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76150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A班三楼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白菜摆件此款作品选用和田玉山料雕琢而成,尺寸:24CM*12CM,质量:1250g.料子白中带有翠绿色,在和田玉中非常罕见,玉雕师巧妙的运用玉料色雕刻白菜,写实写意的表手法让人叹为观止。1.选料:在选料方面作品选用的非常巧妙,运用颜色的特殊性,巧妙的雕刻白菜,把白菜雕刻的惟妙惟肖,把白玉中的花絮,绺裂巧妙的运用到白菜的茎叶上,把玉料发挥的淋漓尽致。2.题材:雕刻白菜,料子适合雕刻白菜,白菜预示着百面来财,国富民强,天下太平。此款白菜仿照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翡翠白菜雕刻而成,在清代慈禧太后的翡翠白菜非

2、常出名,此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3.雕工:作品是南方扬州师傅雕刻而成,雕刻的非常细腻,把白菜雕刻的细致到位,把蝈蝈雕刻的栩栩如生,把白菜雕刻的神形兼备,自然流畅,细致、生动、古朴、大方。缺点:料子比较松散,白色部分有花絮,绿色部分有僵点,白菜背面有绺裂,整体造型不够饱满。缺补:料子较松散的部分,雕刻成白菜茎部,正好跟真白菜的生长结构非常像,巧妙的运用了花絮,绿色部分有僵点把白菜叶子的特点表现出来,绺裂表现的是虫子吃过留下的痕迹,表现了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一团和气。造型不饱满,是一颗我们常吃的娃娃菜。4.5.青玉提梁卣(you三声)此款作品选用和田玉青玉雕琢而成,尺寸:24CM*12CM*11CM,

3、重量:1760g。1.选料:选用和田玉青玉雕琢而成,料子细腻温润,颜色均匀,料型较大,是雕刻炉、瓶、鼎等仿古件的上好原料。2.题材:此款作品仿制商、周青铜器提梁卣,作品运用青玉料子的厚重颜色,把古青铜器的深厚文化底蕴表现出来。3.纹饰:纹饰雕刻有饕餮纹、凤鸟纹、夔龙纹、云雷纹等,与时代同步,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用中国的玉器表现,希望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4.雕工: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摇篮,此件青玉提梁卣北京玉雕的代表,作品古朴大方、气势磅礴、左右对称。作品运用薄胎工艺,表现出北京工艺粗犷中带有细腻,厚重中带有文雅。5.提梁卣在商周时期的作用:卣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

4、中常有“鬯一卣”之说,所以卣通常也会被用来盛“鬯”这一祭祀用的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鬯jchn1.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释文:以黑黍米(扌寿)郁金草取汁而煮之和酿其酒,其气芬芳调畅,故谓之鬯。厘尔圭瓒,鬯一卣。诗经大雅江汉毛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日鬯。郑笺: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鬯也。白玉子巾帼英雄摆件此款作品选用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尺寸:重量:,料子重量较大,是难得和田玉籽料。1.选料:选用上等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籽料细腻温润,皮色自然,料型完整,把料子上的皮、僵巧妙利用,浑然天成。2.题材:巾帼英雄这个题材,在中国的历史文化

5、中代表人物有“花木兰、穆桂英、佘老太君”等等,在近代历史中有“江姐、秋瑾、刘胡兰”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此作品不仅把女性的柔美用玉表现,用玉良好的韧性把人物不屈不挠、坚贞不屈的性格表现出来。3.雕工:山子雕是扬州玉雕师傅特长,正面雕刻一位温文尔雅、面容清秀的古代女子。皮色和僵的部分巧妙雕刻成喜鹊和羽毛,表现女子美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4.总结:料子的皮色在侧面,浆皮较厚,但经过巧妙的处理,化腐朽为神奇,把玉料最大化的运用,体现和田玉带我们精神上的享受。羊脂玉子关公牌此款作品选用和田玉羊脂玉籽料雕琢,尺寸:重量:,牌型自然,保留了籽料的天然形态,是不可多得佳品。1.选料:选用和田羊脂玉籽料雕琢而成

