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一材多用.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29018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中的一材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写作中的一材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中的一材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中的一材多用.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写作中的一材多用写作中的一材多用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如今,面对高考、中考的巨大压力,学生过的是简单重复的生活,绝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更没有时间看电视、听广播,写作材料的贫乏可想而知。其实,在积累的材料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适用于多个话题的,要学会灵活地多次运用。题目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懂得将材料的使用角度改变,以适应这种形式。材料好比是木材,题目好比要做的扁担、锄把、屋梁之类,只要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多木材既可以做扁担,又可以做锄把,还可以做屋梁的。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采用“一材多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学生在高考时能够在“储

2、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把已经掌握的为数不多的材料尽量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恰当处理,做到一材多用,收获较大。 一.把已知材料采用“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的方式紧扣话题 考生平时积累的材料就不多,再加上到了考场上粗眼看也不一定用得上,所以有的学生十分焦急。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例如:“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只要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结合全国近几年的作文题目来看: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98卷以“坚韧”为话题) 勾践为什么在“复国

3、”与“沉沦”间选择“忍辱复国”呢?这里不也含有“心灵的选择”吗?这种“心灵选择”不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念吗?(02卷“心灵选择”) 他在复国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吗? (04卷“挫折”) 勾践卧薪尝胆,成功复国,他“传递”给我们的不就是面对苦难要勇敢面对的信念吗?(07广东卷“传递”)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样的“勾践复国”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二.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材料,事实论据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

4、明各种不同的论点。考生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的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计。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如:童年及青少年时在大城市度过的袁隆平,在风华正茂的时候选择学农,并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为了杂交水稻,他顶烈日,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终于,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5、,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这个例子从不同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个话题是可以证明的:“坚韧”(98卷)“心灵选择”(02卷)“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03卷)“挫折”(04卷)。如果想用它证明上述某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扩张一点。 譬如文章要论述“坚韧”的话题时,那么就应该渲染扩充他如何寻觅天然雄性不育株、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依然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譬如文章要论述“心灵的选择”的话题时,那么就应该渲染扩充他在别的科学家留恋于实验室钻研实验时,他却选择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发自他内心的选择。 一材多用,是指同样的材料运用在不同的作文中不是同样照搬,而是要据不同的话题要求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在写作储备不足的时候,应该静下心来,对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尤其是发掘每一个材料的多方面的意义。这样,在高考作文运用材料时,就能够灵活地将材料应用于话题,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旧材”是可以用的,而且可以一材多用,“旧材”并非是万能药膏,可以到处去“贴”,使用“旧材”首先要挖掘其与所写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其确有可“借用”的地方;要根据话题迅速找出材料与文题的内在联系,生发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话题靠拢。结论要紧扣话题,落到话题或论点(分论点)上。 彭光富,教师,现居广东江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