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防灭火专项设计说明书(共10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1123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防灭火专项设计说明书(共10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防灭火专项设计说明书(共10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防灭火专项设计说明书(共10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防灭火专项设计说明书(共109页).doc(10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防灭火专项设计说明书2012年2月目录前 言6第一章 井田概况9第一节 基本情况9第二节 矿井开发现状13第三节 地质特征16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26第五节 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的问题30第二章 矿产资源/储量32第一节 井田境界32第二节 资源/储量33第三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4第三章 产品方案36第一节 煤质及用途36第二节 煤的加工及尾矿设施38第四章 环境保护39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39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40第三节 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42第四章 井田开拓43第一节 井田开拓43第二节 井 筒45第三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46第五章

2、大巷运输机设备48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48第六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49第一节 采煤方法49第二节 采区布置52第三节 巷道掘进57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58第一节 概 况58第二节 矿井通风60第三节 瓦斯抽采70第八章 安全与灾害防治71第一节 开拓布置及矿压控制71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73第九章 防灭火75第一节 地面防火系统75第二节 火区管理77第三节 煤层自燃应急处理措施79第四节 防灭火机构设置及劳动定员83第五节 井下防灭火系统84第十章 粉尘防治88第一节 粉尘防治88第二节 瓦斯防治及矿井安全仪表94第十一章 避灾和救护107第一节 避灾和救护107附录1、设计委托书,承诺书

3、;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3、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结果文件;4、矿井的瓦斯等级鉴定; 5、供电合同、救护协议;6、矿井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前言一、概述高县蕉村镇永丰煤厂(以下简称永丰煤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6号)中批准的在建矿井调整规模续建。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10月16日以川采矿区审字2008488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批准的矿区范围14个拐点圈闭,面积1.4052km2。永丰煤厂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化探队(以下简称“化探队”)承担划定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工作,

4、2009年4月,化探队提交了四川省高县蕉村井田蕉村镇永丰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9年6月19日,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川评审2009301号文通过该储量核实报告的评审,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储备字2009344号文同意备案。2011年4月19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号、3号、8-1+2号和8-3号煤层,矿井井田面积为1.4052km2。2009年12月,四川华宇矿山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川经信煤炭函201066号文已批复),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 kt/a。2011年5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各矿加快矿井防灭火专项设

5、计编制工作。为完善本矿井安全设施、设备及机构,将矿井建成技术密集、抗灾能力强、安全生产程度高的现代化企业,作为今后矿井防灭火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编制设计的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条例。2、标准、规范(1)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2)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MT/T 5014;(3)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

6、 50383;(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5)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6)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 503992006 ;(7)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岔点设计规范GB504192007;(8)煤矿矿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4152007;(9)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007;(10)煤矿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规范MT/T 50271999;(11)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试行);(12)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3)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1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5)矿山电力设计规程;(16)国

7、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1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捡测仪器管理规范(AQ1029-2007);(18)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 50417-2007;(1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1994;(2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21)民用爆破器材管理条例;(2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2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26)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1055-2008。(27)防治煤与瓦

8、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9号令)。2、矿方资料(1)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结果文件;(2)矿井的瓦斯等级鉴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3)供电合同、救护协议;(4)矿井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三、设计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生产法规、条例。按照从评价、监测、预防、灭火等顺序编制,借鉴其它矿井防灭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广使用成熟有效的防灭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将矿井建成安全设施装备先进、抗灾能力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矿井移交生产时在2号煤一采区西翼布置一

9、个2号煤回采工作面,在3号煤一采区西翼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共布置两个回采工作面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设计按有关规定在采区、回采工作面配置相关防灭火的安全设施,并完善巷道布置、通风系统、抽放系统、监测系统、反风系统、避灾等相关设施的设置。2、本矿开采的8-1+2号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设计采取了内、外因火灾防治并重的措施。采用以灌浆为主、注胶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注氮防灭火和均压防灭火技术为辅的防灭火方法。3、火灾检测:设置井下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工巡检相结合,构成综合的矿井火灾监测预报体系,针对矿井火灾保证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理。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本矿井自燃煤层现未取

