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制.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271823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85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合理编排,有效备考。 1. 课程标准及考纲解读课程标准及考纲解读 2.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3. 基础知识清单基础知识清单 4. 重难点精讲重难点精讲 5. 巩固与提升巩固与提升另配有(冲刺练)每讲训练及模拟试卷另配有(答案与解析) 艺考生朋友,我的特点就介绍到这了。来吧,及时拥抱我,大胆地走进我的空间,让我们携手走进大学校园。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2、特点。点。(2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 4)了解)了解“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海禁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的原因。【考纲要求和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在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制度改革进程的背景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在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制度改革进程的

3、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命题趋势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技术、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农业的地需要重点关注。命题趋势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技术、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农业的地位、整体表现等上面。位、整体表现等上面。手工业的发展:在全国高考出题形式上往往作为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出现。已考过手工业的发展:在全国高考出题形式上往往作为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出现。已考过南北经济的表现、经济结构的变动等,在复习中还需加强对手工业形态、主要手工行南北经济的表现、经济结构的变动等,在复习中还需加强对手工业形态、主要手工行业、手工业生产特征等的复习。业、手工业生产特征等的复习。商业的发展:本课是高考出题的高频区域。商业政策、货币、经济结

4、构和社会结商业的发展:本课是高考出题的高频区域。商业政策、货币、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历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等一直是出现高考试题的重点范围。构的变化、历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等一直是出现高考试题的重点范围。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和和“海禁海禁”政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政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商业政策的演变、对外贸易的表现、商业政策的演变、对外贸易的表现、“海禁海禁”和和“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等属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等属于出现高考试题的高频区域。于出现高考试题的高频区域。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1(2

5、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答案】B 【解析】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5江苏单科4)唐人

6、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

7、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

8、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A【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

9、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

10、,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

11、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例题】1(2014天津卷)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12、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以对待农业的态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释读文言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等信息表明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2(2015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文综24)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上农在描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

13、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成长【答案】【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

14、形成,故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国家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项错误。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3(2015浙江文综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

15、又有创新。)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答案】【答案】B 【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朝;政

16、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例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役”。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

17、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1)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2)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3)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者(4)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A、(1)(2)(3)(4) B、(1)(2)(3) C、(2)(3(4) D、(1)(3)(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历朝统治者鼓励生育、早婚,主要目的是增加农业劳动力,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4)中多子多福的观念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正确。答案:B二、古代的土地制度二、古代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18、)实质:名义上是国有土地所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质为贵族土地私有制。()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形式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形成三、小农经济的形

19、成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带有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和分散性,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小农经济的评价:()

20、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逐渐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四)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发展(四)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发展 1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1)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2)危害:造成大量自耕农失去

21、土地而破产,不仅影响)危害:造成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不仅影响国家税收而且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国家税收而且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统治者实行均田(北魏至唐)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统治者实行均田(北魏至唐中期)或限田,但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中期)或限田,但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2租佃关系的发展租佃关系的发展 (1)历史:战国出现,明清普及。)历史:战国出现,明清普及。 (2)作用:租佃制的普及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作用:租佃制的普及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从而推动了商品逐渐松驰,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22、从而推动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关系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例题:例题: (2014高考海南卷)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解析:注意把握材料信息:北魏时期政府按“户”缴纳赋税,之所以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主要的目的是增加户数,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本题正确答案选C 五、古代农业的特点五、古代农业的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

23、业为辅。 ()具有区域特征,基本形成南稻北粟、麦的格局。 (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例题】1(2013年高考全国卷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D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C项;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4、。故本题应选D 项。 2(2013年重庆高考2题)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

25、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3(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古文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

26、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 (粮食粮食) )与支出情况表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单位:钱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项项 目目数量数量备备 注注收入收入粮食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支出出赋赋田

27、租田租(上缴实物上缴实物)283同上同上算赋和口赋算赋和口赋(上缴上缴货币货币)406役役兵役和徭致兵役和徭致22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也可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也可上缴货币代役,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 常日 常开支开支食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据战国比例推算衣衣2732同上同上祭祀等仪式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以战国数据为参考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问题问题: :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额。(2分)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在一起夜

28、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成。(3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3分)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5分)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清单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解析:第(解析:第(1)问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支情况时应留意备注中关)问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支情况时应留意备注中关于徭役的说明,要分亲身服役和代役两种情况计算。第

29、(于徭役的说明,要分亲身服役和代役两种情况计算。第(2)问从第)问从第(1)问的计算结果看,无论哪一种情况农民都入不敷出;西汉农民)问的计算结果看,无论哪一种情况农民都入不敷出;西汉农民要想维持生计,就必须开源节流,把要想维持生计,就必须开源节流,把“耕耕”和和“织织”结合在一起。第结合在一起。第(3)问从赋税征收的情况来看,算税和口赋收的是货币,还可以以)问从赋税征收的情况来看,算税和口赋收的是货币,还可以以钱代役,这样就促使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从而促进了商业钱代役,这样就促使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从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的繁荣。第(4)问首先要明确汉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资本主

30、义萌芽)问首先要明确汉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雇佣关系的出现”,然后进一步解答。,然后进一步解答。答案:(答案:(l)计算村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计算村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分)分)含含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不含不含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8500-283-406-4918-2732-300=-139(2)农民入不敷出;衣着消费比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农民入不敷出;衣着消

