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_林芝.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2800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93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_林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_林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_林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_林芝.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 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杲,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

2、大 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H 指导教师签名 :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2丨;年 月日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文献集中在研 究国家、省域、行业等宏观层面,且多为涉及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单要素或多因素分析, 相比较之下,针对研究影响民营企业这一主体出口竞争力的要素分析较少,且大多数相 关研究多以经验分析为主,缺乏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考察。 选取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在于浙江省对外

3、贸易的发展在全国独树 一 帜:在全国以 外资企业为主导的外贸环境中,浙江省外贸发展呈现出独特性,即浙江省的出口贸易由 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但是随着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主体地位的提升,在其发展中出 现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本文意在探讨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制约其出口竞争 力的 主要因素,通过查阅大量原始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各个影响因素对浙江民营企 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对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做出政策建议。 因此,考虑到民营企业是浙江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选择其作为出口竞 争力研究的主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结果分析和原因分 析,从理论上为浙江民营

4、企业外贸竞争力乃至浙江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外贸制度, FDI, 汇率,技术创新 Abstract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has been widely researched,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any literatures focused on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industrial level, and many of them were invo

5、lved in single or multiple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By comparison, such research directed to private enterprises were less, and most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qualitative analysis,lack of the 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selects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6、,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uniqie:Our country5s foreign trade dominated by foreign companies, but in zhejiang province, private enterprise made up almost half of the export trades.However, as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zhejiang private enterprises export promoted

7、, problems were gradually reveal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private enterprise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zhejiang ,than found the key limiting factors of this.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raw data,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s built with this factors that effected the private enter

8、prise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mordem econometrics method,finally make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promotion of Zhejiang private enterprise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considering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the important pillar of Zhejiang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9、choiced its as the subject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Aims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ifs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oreign trade field and the problems that arises in this process, tha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Zhejiang private enterprises or ev

10、en the Zhejiang economy development as a whole from theory.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Foreign trade regime, FDI, Exchange 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11 Bm . IN 第一章绪论 . 1 1. 1选题背景和意义 . 1 1.1.1选题背景 . 1 1.1. 2选题意义 . 2 1.2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2 1. 2. 1 . . .

11、2 1.2. 2论文的主要内容 . 3 1. 3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 4 1.3.1研究方法 . 4 1.3. 2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5 第二章文献综述 . 6 2.1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6 2. 1. 1比较优势理论 . 6 2. 1.2竞争优势理论 . 7 2.1. 3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 . 8 2. 3出口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价体系 . 9 2.3.1出口竞争力的特性 . 9 2.3. 1出口竞争力的内涵 . 10 2. 3. 3关于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 10 2. 3国内外学者对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11 2.3. 1国外学者对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

12、究 . 11 2. 3. 2国内关于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13 2. 3. 3关于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15 iii 第三章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 17 3.1民营企业的界定 . 17 3. 2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的现状 . 17 3. 2.1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的促进作用 . 17 3. 2. 2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的总量分析 . 18 3. 2. 3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结构分析 . 22 3. 3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 24 3. 3. 1进出口贸易数据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 . 24 3. 3. 2出口市场占有率对比分析 . 25 3. 3. 3净

13、出口指标对比分析 . 26 3. 3. 4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比分析 . 27 3. 3. 5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对比分析 . 28 3. 4小结 . 29 第四章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 31 4. 1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发展的原因 . 31 4. 1.1外贸制度的变迁 . 31 4. 1.2浙江民营企业自身优势 . 32 4. 2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 33 4. 2. 1外商直接投资因素 . 33 4. 2.2技术创新因素 . 35 4. 2. 3汇率因素 . 36 4. 2. 4其他因素 . 37 4. 3 /J、 . 38 第五章浙江民营企业出

