8、硬度与耐磨性定义9、材料

12、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P19计算题第二题。(五)作业布置:无第四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4次课三、授课题目:第二章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四、教学内容:1、概述2、石灰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分类2、掌握石灰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及应用3、掌握石膏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主要技术性质及应用。六、教学重点与难点:石灰的熟化、凝结硬化;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石膏的熟化、凝结硬化;石膏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

13、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原料、生产工艺、熟化、凝结硬化、主要技术性质、应用石膏原料、生产工艺、熟化、凝结硬化、主要技术性质、应用(三)新课进行 1、胶凝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板)在建筑工程中,将散粒材料(如砂子、石子)或块状材料(如砖或石块)粘合为一个整体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胶凝材料可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有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沥青类、天然树脂类、合成树脂类;无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膏、石灰、水玻璃、菱苦土)、水硬性胶凝材料(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及

14、其他水泥)。2、石灰(板):2.1原材料:含碳酸钙的石灰石、白云石和白垩。2.2生产:石灰石高温煅烧得到CaO和CO2,前者称为生石灰。2.3石灰的熟化:生石灰(CaO)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过程。石灰熟化过程中由于欠火或过火会产生“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这一过程称为石灰的“陈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有一层水分,与空气隔绝,以免碳化。2.4石灰的凝结硬化结晶作用:游离水分蒸发,氢氧化钙逐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碳化作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钙结晶,释出水分并被蒸发:2.5石

15、灰的主要技术性质(1)可塑性好(2)凝结硬化慢、强度低(3)耐水性差(4)干燥收缩大2.6石灰的应用(1)石灰乳涂料和抹面(2)石灰混合砂浆(3)石灰土和三合土(4)生产硅酸盐制品3、石膏(板)3.1原料:生石膏-aSO42H2O(生产建筑石膏最主要的原料)3.2生产:生石膏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得到半水石膏,称为熟石膏。两种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熟石膏分别称为型建筑石膏、型建筑石膏,后者由于其晶粒较细,硬化后强度较高,称为高强石膏。3.3水化与凝结硬化:建筑石膏与适量水拌合后,能形成可塑性良好的浆体,随着石膏与水的反应,浆体的可塑性很快消失而发生凝结,此后进一步产生和发展强度而硬化。随着二水石膏沉淀的不

16、断增加,就会产生结晶,结晶体的不断生成和长大,晶体颗粒之间便产生了磨擦力和粘结力,造成浆体的塑性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石膏的初凝;而后随着晶体颗粒间磨擦力和粘结力的增大,浆体的塑性很快下降,直至消失,这种现象为石膏的终凝。3.4 石膏的主要技术性质:(1)凝结硬化快(2)强度高(3)体积微膨胀(4)色白可加彩色(5)保温性能好(6)耐水性差、具有一定的调湿功能(7)防火性好3.5石膏的应用(1)石膏砂浆及粉刷石膏(2)建筑石膏制品:石膏板、石膏砌块等(3)制作建筑雕塑和模型(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课本P36页第四题第一小题第五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

17、序:第5次课三、授课题目:第二章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第三章 水泥四、教学内容:1、水玻璃2、硅酸盐水泥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水玻璃的分类;掌握水玻璃的组成;理解水玻璃的凝结硬化及其过程中的特点 2、了解水泥的分类;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3、理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的水化反应,比较掌握四种矿物水化反应的异同点;理解石膏缓凝机理4、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5、掌握水泥石结构及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水玻璃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应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及其水化反应;石膏缓凝机理;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水泥石结构及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

18、硬化的主要因素;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特性与应用。教学难点:水玻璃的凝结硬化及其过程中的特点、水泥石结构及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特性与应用。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石膏(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水玻璃 2、硅酸盐水泥(三)新课进行 1、水玻璃水玻璃俗称泡花碱,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组成,属可溶性的硅酸盐类。水玻璃分为钠水玻璃(Na2OSiO2)和钾水玻璃(2SiO2),土木工程中常用钠水玻璃。1.1水玻璃的

