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选择题易错易混点.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05500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哲学选择题易错易混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哲学选择题易错易混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哲学选择题易错易混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哲学选择题易错易混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提醒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提醒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6.哲学的根本问

2、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根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7.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

3、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13.成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成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开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提醒: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15.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4、不能只是顺从自然。16.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提醒:自然界的存在和开展有其客观规律。17.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18.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9.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制困难的条件。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20.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21.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规律是客观

5、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根底。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提醒: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6.意识促进事物的开展。提醒: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开展。2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

6、反作用。提醒:“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28.物质与意识不可别离,相互依赖。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29.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提醒: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30.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提醒: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31.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32.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提醒: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3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提醒: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34

7、.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提醒:实践决定认识。35.认识的开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提醒:认识的开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36.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开展。37.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8.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提醒: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醒:是人们改造客

8、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0.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醒: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1.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历。4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提醒:不管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4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开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

9、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开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历。45.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提醒:实践才是唯一标准。46.“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根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开展。4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8.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醒: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10、和X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X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X围内,它是正确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49.联系、开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开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0.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提醒: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51.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2.整体功能是局部功能之和。提醒:整体功能不是局部功能的简单相加。53.关键局部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局部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54.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

11、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5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局部功能之和。提醒:当局部以有序合理的构造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56.关键局部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提醒:必须在一定条件下。57.开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开展。提醒: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开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开展。58.开展就是曲折的运动。提醒:事物的开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9.事物的开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提醒:开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开展是前进与上升。60.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提醒: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

12、61.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提醒:事物开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62.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开展过程中的质变。提醒: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开展过程中的量变。6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提醒:联系是有条件的。64.任何变化都是开展。提醒: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开展。65.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提醒: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66.没有质变就没有开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开展。提醒:质变不一定是开展,开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67.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6

13、8.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69.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70.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提醒:在事物开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71.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72.矛盾的根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矛盾的根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7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醒: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74.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

14、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开展。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开展。75.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提醒: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7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7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提醒: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78.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提醒:二者不能划等号,因

15、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79.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提醒: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80.制定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醒: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81.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提醒: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82.辩证否认的实质是创新。提醒:实质是扬弃。83.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提醒: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根底上产生的。84.开展是新事物全盘否认旧事物。提醒:不是全盘否认,而是辩证否认或扬弃。85.创新就是科技创新。提醒: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

16、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86.社会意识对社会开展起推动作用。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开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87.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根底。提醒: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88.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提醒:推动生产力开展的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89.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开展。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开展。90.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根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根底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开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根底状况只会促进经济根底的稳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根底

17、效劳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开展,推动社会进步。9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局部,是其主体不是全部。9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X畴。提醒:是一个历史X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有内涵。93.人民群众是社会开展的动力。提醒: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开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根本矛盾。94.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95.在价值选择的根底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的根底上作出价值选择。

18、96.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提醒: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97.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提醒:客观条件直接影响个人的成功。98.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提醒: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99.自觉遵循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醒: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100.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

19、的满足。提醒: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10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奉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奉献。提醒:既要看物质奉献,也要看精神奉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10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根底。提醒: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根底。103.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提醒: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需主观努力。104.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提醒: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开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