6、,背面完全是籽料的天然的平整形态,是做牌子完美好料。2.题材:雕刻武财神关羽,代表的是忠义勇武,关羽为人讲信义,比较勇武,是人们比较崇敬的历史人物,随着历史发展他成为佛教的伽蓝神和道教的财神,儒家文化中的“仁、义、智、勇、洁”的代表。在现在是诚信的典范。3.雕工:雕刻牌子是上海玉雕的特长,作品选料细致,运用料子的天然形状,使牌型自然大方,同时把籽料皮、僵雕刻成在云雾中的腾龙,和题材中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交相辉映,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关羽也是中国文化的典范,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4.总结:料子背后有坑,有僵斑,牌子厚度有点单薄,重量较大,不适合佩戴,坑和僵斑巧妙的雕刻成龙,料子厚度是由原料的大

7、小来定的,最大化的运用料子原有的重量,使其保留了天然形态。白玉仕女摆件此款作品选用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尺寸:重量:,玉料白净,皮色自然。1.选料:选用羊脂玉籽料雕琢而成,料型饱满,料子细腻温润。题材:雕刻题材仕女,雕刻的是一位雍容华贵古代美女,但又有后现代主义的人物雕刻风格,把古典主义的美和现主义相结合,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这种用和田玉雕刻的裸女题材,觉得它太世俗化,但是这种题材却是把和田玉石那种白润细腻而又具有油脂般肉质的感觉提升到了顶点。3.雕工:中国的和田玉有着深邃灿烂的千年文化,我们知道古代的玉飞天就是我们所说的仕女题材的起源,那飘逸的衣衫、柔和细腻的皮肤,无一不在雕工的妙刀下淋漓尽显;

8、被和田玉这种温润白皙的宝玉展现得独一无二。一般来说,都要选用具有上等白度及油润度的整颗和田玉籽料来雕刻这种题材,还要让具有资深经验的玉雕大师来精雕细琢,要想雕刻好这种看似简单的题材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要用硬度为6.5度的和田玉籽料表现出裸体玉女那柔滑、均匀细腻而又绵软富有弹性的皮肤,还要体型姣好、青春美艳,需要雕刻大师在运用刀工上灵活自如,走线平滑,不顿不搓。此件作品就是古典美和现代美得完美结合。2.扩展阅读:学习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1、封面格式如下:2、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小四号字,1.5倍行距。3、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是对论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论文

9、摘要应写得简明扼要,一般应控制在200字以内。小四号宋体。4、正文:正文不得少于1500字。单面打印。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文中凡是另起一段的,前面均需空二个字,即四个空格,大标题和小标题前也一样,且后面不能写正文,正文需另起一段。大标题:如“一、二、三、”使用三号字宋体、加粗。小标题:如(一)、(二)、”使用小四号字宋体。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地域文化课程论文题目:专业:级别:2022秋学号:姓名:教学单位:现代教育工作站安汉唐文化学习总结汉、唐时之国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汉、唐时期,在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文化,首都长安在宫室

10、建筑、祭祀礼制、宗教活动、学术艺术、服饰饮食与歌舞竟技等各个领域所展现的文化风貌及所创造的文化成就,不仅具有时代的特色,达到了巅峰。古今中外,国家或大都市的名称,无不是历史文化发展积累凝结成的丰碑。名称就是无形资产,无价的名称就是无价的无形资产。在中国的城市名称中,其价值之巨大,没有哪一个能比得过古都西安(长安)的。名美长安好,这人们已有了一定共识。将西安建设成国际大都市,大唐元素一处处被发掘出来,其中有正在打造的曲江文化.这一切都使人们进一步思考:恢复长安名称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着。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西安和西宁的西部社会

