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94992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复习.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概念1、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2、 网络的分散指数: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指网络中所有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之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3、 中心地: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效劳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效劳业的中心。4、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呢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5、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的产量X围

2、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本钱不断降低。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规模不经济是指在经济实体规模扩大时,产量的增加小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收益递减。6、 X围经济:企业通过扩大经营X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本钱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的单位本钱中获得节省。7、 等级扩散:沿着某种等级构造的地理区域进展,如城市等级构造,由上至下地扩散。8、 区域经济构造: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包括产业构造、所有制构造、企业构造、技术构造、要素构造等。9、 区域产业构造: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

3、在联系和比例关系。10、 需求收入弹性: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弹性系数进展测度。判断标准:如果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表示富于弹性;反之,那么是非弹性的。主导产业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必须大于1。11、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12、 空间近邻效应: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13、 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展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展。14、 区位商: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或职工人数在地区工业总产值或职工总人数或就业人口

4、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或职工人数或就业人数在全国工业总产值职工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15、 专业化指数:某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16、 区域:指一个特定的空间,即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X围。17、 区域空间构造: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18、 植根性社会文化特征:集群内企业家具有一样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人们之间在经常的联系、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大家所熟悉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那么,因而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并防止彼此陌生的人进展交易时可能产生的问题。19、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

5、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给商和效劳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20、 乘数原理: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假设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21、 经济区: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X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22、 绝对本钱优势:亚当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展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本钱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展产品交换,那么对有关国家都有

6、利。如果各个国家都能够利用优势条件开展专业化生产部门,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本钱,使各国的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正确的分配和最有效的利用。23、 外部规模经济: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根底设施与效劳、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本钱的节约。 24、 门槛25、 外乡化地方化二、论述1、 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土地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自然特性,包括空间位置、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土地形态、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等。这些自然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土地一般一两种方式参与

7、经济活动:1、作为劳动对象,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但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2、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城市区位型工业的空间收益,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极具下降,因此在城市内部,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存在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将形成较为显著的圈层分化。2、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与联系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比重;产业关联效应强。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X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特点: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

8、经济总量扩X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开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3、 简述双核构造模式的内涵,并列举我国至少5个包含有该模式的区域用城市表达双核构造模式: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构造现象。在双核构造中,一方面是区域性中心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以省会城市为主;另一方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承当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门户功能。双核构造的形成“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的边缘性,从而可

9、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我国存在于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XX、 、XX等。4、 论述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源泉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2行业内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5、 土地价格对零售业区位的影响地价是土地价值的反映,是指用来购置土地的效用或为预期经济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地价上下与区位条件相关。市中心交通便捷性和可通达性好空间关联最好。追求收入最大化的零售企业而言无疑最高地价区位是最正确的选择。不同类型零售业选择区位存在差异。6、 邓宁的折衷理论 1977年由英国里丁大学邓宁教授倡导的。他主X把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条件以及

10、对外投资能力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国家生产折衷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思想由三项优势构成,其一继承海默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的观点,其二吸收了巴克列、卡逊的内部化优势的概念,其三提出了区位优势理论。他将这三项优势分别命名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即“三优势模式OIL。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效劳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如技术、管理、规模或垄断、品牌、融资能力等。内部化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比起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更加有利;可通过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来实现这些收益。区位优势:在以上两个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要在全球X围内

11、比拟各国的投资条件,假设国外投资更有利可图,跨国投资才会发生。 综上所述,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7、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农业地理学:他提醒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差异,由此形成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构造的空间布局,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展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 经济学:创立了孤立变量研究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述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

12、响,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根底。 8、 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判断指标有哪两项,判断标准是什么?产业关联度: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关系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指标:某产业的关联度可以利用投入-产出逆阵系数表,通过计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判断。判断标准:如果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那么它就是主导产业的最正确选择;如果其两个系数中一个高,另一个低,表示它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如果两个系数都低,那么该产业不能作为主导产业。9、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开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专业化的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只有超过当地的需求量的生产规模,

13、才能有产品输往区外,参与区际交换; 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大于因产品进展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 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存在。10、论述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1、地理集中性即大量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机构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X围内“扎堆现象空间特征2、互动性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力、潜在压力有利于形成集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产业特征3、弹性专业化柔性专精:集群可以看成是柔性生产的地域系统。在专业化根底上集聚的大量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转向弹性化

14、;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外部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外部技术条件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具有伸缩特征。组织特征。柔性专业化是指企业运用全能性机器和训练有素的、适应能力强的劳动力,进展多样的、自身不断变化的专门化产品集合式生产。柔性生产即通过系统构造、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力求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是柔性生产的物质技术根底。4、网络化:在内部联系上,典型的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5、植根性社会文化特征:集群内企业家具有一样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

15、人们之间在经常的联系、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大家所熟悉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那么,因而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并防止彼此陌生的人进展交易时可能产生的问题。6、自组织性自我增强特征: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能通过发挥其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X围经济的优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弥漫的“产业空气Industrial Air,既促进集群内部新企业的衍生,又增强对集群外部企业进入的吸引力,从而使集群的规模不断扩X、优势持续累积,表达出一种“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和“累积因果的自我加强过程。11、跨国公司总部或其区域总部在全球的区位特征及其原因1、公司总部的功能:制定公司开展战略决

16、策2、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a、便利的交通运输包括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之间,与其他主要市场之间,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即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b、及时的信息获取具有丰富信息的区位对总部决策制定起重要作用 c、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3实际区位主要大都市区原因:大都市区具有三种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效劳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 高度接近性。 在全球尺度上:世界城市或全球性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在国家尺度上:大型公司总部位于全国主要城市,中型公司总部的区位那么比拟分散。12、简述能源对经济区位的影

