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状况及对外经济关系.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271720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88 大小:50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经济状况及对外经济关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日本经济状况及对外经济关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经济状况及对外经济关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经济状况及对外经济关系.pptx(8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二 日本经济状况及对日本经济状况及对外经济关系外经济关系思考:n引起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是什么?n请查询日本“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相关资料,思考这种机构与泡沫经济的关系?n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美国有什么不同?n为什么90年代的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异?n日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本专题内容:n日本的泡沫经济及其原因n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及现状n日本式市场经济特征n日本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日本的泡沫经济1、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及崩溃的经过(1)泡沫经济的含义: 一个经济实体在一段时间内迅速繁荣,主要表现为资产的价格资产的价格偏离经济基本面和一般物价而急剧上升,象吹起的肥皂泡一

2、样。这种主要是由于经济投机经济投机活动而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n经济泡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均衡现象。n请思考: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之间的差别?经济泡沫泡沫经济任何经济体制环境下都可能出现;在特定环境下才可能出现;经济周期波动引起;人们在投资过程中会承认市场机制,因此价格上升使需求下跌。投机活动引起;人们在投资过程中不承认市场机制,价格上升需求也会上升。(2)泡沫经济的发生n时间:1986.1290年代初n表现:一个极端的资产价格变动的过程具体表现:A、股票价格狂涨。 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总市值占全球股市总值的比例:1986年16%,1989年42%。B、土地价格猛涨。1987

3、年,东京都的住宅用地价值已经明显大于全日本的GDP,1988年末上升为全日本GDP的1.4倍。90年,日本不动产总值为2000万亿日元,是全日本GNP的5倍C、企业设备投资的过度增加D、高级消费品也成为投资热门E、狂热的海外投资。 日本资金:JAPAN MONEY请思考:我国有些领域是否也出现泡沫经济?(3)泡沫经济的崩溃A、崩溃的导火线:紧缩的金融政策1989年5月开始的5次大幅度提高公定利率;紧缩的财政政策1991年制定的“地价税”B、1990年初开始出现破裂现象。股价:1990.1.4已经比89年底下跌。1990年一年跌去40%。1991年相对稳定,92年再次暴跌。地价:晚于股市下跌。9

4、0年下半年开始下跌。讨论: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2、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1)国内有大量的过剩资本n因为:A、7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市场对设备投资需求的减少:因为石油危机后,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性产业。B、长期以来,日本对外贸易连年顺差,积累了大量资本。(2)宽松的经济金融政策n背景: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升值。尤其是1985年广场协议以后,日元升值最突出。1985年9月,J¥:US$=240:1, 1987年12月,120.9:1n请思考: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有什么影响?日本政府会怎样做?n日元升值影响了日本的出口1986年日本的工业出现了负增长日本政府采取了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

5、财政金融政策刺激经济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刺激经济1987年日本又进入了经济繁荣之中刺激了投机刺激了投机n进一步思考日元升值的作用: 日元升值输入品价格降低批发物价降低价格紧缩效果内需增长消费者开支猛增经济泡沫沉淀化(3)金融自由化大环境也促使了泡沫经济的发生n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n内容:利率自由化和打破金融业内分工自由化重要的产物是一些“非银行的银行出现”(主要是住专)使银行资金有渠道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4)日本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殊性是泡沫经济发生的深层次原因n特殊之处:主银行制度、相互持股制度、政府的行政指导n银企关系:企业以土地或股票等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贷款

6、企业与银行之间密切的关系银行的命运与企业紧密相关银行业绩随企业繁荣而上升银行通过住专等也参与到投机之中n政府作用:政府的行政指导和扶持,在日本有银行不倒神话每个人对未来的期望非常高,风险意识大大降低综合泡沫经济的原因:大量过剩资本缺乏投资项目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金融自由化,资金有渠道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其他:土地神话、银行不倒神话泡沫经济深层原因: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请思考: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着土地神话?第二节、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及现状1、“失去的10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1)概况:90年代日本经济两个阶段:泡沫破灭97年;97年以后萧条的表现:A、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高。资料集中

7、.docB、企业利润下降、倒闭增加。90年代企业倒闭两次高潮:9193年,9798年C、私人设备投资大大减少讨论:日本长期萧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和90年代的美国有如此大的差别?2、日本长期萧条的原因(1)日本金融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阻碍了经济的恢复。(2)日本始终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3)经济结构问题阻碍了经济复苏。(1)日本金融问题阻碍了经济恢复n日本金融问题主要表现为:A、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企业不良资产B、银行业收益能力差,金融机构破产倒闭C、东京在国际金融中地位下降D、金融“空洞化”:金融资产和交易活动离开日本银行惜贷,企业难以消化不良资产和进行新的投资(2)始终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请思考

