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271550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15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新经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美国新经济.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新经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新经济.pptx(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什么是新经济 二、新经济的出现 三、新经济形成原因 四、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五、美国新经济崛起的制度因素 六、新经济与创新 七、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八、美国新经济前景展望 九、美国新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一、什么是新经济 所谓新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化为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大市场相结合的经济。 “新经济”是美国人在分析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时首先提出来的新名词。 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 第一,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低谷,持续增长,已经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记录,并且在一观有条件下,无法预测目前美国经济的这一轮增长将在何时结束。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出现了难以预测

2、的超长增长的新经济周期。第二,美国经济目前的这一轮增长还具有高增长率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同时并存的新特征。第三,美国经济目前的这一轮增长与美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例如,美国的信息产业在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就业人数大量增加、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和产品功能大量增加。 美国经济出现这些新现象,是过去的经济理论难以解释清楚的,甚至是与过去的经济理论相反的,所以一些美国人提出了新经济概念,并且逐步在全世界流行。目前国际上对目前国际上对“新经济新经济”的解释,的解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第一种,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第二种,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

3、 这两种说法,都是把“新经济”解释为一个时代的概念。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在21世纪全球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或两个小的时代:21世纪上半叶是信息经济时代,下半叶是生物经济时代。二者都从属于知识经济时代,只是在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主导技术、主导产业有所不同而已。 第三种,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的经济”或“经济全球化”。 这是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的说法。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新经济指的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 第四种,“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它的对立面是“传统产业群”(即所谓“旧经济”)。 持这种观点者人数较多,国

4、际国内的一些企业界人士多持此种观点。他们把“新经济”解释为一个产业概念,用以形容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而与旧有的传统产业相区别。 第五种,“新经济”是一种以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一高两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或经济模式。 这是美国商业周刊在1996年12月提出“新经济”概念时的原意。由于它是始立论者的原意,因此要多作一些剖析。 幻想:幻想:大家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它从1991年3月至2000年6月,共持续了9年零4个月。 它比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另一个繁荣期(8年零10个月)还要长一些,而且是一种“一高两低”式的繁荣。 美国商业周刊在1

5、996年为这种繁荣现象所鼓舞,认为这是美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种新模式,故称之为“新经济”。 “新经济”概念出笼后,在一段时间里,曾有少数美国学者产生了一种幻想,认为美国也许能够从此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的支配,而长期繁荣下去。 幻想破灭:从2000年7月起,美国经济从繁荣景气中跌落了下来,一步步跌入低谷。2000年第三季度,经济仅增长2.2%,第四季度仅增长1.0%。这已不是什么“高增长”,而是典型的低增长了。从2001年3月起,美国经济更进一步陷入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状态,2001年第二季度仅增长0.2%,第三季度为负增长。 2001年以来,美国失业率

6、逐月上升,“9.11”事件后加快了上升速度,至2001年12月份,已升至5.8%。这已不再是什么“低失业”,而是较高的失业率了,并且正在向失业率的警戒线靠近(按:国际公认的失业率警戒线是6%,当失业率超过6%时,就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就是说,美国长达9年零个月的“高增长、低失业”的繁荣期已经结束了,转入了“负增长、高失业的衰退期,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再次降临到了美国的大地上,所谓“新经济”、“新模式”已经结束了。 客观事实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经济周期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第六种,“新经济实际上从来没有开始过,它只是 一段不合理的繁荣期。” 这是英国学者蒂姆康登的看法

7、。英国首相布莱尔说得更爽快些,他在2001年9月11日的一次谈话中说:“我的论点很简单,那就是没有所谓新经济。” 第七种,“新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泡沫经济。”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的看法。这两种看法都是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的。他们或者是不承认“新经济”的存在,或者是认为“新经济”并不新,无非是一种泡沫经济而已。这两种看法,前几年是不大被人们重视的,然而客观事实却证明了他们言之有理。二、新经济的出现 从实际情况看,新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具有必然性。 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严重困境。 一方面,石油价格暴涨使严重依赖物质资本投入的美国经济难以为继,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

8、失灵更使美国经济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滞胀特征。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迅速下降,特别是美国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明显的劣势地位。这种状况迫使美国进行深刻的反省,既寻找自身的原因,又虚心向外国特别是向日本学习,同时大胆地实现理论、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创新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特别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 政府强调企业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强调员工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说持续的经济滞胀是迫使美国进行创新的最大压力,那么充分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就是美国进行创新的最大动力; 二是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并且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科技创新。 企业

