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04047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六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资 源 篇 第六章l 技术进步l 与经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l 6.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l 6.2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l 6.3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l 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解决资本缺乏的问题。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l “这个世界从工业革命以来区别于以往世界的不同点就是,它把科学和技术系统地、经常地、逐步地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服务业方面。”l -罗斯托一、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类型l 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l 技术进步泛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

2、结合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l 技术进步包括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两层含义。技术进步的类型l 希克斯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技术进步分为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和中性型三类。l 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L也保持不变。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l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l 经济增长可以由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可以由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

3、提高来实现。 l 技术进步可以降低某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从而节约资源;l 技术进步还可以改变资源结合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l 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l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肯定了外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l 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技术或知识是经济系统的一个中心部分,技术的增长与资本、劳动等要素的增长成正比例,投资可以使技术更有价值,技术则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投资与技术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l 丹尼森研究了19291969年美国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表明40年间美国年均3.41%的增长率中,来自生产要素

4、投入的部分为1.82,余下的部分则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括规模经济(0.36%)、知识进展(0.93%)和资源配置的改进(0.30%)。其中,知识进展(相当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且其作用呈逐年上升趋势。l 库兹涅茨分析了7个较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100多年的统计资料,得出的结论是:要素投入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率下降,而要素生产率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明显上升。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增加有50%70%应归因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来源2、技术进步是引起经济结构变迁的最重要因素l (1)技术进步使产品结构发生变化。l (2)技

5、术进步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l (3)技术进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l (4)技术进步会改变一国的就业结构。3、技术进步的途径l (1)本国的研究和开发(技术创新)l (2)技术引进l (3)“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l (4)人力资本投资4、技术创新l 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之中。”(熊彼特)l 创新的表现形式:l 第一,引入新产品;l 第二,引入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l 第三,开辟新市场;l 第四,开拓原料的新来源;l 第五,重组一个工业。l 技术创新,“当一种新思想和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

6、和成功应用的程序。”l 技术创新受三个因素的影响:l 第一,竞争程度;l 第二,企业规模;l 第三,垄断力量。生态技术创新l 生态技术创新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度增大条件下,能够满足人类生态需求,减少生产与消费边际外部费用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两种技术创新的总成本比较生态技术创新的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第二节、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l 生产过程就是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而获得产出的过程,技术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l 采用不同的技术,可以由不同的要素投入得到相同的产出。l 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涉及到技术选择问题,即根据资源的稀缺程度选择最优的要素投入比例。 一、

7、技术类型的划分l 按占用各种资源的相对量来划分,技术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技术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l 按使用效果划分,技术可划分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节能型技术、环保型技术。二、技术选择的经济含义l 任何产量都可以用不同的技术通过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同样生产出来,究竟采用哪种方法生产,一方面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l 经济的合理性,就是要根据一国的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和比较优势,选择既保证生产效率而成本又是最低的要素投入组合方式。l 在实际生产中,除了成本以外,技术选择往往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技术选择的标准l (1)高产出量标准。 l (2)

8、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 l (3)高积累率标准。 l (4)时间系列标准。 l (5)技术进步关联作用标准。 l (6)相容性标准。 四、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的原则l 1、要素禀赋原则l 2、技术可行性原则 l 3、经济合理性原则 l 4、生态原则五、中间技术和适用技术l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与劳动力充裕、资本匮乏的资源结构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应优先选择和引进“中间技术”或“适用技术”。“中间技术”l “中间技术”是介于初级与高级、原始与现代之间的一种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l (1)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适合于小型企业,不占用过多资本,利于就业。l (2)中间技术与粗糙的土技术相比,生产率要高得多;

9、与资本高度密集的现代工业技术相比,又要便宜得多。l (3)中间技术在应用、管理和维修方面的问题都容易解决,能顺利地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l 舒马赫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不遗余力地发展中间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许多优点:l 第一,中间技术富于人性和创造性;l 第二,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小;l 第三,中间技术有助于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适用技术l 反对者认为,中间技术常常造成产品质量低下,并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能,生产效率难以提高。l 雷迪提出,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最小成本或最大收益原则,考虑本国的生产要素状况、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切合本国国情的技术。l “适用技术”既可

10、以包括先进技术、尖端技术,也可以包括中间技术甚至原始技术。l 适用技术的选择应满足三重目标要求:l (1)环境目标。适用技术应该能节约能源,循环使用各种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l (2)社会目标。适用技术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提供富有创造性和引人入胜的工作,能与传统文化相交融,促进社会和谐,并赋予群众较大的自主权。l (3)经济目标。适用技术应该广泛提供就业机会,采用地方资源并生产地方消费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促进经济平衡发展。第三节、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l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技术水平上的差距。l 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发展中国家可以尽快缩

11、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本国的技术开发能力,促进经济更快发展。一、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可能性与必要性l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依靠本国的科研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二是从先进国家引进技术 。技术及技术差距l 技术“泛指人们利用各种稀有资源从事种类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其外延包括产品、工序、人力和组织等各个方面。”l 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是有差异的,因而产生技术差距。l 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得以进行的基础 技术差距模型l 1961年,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技术差距模型。 l 由于差距

12、使得技术先进国与后进国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技术差距,这种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得以进行的基础。l 但是,这种由技术差距导致的比较优势只是一种动态的比较优势,因为后进国通过模仿创新,将逐渐缩小与先进国的技术差距,导致国际贸易量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技术差距消失,由技术差距导致的国际贸易也随之消失。技术扩散l 技术扩散是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中传到另一个作用者手中。 l 技术先进国家或先进地区的技术,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扩散到后进国家或后进地区。 后发优势l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工业化和技术发展的后来者所具有的特殊益处和优势。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 (1)通过技术引进替

13、代有关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使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并避免有关风险。 l (2)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可使后发展国家走上一条“捷径”。 l (3)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中获得利益。 l (4)强烈的赶超意识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技术引进的制约因素l 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推广,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障碍。技术引进的制约因素可以划分成以下10种:l (1)需求障碍。 l (2)资本障碍。 l (3)自然资源障碍。 l (4)人力资源障碍。 l (5)劳动成本障碍。 l (6)规模障碍。 l (7)基础设施

14、障碍。 l (8)制度障碍。 l (9)技术引进次序上的障碍。l (10)技术输出国方面的障碍。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实例l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技术引进,力求减少上述因素对技术引进和推广的制约。在这方面,韩国和中国台湾是比较成功的。70年代中后期以前,韩国和台湾基本上都没有制定明确的技术引进政策。由于市场受到的扭曲较小,韩国和台湾的工资和利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和资本的实际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积极的出口政策的激励而扩大生产,引进的技术也主要是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这类技术受技术输出国的限制较少,引进之后也容易消化和吸收。70年代,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

15、基础之后,韩国开始鼓励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本国大企业购买外国专利,进口先进机器设备,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台湾经济的特色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为了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台湾还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流,这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l 对比之下,智利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大大慢于韩国和台湾。原因在于,智利经济以初级产品出口、矿业和农业为主,在这些产业中,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不是很大,后发优势不明显。可见,技术引进必须配合国内的产业发展情况,才能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三、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l 1、结合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目标,制定有关引进工作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l 2、引进与创新并重,引进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创新。l 3、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而且要注意引进“软”技术。复习思考题l 1、如何理解技术进步及其作用?l 2、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要遵循什么原则?l 3、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