8、:可以从什么角度分析有效需求不足?A、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下降 股市和地价暴跌引起的财富效应;居民的预期不好B、私人设备投资、库存投资降低因为:不良债权银行惜贷;企业要消化不良自从;股市暴跌融资困难;投资效益降低。C、国际市场上竞争加剧,外需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十分有限。因此,只有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3)经济结构问题阻碍了经济复苏A、缺乏高技术和新产业群,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B、产业空洞化。请思考:为什么出现产业空洞化?日元升值,房地产价格高,人口老龄化、工资成本上升企业纷纷到国外设厂。3、日本经济现状(1)2003年,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请思考:从设备投资角度思考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

9、象的原因?(2)此次复苏的特点:有明有暗n亮点:A、设备投资明显扩大B、股市上扬C、不良债权的处理大有起色n还未解决的问题:A、通货紧缩压力依旧。B、居民消费低迷依旧:耐用消费品已经饱和,制约了消费,而且对未来预期不好,心理不安。C、失业问题继续恶化D、财政存在困境,压力很大。(3)复苏原因A、库存调整,过剩生产能力逐渐得到缓解B、出口扩大:国际形势有利C、不良债券、不良资产问题得到缓解思考:日本的复苏能持续吗?还是昙花一现?第三节、日本市场经济特征一、案例:住宅金融专门公司n泡沫经济中耀眼的花朵,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巨额不良债权。n请结合案例思考:使住专转向不动产融资的最大的背景

10、是什么?80年代中后期,住专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1、住专的设立及原因n大藏省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理事庭山庆一郎,向大藏省和银行界提出该设想。1971年6月,以三和银行为出资母体银行设立了第一家住宅金融专门公司日本住宅金融。住专设立的原因A、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是“鸽子笼”里的经济大国,对住宅融资有巨大的需求。B、日本城市银行对发展个人住宅贷款的热情不高。C、银行出资设立住专可以引入更多的资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通过扩大此方面的业务,完善母体银行的机能。D、大藏省对设立这种机构非常积极,因为这样可以成为其自上而下实施其行政命令的场所。住专数量及设立的时间n住专共8家n1971年6月、9月、10月分

11、别设立了三家n1972年7月n1975年12月n1976年6月设立了两家n1979年8月由农协系为中心设立了一家。n日本政府处理住专问题时,一般指的前7家。2、住专的含义n住宅金融专门公司,是由一些银行出资设立,住专本身不吸收存款,而是从各金融机构借款,再转而贷给用户,是一种“非银行的银行”。3、住专与不良债权的形成A、住专业务变形 向私人提供购建房贷款1980年以后,面向不动产的贷款日渐增加。 198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面向个人住宅融资(%)95.66751.739.131.524.121.421.6面向不动产业融资(%)4.43348.360.968.

12、575.978.678.4B、住专业务变形导致了在泡沫经济中向不动产大量融资,并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形成了大量不良债权。C、住专变化成大泡沫的原因原因一:“老子侵犯了儿子的地盘”由于资金找不到出路,母体银行抢占了住专本来的市场。原因二:住专是制度的空隙所在城市银行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业务,但可以通过住专进行不动产融资。原因三:住专的设置机制注定了其风险很大。大银行贷款住专贷款用户为了扩大业务,住专在其设立以后就一直以高出银行住宅融资利率的2%3%向银行借款。原因四:政府的政策诱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争相向住专融资,使住专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泡沫经济之中。1980年农协法,1983年贷款业规限法,1990年的

13、“不动产相关融资总量限制的通告”和“三业种(非银行的银行、不动产业、建筑业)限制”都把住专排除在限制之外。原因五:农林系金融机构的资金没有出路,只有向住专融资,成为了向住专融资的一个主力军。4、大藏省处理住专问题的办法n“拖字诀”n住专的不良债权状况贷 款数量(亿日元)不 良 债 权比率(%)1991年3月12420046500371992年3月12320018500151993年3月1210048300471994年3月11140060300541995年6月1072008130076n第一,制定整顿加强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计划。注意:对农林系金融机构的优待。n第二,划分不良债权,进行区别处理