10、得自燃发火期指标,为了下一步更好地指导生产和改进防灭火工作,建议矿方尽快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煤层自燃发火期测定试验。2、建议地质部门尽快在井田范围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提供瓦斯赋存、地质构造等地质资料,以及进一步鉴定2、3、8-1+2、8-3号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以满足矿井下一阶段设计的需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第一章 井田概况第一节 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矿山位于宜宾市高县城165方向,直线距离约20km,属高县蕉村镇裕丰村永丰组所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3257;北纬281305。矿山有2km碎石公路与S206蕉村镇乡村水泥公路相接,至S206线8 km,南到筠连县城9km,

11、北到高县22km,交通十分方便(见交通位置1图)。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山脉总体走向北东,与构造线一致,山顶多为园形或椭园形,北东侧分水岭永丰寺之南东测山包高程+779.2m,最低点位于南西部倒轿坝一带,标高+506.1m,相对高差273.1m。近山脊处坡度较陡(约50),多悬崖峭壁,山脚坡度较缓(20左右),顺坡向横向冲沟发育,属构造剥蚀型中切割长垣状低中山地形地貌。三、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温和,年最高气温33.9,最低气温-2.5,月平均气温17.5左右。年最大降雨量1597.9mm,年最小降雨量883.4mm,一般降雨量1

12、000mm1200mm。79月雨季。主要自然灾害有春、伏旱、冰雹、洪涝等。矿山有季节性冲沟和南西侧一常年性溪流,枯水期流量约0.12m3/min,暴雨季可达12m3/min,自南东向北西流入宋江河后,于高县归入南广河,属南广河的三级支流水系。 矿区内近山脊植被发育,覆盖率达50%以上;多为杂树、灌木及杂草,缓坡地带为村民旱地。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宜宾市高县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区域稳定性好。四、矿区经济情况区内居民汉族,以农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有茶叶、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名优特产有天麻、三七、灵芝、杜仲、桔梗、夜交藤、红茶、生丝、烤烟、竹制品

13、等。工业主要产品有无烟煤、生丝、机械、生铁、纸等。以煤矿产为主,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矿井建设所需材料除钢材、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其它所需的砖、水泥、料石、砂、石灰等建筑材料均可在区内就地取材解决。五、水源和电源(一)水源矿井开发所需清洁水源取自主井口南、西侧小溪旁井水,生活用水为矿泉水;同时,矿井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也可作为井下生产用水。为了节约水资源,矿井生产用水由井下水处理后供给。因此,本矿水源可靠。(二)电源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趟回路来自蕉村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0kV,线路长6km,线型为LGJ95。另一回路来自罗场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0kV,线路长8km,线型为LGJ95。六、通

14、信本矿井已开通程控电话,光纤线路已接至矿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公司的通信网也至矿井,矿井安设KTJ101-60调度总机与井下各采掘面,通风机房联系。通信十分方便。七、矿井周边煤矿开采情况矿区南侧与梭沙坡煤矿煤矿,北西侧与焦村镇煤厂相邻,矿区范围清楚,无采矿权纠纷。第二节 矿井开发现状1、建矿及换证史永丰煤厂始建于1995年,1998年5月正式投产,2011年4月19日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证,有效期10年,即2011年4月19日至2021年4月19日。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年,允许开采+580-200m标高的2、3、812、83号煤层。2、矿山开采(1)开拓系统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

15、拓,主井口坐标:X=.713、Y=.736、Z=512.831m,自主井口沿75方位掘进128m,转向28方位掘进20m为暗斜井上车场,沿28方位以平均22坡度下暗斜井205m,平巷58m,向东掘进812沿煤巷140m,开采440463m间812煤炭,现为采空区。北平巷54m,拉3号煤层东西沿煤巷,分别掘进长200m、104m,开采440463m间3号煤层,现为采空区。812、3号煤层向东为F53断层破坏,为无煤区。以西为F57断层破坏,为无煤区。采区煤层倾向北或北东,倾角2123。主井巷及暗断面3.32.6m2,为石砖圈拱全支护,稳定性好。(2)采矿方法在允许开采深度范围内分为两个采区,自上

