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练习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38980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统计学练习题.doc(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应用统计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统计实践_和_统计理论_的关系。2. 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总体_的组成单位。3. 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同质性_、_变异性_、和_大量性_。4. 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个体是_每一件产品_。5. 样本是从_总体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6. 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7. 性别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男_或_女 _两种

2、结果。8. 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总量指标_、_相对指标_和_平均指标_。9. 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1)指标是说明_总体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总体单位_特征的。(2) 标志有不能用_数量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10.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统计分析_4个阶段。二、单项选择题1. 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3、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 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3. 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4. 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5. 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C

4、)。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6. 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7. 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B.指标值C.指标D.变量值8. 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D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9.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C )。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资料D.统计分析和预测10. 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 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

5、与推断统计学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三、多项选择题1. 统计的含义包括( 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D.统计学E.统计调查2. 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 ABCDE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统计推断法3. 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 BCE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4. 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6、E.就业人口数5. 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C )。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全国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率6.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E )。A.工资B. 所有制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E.产品质量7.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CDE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8. 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BCE )。A.比重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人均指标E.平均指标9.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BCD )

7、。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10. 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 ABCD )。A.收集信息职能B.提供咨询职能C.实施监督职能D.支持决策职能E.组织协调职能四、判断题1.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2. 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3. 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4. 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是户。()5. 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

8、。()6. 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7. 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8. 统计分组法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9. 推断统计学是描述统计学的基础。()10. 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五、简答题1. 统计有几种不同含义?它们之间构成哪些关系?2. 什么是统计总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3. 试举例说明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4. 举例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5. 统计数据有哪些常用类型?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一、填空题1.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_普查_、_抽样调查_、_重点调查_、_典

9、型调查 _、_统计报表 _等。2. 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_解剖麻雀式_,二是_划类选典式_。3.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全面调查_、_非全面调查_。4.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_重点单位_进行调查的一种_非全面_调查。5. 抽样调查属于_非全面_调查,但其调查目的是要达到对_总体数量_特征的认识。6.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有_访问调查_、_邮寄调查_、_电脑辅助电话调查_、_电话调查_和_网络调查_等。7. 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都要先制定_调查方案_。8. 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_工业企业全部职工_,调查单位是_工业企业每一名职工

10、_,填报单位是_每一个工业企业_。9. 调查表一般由_表头_、_表体_和_表外附加_3部分组成。10. 调查表一般有_一览表_和_单一表_两种形式。二、单项选择题1. 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80%的5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D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2.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3.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11、( 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4.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方便5. 以下哪种场合宜采用标准式访问( A )。A.居民入户调查B.座谈会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D.观察法6. 某地区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7. 调查项目( A )。A.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B.是依附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C.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D.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12、8.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 C )。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取得的资料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9.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10. 问卷设计的主体部分是( C )。A.被调查基本情况B.引言和注释C.问题和答案D.结语三、多项选择题1. 普查是一种( BCD )。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2. 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

13、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 ABC )。A.非全面调查B.一次性调查C.不定期性调查D.定期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3. 邮寄问卷适用于以下哪些调查对象( ABCD )。A.企业B.机关团体C.个人D.特定的群体E.所有的人群4. 非全面调查是指( CDE )。A.普查B.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E.抽样调查5. 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一台设备是( AC )。A.调查单位B.调查对象C.总体单位D.填报单位E.报告单位6. 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C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

14、业普查D.商业企业调查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7. 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BCE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E.调查时间和时限8. 调查单位是( BCE )。A.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B.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的个体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9.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 ABCE )。A.经济性B.时效性C.准确性D.全面性E.灵活性10. 在一份问卷中有这样一问题“您的职业是 ?教师 公务员 军人 企业管理人员 职工 个体户 其他 ”,请问该问题属于( A

15、BC )。A.事实性问题B.半开放半封闭问题C.答案的设计是多项式的D.答案的设计是是非式的E.意见性问题四、判断题1.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2. 对有限总体进行调查只能采用全面调查。( )3.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4. 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5. 开放式问题是指备选答案可供选择的问题。( )6. 访问调查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成本低。( )7. 电话调查的问题要明确且数量要少。( )8. 实验法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法。( )9. 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的情况表。( )10. 表头

16、是统计调查表的主体。( )五、简答题1. 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2. 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3.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4.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3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5. 什么叫问卷?问卷的基本结构如何?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填空题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_统计分组_。2. 按每个变量值分别作为一组叫_单项式分组_,其组数等于_变量值个数_。3. 已知一个组距式分组的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_1000_和_950_。4. 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要低于或等于_最小变量值_,最大组的上限要高