14、。n第三,新设并充实部分相关机构的机能。思考:从住专的个案中,可以看出日本金融体制的什么特征?二、日本市场经济特征概述(1)、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政府的窗口指导 (2)、公司治理结构:主银行制、相互持股 (3)、企业经营方式的独特之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 三、金融制度的特征1、金融机构设置和管理非常复杂2、政府“护卫舰队”式的保护3、主银行制1、金融机构设置和管理非常复杂长期以来(1955年以后),人为地制造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藩篱。(1)金融体系联系我国的情况,思考:我国实行的是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是否和日本金融机构的设置有相似之处?现在是否应该做一些调整?中央

15、银行:日本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地方银行第二地方银行专业金融机构外汇金融机构长期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农林牧渔业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保险、证券、投资信托政府金融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10个公库和其他金融机构 即:日本的金融机构设置的特征是:n严格的分业经营 :长期金融和短期金融的分离、银行业和信托业的分离、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以及对中小企业金融的分离。n内外分离管理。 (2)这样划分的原因A、限制竞争,保护金融机构。历史影响:昭和金融恐慌的历史教训影响下。B、集中资金向重点产业倾斜,发展重点产业,以实现自己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目的。 满足50、60年代的高速发展。思考:

16、这种金融机构的设置对日本经济发展是否有作用?(3)金融自由化逐渐突破严格的分业A、金融自由化的时间:70年代中期以后B、经济环境的变化诱致金融自由化思考:当时日本经济环境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诱致金融自由化的发生?顺差和经济长期发展使资金过剩,使资金需求减少,资金的相对价格下降;用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要国债大量发行需要银行进入证券行业;国际上对日本金融制度的批判。C、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逐步取消银证分离、长短期分离的状态,利率自由化。D、金融自由化的导火线:国债的发行遇到了困难。思考:请查阅相关资料思考我国是否也需要打破分业的状态了?2、政府“护卫舰队”式的保护(1)政府保护主义形成的历史沿革

17、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向银行大量借款间接融资为主的方式出现超借和超贷政府保护,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金融机构的不破产(2)政府保护的后果:银行不倒神话政府处理不良债权的“拖字诀”(3)进入90年代后,政府保护不能再维持了。典型的案例: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长期信用银行的破产案例:长期信用银行 是一种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同时供应长期设备资金的专门银行。1998年被国有化了。3、主银行制n主银行制是日本金融制度的一种很独特的现象。主银行制是在企业与特定的银行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综合的交易关系,与企业形成这种关系的银行被称为主银行。n主银行制曾经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8、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资金过剩的影响,已经不再有很好四、日本企业经营的特征(一)、相互持股(二)、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一)、相互持股1、基本特征: A、日本大企业股东法人化现象十分明显股东法人化就是指各种法人(主要指企业法人) 取代自然人成为企业股份最主要的持有者 。B、 稳定股东的比例特别高。C、法人企业以集团的形式互相持有股份的现象十分突出。2、对日本企业经营的积极作用A、弱化了股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强化了企业经营者的独立地位。 日本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尽量不以所有者的身份和地位干预对方的经营,从而形成了一种充分保证经营者独立经营地位的均衡制约机制。 n请回忆:美国股东对经营者的干预

19、强还是弱?B、形成了以追求长远利益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目标请比较:美国的企业经营目标和日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C、 提高了企业留利水平,增强了企业资本积累能力请思考:为什么?D、日本大法人企业相互持股推动了企业集团的成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独特的企业间竞争关系。 法人相互持股的一种功能就是把分散的竞争、合作企业凝结成一个个比较密切的大企业集团系列 3、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的消极影响A、 法人大量持有其它公司的股份使一个企业的资产价值不仅受其自身经营情况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其它企业的牵连。B、扰乱了股价正常的形成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价对企业经营的制约作用。C、 法人相互持股限制了资本的国际

20、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公平贸易。D、 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弱化和企业招待费用膨胀。 日本几大证券交易所之一,山一证券公司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违法经营,公司有约为10亿日元的账外负债。 作业:n请第三组的同学准备:我国是否进入了需要进行混业经营的时候了。n全班同学思考:1、日本的终生雇佣制有什么好处?其存在的基础是什么?2、日本的传统和文化对日本经济体制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1、传统型日本企业的经营特征A、含义:终身雇佣指的是企业在劳动者达到预先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对其进行持续雇佣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明治维新后期。 年功序列制:是终身雇佣制的重要内容。根据从业人