16、而下分两个区段开采,采用MZ1.2型煤电站打眼,放炮落煤,走向长壁采区后退式采煤。1吨箱式翻斗矿车,人工装运推车至井底车场, JTB1.2单筒式绞车(电机功率55kw)一级提升至主平硐,人力推车至地面煤仓。主平硐、暗斜井钢轨15kg、平巷11 kg,轨距600mm。(3)矿井开拓方式设计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布置两个平硐(即主平硐、回风平硐)。改造利用原+521.831m主平硐;利用矿方现已改造施工好的+545m回风平硐,改造利用现一级轨道暗斜井并延深至320m标高,改造利用现有回风暗斜井并延深至320m标高。(4)工业场地布置改造利用现有主井工业广场,该工业广场主要布置有机修房、空压机房、

17、消防材料库、综合楼、坑木加工房、食堂、澡堂、临时储煤场、矸石转放场等;改造利用原风井工业广场。(5)采煤方法当煤层倾角小于35时,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普采或炮采工艺(当煤层倾角大于35时,采用府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或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配以金属绞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6)主平硐、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平硐、底板抽放巷与采区巷道主平硐布置在煤层底板中,水平运巷大巷在煤层底板中布置。回风平硐布置在煤层的底板中。新掘轨道、行人斜井布置在83煤层底板2025m的岩层中,沿煤层的倾斜方向布置,现有回风暗斜井上段沿3号煤层布置,设计新施工段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底板抽放巷

18、沿煤层的走向布置在83煤层底板法向距离2025m位置。(7)提升、运输投产时:主平硐及水平运输大巷采用CDXT-5J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矿车为MGC1.1-6A型1吨矿车;轨道暗斜井选用JTPB1.61.2型防爆绞车提升,配套电机功率185kW;行人暗斜井安设RJY30-20/720型架空乘人器运送人员,配套电机功率30kW。(8)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风井安设2台FBCDZ-4-No14型轴流式通风机,电机功率2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FBD5.0/11型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通风。(9)矿井排水矿井采用平硐暗斜

19、井开拓,矿井投产时采用两级接力排水,在一级轨道暗斜井中部+400m标高和一级轨道暗斜井下部+320m设置水泵房及水仓; +400m水泵房选用三台MD85-454型水泵, +320m水泵房选用三台MD85-453型水泵。主平硐为水沟自流排水。(10)矿井供电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趟回路来自蕉村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0kV,线路长6km,线型为LGJ95。另一回路来自罗场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0kV,线路长8km,线型为LGJ95。(11)安全监控矿井安装KJ90NA型监控系统,地面设中心站,井下设分站,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设计安装

20、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能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装备。第三节 地质特征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矿区位于筠连鼻状背斜北段与南段接合部北西翼,筠连勘探区蕉村井田西侧,主要出露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宣威组(P2x)、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T1f)、铜街子组(T1t)及嘉陵江组(T1j)地层,地层岩性、厚度变化见区域地层简表1-3-1。表1-3-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岩石地层单位厚度(m)岩 性 描 述三迭系下统名 称代号嘉陵江组T1j337灰色灰岩

21、夹白云灰岩及灰质角砾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铜街子组T1t132-162紫灰色灰岩为主,顶、底部为紫灰色泥岩及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飞仙关组T1f409-555顶部为紫色泥岩及粉砂岩互层,夹生物碎屑灰岩,中、上部灰紫色粉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粉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152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含可采煤层27层;下部灰色泥岩、夹细砂岩和菱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峨眉山玄武岩组P20192绿灰色玄武岩,局部夹泥岩及煤透镜体。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下统茅口组P1m357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中部含大量燧石结核,顶部常有0.24m左右的褐色铁质粉砂