14、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39 5.1变量选取 . 39 5. 1. 1出口竞争力指标的选取 . 39 5. 1.2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 40 5. 2模型设定 . 40 5. 3计量检验 . 41 iv 5. 3. 1单位根检验 . 41 5. 3. 2协整检验 . 42 5. 3. 3格兰杰因果检验 . 44 5. 3. 4建立回归方程 . 45 5. 4实证结果与分析 . 45 第六章提升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48 6. 1为浙江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 48 6. 2完善引资策略 . 48 6. 3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 49 6. 4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

15、新能力 . 50 6. 5优化浙江民营出口企业的规模效率 . 51 结论及不足 . 52 . 54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8 SCM . 59 (P 西北人学硕丨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速,国有部门权利结构逐渐明朗化, 私营部门产权地位也得到认可和合法化,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一方 面民营企业在数量上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凸现。当前, 民营企业对于全国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达到 50%以上,而对社会就业率的贡献达到 70%以 上,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已

16、然成为推动我国产业投资、劳动就业、对外贸易 的重要力量。 纵观全国,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独树一帜。在 2006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额 站上千亿美元平台,加入到全国四个出口贸易规模达到千亿美元的外贸大省行列中。自 1999年以来外贸进出口经营权逐步放开,民营企业成为浙江省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和重 要支柱。浙江省 2011年实现出口总额 2163.6亿美元,同比增长 19.9%。其中,国有企 业 211.35亿美元,同比增长 15.9%;外资企业 652.91亿美元,同比增长 12.37%;民营 企业 1299.1亿美元,同比增长 24.8%,民营企业的出口额占全省的 60.04%,对全省 出 口

17、增长的贡献率为 71.6%,超过了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的总和,这显示民营企业已赫然 成为浙江外贸的主力军。在全国以外资企业为主导的外贸环境中,浙江省外贸发展呈现 出独特性,即浙江省的出口贸易由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随着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主体地位的提升,在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值 得注意的是,其出口的产品差异性不大,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表现为产品的获利 能力低、易随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这是由于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 一般贸易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说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省不是出口 强省,而只是 一个出口大省,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出口的比较优势而非竞争优势。其次

18、, 生存环境形势堪忧。伴随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加、汇 率节节攀升、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纷纷抬头,使浙江民营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 竞争,如果出口继续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将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到底如何,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 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程度又如何,究竟该如何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呢? 因此,考虑到民营企业 是浙江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选择其作为出口竞 第一章绪论 争力研究的主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结果分析和原因分 析,从理论上为浙江民营企业外贸竞

19、争力乃至浙江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1.1.2选题意义 目前,理论界对于出口竞争力方面的探讨存在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文献集 中在研究国家、省域、行业等宏观层面,且多为涉及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单要素或多因素 分析上,相比较之下,针对研究影响民营企业这一主体出口竞争力的要素分析较少,且 大多数相关研究多以经验分析为主,缺乏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进 行考察。 基于此,本文以浙江民营企业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方面分析影 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决定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加深对我国 经济增长过程中民营企业出口扩张机制的理解,探索在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共

20、同 作用下,如何提升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 1.2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 2.1研究思路 首先,就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规范分析。然后,分析了浙江省 民营企业出口现状及特点,再利 用相关出口竞争力指标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 力进行省际的横向比较和省内的纵向比较。其次,根据上文的分析以及借鉴相关研究文 献,总结了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查阅大量原始数据的基 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各个影响因素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再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1-1论文的框架及思路 1.2. 2论文的主要内容

21、文章在阅读并查找了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然后 根据出口竞争力理论,分别从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结果分析和原因分析两个层面 展开研究,最后在前文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本文以 中国及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为背景,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目的 3 _ 第一章绪论 _ 是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供借鉴。本文研究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框架 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背景,讨论本文的研究 意义,提出论文内容框架和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界定了本文分析的出口竞争力的内涵,接着总结了国内

