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鲁教版.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12798240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3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九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鲁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九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鲁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九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鲁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九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鲁教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16-2017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2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 粮食酿酒3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4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花香溢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C水结成冰分子变大D氯化钠溶液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6

2、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水中成溶液的是()A白糖 B食盐 C硫酸铜D植物油7实验室里用氯化钾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是()A托盘天平 B烧怀 C量筒 D漏斗8被称为“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溶液,其溶剂是()A水B酒精 C硫酸铜D氢氧化钠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10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物质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服D用沐浴露洗澡11许多化学反应都

3、要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12下列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微粒的是()A中子 B分子 C质子 D电子1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2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

4、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B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由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所构成D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二氧化碳 C海水 D粗盐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1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水C水银 D二氧化碳18酒精放在水里,能溶解的是

5、因为()A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很小C分子有质量D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19在配制 10% 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 的可能原因是()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氯化钠晶体不纯AB 只有 C只有D 只有2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俗称“摇摇冰”)()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21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6、下列有关57 号元素镧( 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22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3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 a、b 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 a、b 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7、 23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2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 C DD 25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

8、接构成物质二、填空题(每空2 分)2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 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为27磷原子核内有15 个质子、 16 个中子,则磷原子核内有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8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3)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变成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 分,共 12 分)29用下列序号填空

9、: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蒸发皿锥形瓶集气瓶量筒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4 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和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和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四、分析与计算(每小题14 分,共 14 分)31无土栽培是一种在

10、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1)需硝酸钾g,需水mL(水的密度是1.0g/cm3)(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和;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药匙和胶头滴管(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填或或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5 2016-2017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

11、县孙集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 A、冰棒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点评】 解答本

12、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 粮食酿酒【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干冰升华、电灯发光、矿石粉碎等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

13、展性【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而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解答】 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别,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

14、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 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6 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

15、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花香溢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C水结成冰分子变大D氯化钠溶液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 A、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B、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C、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D、盐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解答】 解: A、花香溢满园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不合题意;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正确,氮分子和氢分子变成了氨分子,不合题意;C、水结冰是因为水分子

16、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大小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正确,不合题意故选 C 【点评】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改变的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水中成溶液的是()A白糖 B食盐 C硫酸铜D植物油【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 解: 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A错误;B、

17、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B错误;C、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C错误;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D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实验室里用氯化钾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是()A托盘天平 B烧怀 C量筒 D漏斗【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分析】 根据使用固体氯化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确定配制时所需要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在配制过程

18、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7 【解答】 解:使用固体氯化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氯化钾的质量、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水的体积;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作为溶解容器;而漏斗是过滤时的主要仪器,在配制溶液时不需要故选 D【点评】 根据溶质状态的不同,把配制溶液步骤分为:使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使用液体作为溶质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

19、溶解(或稀释)”8被称为“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溶液,其溶剂是()A水B酒精 C硫酸铜D氢氧化钠【考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时,一般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水为溶剂【解答】 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则氢氧化钠为溶质,水为溶剂;在硫酸铜溶液中,是硫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则硫酸铜为溶质,水为溶剂故选: A【点评】 本题很简单,学生只要根据物质的状态和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答即可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

20、能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 分子、 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故选项正确;D、分子间、原子间均有空隙,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

21、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10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物质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服D用沐浴露洗澡【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 根据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判断【解答】 解: A、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依据的是汽油能将油脂溶解,形成溶液,汽油无乳化功能,所以正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22、- - -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8 B、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洗洁精属于洗涤剂,所以错误;C、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肥皂液属于洗涤剂,所以错误;D、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是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沐浴露属于洗涤剂,所以错误故选: A【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

23、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1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影响两种物质反应的速度的因素考虑,两种物质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物质的接触面积就大【解答】 解:两种物质相互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的速度越快,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最大,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很快,有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时间故选: C【点评】 因为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最大,所以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

24、行,反应速度最快12下列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微粒的是()A中子 B分子 C质子 D电子【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 解: A、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也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C、质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更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D、电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也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 B【点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能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9 【分析】 A、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

26、往上套,防止夹碎试管口,因为有的试管管口有沿;C、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拇指堵住试管口,可能受腐蚀或中毒;D、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解答】 解: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防止腐蚀托盘,操作正确,故A正确;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操作正确,故B正确;C、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拇指堵住试管口,可能受腐蚀或中毒,故C错误;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防止污染其他药品,故D正确故选: C【点评】 注意:试管夹主要用来加试管,左手拇指捏短柄初,将试管底部从试管夹中间穿下,在距