19、生产石英砂加上纯碱,高温煅烧得到固体Na2OSiO2,再在高温或高温高压水中溶解,得到溶液状的水玻璃制品。1.2水玻璃的凝结固化特点:1、速度慢2、体积收缩3、强度低为加速水玻璃的凝结固化速度和强度,常加入12%15%的固化剂。1.3水玻璃的主要技术性质()粘结力强()耐酸性好。 ()耐热性高 (4)耐碱性和耐水性差1.4水玻璃的应用(1)用作涂料,涂刷材料表面(2)配制防水剂(3)加固土壤(4)配制水玻璃砂浆。 (5)配制耐酸砂浆、耐酸混凝土、耐热混凝土2、通用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2.1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石灰

20、质和粘土质两类原料“两磨一烧”:先将原材料破碎并按其化学成分配料后,在球磨机中研磨为生料。然后入窑锻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配以适量的石膏及混合材料在球磨机中研磨至一定细度,即得到硅酸盐水泥。2.2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调凝剂和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3.1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硅酸盐水泥遇水后,水泥中的各种矿物成分会很快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各种水化物。初凝终凝硬化。3.2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矿物组成()水泥浆的水灰比 (3)石膏掺量(4)水泥的细度(5)

21、环境温度和湿度(6)龄期(时间)3.3水泥石结构3.4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3.5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1)细读(2)凝结时间 (3)安定性(4)强度(5)碱含量(6)水化热3.6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课本P36页第四题第一小题(五)作业布置:无第六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6次课三、授课题目:第三章 水泥四、教学内容:1、掺大量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2、其他品种水泥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硅酸盐水泥常用混合材料的种类及分类2、掌握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性3、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工程水泥品种的选用4、了解道路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

22、白色硅酸盐水泥及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工程水泥品种的选用教学难点: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工程水泥品种的选用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水化、凝结硬化、技术性质及应用(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水化、凝结硬化、技术性质及应用,实际水泥制作过程中为了改善水泥的强度、变形性能,通常在其熟料中加入一些混合材料来增加水泥品种和降低成本。那么这些课我们主要讲述

23、:(板)1、掺大量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板)2、其他品种水泥 (三)新课进行1、掺大量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板)1.1常用混合材料(1)活性混合材料:能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起化学反应,生成水硬性胶凝材料,凝结硬化后具有强度并能改善硅酸盐水泥的某些性质。常用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2)非活性混合材料:与水泥矿物成分不起化学作用或化学作用很小,将其掺入水泥熟料中仅起提高水泥产量、降低水泥强度等级和减少水化热等作用。材料有: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粘土、慢冷矿渣及各种废渣。1.2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S。特点:与硅酸盐

24、水泥相比,有以下特点:(1)凝结硬化慢;(2)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3)水化热较低;(4)抗碳化能力较差;(5)保水性差,泌水性较大;(6)耐热性较好;(7)硬化时对湿热敏感性强。1.3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P。特点:水化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率较大,水化热低,耐蚀性强,抗冻性差,易碳化,干缩较矿渣水泥显著,具有较高抗渗性。1.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F。特点:干缩性比较小、抗裂性好;吸水率小、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1.5复合硅酸盐水泥由

25、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C。1.6六种常用水泥的特性和常用水泥的选用2、其他品种水泥(板)2.1路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2.2铝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2.3白色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2.4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无. 第七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7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四、教学内容:1、概述2、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混凝土的组成、分类、优点缺点和基本要求2、掌握普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各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六、教学重点与难

26、点:教学重点:普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各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教学难点:砂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掺大量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其他品种水泥(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掺大量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其他品种水泥,这节课主要讲述由胶凝材料胶结粗细骨料组成的复合固体材料混凝土:1、概述2、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三)新课进行1、概述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的粗细骨料和水(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外加剂和矿物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并经过硬化后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土木建筑

