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

上传人:zhe****342 文档编号:13129353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调研报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调研报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膜覆盖技术以其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的作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被广泛用于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栽培。平凉市崆峒区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农膜覆盖已成为当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的关键性农业技术措施之一。但农膜使用量的增大,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农膜使用现状崆峒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受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控制,常年降雨量476毫米,且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供需错位,降水利用率仅25%32%,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受困

2、于水分供给不稳定,农作物产量得不到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日益降低,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一)农膜为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近20年来,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崆峒区快速发展,先后在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油料等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面积由1990年的5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25万亩,增产幅度平均达到20%30%。2012年覆膜玉米亩产711.3公斤,较露地玉米增产329.1公斤,增产率86%,亩均增加经济效益395元,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供了8.89%的贡献率。2012年全区设施蔬菜1.3万亩,年实现总产值2.08亿元,是露地菜效益的2.7倍。农膜使用对保持全区农业稳产丰产,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3、农民收入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二)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1992年全区农膜使用量264吨,2002年增长至793吨,2012年猛增至2320吨,是20年前的8.8倍。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农膜使用量增加了1500吨左右,这10年恰好也是全区旱作农业发展最为迅猛的10年。2014年,全区计划使用各类农膜2400吨,其中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面积29万亩需使用地膜1200吨,发展设施蔬菜需使用农膜1200吨。随着全区旱作农业和设施蔬菜产业的深入推进,预计“十二五”末全区农膜消耗总量将突破3000吨。二、废旧农膜危害不容忽视农膜属于一种难以降解的聚乙烯或聚氯

4、乙烯高分子塑料,熔融指数高,降解周期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伴随着农膜使用范围的扩大和用量的逐年攀升,废旧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农村环保问题的焦点。农膜危害主要包括:(1)改变土壤环境。农膜长期残留于土壤将会改变土壤结构,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削弱耕地抗旱能力,降低土壤肥力水平,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致使产量下降。(2)影响农村环境。由于回收不彻底,部分清理出的残膜被随意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房前屋后、田间、树梢,严重影响农村环境。(3)危害牲畜健康。地面露头的残膜与作物秸秆、饲草收放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导致死亡。作为全区

5、主导产业的肉牛养殖主要饲料是玉米秸秆,玉米收获后不可避免掺杂废旧农膜,牛羊等误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时有发生。(4)污染农村空气。农民将自家堆积的废旧农膜进行焚烧处理,释放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影响群众健康。目前全区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膜回收体系,回收率低,大量废旧农膜随意弃置,严重危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以发展全膜覆盖玉米的南北塬区和以发展设施蔬菜的川区都成为污染“重灾区”,白色污染已成为影响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环境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趋利避害,变废为宝,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刻不容缓。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情况(一)农膜回收举步维艰全区废旧农膜回收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人

6、工捡拾为主,机械捡拾为辅,机械化回收率不到15%。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普遍倾向于购买厚度小于0.008mm的地膜,这样的地膜抗拉强度较低,为后期的人工捡拾和机械化回收带来了难度。人工捡拾也面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经调查,回收1公顷残膜需一个人连续工作8天,强度大,农民不愿自主投入。另外,回收机制不健全,残膜收购以个体商贩上门收购为主,农民交售渠道单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废旧农膜交售率不到七成。(二)加工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已把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省市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农村环境问题治理。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7、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崆峒区通过给予项目申报,企业用地、用电,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的重点支持,相继扶持永红废旧塑料加工厂、占贵废旧农膜加工厂、永兴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厂等回收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回收、分类、加工、销售网络体系,农膜回收网点已在全区大部分乡镇设立,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风选、清洗、粉碎、压块、造粒、制管设备,产品销往西安、兰州、庆阳等地,为遏制白色污染做出了贡献。据统计,2012年3家企业回收废旧农膜870吨,回收率37.5%,回收其他废旧塑料2200

8、吨,初加工生产废旧塑料颗粒2400吨,形成深加工产品1650吨。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欠缺2007年商务部等五部委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有关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指导意见。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只从宏观上提出了治理目标、指导思路和措施办法,而具体的落实措施、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办法几乎没有,操作难度大,对企业扶持政策无抓手,行业发展无引力,起不到应有的扶持引导作用。目前崆峒区3家废旧地膜加工企业建立较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发展滞后,政府仅于2012年提供了45万元的财政补助。受来料供应不稳定的影响,企业