11、,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长治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西安了,成了与西宁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意而为之的结果。中国是大中华,不是小中原。振兴中华不等于振兴中原。振兴中华使得我们今天有必要宏扬大中华文化。华夏第一古都,它显示的是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决不是只图西部安宁。西安名称,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强变弱,由盛转衰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期是汉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汉唐都曾执世界之牛耳。唐之后的封建社会,总体说来步步滑坡,没有哪个王朝是能够望汉唐之项背的。所以,今天把振兴中华、和平崛起又借喻为重振汉唐雄风

12、。长安是汉唐首都,不消说,她是汉唐雄风的象征。汉族和汉文化,始于大汉;一些国家的唐人街,来自对大唐的自豪。类似事实很多,都有着巨大的长安价值和深远的长安意义。即便现代人在西安形成的长安画派,也不言西安,而以长安为名。今天西安的书画人士,他们作品的落款,都是长安,还未见到有西安的。就是今天被发掘出来的长安古乐,也没有称作西安古乐呀。这诸多事实,既说明对汉唐雄风的怀念,也说明对振兴中华、和平崛起的企盼。当然更饱含着对自己祖国由强变弱,从而曾被侵略瓜分的这种国耻事件的激愤情感。长安城正是这三者综合一体的纪念碑和纪念塔。可见,长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西安无论如何是替代不了的。扬长安文化,树长安品牌(

13、下)西安名称,会把诸多的好事业,都噎得半死不活的。比如说,唐诗与长安、日本文化与长安、宗教文化与长安、长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长安与丝绸之路等,都是很好的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可以立出许多的研究课题。它们都与长安血脉相通,但都与西安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搞成唐诗与西安、西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西安与丝绸之路等,不仅立课题感到提法别扭,就是硬着头皮进行研究,也会噎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再比如,长安文化,这本身就是大品牌,可囊括汉文化、唐文化、周文化和秦文化。这样表述,顺天地,合历史,在情理。且研究开发起来,路广阔,识厚深,对振兴中华文化,形成中国和陕西文化产业,都多有推动作用。但如果说成西安文化包

14、括了汉文化、唐文化、周文化和秦文化,恐怕就啼笑皆非了。西安名称废化了长安,把一座曾是国家首都的名都,污化成了废都。在世界四大古都中,长安的城市发展史是3100年,建都史1152年,比她历史短的雅典、罗马、开罗,都未改名,可中国的长安却被更名为西安了。就是说,人家都非常爱护地保留着他们宝贵的名都遗产,惟独中国把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长安名都这笔超级遗产,让西安这件背逆其内涵的偏安的外衣严严实实包裹起来,使其光彩掩埋于堆土之中。长安名称被西安名称废化了。我们应当治废治污,美体美容,及早恢复原名。西安的价值在长安。西安的优势在古都,古都的优势在汉唐,汉唐的象征是长安。1996年9月,第五届世界历史

15、都市会议在西安召开,有五大洲39个国家51个城市的代表团参加。并发表了西安宣言,宣称历史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这样重要的国际会议为什么在西安召开?不是因为这里是西安,而正是因为这里是长安。长安是国宝中的重量级国宝!无论应当现代化到什么程度,也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人文打造,既应当以保护这座历史名城为其出发点,也应当以美化这座历史名城为其归宿。肖云儒说得好,历史的西安.不只属于西部,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这历史的西安,正是长安。在今天的地球村,我们缺少的正是中国自己的名牌。这属于世界的长安,不正是响当1、雕版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时,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在世界上

16、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它的发明,大有利于文化的传播。2、僧一行他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天文学家。一行从实测得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测量子午线的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对测知地球的大小有很大关系。3、孙思邈的千金方他是良朝最著名的医学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写成了杰出医学著作千金方。被后世尊为“药王”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繁荣时代。流传至今有近五万首诗歌。这些诗,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其中有不少诗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较好的思想内容,到今仍为人们所喜爱。5、散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韩愈提倡继承存贷散文优良传统,强调写文章不受形式的束缚,