22、 外有关出口竞争力的文献,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原因分析,初步掲示存在的问题。首先, 从浙江民营企业的总体规模、出口商品结构、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市场等方面概述其出 口现状。其次,从竞争力指数角度对比分析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的竞争力状况; 第四部分: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深层次的原 因。将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别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方面展开分析; 第五部分:对第四部分提出的影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进行量化实证研究,考察各个 因素是如何同时影响出口竞争力变化; 第六部分:提升浙江民营企业 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结合上文的分

23、析有针对性的 提出对策建议。 1.3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3.1研究方法 本文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论文的主 要部分尽量做到从理论阐述、图表分析、数据辅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相结合,以增强文章 说服力。具体来说包括这几个方面: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就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和指 标体系进行规范分析;其次,在回顾出口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出口竞争力的指 标推导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状况;最后,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多 元回归模型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2) 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

24、方法。由于出口竞争力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为 了使问题更清楚明了,采用从历史上找原因再分析现存问题的方法;另外,通过对浙江 省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横向比较研究可以更明确的体现其差异及不足之处,从而发现 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3) 统计描述和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了在阐述时更加清晰,本文利用统计 学中的描述方法以及通过图表的罗列,对浙江民营企业 出口竞争力进行讨论。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2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的特色是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对于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 力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其一,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比较新颖

25、。国内外已经有较多学者对出口竞争力进行了 研究,他们选择的研究对象多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或地区,而对于微观经济个体却较少 涉及,尤其是对中国这一典型的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研究其极具特殊性的民营经济是非 常有意义的。 其二,采用的研究方法更为独特。大多有关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的文献仅仅停 留在叙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层面,还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总结了影响民营企业出 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可量化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总之,针对目前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省域层面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文章以此为突破口,根据出口竞争力理论并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采取计量方法来分析 研究民营企业出口竞争

26、力。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及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划分 为三个基本阶段。而国际贸易理论最终是用来解释国际分工与贸易产生的原因、格局及 其结果。本文从浙江民营企业国际贸易的格局展开,研究影响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贸易理论基础包括: 2.1.1比较优势理论 竞争力理论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就已经开始提出国家在贸易竞争中的优势问题。 但是,此时的经济学家关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及其成因的思想认识及理论探索却比较 深刻,而并没有针对竞争力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这成为竞争力理论、乃至企业竞 争力理论

27、的理论渊源,为后来有关竞争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古典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 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构成了古典贸易理 论的核心。1767年,亚当 斯密指出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这就是国富论中 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各国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产生了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 绝对差别,从而产生了国家之间的贸易。但该理论不能解释当经济落后国的所有产品处 于绝对劣势时,该国无法从 国际贸易中获益,也就没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动机了。 1817年,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

28、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即一国只需按照 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也存在着对外贸易竞争力,较为圆满地解决了 绝对优势理论的致命问题,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也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比 较优势理论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提出各国之间只需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从而 产生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然而,该理论也存在 不少问题:假设劳动作为唯一的要素投入影响着贸易格局,而忽略了资本、技术、自然 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并且把相对暂时的因素静止化,即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是持续不变的,与现实相悖。 (2) 新古典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认为

29、,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生产要素的供给)是 决定比较优势的最基本因素,对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作出了基本解释。 H-0理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提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可以更多利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 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由于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决定了其价格,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 况下,要素的价格由要素禀赋决定。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忽略了技术改 进对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作用,且假设条件的静态化导致其没有考虑到国内外经济情况 的动态变化也可以改变贸易格局。 之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美国进出口结构为例 提出里昂惕夫之谜,即验证的结果与

30、要素禀赋理论恰恰相反,此后,其他学者利用日本、 加拿大等国家的工业数据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 实际中的贸易情 况解释力不足,应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3)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比较优势理论显现出崭新的一面,诸如技 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区域分工理论等都是这一时 期的产物。技术差距理论在 H-0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时间因素,动态的引入技术这一 新的生产要素,提出技术创新国能够大量出口技术领先产品并获得技术垄断地位的原 在于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技术差距理论进行了扩展