9、的生产时间集中在作物收获后,工人流动较大。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从原料的收购、运输、贮存,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均需一定规模的投入,总体盈利水平较低。(二)回收成本高,难度大,回收率低据调查,目前在农村回收塑料瓶、塑料袋及其它废旧塑料制品比较容易,回收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而废旧农膜的回收难度较大,棚膜回收率85%,地膜回收率35%。原因有三:一是地膜超薄化。大量使用0.008mm以下的超薄膜,强度低,易破损,难以捡拾;二是农膜回收费时费工,强度大。目前一般采用耧、耙的耕作方式进行清理,尤其玉米、高粱等粗壮根系类作物,残膜捡拾难度很大;三是交售不经济。每户作物种植面积不到10亩,按70%的捡拾率计

10、算,一家普通农户每年最多收集废旧地膜35公斤,完全交售利益所得不到30元,农户宁愿在田间地头焚烧、掩埋,也不愿主动交售。(三)回收网络不健全,价格低,农户交售积极性不高由于捡拾难度大,主动售卖又赚不了多少钱,加之网络不健全,售卖不方便,距离加工企业较远,没有回收网点的乡村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所得不足抵顶人工费和运输成本,致使农户只注重清理,不注重交售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全区回收网点基本上为企业自主设立,大多位于乡镇集贸市场,只能覆盖大约30%的乡村,大部分村组处于回收盲区,农户交售极为不便。如香莲乡,当地既没有加工企业,附近也没有收购网点,距离最近的草峰永兴旧塑料加工厂20公里,农户交售困难,

11、售卖不划算。即使有个体商贩上门收购,棚膜每公斤回收价格低至1.601.70元,绝大部分地膜由于利润微薄而不能回收。(四)农膜生产标准差,影响回收效率和使用寿命国外农膜厚度普遍在0.020.05mm,抗拉强度比较大,可连续使用23年,减少了相对使用量。国内农膜产品标准则较低,农用地膜厚度只有0.0060.008mm(GB13735规定的最小厚度为0.008mm),远低于国外标准。国内农膜生产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农膜的抗拉强度,易破碎,难收集,难以二次使用,部分企业甚至违规生产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低价出售。五、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需要全社会广泛重视,

12、尽快形成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提升加工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一)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一是强化废旧农膜回收责任制。把残膜回收作为考核指标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书,乡镇主抓教育引导,村组主抓交售服务。根据乡镇农膜年投入量,以70%回收率为标准,视回收达标率情况给予乡镇和村组领导每人每年奖罚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政策,逐年提高回收率。二是设立县(区)级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财政专项资金。鼓励本土塑料加工企业加强残膜回收网络建设、先进工艺引进、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升级。整合农业节能环保类项目资金,以农膜回收利用率为主要参照,以奖代补,在上年回收量基础上每增加10吨,给予企业0.1万元奖励。三是扩大农机

13、购置补贴范围。建议将废旧农膜机械回收、初加工、产品深加工等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支持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四是鼓励企业划片回收。企业就近与乡镇政府、村组签订交售合同。县(区)级政府监督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约束性奖惩。(二)综合提高废旧农膜捡拾率治理“白色污染”重在回收,关键是提高土壤残膜捡拾率。一是指导农户使用厚度大于0.008mm的薄膜,适时揭膜,降低人工捡拾劳动强度。二是大力推广整地、残膜回收一体机。每个乡镇选取1个农膜用量较大的村组为机械化捡拾推广示范点,中央和省财政投资购置机械,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农户进行保本捡拾作业,三年内实现每村配备1至3台机械,逐步替代人工捡拾。(三)建立完善回

14、收网络,提高农膜回收率以方便农户交售为原则,不断扩大回收服务半径,实现“村村建设回收屋,乡乡设立回收站”,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交售难问题。回收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村组主任为回收第一责任人,做到应收尽收,消灭盲区,切实提高服务功能,形成“全面覆盖、严格监管、有序运行、企业受益”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议中央财政给村组回收点配备小型三轮运输车,每吨补贴3050元,企业定期到回收点统一回收。(四)加强企业和市场监管,提高农膜质量标准调研时发现,农民生产时所用农膜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反映地膜厚度普遍不够,抗拉强度低,易破损,捡拾难度大。目前可降解环保型农用薄膜已突破技术难关,但价格是普通地膜的1.6倍左右。建议:一是提高农膜厚度国家标准,加强企业质量监管,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定点销售,追根溯源,杜绝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二是加大科技攻关,降低可降解农膜生产成本,加快应用。(五)以奖代补,提高农民捡拾积极性劳作强度大而收益低微,是影响农户捡拾、收集、交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建议结合农资补贴政策,以农户残膜捡拾率80%衡量,在每亩享受2公斤地膜补贴外,可凭交售废旧农膜的有效票据,按3:1的比例兑换新地膜;对防治废旧农膜污染成绩突出的乡镇,经考核后给予适当奖励,以奖促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