9、特别重视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加快技术升级的过程,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 研究型大学创造各种条件,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特别重视具有产业化运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许许多多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成果的“知识家”成为科技创业型企业的创业者,或者是富有冒险精神的新型资本家;大量的风险资本源源不断地投人到科技创业型企业,甚至政府也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十分积极地孵化科技创业型企业。 因此可以说,美国的新经济是在过去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制度、政策、技术等面临极其严重的发展危机,通过各种性质和各种形式的创新,逐步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并且在事实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三、新经济形成原因 (一

10、)新科技革命的影响 新科技革命是“新经济”产生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有创见性的技术革新是经济进步的动力。 理论界有许多人从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着手,认为在工业时代的资金(风险资本)、场所(证券市场)和需求(新时代期待)的基础上,规范的、成熟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以信息技术、通迅技术革新为纽带和先锋,成功的掀起了包括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发表的数字经济2000度报告中指出:1995年1999年美国实际GDP的30%来自科技革新(IT产业)。 此外,新加坡、韩国等国认为势必要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积极提倡科技兴国,努力实现向“新经济”的转轨。 (二)周

11、期概念的推波助澜 关于“新经济”周期说的观点不一。有人持“经济周期消失论”,如英国经济学家艾伦赛李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新世界”,“它不再是一种周期现象,这是彻底变革的结果”;有的人坚持“周期缓和说”,如伯克利大学教授史蒂文韦伯认为“生产和消费全球化环境下出现的就业和财政上的变化,减少了发达国家的不稳定”,“世界不同地区生产布局和更大的贸易自由也使用权经济更稳定,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不再存在”;也有“长周期证据不足说”,如克鲁格曼、伯特奈罗、杰勒德贝克在金融时报中认为90年代美国的经济奇迹只能用通货膨胀间隔更长、失业不高来解释。 总之,周期说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约定和塑造了“新经济”的内

12、涵和模式,周期性是任何形式经济的一般内在规定性,离开周期理论,“新经济”就会失去它合理存在的理论根基。 (三)知识经济的作用 “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知识正在逐步成为取代资本和其他要素的软资源。 “新经济”的核心必然是由生产实体产品的经济转移到奠基于知识的生产和运用的经济,知识即脑力运转时间而非机器运转时间实现了非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 以微软勃兴为标志的知识经济使经济社会进人了生产、消费的新时代。同时也体现在运用知识对传统经济模板的革新,促成产业结构的“软化”和进一步升级换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实现了经济的知识化着陆。 总之,以知识为根本动力的“新经济”将产生全新的企业模式和

13、创造价值过程,进而导致发展一种新的知识化工作定义,经济将由此步入新的发展层次和持久繁盛的增长循环。 (四)“二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 虽然有很多人不承认现在己经进人了互联网时代,但无可否认,互联网所导致的信息渗透已浸人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改写了经济社会运行的部分规则,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经济运行程度更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为了获取利润,世界市场和各个国家的经济行为主体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信息渠道建设,这也是新经济所体现的一个鲜明特点。 这也是美国、日本等国学者普遍提倡的观点,即“新经济”源于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 美国学者马丁卡诺伊认为“信息革命是新

14、兴体系的物质基础,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成为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多数学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新经济”成长的基因,它使“新经济”中的技术因素大大突出。 从市场、企业等因素来看,20世纪资本主义正趋瓦解和再创造,企业与传统资本主义在层次、概念上更倾向于建立世界标准化的企业新模式,全球市场体系趋于建立。 (五)结构性变化导致经济本身形式和内在机制的变化 “新经济”实质是一种结构变化。 格林斯潘认为“我们的经济得益于生产率的结构性提高”。 日本学者认为日、美、欧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新经济”的结构转变,其中资金、技术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结构性变化包括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的上升,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下降等因

15、素都促成了“新经济”的出现。 “新经济”也是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结构性融合的特殊现象,经济领域中的消费、通讯和娱乐都发生了连锁反应,构成了经济过程的整体互动和变革。 四、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一高两低”现象 “一高”即经济的高增长率,“两低”即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美国经济在走出20世纪90年代初的衰退后经历了两年多的蹒跚复苏,1993年以后开始真正的扩展。1995年以后,经济的扩展势头越来越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连续超过4%的高速增长,同时失业率却持续走低。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低失业率并没有带来高通货膨胀。 (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高实际GDP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

16、的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支撑力就是生产率的加速增长。 新经济的知识基础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 1995年以后,美国的生产率加速增长,19952000年平均增长3%。 (三)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和私人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经济增长强劲和就业率的提高,个人实际收入也逐步增长。私人固定资本支出是推动GDP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美国90年