21、员在本企业连续工作的年限来增加工资和提升职务。 企业工会制:是终身雇佣制的重要补充。企业内工会指的是按特定企业成立的工会制度。职工只要在企业工作就自动成为工会的会员,一旦退休或离职就失去会员资格。 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一方面给予员工安全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保持了员工的稳定性,员工成为企业人,员工依附企业,企业保护员工。经济危机时,企业不是裁员,而是降低工资,而员工宁愿接受低工资,也不愿另谋高就。 B、终身雇佣制对日本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形成所谓“命运共同体”,使员工能更好地为企业“效忠” ;实行终身雇佣制,企业可缓慢提高工资,保证廉价劳动力的供应;有利于稳定雇佣关系 。因此,终身雇佣制是日

22、本企业共同体的重要支柱 。讨论: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用工制度是否和日本有相似之处?既然该制度有其优点,为什么还要改革该制度?2、传统型日本企业的经营特征变革n企业营销利润的压力迫使日本企业对其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反思。 n日本经济低迷,就业压力及生活压力均大大增加,人们重又关注收入的增长,但增加收入的愿望,已不是建立在增加劳动强度的前提上,而是建立在能力主义能力主义的观念上。年青一代希望打破传统的资历主义分配原则,以能力的竞争赢得相应的报酬。五、反思日本的经济体制(一)、超稳定经济结构及其改变(二)、纯经济问题?(一)、超稳定经济结构及其改变1、超稳定经济结构n终身雇佣制 n企

23、业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之间相互持股 n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大企业与小企业组成系列企业或企业集团 n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主要是主银行制度 n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财界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的保护主义稳定的关系的目的和结果都是排斥竞争(2)这种结构的改变n背景:日本国际竞争力减弱, 并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受挫。“失去的十年”和与美国差距的拉大, 迫使日本决定对其经济进行全面的结构改革 。n政府干预需要逐步减少,n 主银行制度向商业化运作转变;n 法人相互持股比例缩小, 各企业的独立性增强;n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股东利益转变, 并推行会计标准国际化, 便于跨国并购; n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向劳动力市场化

24、和保障社会化转变。 (二)纯经济问题?n诺斯:在制度中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并决定了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路径依赖。n参见:日本的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pptn赖肖尔:要想了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就要把日本放在一个更大的文化区去了解,因为日本仅仅是这个文化区的一员。n思考:文化对经济究竟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第四节 日本对外经济关系长期以来,日本实行贸易立国,并且大力发展与欧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脱亚入欧。一、日本对外贸易(一)、长期以来日本的贸易立国和自由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与理念的变化(一)、长期以来日本的贸易立国和自由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始终奉行多

25、边多边无歧视贸易自由化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决不受制于次区域自由贸易组织。日本成为出口外向型发展模式支撑经济起飞的范例。(二)、对外贸易理念与政策的变化1、经济环境的变化(1)、世界区域经济日渐兴盛。(2)、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服务贸易的竞争逐渐取代了商品贸易占据了主导地位。2、日本对外贸易理念和政策变化(1)、提倡地区合作。 日本官产学界受区域经济兴盛的影响,特别是99 年以后,观念上和行动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A、提出世界经济进入了地区合作的时代。B、突出强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没有违反而是符合GATT条文协定的内容的。C、实行了地区主义政策。可考虑的对象国,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

26、其他东盟国家,北美有墨西哥,南美有南部共同市场国家,也考虑同欧盟建立新型关系。(2)振兴服务贸易,探索双边贸易n日本的服务贸易,特别是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受到政府保护、缺乏国际竞争力。日本的做法是:A、进行金融改革,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影响力。B、积极探索双边自由贸易。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脱欧返亚(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变化的原因(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变化的原因(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特点(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特点(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变(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变化的原因化的原因1、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迫使日本加大对亚洲的直接投资。2

27、、亚洲各国的发展,政策开放,为日本的直接投资提供了条件。3、日本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分工体系,必然加大对东亚各国投资力度。4、日本对欧美投资收益恶化,使日本采取了“脱欧返亚”政策。2、日本对华投资的新特点(1)投资动机出现多元化趋势。80年代考虑比较成本、占有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多元化,90年代对华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占据中国市场。(2)投资主体集团化,方式多样化。合资、合作、独资增加了控股、并购等方式。(3)投资结构全面升级,投资地域向内地扩展。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4)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水平不断提高,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作业:n请第四组的同学思考:n企业应该阻止员工的流动还是任由员工流动?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