17、要言之有物,有创造性。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寓言。6、阎立本和吴道子画家,擅人物故事画。他画的步辇图生动描绘了唐太宗从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吴道子的画立体感强,所画人物形态逼真,“吴带当风”被后世称为“画圣”。7、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东南鸣少山断崖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现在四百九十二窟,多是隋唐时开凿的。多娄画的是佛经故事,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唐代的经济繁荣、统治阶级生活的豪华和劳动人民辛勤操作的艰苦。其艺术创作,深刻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当的名牌吗?不重视这名牌,不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真的傻睡得醒不过来了吗1、“文化”一词在汉唐时代的含义

18、答:文化的含义: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对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的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开通西域,形成一条贯穿中亚内地,进而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交通干线,即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这条东西通路,将

19、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使汉文化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进行交流,给世界文化以极大冲击,标志着世界史的展开。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唐盛世时期,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历史时期,现在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哪个时代文化交流,中国人定居所遗留的实物见证。连很多外国人直到现在还习惯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可见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唐朝与朝鲜、日本以及和东南亚、南亚各国都有深广的经济文化交流,如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响,其典章制度

20、、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衣服、茶道)、钱币铸造、文字都和唐朝接近。唐王朝和中亚诸国的友好往来以及对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历史贡献。唐朝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大唐的文化礼仪、政治经济、法律、民生等问题,都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贡献,当时海外许多国家都纷纷来朝,而且也有许多外国人留守中国,或学习中国大唐文化,然后回国后传播中国文化。汉唐文化的文化表征及其特质【摘要】汉唐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和自由气度及宏阔开放精神,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多源性、异

21、质性的文化特质。汉唐文化精神,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建设和掀起文化大繁荣高潮的宝贵资源。【关键词】汉唐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汉唐雄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文化价值取向,汉文化的自由精神及其铺张扬厉的恢宏气度,唐文化的宏阔开放和雍容豪迈的精神风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张扬其文化精神,活化其文化资源,无疑会增添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其文化品格,熔注其精神于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理念之中,必将会成为文化建设及“人文”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点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文化生产力。汉唐文化的具有下列文化表征及其特质。一、开放性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起,

22、就生活繁衍在黄河流域的广袤原野上,以其高度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距今约万年的元谋猿人,万年的蓝田猿人,约万年的周口店中国猿人,万至万年的山西丁村文化,万年的山顶洞人,年的半坡文化,商、周的甲骨、青铜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文化,以巍巍万里长城和雄奇兵马俑文明遐迩的秦文化,则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一座座熠熠发光的丰碑。如果说它们是国人在中原大地上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话,那么,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凿空”西方,表明中国人已将目光移向了中原以外的今中国新疆地区乃至葱岭以外,开始与西方交往,走向世界舞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深远的影响,

23、汉唐文化的开放性表现在: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如果说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是为了联合大月氏部落反击匈奴的话,那么出使的结果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不仅有了乌孙的“天马”,而且还有大量的畜牧产品,如毛皮、苜蓿、葡萄和石榴。东汉的班超,步张骞后尘,继续西行。汉王朝流光异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等,随之传入西方,受到西方人的赞赏。而西方的瑰丽珠宝、袭人香料等,也随深目高鼻的使节、商贾,流入中原,令国人耳目一新。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和西域都护,一方面便利各国使节和商旅交通往来,一方面保护贸易交往,进行有效的管理。及至唐初,充满活力的李唐王朝积极推

24、行开放政策,中国与东西方的交往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建唐伊始,唐太宗在励精图治的同时,对外实施全面开放的方针和政策。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对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采取较为平等的态度。积极经营西部,使东西交往的“丝绸之路”畅通。让王玄策多次持节出使天竺(今印度)。并欢迎各国来唐经商,传教,留学,参加科举,入仕做官,甚至下赦允许外国人娶唐女为妻,只不过“诸蕃使人所娶汉妇女为妾者,并不得将还蕃”。因边陲不宁,唐太宗未准唐僧玄奘西行求法,但当唐玄奘从天竺载誉归来,唐太宗仍以极大热情隆重地接待了他,并给予高度评价,还让他将求法沿途见闻撰述成书,支持其译经。故其后或策杖穿越戈壁瀚海,或片

