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12978949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4 4课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一)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实质: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实质: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2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a.a.土地属于国

2、家(即属于周王)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 b. b.层层分封,不得转让与买卖层层分封,不得转让与买卖c.c.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d.d.形同井字形同井字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国。1)1)、特点:、特点: (概念)(概念)2)2)、性质:、性质:3)3)、地位:、地位:4)4)、兴衰兴衰: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劳动力流失。各

3、国的税制改革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鲁国鲁国“初税亩初税亩”:秦商鞅变法:秦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合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法性。1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的原因原因3.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各国的税制改革各国的税制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农民向国

4、家纳税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向地主交租自耕农(小农)土自耕农(小农)土地私有制地私有制农民自耕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少量土地)2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土地分配制度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土地分配制度历史时期历史时期土地制度的表现土地制度的表现春秋战国汉朝曹魏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清盛行授田制,土地国有、定期重新分配;私有土地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出现许多自给自足的大庄园。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兼并

5、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严重,租佃制盛行重,租佃制盛行,存在,存在较严较严重的人身重的人身依附关系依附关系。前期推行均田制;后期,均田制瓦解,土地基本私有化,土地兼并前期推行均田制;后期,均田制瓦解,土地基本私有化,土地兼并严严重。重。租佃制普及全国,地主佃农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地权分配并非过于集中。曹魏时期,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曹魏时期,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485-780485-780)

6、,国有土地比重大。),国有土地比重大。3.3.土地土地兼并及兼并及政策政策(1 1)历代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历代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山提出的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

7、2 2)宋初)宋初“不抑兼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土地政策推动推动了荒地了荒地的开垦,扩大了全国耕地面积的开垦,扩大了全国耕地面积。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腾出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腾出大量劳动力。地主依靠土地积累了财富,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大量劳动力。地主依靠土地积累了财富,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均田制 均田制始于北魏,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中后期衰落。 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 均田制的实行在一

8、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考:为什么宋代还会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呢?原因:土地兼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通过土地兼并,土地流转到地主手中,然后地主将土地租佃给农民耕种时,佃农可以租借地主齐全的农具或牲畜进行耕种,从而相对于更多依靠人力的自耕农耕作方式来讲,更能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而且租佃制下的佃农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因此有一定自主权的佃农生产积极性较高;而且通过土地兼并,大量丧失土地的农民可以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生产,从而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

9、、四至和田主姓名,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形很像鱼鳞,所以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二、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1.1.起源:战国秦国商鞅变法起源:战国秦国商鞅变法重官商、抑私商,但重视商业。大多数时候,国家实行重农抑商,并不是要完全取消商业,大多数时候,国家实行重农抑商,并不是要完全取消商业,而是要把商业抓到政府手里,变成政府控制的商业。而是要把商业抓到政府手里,变成政府控制的商业。 李李伯重伯重含义:含义:主张主张重视农业重视农业而而限制工商业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政策。战国:战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政策

10、提出)汉代汉代: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明清:明清:继承专卖制度、抑制民营手工业及商业。继承专卖制度、抑制民营手工业及商业。2.2.重农抑商措施重农抑商措施(1 1)重农措施)重农措施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管制粮食贸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管制粮食贸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

11、流动。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货币官铸货币官铸。重要行业采取官营或者专卖,不许私商染指重要行业采取官营或者专卖,不许私商染指。平抑物价平抑物价。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限制、歧视商人限制、歧视商人(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商人不能拥有土地;商人不能穿高级衣料(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商人不能拥有土地;商人不能穿高级衣料的衣服,不能乘车、骑马等;)。的衣服,不能乘车、骑马等;)。(2 2)抑商)抑商(1)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2)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通过国家立法(如汉

12、代的贱商令)、征收重税(如算缗、告缗等)、国家垄断经营(如汉代的盐铁官营、清代的矿禁政策等)等方式来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问题: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还有哪些表现?(1 1)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 2)可以通过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通过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 3)有利于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重要原因)有利于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重要原因)(4 4)是)是(5 5)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

13、治等问题。重农重农抑商抑商1.1.原因原因2.2.目的: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3.3.评价:评价:有利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稳定,当从长有利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稳定,当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阻碍了中国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析统治者实行分析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目的及评价?目的及评价?材料一材料一 13811381年明政府规定: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

14、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亦不得衣绸、纱。”15061506年又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裘。”15211521年还规定: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银。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银。” ” 明史明史卷卷6767舆服志舆服志材料二材料二 清代关卡林立,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原先的“岁额无多岁额无多”,但,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

15、而苛之,多征且至一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二十倍”。 康熙康熙江西志江西志卷卷172172材料三材料三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摘自大清大清会典事例会典事例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

16、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所交税额提高所交税额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1 1、含义、含义: : 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 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公行”中进行。中进行。三.“海禁”与“闭关锁国”具体具体:1.1.反对

17、倭寇的侵扰反对倭寇的侵扰 2. 2.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 3.统治者盲目自大统治者盲目自大根本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2.原因:原因:原因原因表现表现影响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从暂时、局部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2)从长远、全局来看: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清代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影响:影响:积极影响作为一种防御手

18、段有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影响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限制了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妨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世界潮流,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诸国的重要原因。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海禁海禁”政策政策“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比较项比较项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19、长,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长影响影响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外商来华贸易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活动内容内容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体制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统治基础,发展

20、地主经济目的目的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整个封建社会实施时期实施时期1.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B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2.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3 3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地

21、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自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B )(B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 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逐渐消失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逐渐消失A A

22、 B B C C D D4.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B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D)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6.据某学者统

23、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A )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