17、代的“新经济”概括地说是信息化、全球化的产物,但是政府政策在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不是由政府事先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了,但是政府在为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创造必要的政策与制度条件方面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 五、美国新经济崛起的制度因素 过去人们一般将技术创新视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而往往忽略制度演化及制度创新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一种内在变量,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新增长理论也十分重视经济增长中制度的作用。认为

18、商业周期还有另外一个基本过程即发明创新的过程,敦促政府必须实行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发明创新的政策。 从实践看,美国政府在制度供给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新经济产生与发展营造了适宜的制度环境。 1政府进行规制改革。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福特政府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规制改革,其核心是放松、减少或改革、取消原有的制度安排。这一政策盛行于里根政府,延续和强化于克林顿执政时期。 如先后放松对铁路、卡车、航空运输、钢铁工业大气污染达标,国产原油价格、利率、银行业和农业等方面的规制。规制改革的目标是取消或降低进入和退出壁垒、强化市场功能,以利于竞争、消除部门垄断。 从总体上看,规制改革的主导面是

19、积极的,它强化了市场力量在市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2宏观经济政策的创新。首先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配合安排。 国会对政府支出的限制和1993年的行政削减赤字法有效地控制了政府的支出,联邦财政从巨额赤字变为大量盈余。 相对宽松的财政状况使得联储可以实行较为灵活的货币政策。其次,联储货币政策的形成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做决策时,不仅使用联储绿皮书的历史资料,而且利用联储银行对所辖地区发展的实时信息。这被一些学者称作是“实时估计”,并成为有关学者研究和理解经济运行与决策者怎样做决策的政策分析方法。 3.企业制度的变革。 美国企业制度的变革主要指公司的所有权制度,即

20、产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 机构投资者的崛起,使美国大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机构投资者成为大公司的重要产权主体。 产权制度的创新还包括越来越普遍实行的经理和雇员股票期权制,这一制度使企业产权分割,即部分产权分割给经营者和劳动者。 美国企业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它强化了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社会经济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4鼓励创新的竞争政策,促进技术创新。 美国政府认为,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创新对美国经济长期业绩至关重要,真正的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创新,促动新思想、新产品和新程序稳定涌现。 鼓励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竞争政策的首要目标,这是美国竞争政策的重

21、大转折,标志着政府规制的理念和目标发生了具有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变化。 克林顿政府在上任之初即制定了产业科技政策,促进竞争,鼓励投资,加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实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同时,联邦政府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从直接和间接的两种途径支持创新。前者指政府的直接投从直接和间接的两种途径支持创新。前者指政府的直接投资,后者是指政府通过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来扶持鼓励创资,后者是指政府通过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来扶持鼓励创新。新。 联邦政府还与私营部门达成了实施有利于双方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并建立了联邦研究机构向私营部门的技术转移机制。这一机制收到显著效果。 政府也支持

22、私营企业在应用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大学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护。 克林顿政府的产业科技政策首开美国产业政策之先河,是美国经济转型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有效实施为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提供了激励和制度结构。 5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变迁。 近20年来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择业观念、雇佣关系和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发展的高技能和低技能移民填补了劳动力的短缺。 就业观念与雇佣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主择业观念与网络技术结合推动了人力资本交易所的出现,成为新经济的人才后备军。 企业实行了多种就业报酬模式,除了固定收入的工资以外,奖金或津贴采用股票期权形式(包

23、括经理股票期权和雇员股票期权)或其他与利润相联系的形式。 股票期权成为激励经理人员和一般雇员强化所有者、主人翁观念的一种新的分配形式。 总之,各领域、各层次的制度创新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满足了技术创新的制度需求,解放了技术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人和资金。 宽松的、充满竞争又充满机会的环境为人们发挥最大潜能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一种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社会机制。同时,各类制度安排又为发明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传播创造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创新-应用再创新再应用,成了劳动生产率和新经济持续发展不尽的源泉。 六、新经济与创新 不断的创新是新经济的生长基础,新经济的生长又大大加快了创新过程,因此,新经济与

24、创新是互为因果的。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对新经济来说,最重要的创新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新经济与科技创新 从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关系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过程。 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说,它们对科技创新的具体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所处的阶段越高,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就越高;所达到的水平越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 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经济之所以能够使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同时并存的新趋势,技术上的原因就在于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新经济迅速生长的坚实基础,并且新经济正是凭借不