22、岩夹泥岩的风化壳,底为薄层石灰岩与黑色硅质泥岩互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构造矿区位于筠连勘探区筠连鼻状背斜北段南西端北西翼,F53断层及白金坝褶曲组西侧,主要构造形迹为筠连鼻状背斜、F53、F57断层,其特征如下:1、褶曲(1)筠连鼻状背斜轴线呈北东方向展布,北段略向东偏转,区内长19km,F53断层于代罩坝一带将褶曲分作两段,即筠连背斜北段和南段。筠连鼻状背斜北段(称马草沟背斜)位于412勘探线以北,分布于落阳沟、马草沟、陈古湾一带,轴向北东60,斜列于背斜南段的北东端,位于F53断层南东盘,背斜轴向南西在落阳沟交F54断层,往北东于陈古湾雷口坡组伸出区外,区内长7.5km,其间被F1

23、45 F141 F63断层切割。背斜核部最老地层为飞仙关组一段,出露于落阳沟一带,两翼分别为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北西翼地层倾角40左右,南东翼较缓1520。轴面向南东倾斜,倾角75左右,背斜顶部较宽缓。筠连鼻状背斜南段(称筠连背斜)位于427勘探线以南,分布在代罩坝、筠连县城、七里半一线。轴线呈北东3040方向延伸,南端于烂湾子与双河背斜相接,北端于代罩坝与F57断层相交。背斜枢纽呈波状起伏,向北东方向倾伏,倾伏角约6,区内长约11.5km。背斜轴约一半被第四系掩盖。核部最老地层为志留系韩家店组,出露于莲花坝妮姑包一带,两翼分别为梁山组、栖霞组至须家河组。北西翼地层倾角3040,南东翼倾角10

24、50,为北西翼陡南东翼稍缓的不对称褶曲,轴面略向南东倾斜。2、断层F53逆断层:为勘探区主干断裂之一,南起七里半木冲坝,向北经筠连县城、莲花坝、棬子塆、代罩坝,于蕉村伸出区外插入侏罗系中,呈北东3050方向展布,区内长11km。断面倾向北西,倾角6070,北西盘上升,系高角度逆冲断层,最大落差(445勘探线)700m。断层出露处,可见岩层挤压破碎,牵引褶曲明显,偶见断层角砾岩,南段有少量井泉出露,错断嘉陵江组至茅口组,造成煤层在平面上重复200400m宽。F57逆断层:属F53断层的分支断层,分布在436445勘探线间,南北两端均交于F53断层,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断层,走向长2450m。断面

25、倾向北西,倾角6080,最大落差90m。切割飞仙关组三段至茅口组。沿断层可见岩石破碎,节理、劈理发育,以及岩石褪色现象。断层切割可采煤层,查明了产状、规模及对煤层的破坏情况。二、矿区地质(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铜街子组(T1t)、嘉陵江组(T1j)及全新统第四系,各地层岩性特征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出露于矿区南西部煤系地层外围,厚72.47171.45m,一般厚135m,除顶部凝灰岩外,大致可分三段;底部多为灰黑色、黑灰色玄武岩。下段为深灰、灰绿色杏仁状榍石玄武岩、杏仁状绿泥石化榍石

26、玄武岩,含榍石杏仁状绿泥石化玄武岩。中段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杏状玄武岩,杏仁状含磁铁矿玄武岩及磁铁矿蚀变玄武岩。上段为碳酸盐化蚀变段;中段为含磁铁矿绿泥化蚀变段;下段为无蚀变深色玄武岩,与下伏茅口组为假整合接触。顶部厚215m,为灰、紫灰色蚀变基性火山凝灰岩、玄武岩质角砾岩等。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厚113.87179.78m,一般厚142m,据主要岩性及含煤铁的特征,分上、下两段,上段称含煤段。 (1)下段(P2x1)厚度81.63120.78m,一般厚97m,为灰色、浅灰色粘土岩夹碎屑岩,顶部含薄煤层13层。普遍含假鲕状菱铁矿及其聚集的团块。铁矿石多以结核状赋存于粘土岩中,矿体多程小

