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76203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 昆德拉的代表作。 第一次读它的时候,居然深感不安和迷惑那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作品,字里行间闪烁着许多 不解之辞 我的理解力居然很难渡过它艰深晦涩的语意之河。这是一部难于读懂的书!怀着自我挑战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认认真真地把它重读了一遍。重读此书,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从来就未曾读过一样!那是一座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 探索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隐秘的真相,展

2、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 媚俗 的天性。读罢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现代主义的三维立体图画:破败的城市、游行的人群、缠绵的肉体、忧伤的眼神 这一切杂乱地交织重叠成灰色的梦境,而这一切梦境的背后,则隐约可见无比温馨静谧的遥远的山村图景,那里斜阳暖暖,牧歌悠然。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以我浅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笔触,如果勉强能触摸到它的三两片辉煌的树叶,也算很侥幸的了!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 布拉格之春 事件, 两千字宣言 ,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

3、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 谈谈个人理解。人们常常感叹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作家反过来说,这就进入了深层: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而当我们不去背负重担的时候,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轻松就是生命的空虚和空白了。作为人,这种轻松当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 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

4、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多少名人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第二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中,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但是,重便真的残酷,轻便真的美丽?这是作者米兰、昆德拉的撷问。近日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5、不禁想 生命不能承受,既然很轻,为什么还难以承受?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找出答案。生活本身比戏剧还要戏剧。做为本书的主角托马斯与特丽莎,他们的相遇,有六个极偶然的因素。碰巧他前面展开一本她读过的书;碰巧她在餐馆工作,他向她要了一杯白兰地;碰巧这时收音机里放着她喜欢的贝多芬的音乐;碰巧她送酒时强烈地感应到这乐曲;碰巧他住在六号房,她父母离婚的房子也是六号;碰巧他坐在她以前读书常坐的那张凳子。书、贝多芬、数字六、黄色公园长凳这一切的一切,是偶然、巧合,还是冥冥的安排?如果托马斯所占的位置被当地屠夫占了,特丽莎就不会注意到收音机在播放贝多芬,但她初生的爱情加强了对美的敏感;如果没有那本书,那她就不会去

6、注意他,他也不会眼光与她相撞时突然想要一杯酒;如果他不那么刚好住在六号而是十六或者二十六,那她就不会如此相信是注定;如果不是七年前主治大夫坐骨神经痛的话,他也不会到那里去。从此,两个生活在不同两维的人,牵扯在一起,你进入我的生活,就象格列佛进入了小人国的领地,这事多么奇妙。更奇特的是,相遇后,生命中一切不能承受之轻便由此展开。托马斯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有着众多情人却从不留在女人身边过夜。直到特丽莎,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好似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孩子顺水漂到他那里。从而打破了他的一部分生活习性,他发现自己竟然习惯睡在她身边,这是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但他的生活离不开其它女人,他觉得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

7、两种互不相关甚至对立的感情。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这种渴望对无数女人都可以有,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这种需要只能对一个女人产生,这超脱的思想又是托马斯生命中的反叛。但爱情从来是自私的。特丽莎与他的其它女人永远是对立的个体。她不断地做恶梦,不断地把她的梦向他倾诉。增加了痛苦却得不到解脱,最后她决定离开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妥协了,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决定去找她。他从一个有名的医师,到小司机员,最后沦落为一个擦玻璃工。她看着他老态的样子,突然感觉到奇异的快乐和同样奇异的悲凉。悲凉意昧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她终于达到自己的目标,变老后的他虚弱到需要她的保护。悲凉是

8、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我在想,当初不遇上她,伴随而来的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可是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是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选择还有什么意义?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这让我想起蝴蝶效应这部经典影片。即使可以回到过去让你重新选择,就算结果是好的。在这过程中,肯定有别样的痛苦别样的好,但就一定比这样的痛苦这样的好更好么?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

9、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不都轻若尘埃吗?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么,到底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本书的作者昆德拉无力解决。相信你我更无从解答。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热爱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形式,然后永不言悔的一直走下去?第三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又是一本难读懂的书,看来还是自己书读的太少,对很多方面还处于弱智状态,对于心理学和哲学这些涉及到人类本性的东西了解太少,进而影响了对各种伟大作品的理解能力。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描写的爱情和性的小

10、说,至少从文章标题灵与肉就能隐隐约约觉察些出来,可是看完后才发现爱情和性只能占这部作品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在书中讨论了很多更高层次以至于我还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媚俗,比如牧歌,比如存在。如果把这本书看成是一部茶余饭后进行消遣用的小说,那绝对是天大的错误。小说的情节并不是特别吸引人,背景设在二战后捷克被苏联入侵的那段时间,主要人物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其他都可以算是配角了。在对这四个人物的生活描写中,有爱情,有性,有对时局政治的看法,还有就是那些我尚未理解的存在,轻与重,媚俗等等。人物的心理描写一直体现着这些方面的冲突性,托马斯和特蕾莎在灵与肉之间的纠结,而萨比娜和弗兰茨则是在媚俗

11、中选择,作者在不同的篇章中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甚至切换了主人公,切换了时空,但每一次切换都是在不断加深着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反复迭代,直到终了。我觉得看过豆瓣上的这篇评论应该能加深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其中确实涉及到很多哲学上的问题,并且作者并没有给出任何解答,所以进一步体现了读懂这部作品的艰难。媚俗是什么?和粪便又有和关系?这和斯大林的儿子之死又有和关系?这些问题在初读小说的时候一个个冒出,让人云里雾里。如果要我说,我可以把媚俗看成是作秀,你看那些去柬埔寨的国际组织,他们走到泰柬边境又悻悻返回,留下的不就是几张以后可以宣传的照片么?弗兰茨之死则更体现了对这种作秀的讽刺。至于萨比娜看见美国参议员对