25、断创新的科技改变着美国经济。 第一,从总体上看,现在美国经济的增第一,从总体上看,现在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长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例如,美国经济的增加值,在20世纪50年代,80%左右来自物质资本要素的投入,只有20%左右来自科技创新要素的贡献。 现在则完全相反,即80%左右来自科技创新要素的贡献,20%左右来自物质资本要素的投人。 第二,从具体产业看,新经济的产业相对于老经济的产业而言,科技创新更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大。 例如,现在美国的微型芯片大致在18个月内,功能增加1倍,价格下降一半。 又如,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发表的2000年数字经济显示,1995年以来,美国经

26、济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惠于信息产业。一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约30%来自信息产业,并且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产业。二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平均提高2.8%,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信息产业。 第三,科技创新使报酬递增在新经济中成为现实。 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具有越来越快的特征,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属于知识资本的运用,并且知识资本的运用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殊性质,这就使经济增长与报酬递增能够并存于新经济之中。 特别注意: 分析新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必须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产业、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的研究。 (二)新经济与制度创新 新经济所高度依赖的科技

27、创新,是具有极大市场风险和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这种科技创新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作保证。 第一,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创业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新经济象征的微软、思科等公司,它们在创业过程中,都对资金支持提出过制度创新方面的要求。 这是因为,在创业阶段,微软的软件和思科的网络系统开发虽然都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但是也都存在着极大的市场风险,也正是因为存在的市场风险极大,它们不具备申请商业银行贷款的条件。 因此,它们只能依靠敢于承担并且愿意承担巨大市场风险的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资金的大量涌现及其敢于向具有极大风险的科技开发型企业投资的事实表明,

28、风险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虽然都追求回报,但它们追求回报的前提正好相反:风险投资以存在高风险为前提,商业银行贷款则以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为前提。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反差的存在并不是由个人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制度决定的,因为商业银行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银行不能从事高风险的贷款,特别是不能从事不符合抵押要求的高风险贷款。因此,涌现大量的以科技创业型企业为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资金,是新经济生长的一个内在要求。 第二,建立新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积极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企业的特长。 一般地说,新经济所高度依赖的科技创新往往是不成熟的,并且这种不成熟既表现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方面,也表现在市场

29、需求的方面。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科技创新如果由小科技创业型企业承担,而不是由成熟大企业承担,是更加符合实际的,也是更加合理的。 这是因为,成熟大企业虽然具有资金多、研究水平高等优越条件,但是成熟大企业自身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更适合于从事比较成熟的科技创新和市场风险比较小的科技创新,而不适合于从事以自身的生死存亡为代价的高风险科技创新。 而小科技创业型企业的特定性质则使它可以不顾任何风险,从事它所认为值得的高风险科技创新,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小科技创业型企业与成熟大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理分工产生了很好的结果。 一是年年涌现出成千上万的非常活跃的小科技创业型企业,从而使种种科技创新

30、成为事实。 二是成熟大企业十分愿意购买小科技创业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甚至是直接收购具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小科技创业型企业,从而使种种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三是部分小科技创业型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型大企业。 四是部分小科技创业型企业的主要科研人员演变为有影响的企业家。 七、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科技创新使新经济在更大的程度上突破了国界的限制,成为最开放的国际经济。 这种开放性质必然使新经济对国际经济规则提出制度创新的要求,主要是实行经济全球化,即要求更加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甚至要求取消各国经济之间各种性质和各种形式的保护,真正建立全球意义上的开放市场。 事实上,经济发展的过程

31、是经济活动越来越社会化的过程,而经济活动最大范围的社会化就是经济全球化。美国新经济的形成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分析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重点,应该确认以下几点: 一是只有发展新经济,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潮流。 二是新经济有新的“游戏规则”,并且这种“游戏规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特别是由在发展新经济道路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个别国家制定的。 三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新经济,才有可能真正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八、美国新经济前景展望(一)形成泡沫危机 从某种程度上讲,“新经济”只是一种思想倾向,是人们对于现存的经济

32、现象的一个别称,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中小企业加强创新、以及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必然反映。 换句话讲,“新经济”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形态而存在的,那种认为“新经济”是完全独立于传统经济的新现象的看法,实际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偶然的经济扩张的夸大,是缺少足够理论支持的。 对于“新经济”,理论界也一直存在较强的疑虑。 英国的蒂姆康登认为:“新经济”实际从未有过,至于美国的持续增长,他认为这只是一段不合理的“集信号和泡沫于一身”的繁荣期,“新经济”并不存在。 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认为:华尔街股市的过高势必产生泡沫风险。 罗伯特阿登认为:美国“新经济”中生产率提高只存在于计算机领域,而