27、扁豆体,变化大且难于对比,工业价值不大。(2)上段(P2x2)厚32.2459.00m,一般厚45m,灰色、深灰色砂岩、泥岩、粘土岩,含煤9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6层。中、上部一般夹36层含动物化石碎屑的薄层石灰岩或泥质灰岩。矿区批准开采的2、3、81、812煤层位于该段。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根据岩性及组合特征可分为四段,现分述如下:第一段(T1f1):厚8086m,一般厚82m。兰灰色、灰绿色、浅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绿泥石质粉砂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粒度变细为砂质泥岩。下部15m左右富含方解石脉,呈龙须状分布,层位稳定,形状特殊,称龙须状泥岩,为一较好标志层。底部普遍发育一层0.2

28、00.80m厚的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为飞仙关组与宣威组的分界标志。第二段(T1f2):按岩性差异分上、下亚段。下亚段(T1f2-1)厚35.5460.97m,平均60.97m。紫红色、红色中厚层状粉砂细粒砂岩,顶部常有一层25m厚的铁青色泥岩或铁质粉砂岩,层位稳定,是与上亚段的分界标志。上亚段(T1f2-2)厚107.33146.81m,平均134.07m。暗紫色中厚层状粉砂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第三段(T1f3):厚66.82113.88m,平均88.09m。紫色、绿紫色薄中厚层状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顶、底常有一层28m厚的灰绿色岩屑粉砂岩,层位稳定,为与四、

29、二段的分界标志。第四段(T1f4):平均厚123m。为紫色、紫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泥岩,据岩性特征分上、下亚段。下亚段(T1f4-1):厚26.0042.18m,平均36.17m。紫红色、红色中厚层厚层状含铁质岩屑细粒砂岩,少数层段为岩屑粉砂岩或中粒砂岩。风化后,红色调加重,与上下层段相区别。上亚段(T1f4-2):厚77.97118.38m,平均87.15m,暗紫色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上部含较多的石灰岩薄层,下部夹紫红色泥岩薄层。4、铜街子组(T1t)为滨、浅海相碳盐及碎屑岩沉积,平均厚133.67m,与下伏飞仙关组过渡接触。据岩性不同分上、下两段

30、。下段(T1t1):厚98.41129.39m,平均120.61m,上部以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为主,下部陆源碎屑含量增多,为灰岩、泥灰岩、钙质粉砂岩互层,底部常有一层较稳定的12m的泥灰岩与飞仙关组分界。上段(T1t2):厚9.8215.00m,平均13.06m,为陆源碎屑沉积,为紫红色、黄褐色钙质粉砂岩、细粒砂岩、泥岩,下部夹微晶白云岩条带。5、嘉陵江组(T1j),为泻湖、浅海相沉积,一般厚337m,西厚东薄,据岩性分三段:一段(T1j1),平均厚47.94m,灰色薄层状泥灰岩、钙质泥岩及中厚层状石灰岩。二段(T1j2),厚106.74149.22m,最大厚度113.83m,为灰色厚层状石

31、灰岩。顶部10m为白云岩。三段(T1j3),厚65.05108.56m,为灰色中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及厚层状盐溶角砾岩。6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矿区的主井、风井口及附近的低凹、平缓、槽谷、坡脚、河溪沟谷地带,为一套松散的砂质粘土、黄土、软泥,未固结砾石、坡积物等,厚度014.21m,平均2.47m,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二)构造矿区处于筠连鼻状背斜北段南西端的北西翼。以单斜构造为主,F57断层以西地层倾向290300,倾角较陡,4551左右。F53、 F57断层间地层倾向北或北北东,倾角较缓,2125左右,F53断层以东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地层倾角较缓,为025左右。矿区内有F53、F