31、费比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闲纺织;(3)从材料中得知,西汉的某些赋役必须上交货币,农民只有将产)从材料中得知,西汉的某些赋役必须上交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以纳税;农民将剩余产品投市场,也是商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以纳税;农民将剩余产品投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原因之一;业繁荣的原因之一;(4)此观点不成立。理由:)此观点不成立。理由: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而西汉时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而西汉时期的商业繁荣依然受限于重农抑商的国策下,发展程度有限,未能期的商业繁荣依然受限于重农抑商的国策下,发展程度有限,未能萌发出

32、资本主义的幼芽萌发出资本主义的幼芽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在手工也上要出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西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在手工也上要出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西汉时期依然是耕织结合,生产中未出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汉时期依然是耕织结合,生产中未出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是由于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是由于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总之,西汉商业繁荣并不能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总之,西汉商业繁荣并不能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工商食官工商食官”,由官府垄断,由官府

33、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并: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并存。存。(二)主要成就(二)主要成就1金属冶炼业金属冶炼业(1)冶铜技术)冶铜技术繁荣时间:商周(如司母戊鼎)繁荣时间:商周(如司母戊鼎) 领域: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少数用于农具。领域: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少数用于农具。(2)冶铁技术)冶铁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生铁和钢春秋晚期:已能制造生铁和钢魏晋南北朝:灌钢法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主要燃料:木炭主要燃料:木炭煤(汉代使用,北宋普及)煤(汉代使用,北宋普及)焦炭(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焦炭(南宋末开

34、始,明朝流行)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例题:例题:(2013武汉模拟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敢死的勇士死的勇士)也。也。” 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 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 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 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业必备之生产工具,故意思是铁器是农业必备之生产工具,故D正

35、确。正确。A项错在项错在“必须必须”,B项错在项错在“开始开始”,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答案: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答案:D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2制瓷业制瓷业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青瓷 南北朝:白瓷南北朝: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五大名窑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钧

36、窑、官窑):定窑、汝窑、哥窑、钧窑、官窑) 元朝:进入彩瓷时代,著名品种有青花瓷、釉里红元朝:进入彩瓷时代,著名品种有青花瓷、釉里红 明朝:五彩、斗彩明朝:五彩、斗彩 清朝:粉彩和珐琅彩清朝:粉彩和珐琅彩 3纺织业纺织业 (1)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汉)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获得丝国称号;汉唐时期丝绸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获得丝国称号;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唐代发明缂丝技术;明清时期,丝织外销数量激增;唐代发明缂丝技术;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业

37、中心。 (2)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手摇三锭纺车;江苏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明手摇三锭纺车;江苏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三)生产关系的变革(三)生产关系的变革 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征役制:征役制雇募制(唐宋)雇募制(唐宋) 2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产生)明朝产生 a.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地点:江南地

38、区地点:江南地区 c.部门:纺织部门部门:纺织部门 d.形式:形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本质特征:出现雇(本质特征:出现雇佣关系)佣关系) (2)清朝得以发展。表现为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清朝得以发展。表现为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增多;部门和地区扩大。更细;雇工数量增多;部门和地区扩大。 (3)发展缓慢的原因:)发展缓慢的原因: 政治上: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政治上: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上:统治者固定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经济上:统治者固定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位 ;农民遭受残酷的封

39、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工业品 ;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的扩大再生产 ;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限制手工业的发展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 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儒轻商观念的影响。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儒轻商观念的影响。 (4)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

40、发展的总趋势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b.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微弱的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四)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四)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2、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3、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部门不断增加,分

41、工越来越细。4、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例题:例题:1(2015江苏单科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42、。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昏。”诗中诗中“人家人家”“机杼彻黄昏机杼彻黄昏”是因为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答案】【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

43、原罗绮走中原”就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就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水乡水乡”是指盛泽而非水上是指盛泽而非水上集市,而且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集市,而且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项错误;是“罗绮罗绮”而而非纺织工非纺织工“走中原走中原”,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项错误;“尚利民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表明“勤织作勤织作”的原因,故的原因,故D项正确。项正确。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

44、代手工业的发展2(2014浙江卷浙江卷)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是“秦秦”的音变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

45、清最早用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秦”还是还是“瓷瓷”的信息的信息【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以【解析】本题以“瓷器瓷器”的音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甄的音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甄别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从别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从“China”到到“QinChina”说明瓷器在说明瓷器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要弄清楚瓷器具体的音译应该确定此音译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要弄清楚瓷器具体的音译应该确定此音译最早来源于最早来源于“秦秦”还是还是“瓷瓷”的信息,故本题选择的信息,故本题选择D项。项。A项考古挖项考古挖掘难度比较大,不容易实施,故排除

46、;掘难度比较大,不容易实施,故排除;B、C两项均不是获取第一手史两项均不是获取第一手史料的途径。料的途径。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清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2013年天津高考2题)“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关键信息:重要纺织原料、鼎足而三、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前提条件。元代中国的棉纺技术有了进一点的发展,棉在纺织的地位提高,正是因为棉纺技术的进步,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故

47、B项是前提条件,符合题意;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清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要的经济政策清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要的经济政策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和货币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和货币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2)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业主体,其中,著名商人)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业主体,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秦汉时期:

48、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4)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柜)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城市中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城市中“市市”“”“坊坊”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广州成为对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政府设市舶使进行管理。外贸易的港口,政府设市舶使进行管理。(5)宋元时期:纸币(交子)出现;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宋元时期:纸币(交子)

49、出现;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市”“”“坊坊”界限,商业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开封和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全国出现了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明镇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全国出现了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明镇为首的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城市中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海外贸易发达。(海为首的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城市中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6)明

50、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货币经济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闽商;工商业城市繁荣。据主导;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闽商;工商业城市繁荣。清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要的经济政策清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要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