27、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夹住;取试管时也是从底部取下,避免污染试剂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B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由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所构成D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来分析解答【解答】 解: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组成的,故错误;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难度不

28、大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二氧化碳 C海水 D粗盐【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关键看其成分是否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解答】 解: A中空气成分复杂,主要氮气、氧气等,为混合物,故A错误;B中二氧化碳,只有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故B正确;C中海水中有水、盐等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C错误;D中粗盐中含有氯化钠、难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 B【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

29、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0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 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

30、处水平;C、任何制取气体的实验,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解答】 解: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为防止污染药品,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故B正确;C、任何制取气体的实验,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D正确故选 A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1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水C水银 D二氧化碳【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 根据金属

31、、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酒精放在水里,能溶解的是因为()A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很小C分子有质量D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32、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 根据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析,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解答】 解:由分子的特性可知,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酒精放在水里,酒精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去了,所以,酒精能溶解在水中,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知识,能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19在配制 10% 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 的可能原因是()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33、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1 氯化钠晶体不纯AB 只有 C只有D 只有【考点】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分析】 由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 可以看出,若溶质质量偏小,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溶剂质量偏大也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针对每项操作分析,将导致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如何改变,最后作出正确判断【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将导致所取水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所取水质量增

34、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所得溶质质量中一部分为杂质质量,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所以正确,故选: D【点评】 该题以溶液配制为载体,考查了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问题,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错误操作导致的溶质或溶剂质量的改变,再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最后作出正确判断2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

35、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俗称“摇摇冰”)()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解答】 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故选: B

36、【点评】 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21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57 号元素镧( 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简单分类【分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镧元素的元素名称中带金字旁,是金属元素【解答】 解: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为57,此项正确;B、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此项正确;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7、此项正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2 D、该元素名称为镧,故为金属元素,此项错误故选: D【点评】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22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 a、b 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 a、b 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考点】 电解

38、水实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我们要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推出合理的结论,解答时要逐项分析,再判断正误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以据此解答【解答】 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C、试管 a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收集到的是氢气,试管b 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质量比约为1:8,故 C错误;D、由图可知,试管a、b 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 D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是有关电解水的基础

39、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23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解: A、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过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

40、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3 项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 C D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

41、和解决问题【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 A、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

42、、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 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5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 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答】 解

43、: A、氢原子尽管很小,但还可以再分,氢原子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错误;B、原子在变为离子时,变化的是核外电子,而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C、当液态水变成冰,说明水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小,故C错误;D、根据常见物质的构成,如水由分子构成,铁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则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D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二、填空题(每空2 分)2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 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金

44、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 ,原子核外有5 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为Sr2+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4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时,元素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解答】 解:根据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上电子数为2,小于 4,可判断该元素

45、为金属元素;元素的原子核内有38 个电子,核外电子分布在5 个电子层上运动,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 个电子,形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可表示为Sr2+;故答案为:金属;38;5; Sr2+【点评】 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时,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27磷原子核内有15 个质子、 16 个中子,则磷原子核内有15 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分析】 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即可【解

46、答】 解:磷原子核内有15 个质子,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可得:磷原子核外有15 个电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相对原子质量为15+16=31故答案为: 15;31【点评】 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8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氧分子;(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成阳离子【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

47、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 根据分子原子的定义分析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答】 解: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因此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成阳离子故答案为:(1)原子;(2)氧分子;(3)质子;中子; (4)最外层的电子;阳离子【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 分,

48、共 12 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5 29用下列序号填空: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蒸发皿锥形瓶集气瓶量筒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有【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分析】 运用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烧杯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加热;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的仪器解答前两个【解答】 解: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燃

49、烧匙是金属制的,蒸发皿是瓷制的,故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故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答案: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有烧杯和锥形瓶:故答案为:;【点评】 运用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操作,要准确无误并且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和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考点】 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以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问

50、题,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解答;(2)根据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解答【解答】 解:(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闭合电源,观察到a、b 两管均产生气体,a 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b 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答案:(1)氧气;氢气;(2)2H2O2H2+O2【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即生成气体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四、分析与计算(每小题14 分,共 14 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