25、帆勇闯惊涛骇浪,赴南亚次大陆拜谒佛祖胜迹的僧人,络绎不绝。他们携回了佛像、梵文叶贝经和舍利为载体的释氏文化,撰写记载中亚、南亚诸国宗教、历史、地理、物产和风土人情的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义净的大唐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等,使唐人对域外大千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唐高宗时,由长孙无忌等编纂的唐律疏议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从法律上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唐朝允许入唐的西域诸人信仰他们的火祆教、景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大和八年()唐文宗赦令“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唐王朝设置鸿胪寺、礼宾院和典客署,专

26、门负责涉外事务。为来唐使节提供免费的廪食、住宿、译语、医疗和“程粮”(归国路费)等优待。地方官员对外国人十分客气,尽量给予帮助。至高无上的皇帝有时亲自接见、宴请来宾,赏赐信宅和钱物。来唐的外国人有外交使节、商人、留学生、宗教徒、艺术家、天文家、质子和昆仑奴等。、舶来品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来到唐朝,带来了外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琳琅满目的舶来品,充满着与唐朝迥然不同的异域风情,使唐人眼界大开,大大丰富了唐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中亚等国传来的节奏明快,舞姿刚健优美的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在宫廷、宴公、酒肆、茶楼和民间节日庆典,常演不衰,唐人赞诗甚多。不少嫔妃、侍女、武

27、将等都能熟练地跳胡旋舞。来自中亚粟特、西亚波斯和东罗马的金银器,形象优美,纹样新颖,制作精良。天竺的治眼术十分高明,都倍爱唐人赞赏。外来服饰,亦受唐人、特别是妇女的钟情。唐朝妇女“衣胡服”穿坦胸露乳之服,旁若无人,充满自信,蔚为时尚。二、兼容性中华民族具有乐于接纳新事物和善于改造外来文明的优良传统。汉唐人更是如此。西汉时期,尽管匈奴贵族和西汉中央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匈汉两族人民之间却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匈奴的马匹、牲畜以及瓜果、蔬菜大量运往内地,先进的养马术和瓜果蔬菜种植术也传到中原。在文化方面,汉武帝下令“广开献书之路”,广泛收集图书,并仿效周朝采诗的旧例,设立乐

28、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掌制乐谱,训练乐工,收集博采民间的诗歌。唐王朝对外来文明更是采取兼收并蓄方针,来者不拒,好者汲之,为我所用,显示了大唐帝国的自信,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善于吸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唐人在新奇、喜好外来文明的同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情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碰撞、沟通、融摄,摈弃不合国情、风习的成分,根据自己的需要,吸取外来文明的精萃创造出具有中外合壁特色的浓郁民族风格的唐代文化。胡汉交映,相得益彰,仗汉唐文化比过去的传统文化品位更高,内涵更加丰满,将中华文明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宗教方面,道儒释并称三教,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

29、。但从官方到民间,都称道儒释为三教,则始于唐代。道释二教是名副其实的宗教;儒教则与道释不同,因为它不具备宗教的基本因素,而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李唐统治者处于自身的需要,从开国之君李渊开始,就制定了对道儒释三教采取兼收并用的政策,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皇帝,根据不同的政治需要而对道儒释三教中的某教有所偏或压抑,名次排列有先后,但总的来说,李唐王朝对道儒释三教是重视和扶植的,唐高宗、太宗、高宗、武后、德宗等朝多次召集儒释道三教头面人物入宫辩论教义等问题,调节其关系,名曰三教沦议。大臣一般都要列席听讲,有的大臣还要奉命参与辩论。三、创新性创新是民族兴旺的关键所在,是国家富强的不竭源泉。对于文化来讲

