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_0.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58724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读后感_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德经读后感_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读后感_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后感_0.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不仅每个人发了本道德经,还请了教授前来举行讲座。忙里偷闲,我把道德经读了一遍,感受一下老子的风采,也领悟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着作。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后来成为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鲁迅曾经说过: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

2、生真谛。林语堂也曾对道德经大加赞赏,他说: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道德经第一章就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的大概含义是: 道 是可以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道的名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用的那类名。 无 是天地的本始; 有 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坚持从 无 的角度考察 道 ,想要以此来认识它的与众不同;坚持从 有

3、 的角度考察 道 ,想要以此来认识它的作用之广大。 无 和 有 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不同刻画,将 无 和 有 统称为 玄 ,一个 玄 再加上一个 玄 ,就是一切奥妙的总出处。这一章说明大道玄妙的特性,告诉人们怎样去认识大道。在老子看来, 道 是不能够用语言确切表述的,但它又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道 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它深远而又深远,是万物所从出的地方。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但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 经书 ,成为宗教。其中的意味也不言而喻。 教以 道 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 道 而派生,即所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4、三,三生万物 ,社会人生都应法 道 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 天 、 地 、 人 、 鬼 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

5、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 道 的教理,既中庸之道。道教的思想基础是老子和庄子在当时条件下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并存的现象,有些思想现在看来有点无稽之谈的感觉,但在当时条件下,正由于这种无稽之谈的联想的解释中产生了理论宇宙无极与太极玄学秘籍的大门。也就是说揭开宇宙的奥秘。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只有一个宇宙的道理。这就是 道生一 的一个理念, 存 和 亡 是 一生二 的一个理念,存是万物的基本意义,亡却是万物的最终结局。因而迫生出 二生三 的理念,万物为生存而奋斗,在奋斗产生矛盾,在矛

6、盾中产生新物质,这就是 三生万物 的理念。这就是潜藏于古代宗教中的哲学思想。 而关于宇宙万物的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的形上与形下问题,以西洋哲学的治学习惯来说,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来源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假定宇宙万物确是从本无中而生出万有万类。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莫大的问题。以宗教神学的立论,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在佛学中,既不承认神我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一情绪化的权威主宰所能左右;可是又不否认形而下神我的存在。只说 因中有果,果即为因 的因果互变,万有的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因缘和合,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因

7、此,与老子的有、无互为因果论,恰恰相近。所以后来佛学输入中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了。 这个有无互为生灭的观念,从周末而到现代,几千年来,一直成为中国文化中普遍平民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代的文学诗词或学术史上,到处可见,尤其明、清以后有名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红楼梦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与有名的梦游太虚幻境,以及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下反骂贾宝玉: 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低他人 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乎俯拾皆是。难怪后人有强调红楼梦是一部道书。甚至赶上现代的时髦,又说是一部禅学了!而第一章的 有、无 与 有名、无

8、名 问题告一段落。跟着而来的,便是 常无、常有 的附带问题。我们既已认可首章的 无 与 有 两个字各自标成一句,构成一个观念。当然文从字顺,下面句读,也使承认是 常无 与 常有 ,而不照一般传习,读成 常无欲 与 常有欲 了。不过,以一般从事学习修道或专讲修心养性之道的立场来讲,认定 常无欲 与 常有欲 的句读才是对的。那也不错,反正增增减减,都在寻章摘句之间玩弄文字的把戏,如以老子看来,应当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了! 前面已经说到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万物万有的来源。因此,他跟着就说: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 故 字,当然便是文章句法的介词,也就是现代语文惯用的 所以 的

9、意思。老子这句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 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 有 而终归于本来 无 的边际。 徼 字,就是边际的意思。 老子道德经五千字,古今中外解释者逾七百余种,然释意离题万里者自不必说,想找到能用现代人思维来诠释,而抛却 道 、 规律 、 奥妙 之类语言者,却是难事。 正如卢川芳郎所说:道德经这本书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同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法。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知识的海洋中,在老子的带领下,我将继续前行。道德经读后感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