32、57断层通过,其特征见前区域构造。综上所述,矿区地质构造程度属中等复杂。三、煤层1、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含煤地层总厚145.62m,含煤1120层,煤层平均总厚7.23m,含煤系数5%。宣威组上段(P2x2)平均厚45.27m,含煤817层,平均煤层厚6.78m,占上段厚度的15%,可采煤层有3号、8号。8号煤层在本区一般分叉为8之一(81)、8之二(82)、8之三(83),局部可采煤层有2号煤层。可采煤层平均厚3.52m,占上段厚度的7.8%,占整个煤系厚度的2.4%。据含煤情况,宣威组上段划分为三个层段,自下而上为一、二、三层段。可采煤层含于一、三层段中。一层段:平均厚13.13m

33、,含7号、8号煤层之一、之二、之三及9号煤层,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及细粒砂岩,见少量星散状菱铁矿结核。二层段:平均厚18.20m,一般含煤35层,其中5号煤层其层位全区稳定。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泥岩及细粒砂岩。该层段含煤性差,一般不含可采煤层。三层段:平均厚13.94m,含煤46层,其中2号、3号煤层全区稳定。岩性与二层段相同。区内能对比的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2、3、5、7、8号煤层之一、之二、之三及9号煤层2、可采煤层特征矿区内开采煤层位于宣武组上段(P2x2),含可采煤层为2、3、81+2、83号煤层,现将可采的2、3、81+2、83号四层煤分述如下:(1)2号煤层;(俗称背影炭),位

34、于宣武组上段顶部,下距3号煤层3.8m,上距飞仙关组底部平均11.1m,煤层结构单一,不含夹矸,煤厚0.68m0.71m,在矿区范围变化较大,属局部可采煤层。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岩。(2)3号煤层(俗称大汉炭):位于宣武组上段中部,下距81+2号煤层8-42m,平均22m。煤层结构单一,不含夹矸,煤厚0.511.56m,在矿区内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3)812号煤层(上盘炭中盘炭):位于宣武组上段中部,下距83煤层2.7m,为复煤层,上分层煤厚00.4m,一般厚0.3m,下分层煤厚0.81.6m,一般厚1.2m,之间夹矸厚01m,岩性为泥岩。在矿区内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细砂岩

35、,底板为砂质泥岩。(4)83煤层(俗称小汉炭):位于宣武组上段下部,下距9号煤层平均间距1.59m。煤层结构单一,煤厚0.230.70m,一般厚0.60m,在矿区内全区可采,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为砂岩。(5)9号煤层:为矿区不可采煤层。3、煤层稳定程度(1)2号煤层在矿区变化大,仅生产井巷区有所控制,为局部可采煤层。(2)3号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变化幅度小且规律明显。矿区范围可采。(3)812号煤层结构复杂,83号煤层结构简单,二者受F53、F57断层影响,矿区范围F53断层以东427勘探线200400m标高段有煤层重复区,沿走向和倾向煤层呈耦节状,时厚时薄,时而重复缺失,变化较大。表-3-

36、2 可采煤层特征表F53断层上盘含煤地层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平均层间距(m)平均结 构夹矸层数可采性稳定性倾角()视密度(t/m3)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宣武组上段顶部20.713.8简单无局部可采稳定23-601.7粉砂岩粉砂岩宣武组上段中部30.9622简单无全区可采稳定23-581.7粉砂岩泥岩宣武组上段中部8121.392.7复合2全区可采稳定21-581.6细砂岩砂质泥岩宣武组上段下部830.621.59简单无全区可采稳定21-581.65泥岩砂岩F53断层下盘宣武组上段中部30.6222简单无全区可采稳定301.7粉砂岩泥岩宣武组上段中部8121.602.7复合2全区可采稳定301.

