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沪教版(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42391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沪教版(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沪教版(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沪教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沪教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沉船之前教案授课班级:初三(9)班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和场景。2、通过描写方法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情感。3、结合比较鉴赏初步掌握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4、引导学生体会、评价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美和光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归纳、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场景。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教学难点: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围绕立意进行高效选材”的阅读及写作要求。教学方法:品读、影视作品鉴赏比较、交流讨论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灾难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也因此能折射出人性最真实的面目。引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泰

2、坦尼克号的沉没。二、说说你所知道的泰坦尼克号。(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和视觉上的冲击)三、精读赏析: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明确: 音乐家演奏乐曲 老爵士拒绝更衣 老船长与船同沉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引导学生沉浸、体验、感悟文本)明确: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立意的目的展现人性美)a)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断,比较鉴赏异同:1、与课文有什么异同?明确:情节相同,选材不同。课文在灾难、死亡面前镇定从容、坦然面对。影片也有惊慌失措、

3、卑鄙无耻寻求生路的人。2、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立意和选材的关系)课文要表现的是高尚的人性美;影片要表现的是人性的多样化。b)拓展延伸:“围绕立意而进行高效选材“是中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要求,应深入理解和运用。以中考题为例解说。1、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老海棠树。第19题: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指导:本题的解答应紧紧抓住文章写的四个与老海棠和奶奶有关的场景作答。分别见文章第3、4、5、6段内容。感点明确,围绕中心作答。2、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年轻的国旗。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4、80字左右)(8分)指导:本文写到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有为没有中国国旗找校长;在草坪上耐心等答复;四处打听寻找国旗;长途跋涉9小时取回国旗等。围绕感点谈出启示即可。c)总结并布置作业:1、完成伴你成长。2、以第一人称写出文中三人的内心独白。3、阅读2005、2006年中考阅读文我的老师、孩子和书,整理出文章中心立意和所选材料并阐述两者关系。板书设计:沉船之前音乐家演奏乐曲 琴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老爵士拒绝更衣 酒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人性美老船长与船同沉 舵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沉船之前教学反思我对课文的感受:1997年第一次看了影片泰坦尼克号后,脑海中萦绕的是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现在,当我

5、看到电影剧本泰坦尼克号节选沉船之前后,再重温一遍影片,再次震撼我的已是人类在灾难面前的镇定从容、对生命深沉的理解和对真、善、美执著的热爱与追求。 四位音乐家用他们美轮美奂的音乐,诠释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古咸爵士的那一杯白兰地把他对荣誉的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老船长的那一句:“就是死,我也要站着死。”更是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他们的执着,让我感动,让我沉思。同时也引起我思考:我现在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年龄层的孩子们,该借助这个文本,告诉他们什么?让他们领悟什么?学到什么?人类航海史上的最大灾难该引发孩子们哪些思考?怎样既上出“语文味”又不拘泥于此?对文本的解读怎样对来年的中考进行有益的

6、指导?我的教学设计:综合以上的想法,根据初三(9)班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并最终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和场景;通过描写方法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情感;结合比较鉴赏初步掌握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评价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美和光辉。在教学流程上,我设计了三步:精读品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与影片鉴赏比较,明确立意与选材的关系;结合近年中考阅读题,进一步了解如何围绕立意进行高效选材。为今后的阅读和作文指导提供借鉴。教学方法上,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运用以前探究过的课题“语文教学中的元认知”,及时

7、把握和创造有益课堂生成,创设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思考和争辩的高效课堂。我的成功之处:1、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内容,使学生的想象从无意性到有意性,从易变性到稳定性。我在课堂情境创设、导入、深层思考等环节,通过画面展示、音乐渲染、影片播放,给了学生直观、真切的感受,使他们能很自然地过度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2、源于课文,高于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对初三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的问题,所以必须利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拓展课文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我运用了5分钟的电影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鉴赏,让学生了解立意与选材的关系。此外,我还引导学

8、生讨论了“面对灾难时该怎么做?”的问题,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3、让学生成为主人。记得潘鸿新老师曾说:“老师不要在课堂上顽强地表现自己。”我很赞同这话,并时时以此为戒。这节课前一天布置的预习作业,我让学生写一段感想的文字,他们的思维让我很欣喜。我临时改变了上课的安排,把学生精彩的话语放入课件,并设计用两位有不同见解的同学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讨论。效果很不错,几种不同的观点并不相悖,同学们热烈、有序的争辩呈现出一个充满智慧、活力的课堂。我的遗憾和反思:1、“沉浸体验感悟”文本的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时间不能少。我感觉这点还做得不够。可能安排的教学内容较丰富,因此没有在品读课文上花很多时间。其

9、实,逐句品味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仍可加强,这样才有利于解读蕴涵的思想感情和主旨精神,才能上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来。2、教师充满创意的理想的教学构想能在课堂中的学生身上落到实处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把课堂遗留的教学思想延续到后面的教学中,如何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联系中考实际的教学很值得深思和探究。4、因为时间的限制,许多学生的精彩见解都来不及表达。我多次阻止、打断了学生的发言,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甚至无意间伤害学生。所以,在预设课堂时,不妨留下大一些的空间和弹性,淡化公开课的意识,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表现调整课堂节奏和容量,而不是按既定步骤进行,从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5、应该关注更多学生的课堂状态。陈老师告诉我,有个学生回答了4次问题,有两个3次,有的两次、一次,而有个女生一直举手,但是我没有点她回答。我很惭愧,第二天向这个女生真诚地道歉,她很欣喜。这提醒我必须关注最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忽视、剥夺不举手的学生的表达权利。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