30、,只有创新,敢于开拓进取,文化才能突破传统的窠臼,摆脱前人的影子,不断发展、繁荣,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新作品。缺乏创新的文化,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昙花一现。汉唐文化之所以全面繁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原因是汉唐人在文化问题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准备建都洛阳,但终于还是选择了长安。秦王朝因为轻视思想文化建设,只满足“以吏为师”,结果不但不能传之万世反而二世而亡:给了西汉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原来统一并不仅仅是军事征服,更需要文化建设,甚至是文化创新。于是汉朝文化建设和创新从建立宫殿开始,巍峨雄伟的未央宫经过汉武帝等几代的扩建和修饰,不断臻于完善,形成一

31、座长安城内的小型城市体系。它包括了多座殿台楼阁。一座座形制不同华丽壮观的宫殿、台榭、楼阁围绕着庄严宏伟的前殿,就像众星拱月。象征着汉王朝的威严和气势。在治国之道上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崇儒更化”的主张,即以儒学传统为基础进行大治天下的工作。在汉代文化创新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在史学方面,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叙述,体现史学家的主观认识,将修史变成了充满理性倾向的科学实践活动,这就成一家之言。在文学方面,司马迁将自己为政治的人生转化为为人生的艺术,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先例。在哲学方面,司马迁强调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强调了人的主体认识能力和改造自然的

32、实践活动。史记代表着那一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准,汉文化以史记的产生而达到了成熟;唐文化更是以推陈出新为文化的灵魂。生逢“大唐盛世”的唐人,尤其是风华正貌茂的年轻士人,多有一种慷慨激昂、蓬勃向上的雄心壮志。“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杜甫后出塞)“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将进酒)“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就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与抱负。在文化的一切领域,反对模仿别人,勇于变革,积极进取,主张通过自己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进行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的风格,力求闯出一条独辟蹊径的闪光道路,作出顶尖的成绩,使自己的作

33、品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为某一方面的“状元”“圣”“祖”。唐人的创新意识最集中地体现在诗歌上。因为他们深知做诗最难而又执意为之。杜荀鹤读诸家诗说“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唐人在这“难中难”的诗坛上,创造了最骄人的业绩,涌现出李白、杜甫这样世界级大诗人,和数以百计名重诗史的诗人。而他们成功的关键或曰秘诀,就是创新二字。“初唐四杰”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力图摆脱六朝以来的华靡遗风的影响,闯出独特新诗风。李白的诗,不拘常律,天马行空,创意奇特。杜甫的诗,博采广纳,又富于革新创造。李贺“尤善乐府词句,意新语丽。”到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与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改变了诗风,形成了一种新的

34、元和体,并各具特色:张籍的歌行流畅;孟郊的诗章矫激;白居易的浅切;元稹的淫靡;贾岛的独僻。唐人在书画等方面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唐人作画,“画工如山各不同”(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崇尚出新,画风异趣。不少画家,专攻一技,力争在某一画科成为执牛耳者。曹霸早年习书法,“但恨无过王右军”(同上)毅然弃书改攻丹青,终以画马驰誉天下。李昭道虽师承其父的青绿山水画法,但不为所囿,改变父法,出于父而胜于父。吴道子被誉为“画圣”照映千古,在长安常乐坊赵景公寺画龙及刷天王发,笔迹如铁。唐初,在特别喜欢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极力推崇下,形成了崇奉王羲之书法的风气。但是很多书法家并不趋炎附势,能突破王体的藩篱,开创自己的

35、书体,出现了诸家争奇斗艳的格局。张旭、怀素更是在书法方式卜别出心裁。如李白在草书歌行中写的“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唐中叶韩愈、柳宗元发动的“古文运动”,是打着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复古”旗号进行的,他们在文坛上提倡一种既要有思想内容即韩愈讲的“文以载道”,柳宗元讲的“文以明道”;又要有创新精神的新文风。韩愈的文章“惟陈言之务去”,不肯袭前人一言一句;柳宗元之文少却臻于化境,描写永州八景的散文,隽永清新,如诗如画,匠心独运,倍受当代从后人推崇。欲在文化的某一方面有