17、于或等于_最大变量值_。5. 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_频数密度_。6. 统计数据的显示形式主要有_统计表_和_统计图_。7. 统计表主要由_表头_、_行标题_、_列标题_和_数字资料_4部分组成。8. 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的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_原始数据_和_第二手数据_所做的处理,包括对数据的_审核_、_筛选_和_排序_。9. 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主要方法有_逻辑检查_和_计算检查_两种。10. 直方图是用_矩形_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二、单项选择题1. 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A.划分各组组限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C.确

18、定各组组距D.计算各组组中值2. 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 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C )。A.必须是间断的B.必须是重叠的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D.应当是相近的4. 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C )。A.120B.215C.230D.1855. 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

19、. 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A.各组的频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频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7. 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B.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的分布情况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8. 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A.上限所在组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9.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10. 多变量的图示方法是( D )。A.直方图B

20、.条形图C.圆环图D.雷达图三、多项选择题1.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BE )。A.区分现象的类型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 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D )。A.企业按所有制分组B.家庭按人口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E.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3. 构成频数分布表的基本要素是( AD )。A.各组的组别B.组限C.组中值D.分配在各组的次数E.组距4. 组限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它们是( BC )。A.对离散变量采用重叠分组法B.对连续变量采用重叠分组法C.对离散变量采

21、用不重叠分组法D.对连续变量采用不重叠分组法E.对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均采用重叠分组法5. 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决定于( AD )。A.现象的特点B.变量值的多少C.次数的大小D.数据分布是否均匀E.组数的多少6. 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ABC )。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科学性E.代表性7. 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BCE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8. 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BCDE )。A.经济成分分组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

22、济行业分类D.3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9. 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0元以下、30004000元、40006000元、60008000元、8000元以上等5个组。这一分组( BDE )。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0元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0元,应计在60008000元组内10. 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BC )。A.各组频率大于1B.各组频率大于或等于0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四、判断题1. 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2. 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

23、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 )3. 对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4. 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5. 凡是分组表都是次数分布表。( )6.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7. 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8. 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频数分布和频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9. 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10. 饼形图是以圆的面积或圆内各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或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图形。(

24、)五、简答题1. 什么是统计数据的分组整理?简述统计数据分组整理的原则和步骤。2. 简要说明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的适用范围。3. 简要说明各种统计图的使用方法。六、计算题1. 有一个班4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如表3-3所示。表3-3 4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表89887699746082609399948277799778878479659867597256817773656683638986959284857970学校规定:60以下为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中、良、优4组,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解:统计学考试成绩频数分布表如下表3-

25、7所示。表3-7 4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频数分布表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比率(%)60分以下25.060 751127.576 891947.590 100820.0合 计40100.02. 宏发电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36家销售分公司,为了分析各公司的销售情况,宏发公司调查了这36家公司上个月的销售额,所得数据如表3-4所示。表3-4 分公司销售额数据表 (单位:万元)606062656566677071727374757676767677787879798082838484868788898990919292根据上面的资料进行适当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解:“销售额”是连续变量,应编制组距

26、式频数分布表。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计算全距:第二步:按经验公式确定组数:第三步:确定组距:第四步:确定组限:以60为最小组的下限,其他组限利用组距依次确定。第五步:编制频数分布表。如表3-8所示。表3-8 分公司销售额频数分布表按销售额分组(万元)公司数(个)频率(%)60 6538.33 65 70411.11 70 75513.89 75 801027.78 80 85513.89 85 90513.89 90 95411.11 合 计36100.00 3. 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表3-5所示。表3-5 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表 (单位:台)542434344243432644223453

27、243试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解:“工人看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变量值变动范围很小,应编制单项式频数分布表。编制结果如表3-9所示。表3-9 工人看管机器台数频数分布表看管机器台数(台)工人数(人)工人数的比重(%)2622372641141527614合 计27100 4. 对下面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如表3-6所示)中的答复进行逻辑检查,找出相互矛盾的地方,并进行修改。表3-6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工作单位参加工作年月职务或工种固定工或临时工刘 盛男44被调查者本人长城机电公司1973.7干部临时陈心华女40夫妻市第一针织厂1975.4工人固定刘淑影女18长

28、女待业青年1999无临时刘平路男16长子医学院2000学生无解: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修正如表3-10所示。表3-6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工作单位参加工作年月职务或工种固定工或临时工刘 盛男44被调查者本人长城机电公司1973.7干部固定陈心华女40夫妻市第一针织厂1975.4工人固定刘淑影女18父女待业青年无无刘平路男16父子医学院学习2000学生无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一、填空题1. 平均指标的数值表现称为_平均数_,其计算方法按是否反映了所有数据水平而可分为_数值平均数_和_位置平均数_两类。2.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为,从中可以看到,它受_变量值_大小