37、6细砂岩砂质泥岩宣武组上段下部830.781.59简单无全区可采稳定301.65泥岩砂岩四、煤类、煤质及煤的用途1、煤的物理性质2号煤层:灰黑色,条痕黑色,平整状、阶梯状断口,线理状、条带状结构,层状、似层状构造,体重1.70t/m3,煤岩类型为暗淡型半暗型煤。3号煤层:灰黑色,条痕黑色,似金属光泽,平整状、阶梯状断口,烧后发红无烟无焰,具线理状、条带状结构,层状、似层状构造,体重1.70t/m3,煤岩类型为暗淡型半暗型煤。81煤层:其物理性质与3号煤层相同,体重1.65t/m3,煤岩类型为暗淡型半暗型煤。82煤层:灰黑色、钢灰色,条痕黑色,似金属光泽,阶梯状断口,烧后发红无烟无焰,具中宽条带

38、状结构,似层状构造,体重1.60t/m3,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半亮型煤。83煤层:灰黑色、钢灰色,条痕黑色,似金属光泽,阶梯状断口,烧后发红无烟无焰,具中宽条带状结构,似层状构造,体重1.65t/m3,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2、煤的化学性质根据筠连勘探区详查报告化验资料,2、3、81、82、83号煤层分析成果如表1-3-3。煤号灰份(%)水份(%)挥发份(%)固定炭(%)硫份(%)磷(%)氢元素(%)发热量(MJ/kg)236.04.096.4753.442.650.00719.57336.253.408.1156.362.440.0072.0819.5581+235.613.537.5056.96

39、5.880.0071.9820.718331.175.336.8062.60.790.0082.4022.93表1-3-3 煤层煤质分析一览表3、煤的工艺性能2号煤层为本矿区的局部可采煤层,勘查时未作此煤层性能试验。3号煤层抗碎强度88.99%,结渣率52.99%,出焦率90.4%,煤灰熔融性1200。81号煤层抗碎强度93.45%,结渣率44.01%,出焦率89.3%,煤灰熔融性1160。82号煤层抗碎强度92.17%,结渣率53.38%,出焦率90.6%,煤灰熔融性1250。83号煤层抗碎强度82.86%,结渣率77.82%,出焦率92.0%,煤灰熔融性1350。综上述, 2、3号煤层为高

40、灰中高硫低熔灰分低热值煤;81号煤层为高灰特高硫低熔灰分低热值煤;82号煤层为高灰高硫高熔灰分低热值煤;83号煤层为高灰低硫分高熔灰分低热值煤。4、煤炭利用方向该矿生产的煤炭主要销往天源化工厂、宜宾电厂,少量为水泥制造及民用煤。2、3、81+2煤层因含硫量高,在开采时,不将其顶板附近的含硫高的煤采出来,以此做为主要的降硫措施,在地面时加强人工手选做为次要的降硫措施,同时矿井可运至邻近的洗选厂进行洗选。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1、矿井瓦斯根据2008年宜宾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结果的批复,2008年该矿在技改,2007年度相对CH4涌出量为17.28m3/t,绝对C

41、H4涌出量1.56m3/min,相对CO2涌出量15.40m3/t,绝对CO2涌出量1.39m3/min,鉴定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川安办200893号”关于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宜宾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宜市委20086号”文件精神,“珙长背斜矿区内各煤矿企业瓦斯等级鉴定结论不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但开采K2、K11或开采B2、B3+4煤层的煤矿,以及筠连矿区开采8号煤层的煤矿,必须按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矿方请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本矿开采+430m标高以上的8#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认为“高县永丰煤厂8#煤层在鉴定范围(标高+430m以上的8#煤层)内无突出危险”。矿井设计开采标高均在+430m以下,故仍按突出矿井设计。2、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根据2005年8月2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煤样检测报告,2、3、83、812号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812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2、3、83号煤层不易自燃,本设计按自燃发火煤层及无煤尘爆炸进行设计。根据根据二、水文地质(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1、地表水矿区位于蕉村井田北西侧,地形中间高两侧低,中部为北东走向长垣状剥蚀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