27、工程中,应用最广的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混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水泥混凝土。1.1混凝土的分类:1.2混凝土的特点:1.3混凝土的基本要求2、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基本材料是:水泥、水、砂子和石子。砂石主要起骨架作用;水泥加水形成的水泥浆,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2.1水泥:根据工程性质、部位、施工条件、环境状况等,依据水泥特性选择水泥品种。一般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为混凝土等级标准值的1.5-2.0倍。2.2骨料:按骨料粒径分为粗骨料(粒径大于5mm)和细骨料(粒径小于5mm)。在行业标准中,从泥和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碱含量、级配和粗细程度、骨

28、料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和强度等方面对砂石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质量要求。2.3混凝土用水基本质量要求是:不能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及耐久性;不能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无.第八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8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四、教学内容:1、新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五、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混凝土的和易性、掌握和易性测试和评定方法2、理解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水灰比、浆骨比和砂率对

29、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由胶凝材料胶结粗细骨料组成的复合固体材料混凝土,这节课主要讲述新拌制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板)1、新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三)新课进行1、混凝土的和易性1.1定义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粘凝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能保

30、持整体均匀的性质。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1.2和易性的测试和评定(1)坍落度试验(2)维勃稠度试验(3)其它方法1.3影响和易性的因素(1)水泥浆的数量和水灰比(2)砂率(3)组成材料的性质(4)时间和温度(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例题第九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9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四、教学内容:1、硬化混凝土的强度2、混凝土的变形性能3、混凝土的耐久性五、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混凝土强度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2、理解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3、掌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

31、素4、掌握混凝土水灰比、强度计算方法5、理解混凝土的变形性能6、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混凝土强度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水灰比、强度计算方法、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水灰比、强度计算方法、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新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新拌制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32、这节课主要讲述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及耐久性:1、硬化混凝土的强度2、混凝土的变形性能3、混凝土的耐久性(三)新课进行1、硬化混凝土的强度1.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或置于水中)下,养护至28天龄期,经标准方法测试、计算得到的抗压强度值。用fcu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等11个等级。强度等级表示中的 “C”表示混凝土强度,“C”后边的数值为抗压强度标准值。1.2轴心抗压强度1.3

33、抗拉强度1.4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2)骨料的影响;(3)龄期与强度的关系;(4)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2、混凝土的变形性质2.1 化学收缩2.2干缩湿胀2.3自收缩2.4荷载作用下的变形2.5温度变形3、混凝土的耐久性即保证混凝土在长期自然环境及使用条件下保持其使用性能。常见的耐久性问题有: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碳化、碱骨料反应等。(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五)作业布置:无第十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10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四、教学内容: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34、和合格评定标准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混凝土强度的均质性评定、强度保证率、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教学难点: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及耐久性(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强度、变形及耐久性,这节课主要讲述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合格评定标准:(板)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合格评定标准(三)新课进行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原材料及施工方面的影响因素:(1)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和计量的波动;

35、(2)用水量或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所引起水灰比的波动;(3)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条件的波动以及气温变化等。试验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取样方法、试件成型及养护条件的差异、试验机的误差和试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2、强度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为95%时,配制强度fcu,ofcu,k+1.645。取值:设计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取4.0;强度等级为C20C35时,取5.0;强度等级高于C35时,取6.0。(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五)作业布置:无第十一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11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四、教学内容:1、混凝土的外加剂

36、五、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混凝土的常用外加剂及其作用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及应用教学难点:无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合格评定标准(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合格评定标准,这节课主要讲述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及应用:(板)1、混凝土外加剂(三)新课进行1、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一般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速凝剂、膨胀剂、防冻剂、阻锈剂等。2、建筑工程常用外加剂品种(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 (五)

37、作业布置:无第十二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12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四、教学内容:1、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五、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教学难点: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混凝土的外加剂(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及应用,这节课主要讲述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板)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三)新课进行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8、的基本要求(1)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2)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4)在满足以上三项技术性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符合经济性原则。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初步配合比计算A、确定配制强度(fcu,o) fcu,ofcu,k+1.645B、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fcu,o=afce(C/W-b)变为: W/C=afce/(fcu,o+ab fce)当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