12、孩子微笑宣传美国如何如何好,她却不以为然,没错,有时候幸福是一种表面现象,苏联宣传的未来的社会两个人之间最大的矛盾仅仅是爱与不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媚俗的政治美学理想。托马斯和特蕾莎最终回归农村不得不说是这部小说最好的部分,他们抛弃了一切,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日子,体会到的反倒是幸福,卡列宁的微笑是一种牧歌精神,这让这部作品的最后与之前作者对世界的批判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看似矛盾的东西反倒体现出了这部作品的伟大。在这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到和不少关于真正的和谐的论断,动物绝不是笛卡尔所说的那些所谓的,人类并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只是管理者。作者提到被火星人套在马车上的人类,可能会被银河系的居民挂在铁杆上烤着

13、吃,这是他也许才会想起过去常在碟子里用刀切着吃的小牛排,会向母牛道歉,不过一切都太迟了。人类真正的善心,只对那些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而纯粹地体现出来,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看他与那些受其支配的东西如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尼采会抱着被车夫鞭打的马哭泣,这真的是一种所谓的精神病么?卡列宁的微笑是因为它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它与特蕾莎之间一种牧歌式的爱,动物没有被逐出伊甸园,在它们眼中,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人类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动物与人类相比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特蕾莎最终明白了托马斯对自己的爱,尽管有些太迟太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幸福。这给小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许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相比

14、更突出的原因。第四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我是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米兰.昆德拉这本将近400页的巨著的。说它是巨著肯定是不为过的: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同时纽约时报也曾评论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当初买这本书时,完全是因为它的声名在外,也曾有一点点小小的误解。有人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场遇见”。与一本书不期而遇,如同遇见一位心仪的人儿,不知是怎样的不幸或者幸运。不管结局如何,过程都是好的。而遇见昆德拉,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心里无不是感激。起初以为这会是一本纯哲理的理论书,总会有点枯燥乏味。只是自己一直对哲学比较感兴趣,又被它清新简洁的封面所打动

15、,还是读起来了。书里第一句话就是“永恒轮回”,不免又让人打了个冷噤,好大的口气!继而又讲到尼采,非洲部落之间的某一次战争,法国大革命,希特勒,巴门尼德?仿佛就这样被推入了历史幽暗的隧道中来了,黑漆漆的,仿佛没有尽头,但总是在几处闪着光,也许,循着那些光,我们能够找到出口。随后,笔锋一转,我们跟着这光,进入了另一个隧道中来,也就看到了隧道中还有其他的人,原来不止是你一个人被困在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穿行其中,我们都在探索着,思考着,如同托马斯他们一样。这不得不说是大师的高明机智之处呀,仿佛巨人一般,俯瞰在上,历史为经,民族为伟,把那些“隐喻”“暗道”“陷阱”“机关”天衣无缝地连在一起,同时

16、又富于哲理地点缀上一些发人深省的珠联璧语,让我们对里面的每一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敢忽略。如同我开头所说,我是花了三天时间看完的,这三天里,里面巧妙的充满哲思的句子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次停下阅读的时候,思维又会不受控制地回到书籍中去。轻?重?灵?肉?媚俗?永恒轮回?必然与偶然?这些问题又会重新冒出来,我试着去回答,试着去进行一次形而上学的深层次的思考,循着昆德拉所指引的那道光,同时也不忘在我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去寻找答案。一般我看书有摘抄的习惯,但是要把看过后的一些想法连成文字却是令我头疼的一件事,因为那时片刻的思索早就转瞬即逝了,我也只能在我摘抄过的一些笔记中去探寻一些蛛丝马迹,并且试着去回

17、想当时的场景。网上也找了一些昆德拉的资料。关于国籍或者是生平经历的我并不想在这里多加赘述。仅引论一下他的关于“存在”的哲学观点吧。因为要想了解一本小说,特别是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样一本哲理小说,更是要了解其深深根植的哲学背景。米兰.昆德拉的思想带有强烈的“存在主义”的倾向,同样地,在这本书中,作者倾注了更多的是他对人的命运和价值的关注和思考。而对于存在是什么,自从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后,亚里士多德又说:“那个自古以来就发问的问题,那个现在仍要问的问题,那个将来永远要发问的问题,那个是我们永远不得安宁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也就是在问:本体是什么?”然而亚里士多德只是阐释了存在的终极意义

18、,并没有解决存在的解释问题。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dash; 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人生,整个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其实,人生有很多面的,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无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人有时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个失落的时刻,彻底地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的人生相当失败、彻底失败!我会想起许多能证明我失败的例子与状况,然后去对比别人的成功,对比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反之亦然,你可以因为一时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觉到你这一生都是幸福的。当我被生活中的

19、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动的时候,静下心来,我总是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无以复加! 感谢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我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及后面的几篇有关于幸福的文章。人,不免有时会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快乐,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乐夸大,把痛苦缩小。夸大痛苦的时候少一些,夸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缩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却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夸大快乐的时候多一些,夸得大一些。人与人之间,也常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引发争吵,然后引出许多事情来,不断升级,到了最后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击。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人生的时候,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个暂时的状态而已!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别人对你的看法及情感时,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个小误会,一点小矛盾而已!有时我们要利用 无限扩大的思想 ,让快乐幸福洒满整个人生,整个世界;有时则要去限制,让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但愿以下相关范文能对你有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翻译,摘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