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77301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合格演练测评(二)(地球上的大气)姓名:_班级:_正确率: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2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

2、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解析:第1题,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B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第2题,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

3、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答案:1.C2.B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34题。3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底部C高层大气 D对流层顶部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此刻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万米,北京、巴黎均位于中纬度,该航班飞行线路主要位于中纬度,该飞机

4、应飞行在对流层顶部。第4题,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其大气运动显著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答案:3.D4.A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5b层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C地面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6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AB C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

5、线而使该层增温,故A项正确。第6题,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平流层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答案:5.A6.D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7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减少 B增加 C增加 D减少8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解析:第7题,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判断,是被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大气逆

6、辐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增加,增加,减少,增加。第8题,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答案:7.B8.D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完成910题。911月4日夜晚云层的主要作用是()A保温作用 B吸收作用C反射作用 D散射作用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1月4日昼夜温差最大B11月5日平均气温最高C11月6日夜间不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11月4日夜的云层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A正确。故选A。第10题,从图中看,11月4日白天

7、为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较晴天低,夜间多云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夜间气温较晴天高,昼夜温差最小,A错。1月6日夜晚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不容易出现霜冻,C正确。11月6日,白天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较多云天高,夜间多云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夜间气温较晴天高,平均气温最高,B错。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日出之前,D错。故选C。答案:9.A10.C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该时段为夜间该时段吹山风该时段为白天该时段吹谷风A BC D1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上题

8、现象的大气运动模式是()解析:第11题,图示情况谷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山坡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气流下沉,吹山风。山坡降温快,升温也快,该时段为夜间,对,错。该时段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吹山风,对,错。A对,B、C、D错。故选A。第12题,根据以上分析,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图C,夜晚吹山风,谷地气流上升,气流沿山坡下沉,C对,A、B、D错。故选C。答案:11.A12. C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1314题。1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1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位置的是()解

9、析:第13题,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海拔及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第1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答案:13.A14.A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完成1516题。15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Cc Dd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

10、不明显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解析:第15题,近地面风向的判定应首先判定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的特征是垂直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其次观察风向,由于是近地面,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风向右偏。D正确,A应是南半球近地面风向,B应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由低压指向高压,A、B、C错误。故选D。第16题,A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动力,风力大小主要受其影响,故不符合题意;B项,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故不符合题意;C项,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可以忽略其对风向的影响,故正确;D项,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向,减弱风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11、15.D16.C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1718题。17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A BBCC DD18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17题,根据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故只有C箭头正确。第18题,图示四地中,C处的等压线最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C正确。答案:17.C18.C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图示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气压:甲乙丙丁C密度:乙甲丁丙D海拔:丙丁甲乙20此时,图中M地吹

12、()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第19题,根据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的原则,同一水平面气压值:甲乙,丁丙。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增大;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变小,气压减小。对于同一地点,不同海拔的甲丁、乙丙,海拔低的大气密度大,气压高,气温高,因此气压值甲乙丙丁,密度甲乙丙丁,气温乙甲丙丁。图示为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海拔无法判断,所以B正确。第20题,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近地面等压线应大致东西延伸,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故M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由北指向南,此地为北半球,风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东北风。故选A。答案:19.B20.A二、

13、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2分)(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6分)(3)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该层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6分)(4)电离层分布在_(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填字母),为什么?(6分) 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物理性质包括温度、密度等,运动状况指的是上升或下沉运动等。 第(2)题,读图,A层是对流层,气温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部热,上部冷,空

14、气不稳定,气流特征是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第(3)题,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B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平流层的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热量主要是臭氧吸收来自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第(4)题, 电离层分布在图示C层,高层大气部分。利于高空飞行的是B平流层。该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飞行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答案:(1)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差异。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3)B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该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4)C B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22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20分)(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2分)(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6分)(3)指出此时两地的风向。(4分)(4)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为什么?(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北京附近的等压线由高值向低值弯曲,为高

16、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和地面性质判断。第(3)题,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据此可判断两地的风向。第(4)题,图中地位于沿海,且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地位于内陆,且受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日较差较大。答案:(1)高压脊(2)R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3)地为西北风,地为东北风。(4)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