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82869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2题。115世纪到21世纪期间,中国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2图中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的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解析:第1题,15世纪到21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为负值,1900年后为正值,说明1900年后气候处于温暖期。第2题,公元后挪威雪线的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冷,故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答案:1.D2.D澳大利

2、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长达2 000余千米,约有2 900个独立礁石以及900个大小岛屿;美丽的珊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近年来,这个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区面临着渔业资源枯竭、大量珊瑚濒临死亡以及沿海水域受到严重污染的局面。在过去的30年里,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衰亡。据此完成35题。3大堡礁珊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水体富营养化 B海洋面积扩大C全球变暖 D海水温度下降4大堡礁许多岛屿已是千疮百孔,原因是()A海浪物理侵蚀 B海浪化学侵蚀C物理风化 D风力侵蚀5从全球范围看,人类应采取的保护大堡礁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森林使经济开发与

3、珊瑚生态相协调防止和治理各种污染A BC D解析:第3题,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再加上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上升,产生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从而导致珊瑚大量死亡。第4题,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海水受到污染,酸性增强,所以海浪的化学侵蚀使得大堡礁的许多岛屿千疮百孔。第5题,人类应从各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保护大堡礁。答案:3.C4.B5.D“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地球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全球变暗”是指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能见度下降的现象。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A太阳处于衰老时期,

4、太阳辐射在减弱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污染物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痕迹7能够同时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变暗”的有效措施是()A实施退耕还湖B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C推广使用无氟冰箱D回收并综合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引起“全球变暗”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使用矿物燃料和火山喷发都可能产生大量污染物,但后者属于自然因素,前者属于人为因素。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痕迹对“全球变暗”影响甚微。第7题,通过上题的分析可知,要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变暗”,必须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答案:6.B

5、7.B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蚀状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河流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如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流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8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9根据图示内容,下列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B黄河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C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

6、上升是植树造林的结果D气候湿润指标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解析:第8题,公元6001100年,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下降幅度大,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上升,可推断该时段内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湿润指标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不明显;植树造林可能会造成某一时期大水次数减少,气候湿润指标下降;人类活动不合理导致植被破坏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黄河下游河道沉积速率提高。答案:8.B9.B如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

7、直线上升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温暖11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这是因为温室气体能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温暖。第11题,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答案:10.D11.B读图,回答1213题。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

8、量的大小。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13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A BC D解析:第12题,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日

9、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第13题,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的温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答案:12.C13.D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德国气象局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到2100年,德国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到4摄氏度。材料二如图为“可怕的全球变暖”示意图。(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2)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

10、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低纬度地区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使农业减产。第(3)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控制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等。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

11、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蒸发加剧,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3)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等。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站建设;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

12、变化第四次评估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材料二 如图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表示下表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将数字填在相应位置。沿海低地被淹没燃烧矿物燃料毁林极地冰川融化A_,B._,C._,D._。(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这将会对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为。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以煤为

13、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预防海平面上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减少碳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另一方面要应对海平面上升(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洪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答案:(1)(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任答2点)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修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防止内涝等。(任答2点)-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