36、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刻苦而外,别无他法。唐人既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又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把理想变为现实。人们往往仰羡唐代文化的惊人成就,却较少注意他们为此而付出的难以言喻的代价。唐人在文化上“十年磨一剑”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实在令人肃然起敬。四、多源性汉唐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和文化的多源。其渊源,既有上古黄土文明的以农为本和开放机制,又有周歧的孝礼;既有秦始皇的大一统精神,又有楚人的自由意识;既有西域的奔放,又有东隅的实在。汉唐都城建在黄河流域的三秦大地长安,黄河流域中的黄土高原产生了中华人文初祖黄帝,他所代表的黄土文明既创造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又显示出其固有的开放机制

37、吸收来自各方面的营养,同时还带有明显的家长制宗法社会结构特征心理认同,这是汉唐文化最深厚的渊源。原始的家长崇拜和祖先崇拜,演化成中国特殊的伦理观念孝,一方面孝敬活着的长辈,一方面孝敬死去的长辈,后者需要通过祭祀来完成。而谁带领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履行祭祀仪式,谁就获得了“法定的”继承权,取得死者生前全部政治、经济权利。因为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就必须服从自己祖先尊奉的王的后代,这种与祖系崇拜观念密切联系,以财产继承为形式,以嫡长子继承为原则,以宗法血缘为标准的等级制度,便构成了“礼”,而由于“礼”在陕西歧地的周人中最先形成固定的等级形式,因而被称为“周礼”。周礼则构成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的基础

38、。汉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成熟期,其脉源自然少不了周礼。秦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在体制上推行王权至上,在行政上建立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秦始皇为实现大一统梦想所做的努力,既给汉唐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提供了深刻借鉴。汉代政治文化中心曾发生过重大变化。大致说来,西汉的政治中心是在关中地区,也就是秦之故地,而文化中心则是在东部的故齐境内。东汉以后,不论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都在中原地区。由于具体政治环境的制约,起自于楚地的刘邦必须承秦的政治制度,

39、关中的政治中心地位由此而形成。但是,若想全方位地继承秦的遗产也是不现实的。故秦的优势主要在于军事与制度两个方面。在政治方针及思想文化方面,汉初的秦人贡献无多。新的指导思想应该从何而来呢?在这一时刻,齐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都长安出自齐人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徒六国后实关中等项重要政策也均出自他的建议。刘敬之外,齐人盖公倡导的黄老学说成为汉初的指导思想。齐人主父偃所献“推恩”之策,使诸侯国问题终于解决。在学术上,齐人的作用也十分明显。齐与鲁是经学大师汇聚之地。除韩太傅、董仲舒外,经学大师均出自齐鲁之地。其中尤以齐地为多。董仲舒虽为赵人、但他所学的春秋公羊学却并不是产自赵地,而是齐学。从学术角度

40、看,董仲舒应纳入齐的范畴。严格地说,汉武帝“独尊儒术”尊齐地之儒术。由以上可见,齐地文化及该文化所孕育出的士人在政治上、学术上都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齐”的参与,西汉的历史可能并非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战国后期,虽然号称七雄并立,但真正强大的只是秦、楚、齐三国。秦灭六国,显示了秦的军力,起自于楚地的陈胜、项羽、刘邦接力相继,终于灭秦,又显示了楚的军力。在战争过程中,齐居于次要地位。它的优势在政治文化方面。在汉初的和平环境中,齐地的优势终于显露出来。秦、楚、齐三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在汉唐文化的多源性上,不能忽视以刘邦为代表的楚文化之源。楚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没有

