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上传人:xz****d 文档编号:1272413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件】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西域:1.1.历史概念:历史概念:2.2.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时间: 公元前138年。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影响: A.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B.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

2、繁荣。教材P50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由于张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由于张骞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中亚、骞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西亚乃至欧洲。 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区交往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区交往的大门,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的大门,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文化: 公元前公元前138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

3、使西域。公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公元前元前119119年,张骞再次出西域,顺利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年,张骞再次出西域,顺利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115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

4、的丝绸之路亦由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此开辟。 白寿彝总主编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整理整理“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政治:便于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外交:材料材料1 1:前前1 1世纪,罗马人从安息人那里认识了丝绸,并很快狂热地喜欢上了这种来世纪,罗马人从安息人那里认识了丝绸,并很快狂热地喜欢

5、上了这种来自远东的神秘丝织品,成为丝绸在西方最大的主顾。丝绸质地优良,但制作工艺由自远东的神秘丝织品,成为丝绸在西方最大的主顾。丝绸质地优良,但制作工艺由汉朝垄断,神秘而复杂。汉朝垄断,神秘而复杂。“奥勒良曾抱怨一磅丝绸在罗马竟能卖到奥勒良曾抱怨一磅丝绸在罗马竟能卖到1212英两黄金英两黄金”,罗马为进口丝绸流失大量黄金。罗马为进口丝绸流失大量黄金。 材料材料2 2: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展,商人活动频繁。武帝召募使者

6、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材料材料3 3: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 ,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 (罗布罗布泊泊) ),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他们从罗马,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

7、人,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波斯波斯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 两汉时期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张骞通西域);秦汉时期与匈奴关系的变化;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实力进入鼎盛时期;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贸易利润巨大;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 稳定的国际关系等。史料实证: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一、丝绸之路3.发展 (1)开辟支线,

8、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重要性下降 时间: 唐朝中期以后原因:第一子目小结:第一子目小结:条件:条件:张骞通张骞通西域西域时期时期目的目的意义意义(陆上)(陆上)丝绸之丝绸之路路路线路线代表商品代表商品地位地位发展与发展与衰落衰落发展发展衰落之因衰落之因汉武帝时联合大月氏等共击匈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使西域被称为“凿空”,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或阳关今新疆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欧洲或北非。丝绸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在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唐朝中期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东西

9、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合作探究:丝绸之路在隋唐达到鼎盛的原因材料材料一:唐朝一: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 “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贸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摘编自杨晓璐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材料二:丝绸之路材料二: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

10、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 摘编摘编自攀树志自攀树志国史概要国史概要原因:1.国家统一,疆域广阔;2.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交通发达;3.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4.政策开明

11、;5.文化繁荣,制度先进。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路线: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2)作用: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印度缅甸成都西安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2.“西南丝绸之路”(1)路线: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2)概况:开始: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发展:唐宋时期,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3)作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茶马互市阅读教材P52的学思之窗,思

12、考: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计划:出使身毒国(古印度)原因:身毒国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距离蜀地较近;交通方便又无干扰。茶马互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 【史料实证史料实证】阅读下图和材料阅读下图和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特点?特点: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陆上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

13、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11世纪西夏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元朝起,

14、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2)发展历程时期内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3.“海上丝绸之路”(1)发展条件: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汉 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条件路线影响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明朝草原丝草原丝绸之路绸之路路线路线作用作用西南丝西南丝绸之路绸之路路线路线作用作用海上丝海上丝绸之路绸之路开通时期开通时期路线路线发展发展 作用作用第二子目小结:第二子目小结: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或小亚细亚。是

15、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之路。关中平原蜀成都平原横断山麓南下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等。促进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西汉东南沿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宋元: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巨舟、帆索、磁罗盘),出海频繁,联系地域广(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沿海口岸多(广州、泉州、明州等);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巅峰。随航海技术的发展,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材料一材料一2 000多年前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

16、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路的愿景与行动材料二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宁波)、泉州、番禺、泉州、番禺(广州广州)为起点。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而且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

17、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1)(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从古今两个层面回答)。(2)(2)根据材料二根据材料二, ,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1)朝代:西汉。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

18、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优越。(1)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2)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3)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制瓷业发达,以陶瓷为主,不宜陆路运输。(4)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5)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6)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7)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材料材料 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精美的华瓷

19、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只能装载9000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何芳川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深度探究】丝绸之路的影响1.

20、对世界文明:(1)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3)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4)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对中国:(1)经济。农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推动中国手工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2)文化:基督教、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天文学成就传入中国。(3)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

21、之路丝绸之路全图丝绸之路的兴衰两汉时期:兴起隋唐时期:繁荣宋元时期:转变明清时期:衰落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瓷器主要经由海路外销,瓷器上的传统纹饰也随之传入西亚和北非,青花瓷器是当地工匠竞相仿制的重要产品。茶叶也大量从海路向西销售,引发了西方的饮茶风气。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1.物质和技术交流(1)中国物质、技术的外传西汉征服大宛国,获得“汗血马”,引进饲草首蓿,葡萄等水果。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曾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内地。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

22、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朝起基本来自海路。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2)外来商品的传入(1)佛教在汉代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2)西亚的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欧洲的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2.精神文化交流3.特点: 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

23、地区和世界和平。 (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特点:(1)起源早,时间长。(2)线路多,覆盖面广。(3)重经济,互利互惠。(4)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5)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6)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朝贡体制逐渐形成认识。认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包容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了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总结:古代中国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课堂小结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名称由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物质和技术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