29、和_权数_大小的影响。3. 当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变量值较_大_的一方;当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变量值较_小_的一方。4. 某班70%的同学平均成绩为85分,另30%的同学平均成绩为70分,则全班总平均成绩为_80.5_。5. 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_平均数_为中心而左右波动,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_集中趋势_。6. 中位数是位于一组数据_中间位置_的那个变量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_最多_的那个变量值。中位数和众数也可以称为_位置_平均数。7. 在_左偏_分布下,在_右偏_分布下,在_正态_分布之下,。在适度偏态情况下,等于_3_ 倍。8. 极差是一组数据的

30、_最大值_与_最小值_之差,在组距分组资料中,其近似值是_ _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_。9. 已知某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00,离散系数是30%,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_3600_。10. 测定峰度,往往以 4阶中心矩 为基础。依据经验,当时,频数分配曲线为_正态曲线_;当时,为_平顶_曲线;当时,为_尖顶_曲线。二、单项选择题1.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D )。A.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2. 若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 B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代表性也相等D.无法判断3. 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

31、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4. 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C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5. 计算平均数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数的总体单位应是( B )。A.大量的B.同质的C.差异的D.少量的6. 由组距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C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各组标志值必须相等C.各组标志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7. 离中趋势指标中,最容

32、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8. 当数据组高度偏态时,哪一种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C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9. 一组数据的偏态系数为1.3,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 D )。A.正态分布B.平顶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10. 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D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三、多项选择题1.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BC )。A.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

33、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2. 平均数的作用是( ABD )。A.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B.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数进行对比C.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E.反映总体的规模3. 众数是( ABCD )。A.位置平均数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E.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4.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BC )。A.B.C.D.E.5. 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 BCDE )。A.标志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值总量的情况B.标志值

34、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C.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D.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E.求平均比率时6. 标志变异指标能反映( CD )。A.变量的一般水平B.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D.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7.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计算离散系数来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 AD )。A.平均数大的标准差亦大,平均数小的标准差亦小B.平均数大的标准差小,平均数小的标准差大C.两平均数相等D.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标准差相等8. 不同数据组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AB )。A.消除了不同数据组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

35、的影响B.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C.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E.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大小无关9. 关于极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D )。A.只能说明变量值变异的范围B.不反映所有变量值差异的大小C.反映数据的分配状况D.最大的缺点是受极端值的影响E.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10.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体现在( ACE )。A.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B.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D.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E.以平均指标为基础

36、,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四、判断题1.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2. 一个数列不可能没有众数,也不可能没有中位数。( )3. 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4. 标志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5. 在正态分布情况下,与、之间相等。( )6. 若数据组的均值是450,标准差为20,那么,所有的观察值都在的范围内。( )7. 总体中各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标准差系数就越小。( )8. 如果两个数列的极差相同,那么,它们的离中程度就相同。( )9. 离中趋势指标既反映了数据中各标志值的共性

37、,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10. 在对称分布的条件下,高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与低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然相等,全部的离差之和一定等于0。( )五、简答题1. 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2. 简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3. 如何对任意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进行比较?六、计算题1. 某厂对3个车间1季度生产情况分析如下:第1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2车间实际产量为250件,完成计划100%;第3车间实际产量为609件,完成计划105%。则3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另外,1车间产品单

38、位成本为18元/件,2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2元/件,3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5元/件,则3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元/件。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答:两种计算均不正确。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含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正确的计算方法为:平均单位成本(元/件)2. 某高校某系学生的体重资料如表4-6所示。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表4-6 学生体重资料表按体

39、重分组(公斤)学生人数(人)52以下2852553955586858615361以上24合计212解:先列表计算有关资料如表4-8所示。表4-8 学生体重计算表按体重分组(公斤)组中值(x)学生人数(f)xf向上累积频数52以下50.5281414.0 28525553.5392086.5 67555856.5683842.0 135586159.5533153.5 18861以上62.5241500.0 212合计_21211996.0 _(1)学生平均体重:(公斤)(2)学生体重中位数:(公斤)(3)学生体重众数:3. 已知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1965元的人数最多,其中,位于全公司职工

40、月工资收入中间位置的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1932元,试根据资料计算出全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并指出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是何种分布形式?解:月平均工资为:(元)因为,所以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呈左偏分布。4. 当每天生产线的每小时产量低于平均每小时产量,并大于2个标准差时,该生产线被认为是“失去控制”。对该生产线来说,昨天平均每小时产量是370件,其标准差每小时为5件。表4-7所示的是该天头几个小时的产量,该生产线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控制?表4-7 生产线产量表时间(时)8:009:0010:0011:0012:001:002:00产量(件)369367365363361359357解:由已知得:产量控制界限的上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