33、计算机产业产值只占2%,并且其发展将会伴随网络的崩溃而毁于一旦,“新经济”有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覆辙的危险。 因此,所谓的“新经济”只不过是泡沫经济的代名词而已,若人类由于经济一时繁荣而失去较为客观、理性的判断,最终导致人类社会中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 (二)未来定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新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和新变化,实现了经济的超长增长; 另一方面“新经济”缺乏充分的经验论证和理论推理。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经济”并非就是知识经济,特别是随着美国经济在本世纪初保持了持续低迷状态的情况下,“新经济”是否能够长期存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甚至于“新经济”龙头一美国经济典型增长也可能只

34、是周期性扩张的特殊现象,其前景并不明朗; 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外溢效应对生产率的影响远未超出“要素性”作用的限制,可以将高科技的特殊作用看作为经济的内在要素和动力,这种单一要素的作用毕竟十分有限,无法获得全面支持。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知道“新经济”欲向何处,它正处于从未经历过的空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运行本质和动力,更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他的未来。 总之,“新经济”是对旧经济理论理解的新阶段,一切都体现出了其神秘性和不可预知性的特点,其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充分解释和说明。 (三)带动和修正世界经济的运行轨迹 美国财政部长(布什政府)认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强劲增长将有助于美国缩小巨额贸易逆差

35、,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国际贸易的进步和趋于良性化。 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正经历本世纪初以来没有过的生产率革命,这次革命远远有别于以往历次科技革命。 这一模式直接简化了经济的流通渠道,精简了经济运行中的多余环节,使生产一消费这种方式成为经济的一般性特征。 “新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其活力势不可挡。 因此,21世纪将是“新经济”的世纪。如果低通货膨胀和预算平衡可使经济保持繁荣,那么这样的政策选择必将影响到经济的长远发展,可以成为以后经济进步的宝贵财富。 九、美国新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政府必须提供适合新经济生长的制度保证。第一,政府必须提供适合新经济生长的制度保证。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36、,中国特定的国情在根本上决定了政府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因此,中国发展新经济的首要工作是政府必须提供适合新经济生长的制度保证。 一是建立真正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制度,支撑新经济的是科技创新,但是科技创新不会自发地产生新经济。 美国和前苏联都是世界上的超级科技大国,都拥有许多对新经济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创新,如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但美国的科技创新直接导致了新经济的生长,而前苏联的科技创新却没有催生出新经济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具有真正开放的竞争性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还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因此建立真正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是率先建成既

37、符合中国现状又有利于新经济生长的部分制度。 按照中国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规划,中国要到2010年才能基本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必须有针对性地把率先建成既符合中国现状又有利于新经济生长的部分制度,作为中国发展新经济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工作。 例如,率先建成政府、企业、大学、科学院、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推动的一体化科技创新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新经济概念形成之前,中国已经接受了产学研相结合,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事实上产学研不具备结合的条件。 现在我们是从发展新经济的角度提出政府、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与企业、大学、科学院相互推动,这在实践方面既有美国的成功经验,又是中国当前的迫

38、切需要。 例如,政府现在仍然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如果政府不进行制度创新,其它的创新是难以进行的; 又如,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支持,并且这种资金支持主要是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方面的资金支持。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说政府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只适用于中国现状,而不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之后的中国。 第二,企业必须顺应新经济的发展潮流,通过学习和创新提高竞争力。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根本无法与美国的企业相比,因此在对创新的具体内容的理解或安排方面,与美国的企业相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区别,这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中国现有的企业来说,更加现实也更加合理的选择

39、,首先是学习,其次是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 也就是说,结合它们自身的实际,学习世界上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然后有所创新。我们认为,外资特别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进人中国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创新,从而有利于中国加快新经济的生长过程。 第三,主要的大学和科学院必须把为科技创新服务作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首先,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主要的大学和科学院能否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主要的大学和科学院既能够向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成果,也能够直接创办多种多样的科技型企业。 第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我国产业仍以农业、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信息

40、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 马歇尔勒纳条件证明:由于国际市场对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不仅无助于改善出口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会使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更加恶化。初级产品的出口国也无法通过调整汇率,使货币贬值来实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标。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还要提高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步伐。 第五、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宏观调控目标 美国政府积极果断地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在良性轨道上运行,说明政府对经济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 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来实施。 我国

41、财政货币政策不仅要调控宏观总量,而且要使微观经济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创造市场,通过对科研开发创新活动的引导、投入,鼓励竞争,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培养并吸纳人才 从美国“新经济”成功的经验来看,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美国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对人才的培养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国应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发展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推行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加强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结合。 此外,还应采用多种措施稳定和吸引人才。大力提倡技术创新、充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政府要增加教育科研经费,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创办高科技园区,加快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和应用的步伐,逐步提高科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