31、和总 结,他认为技术差距不会永久保持即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且呈现阶 段性特征,也就是说 随着产品要素密集型的转变其比较优势会发生转移。但是,某些产品在该国国内市场缺 乏优势或者发展缓慢,却仍然可以在世界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比较优势也不会发生 转移,对此该理论不能做出解释。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体系,通过等一系列假设前提包括自由竞争、规模经济、差 异性产品等来解释产业结构相似国家之间以及同类产品交换的部门间贸易,指出通过市 场份额的扩大来达到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优势所在,同时这也培育了企业的竞争优 势。但是,却不能解释哪些国家的企业可以获得这样的竞争优势。 创建协议性区域分工理论的日本经济学家

32、小岛清证明,在相对成本或要素禀赋不存 在差异的情况下分工仍然会发生,该理论丰富和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另外,一些学者 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比较优势的测量进行了尝试,如巴拉萨 (BalaSSa, 1965)2等。 2. 1.2竞争优势理论 以上理论的不足,致使经济学需要新的理论范式来解释经济领域面临的新问题。美 国经济学家迈克尔 波特通过对 10个国家及上百种产业的历史研究,提出国家竞争优 7 第二章文献综述 势理论较圆满地解释了理论 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 3。 波特认为,企业是国家竞争优势创造过程的主角,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两个不 同层次上的:其一,是低成本竞争优势,它来源于价格较低的劳动

33、力及生产材料、竞争 对手以低成本获得的同样的生产技术、生产方法或是规模经济等。其二,是产品差异化 竞争优势,即通过创新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手段,以及持续的投资,制造出更能满足 客户需求的产品。而后者被波特认为是高层次竞争优势的原因在于:其成功实施可以为 企业本身带来丰厚的利润,因而体现了较高水平的生产率;差异化竞争优势之所以能长 期保持,是因为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所以,要具有这样 一 种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进行 创新,而创新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外生变量的外部环境诸如政府、制度等因 素对企业会产生显著的正面或负面效应。 相对于以上理论,我们认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独特性体现在: 首先,从动

34、态角度揭示竞争优势。相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角度考察有限因素 (如自然资源、便宜的工人等初级要素)来解释贸易的基础,竞争优势理论则从动态角 度与多因素分析解释贸易的基础。成功的说明了像韩国、日本这类资源匮乏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在于 要素优势的不断创造。也就是说,动态的要素优势可以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能持久,而静态的要素禀赋优势却随着要素禀赋的消耗而减少。因此, 技术的创新、新型要素的出现、自动化的 FI益普及,初级要素的作用逐渐弱化,动态竞 争优势越来越重要。 其次,多因素分析模式。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四类关键因素与两类次要因素,这些 因素的范围、品质及交互作用方式决定了企业的生

35、产效率和相对竞争对手的生产率增 长,继而决定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实力、结构与持久 性。对比竞争对手在这些因素的范围、品质及交互作用方式方 面的差异,可以得出其竞 争优势到底体现在什么领域、程度及持续性如何,弥补了过去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 最后,强调国家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虽然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可以不 受本国限制,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地区生产、销售到能产生最大化利润的地区,但是国际 市场环境任然不可以取代国内市场环境(即国内需求、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国内制度 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的作用在逐渐提升而非减弱。竞争优势理论强调国家在企 业竞争力维护与促进方面的重

36、要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1.3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 比较优势理论对在出口部门优化资源配置问题上做出了详细阐述,相比较而言,竞 8 两北人学硕 I:学位论文 争优势理论则侧重说明哪些因素决定一国及其产业、企业在某领域取得了成功。然而, 对此简单的二分法显然又是不科学的,竞争优势理论不能够取代比较优势理论。二者实 际上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具体来说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时代背景不同。比价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 认为通过产品价值的实现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因而这里的比较优势即指价格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表现为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非价格竞争等)为 基础。实际上,比较优势仅是价格竞争的一种形式之一。其次,二者的优势来源存在不 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