17、响能源分类:一次能源: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影响机制:大量消耗能源的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需要接近廉价的电力供给地。能源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本钱、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态度。能源尤其是电力供给保证程度是制造业企业选择区位的主要标准之一。13、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4、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根本因素 消费市场状况:市场区域的大小、贫富和构成等对零售业选择和规模具有重要影响。零售业最大特点是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分布密度呈比例。消费者收入。市场区域内的总购置力和收入等级决定购置行为差异。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消费者克制空间距离的作用所要付

18、出的空间费用或时间费用是决定消费者选择购物地点的一个重要因子。一般随距离购物中心地的距离增加,在该中心地购置家庭数减少,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假设需求曲线变换平缓,即距离费用完全可略,说明所有的购物在一个或几个大的零售中心进展,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假设需求曲线变化陡,表示市场区域被假设干个零售商业中心分割,零售区位趋于分散。交通条件好,购物时间短,空间费用降低;对零售区位而言,其商品销售X围会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可能扩大。因此交通枢纽中心能形成大型的商业中心。 零售业间的竞争: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和与其在同一区域经营同种类型的零售企业数量和竞争力有密切的关系。区位的空间竞争,如果是属

19、于同业种间的竞争,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相互排斥趋于分散珠宝业;一是在竞争中产生联合,即由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各种专业化的商业中心餐饮业。 地价的作用:地价是土地价值的反映,是指用来购置土地的效用或为预期经济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地价上下与区位条件相关。市中心交通便捷性和可通达性好,空间关联最好。追求收入最大化的零售企业而言,无疑最高地价区位是最正确的选择。不同类型零售业选择区位存在差异。14、 区位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点是什么? 经济的理论的根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假设,即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为目标; 在实际的世界中,人们进展经济决策时虽然要考虑经济收益,也要考虑其它的因素,如

20、家庭、情感、名誉、社会责任等; 信息的不完善也使决策者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找到收益最大的方案,因而实际决策方案不是最正确、而只是令人满意的方案; 行为论学者把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特征称为“满意人; 主要人物:美国学者史密斯和普雷德,史密斯重点研究了收益的空间界限,普雷德重点研究了行为矩阵。第三章第四节15、 集聚机制对区域空间构造的影响概念: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局部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形成原因:A、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一样的经济活动往往都趋向于集中在区域内相关资源和要素集中分布的地方。B、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严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济活

21、动往往就趋向于集中在同一个适宜的地方开展。C、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所以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3)集聚机制作用机理A、集聚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B、集聚是促进兴旺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力量。C、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兴旺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开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16、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概念: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2、前提条件 A、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

22、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B、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即区域之间进展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 C、干扰时机 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他区域的干扰。17、霍夫曼定理的根本思想是什么?运用经济地理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为何霍夫曼比例在现代经济中无法得到印证?核心思想: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兴旺,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 (1)。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开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

23、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第七章第一节 分析:“霍夫曼定理是建立在先行工业化国家早期增长模式之上的。在这些国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经济增长依赖于机器作业对手工劳动的替代。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资本对劳动比例,或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品生产的优先增长成为必然。霍夫曼对工业化进程中经济构造变化的研究,是在国民经济只存在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的理论框架下进展的,因此,他把资本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的上升和居于主导地位,等同于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8、 企业空间扩X规律及其机制

24、企业空间扩X如销售区开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接触扩X在企业空间扩X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常常就近扩大市场,进而建立起生产机构。这种扩散在效劳型的公司中表现更为典型。企业等级扩X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都市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并不考虑这些市场的距离是否邻近。实际上,等级扩X是企业对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所采取的对策。中国的特殊环境影响企业按以上两种规律扩X。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有人提出中国公司空间扩X的通道扩X假想。所谓通道扩X,指公司空间扩X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

25、)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19、 主导产业的选择的依据 高比拟优势系数 区位商 高产业关联度 高需求收入弹性 高生产率上升率 高产业创新能力 高技术进步奉献率 20、 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哪几种?举例。答: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区域城市对称分布。21、简述经济区的要素组成。答:经济中心,经济腹地,经济网络。22、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1新产品引入阶段。新产品创新国家在满足本国需求根底上,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2成长和成熟阶段。其他国家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制造略有差异的产品,产品创新国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出口下降。 3标准化阶段。随着技术开展和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开展中国家以本钱优势制造类似产品返销到产

26、品创新国和其他市场。23、跨国企业海外扩X的五种模式及其特点。答:出口;许可,代工生产;特许,加盟连锁店;合资;全资子公司。24、企业空间演变模式有哪几种?答: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哈坎逊的全球扩X模式;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25、韦伯的运费指向论中,工业按原料指数分哪三种类型?每一类型以某一工业为例简要分析原料指数大于一,工业区位在原料地,钢铁业,局地原料重量大于产品重量,所以布局在原料产地,可以减少运输本钱; 原料指数小于一,工业区位在消费地,啤酒酿造业,局地原料重量小于产品重量,所以应该布局于消费地,接近市场; 原料指数大致等于一,自由区位,石油精制工业,局地

27、原料重量大致与产品重量相当,所以应该注重实际需求,合理布局。26、 论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主要差异在于理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X围和内容的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那么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等多种具体目标;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本钱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那么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27、简述产业构造演变的雁行形态学说的主要内容答:在产业开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构造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

28、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开展是按照“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开展的。这种产业构造形似三只大雁飞翔,所以叫“雁行形态说,28、论述技术创新对区域构造变迁的作用机制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29、增长极通过哪三种方式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乘数效应:增长极通过关联产业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开展产生示X、组织和带动作用,通过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这种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X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极化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展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展。 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那么溢出效应为负值,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开展。反之,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那么溢出效应为正值,结果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展有利30、论述比拟利益优势陷阱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