39、值。C、确定1m3混凝土的用水量(mwo)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和已知的粗骨料种类及最大粒径,查表,选取单位用水量。根据已选定的每1m3混凝土用水量(mwo)和已确定的水灰比(C/W)值,求出水泥用量(mco)D、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mco)再根据结构使用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规定的1m3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最后取两值中大者确定为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E、确定砂率(s)主要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征来确定。一般应通过试验找出合理砂率,或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用合理砂率。F、计算1m3混凝土的砂、石用量(mso,mgo)用质量法和体积法计算。(2)实验室配

40、合比的确定A、和易性调整调整原则:若流动性太大,可在砂率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砂、石用量;若流动性太小,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适量的水和水泥;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实质上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浆不足或砂浆过多,可适当增大砂率或适当降低砂率,调整和易性满足要求时的配合比。B、强度复核C、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校正(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按工地上砂、石的实际含水情况进行修正后的混凝土配合比。(四)复习巩固、习题处理无(五)作业布置:第十三次授课一、授课班级:2013级建筑专科班二、授课次序:第13次课三、授课题目:第四章 混凝土第五章 建筑砂浆四、教学内容:1、其他品种混凝土2、砂浆概述3、砂

41、浆的技术要求五、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其他品种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范围;了解砂浆对原材料的要求、分类;.掌握砂浆的技术要求:流动性和保水性的测试方法及按照试验划分砂浆种类的方法;掌握砂浆硬化后的性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其他品种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教学难点:其他品种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砂浆的流动性和保水性测试方法及砂浆的强度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2、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图形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副板)(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讲述了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这节课主要讲述其他品种

42、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1、其他品种混凝土(三)新课进行1、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60和超过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参数(板)2、轻混凝土是指干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3、粉煤灰混凝土4、轻混混凝土5、特种混凝土第五章建筑砂浆1、概述砂浆的在建筑工程中起粘结、衬垫和传递应力的作用。由胶结料、细骨料、掺加料和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无粗骨料砼,或砂率为100%砼。砂浆分类:按胶凝材料分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等 按用途分砌筑砂浆、抹面砂浆、特种砂浆等 2、砂浆的技术要求2.1新拌砂浆的和易性

43、砂浆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个方面的性质。砂浆的流动性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质,也称稠度。用砂浆稠度测定仪测定其稠度,以沉入度值(mm)来表示。以标准圆锥体在砂浆内自由沉入,10s的沉入深度即为砂浆的稠度值。沉入度大,砂浆的流动性好;但流动性过大,砂浆容易分层、析水。若流动性过小,则不便于施工操作,灰缝不易填充密实,将会降低砌体的强度。影响砂浆流动性的因素有胶凝材料和掺加料的种类及用量、用水量、外加剂品种与掺量、砂子的粗细程度及级配、搅拌时间和环境的温湿度等。砂浆流动性的选择与砌体种类、施工方法和施工气候情况等有关。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对于多孔的吸水基面材料,砂浆流动性应大些;而

44、在寒冷的气候中,对于密实的不吸水基面材料,砂浆流动性应小些。保水性是指新拌砂浆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的砂浆,在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能很好保持其中的水分不致很快流失,在砌筑和抹面时容易铺成均匀密实的砂浆薄层,保证砂浆与基面材料有良好的粘结力和较高的强度。砂浆的保水性用砂浆分层度测定仪测定,以分层度(mm)表示。先测搅拌均匀砂浆的沉入度,然后将其拌合物装入分层度筒,静置30min后,取底部1/3的砂浆,再测其沉入度,两次测得的沉入度之差即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砂浆的分层度以在10mm20mm之间为宜。分层度过大,砂浆易产生离析,不便于施工和水泥硬化。因此,水泥砂浆分层度不应大于30mm,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度一般不会超过20mm。但分层度过小或接近于零,砂浆干稠,容易产生干缩裂缝。2.2砌筑砂浆的强度及强度等级1)砂浆的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7mm70.7mm70.7mm的6个立方体试块,按规定方法成型养护至28d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