41、地域的限制,各民族部落接触较多,宗法观念稍显淡薄,而原始的自由精神却显得生气勃勃,因而为汉唐文化注入了自由精神。这一切,不仅使得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唐王朝巩固了开放机制,而且对丝绸之路开辟后的外宋因素,采取了宽容、吸收、改造的态度,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高潮。五、异质性由于汉唐建都关中,使得关中长安长期居于全国之政治文化中心,与各地交通频繁,声气互通,人员熙来攘往,成分颇为复杂。尤为重要的是,关中还同时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域草原游牧文化的边缘,长安为古代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汉唐时期的中外交通,陆路远较海路重要,外宋文化与军事的强刺激多来自西北,故长安比洛阳、广州、扬州所受外来文化

42、的冲击更强烈。因此,汉唐文化既具有京城与国际都会之综合性,又具有关中区域文化的特殊性,这就是汉唐文化的异质性。、雄深雅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秦声秦音是有别于郑、卫、桑间等异国之乐的,所谓“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从文学审美和文学趣味来说,这种差异就是“雄深雅健”。一如汉代的司马迁和唐代的柳宗元。雄深雅健实为辨证的统一体雄侧重指雄浑浩人之气,健侧重指刚劲孔武之力,说明力量和气势,是构成雄深雅健的重要因素。雅含有中和、中正之意,其对力量与气势又具有指御调空作用,保证此力量气势不仄入邪僻,不流于粗俗软媚。后人概括盛唐诗歌的特

43、征是“笔力雄健”“气象浑厚”“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是在南北文风整合的基础上,对北方文风尤其是关中文化精神的一种特别强调。、人文化成。易大传贲第二十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的人文包括伦理关系、国家制度、典章文物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人文化成的理想模式是源于陕西关中的西周文化,所以孔子称赞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记表记中也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夏尚忠,忠者奉上,故尊命。殷尚质,质者不欺,故尊神。周尚文,文者多仪,故尊礼。”周人注重礼乐教化,强调人文化成,与夏人的尊命,殷人的尚鬼实有不同。西周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遗址废墟,虽然

44、屡遭破坏,但流风余韵,泽被后世。班固汉书地理志中谓关中人“世家则好礼文”,检视史书,汉代有司马迁、班固,经学有贾逵、马融,西晋经史间通有杜预、挚虞,唐代杜佑,则关中不仅人才济济,且多学有本,承传有序。顾炎武也说过:“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与他省不同。”、尚武崇力。秦人本为游牧民族,为争得自己的一片土地,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勇猛无比。又居住在周之旧壤,诗经秦风中多叙车马、田狩及征战之事,赳赳武夫,骁勇善战。汉代关中“五方错杂”的结果,使得秦雍三辅一带多豪杰游侠之士。汉代将天下“豪杰”及“众乱之民”迁徙到茂陵的政策,为各地豪杰云集关中起了推波助谰作用。虽然游侠是复杂的社会阶层,但其纵横放任、

45、使气轻尘则是其共同特点。再加上关中地处胡汉军事对峙线边缘,边疆域地方“高上气力”“不耻盗寇”的风俗带到边缘地区甚至农耕文化的腹地。关中特殊的地域所形成的这种习尚长期积淀,绵延至隋唐,加之时代精神的激荡,更加炽烈。柳芳氏族论概括各地域士族特点时说,“山东人质,江左人文,关中人雄,代北人武。”以“雄”标举关中风气,意味深长。汉唐睥睨一世的运势不能不受此熏染。【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卷贞观二十年五月,转引自李斌城唐代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唐会要卷杂录,同上唐律疏议卷名例,同上书文苑英华卷太和八年疾愈德音,同上旧唐书卷职官志三,唐六典卷鸿胪寺),同上黄新亚三秦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李斌城唐代文化,上卷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周礼训纂卷耳三,中华书局点校本,转引自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浩原侠,西北大学学报,()班固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转引自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唐书卷九九儒学传中,转引自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刘嘉秀)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