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47879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研究实施方案 南部县城关第四小学一、现象及问题的提出综观当前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要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更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上所能学到的知识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那么我们目前的中学教育现状如何呢?教

2、育专家刘兼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们目前的优势是知识、技能、解题能力的训练比较扎实,学生普遍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得不到培养,创造性受到了压抑,缺乏学习本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由此可见我们的优势和问题同样突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体验中,我们认识到,目前的中小学生课堂教学存在以下一些现象:1、课堂实践缺乏教学民主性2、重视优生,忽视“问题”学生3、课堂合作学习十分有限4、现代教育技术的尚未充分利用5、情感互动单向性较强6、课堂中探究学习较难实施7、课堂讨论 “虎头蛇尾”,结论表述存在问题8、课堂学习中仍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9、教学方式没有与学习方式共生

3、10、课堂“引导”作用不明显此外,老师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己经习惯了学生来接受学习,懒于对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以上大致反映了目前中小学课堂学习的真实状态,这些现状背后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制约因素呢?影响新课程改革及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灵活运用自己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在构建和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结果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影响最大、最核心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即“学什么学生学习的内容”,“怎么学学生学习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并要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三中心”的局面,即: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其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要求和目的真正体现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新的课程改革从内容上给了学生最大的独立思维的空间与机会,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于学习内容的改变,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适应新课程要求自然成为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改善学生学习的质量是每位教师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

5、的不断实施,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哪些,不同的科目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学习方式是否具有共性等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我们研究的兴趣。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省内及国内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具体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实验建构了理论框架。但大多停留在具体学科和单一的学习方式上,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且多为教学第一线具体实践的阐述,可能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本研究,将从课堂实践出发,分析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现状,找出目前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跳出

6、具体科目的界限,探求不同科目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共性,再由课堂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形成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的途径,探索高效的学生课堂学习方式。本研究,试图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形成学生所需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充分展示其才能的良好条件,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认知和情感的结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成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能力的最优发展。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其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因为一切为学生所设计的知识最终都应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

7、展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本研究深入课堂实践,切实感受、研究、分析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希望为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促使学生主动地适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认识又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否

8、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认识运动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没有结束,它必须能动地回到实践,指导实践,付诸行动。而人类对于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就形成了理论。本研究正是基于人类教育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的发展过程。针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客观的分析,从课堂第一线到对学习方式理论的反思,再回到课堂指导实践,始终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2、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者注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张师生平等,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反映在课程上主张消除学科界限,按动

9、态的观点组织和实施课程。基于这种思想,我们的研究就不仅仅是一种对学习方式的认识,还应该是对所谓的经典理论产生质疑的过程,尤其是国外的理论本土化后是否适宜我国的教育实践,是否能指导学习者和施教者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这些都应是我们思考的问题。3、心理学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本研究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基本理论,如下: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

10、理论者认为,不管怎样教学生学习,始终要牢记的是“人”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这些独特品质,应该而且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本研究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始终遵循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基本原则,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从学生自身出发客观分析学习方式的成因和影响学习方式的因素。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4、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言语智力和逻辑

11、/数学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他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天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几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四、概念界定及假设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本研究试图探索学生发展的潜能,以不同的智能组合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

12、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通过新课程改革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单一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参与操作,实践探索、领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变革学习方式,并培养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多种能力。如:1、自我参与的能力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主动规划和安排。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2、问题探究的能力学生能有创造性地学习,

13、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善于综合,创造性地运用,勇于探索。3、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调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方法。4、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能有选择地学习,在大量信息面前,能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整理。5、参与合作的能力学生能适应群体或团体生活,具有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学习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五、研究方法及策略就研究问题本身而言,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是一个极具探究性

14、的问题,影响该研究的变量具有不可预测性,我们需要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改进我们的研究思路。同时学习方式是如何在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的,学生自己对于学习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远不能只停留在百分之几的学生认为等量的描述上,我们更应通过深入访谈,倾听学生最自然的心声找出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再者,对于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制约学习方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等。这些问题我进行事先的假设,完全寄希望于本次研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整理课程改革中关于新型师生学习关系、教育方法

15、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课改文献精神,为研究所用,认真做好课题的研究方案,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2、调查研究法。在观察学生学习时,特别要注意在教师有意识的教学调控下学生产生的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观察这些变化的方向,进而对研究实践的方法、手段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探索和发现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式的最佳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等。3、定量观察法。定量观察法是运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通过对已收集事实性的量化资料的分析处理以期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针对前述教育现状及问题,我们拟跟踪研究新课程下七、八、九年级各科课堂教学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试图为解决问题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

16、办法,并希望为进一步研究课堂学习方式作铺垫。(一)建立课堂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所谓课堂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就是指由老师建立的一种评价课堂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自检、反馈环节。我们将为此设计出一种课堂学习方式评价表,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方式评价表来具体操作,其中的具体项目可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需要由老师自行删减。在教学中老师应首先根据教学设计拟定的内容引导学生以新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其次,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后,对学生学习应达到的学习效果给予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又会直接影响到老师下次教学前的预定设计。(二)课堂练习的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合理的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为练习题

17、本身的设计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又可使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所以,科学合理并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能够成为学生新学习方式综合应用的粘合剂。(三)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针对各种模式各有所长的特点,我们将多种教学模式组合起来合理应用。几种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具体应用时要防止模式化倾向。正所谓“教无定法”,几种模式要合理安排,相辅相成,在一个模式下也可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方法应因模式而生,模式应趋势而变。(四)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课堂学习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而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

18、将这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在社会和家庭中去合作去探究。 (五)形成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四点结合的教学设计我们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是将知识归类,再设计学习方式,即哪些知识需要自主学习?哪些可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这种分类针对性很强,能使学习者清晰地认识到怎样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一种严重的对老师的依附感。另外,在这种学习方式的设计中,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往往孤立存在,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性不强。我们提出的接受、探究四点结合是四者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形成一个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四面一体的模式,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两两或三个之间综合起来学习

19、,使接受、自主、合作、探究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要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学习者可以从自身出发组合多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中可以穿插合作学习,同时还可展开探究。同样在课堂上接受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但是这四者如何点线相连形成面就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老师每堂课前首先应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以此为核心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学习。(六)倡导师生学会反思反思是师生在教和学的活动中的一种内省活动,学会反思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意义。老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教学经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展开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学会反思,同样能为后继学习积累经验本实

20、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把握国内外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动态,借鉴一些成果和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针对研究目标,搜集整理一些案例,为研究找到强有力的支撑点。调查研究法用以获取有关数据;行动研究法用于解决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六、 步骤及实施保障本实验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对本课题的认识水平。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形成实验方案。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开展研究,及时记录实验过程、结果、感想、体会,积累个案,撰写实验论文,分析处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收集汇总资料,分析原因,解释结果,检验假设,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申报、交流实验成果。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