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_以歌曲_华阴老腔一声喊_为例_王新乐.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2573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_以歌曲_华阴老腔一声喊_为例_王新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_以歌曲_华阴老腔一声喊_为例_王新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_以歌曲_华阴老腔一声喊_为例_王新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_以歌曲_华阴老腔一声喊_为例_王新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0 礞班走 文化传播研宄 XINWEN AIHAOZHE (2016-8) 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为例 王新乐 【摘要】猴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了人们和各新闻媒介的广 泛关注。通过对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火爆原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民 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分析,探寻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 文化的影响,旨在为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 D01:10.16017/ki.xwahz.2016.08.016一、 引爆各种媒介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 2016年

2、2月 7日,猴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由朝 华作词、刘洲作曲,国内摇滚新生力军的代表、实力 派唱将谭维维和陕西渭南华阴老腔保护中心的老艺 人们演唱的具有民谣 +摇滚风格的歌曲华阴老腔一 声喊,将老腔艺术与摇滚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了一 起,不仅完成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摇滚乐相结合 的壮举,引领了民族民间音乐与摇滚乐相结合的新 时代音乐潮流,而且他们具有创意性的表演让正在 感受新年快乐气氛的全国人民耳目一新 。一 夜之间 华阴老腔一声喊火遍祖国大江南北,迅速占领了 央视网、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艺术报 、凤凰网 等各大媒介的重要位置,并且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 关注和赞誉。 位于黄河、洛河、渭河交汇处的华阴市

3、双泉村是 华阴老腔的发祥地,华阴老腔从西汉流传至今已有 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2006年 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阴老 腔的声腔具有开放、高亢刚直、兼容并包、豪迈的特 点;落音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唱众和的拖 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乐器既有弹拨乐器月琴, 打击乐器梆子、风铃甚至板凳,又有拉弦乐器板胡、 低音二胡。华阴老腔从 2001年走出双泉村开始,已 走遍全国各地,并远赴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 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赢得巨大赞誉。 2016年华阴 老腔实现了多年来的 “ 春晚梦 ” ,春晚过后的 2月 15 日,华阴市拿出30万元重奖 “ 华阴

4、老腔 ” ,意在改善 老腔艺人们的生活,同时为今后举办传承培训班、培 养新人、编排新剧目、筹建非遗博物馆等方面奠定基 础,也对以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开发老腔演艺产 业,发展华阴全域旅游起到推动作用。 1 二、新媒体促成华阴老腔一声喊火爆 新媒体不仅仅是媒介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正在颠 覆和改造旧有文化,发展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文化。 2近 年来,华阴老腔在新媒体上的曝光率并不低,尤其是 2012年 2月 9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的 “ 新春 走基层 ” 系列报道中曾对华阴老腔进行过专题展示, 题为老腔新声,介绍了华阴老腔从皮影戏的幕后 走到台前的过程和老腔艺人对它的热爱与传承,短 片播出后,央视网、

5、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相继 转播。2014年 1月 31日,华阴老腔又一次登上新闻 联播的 “ 新春走基层 ” 系列报道,题为咱们村里的 新鲜事: “ 老腔 ” 艺人的春晚梦,介绍了华阴老腔与 马年春晚失之交臂的过程,并对老腔融入流行元素 的开放式表演进行了介 绍,短片播出后,央视网、新 浪网、凤凰视频等先后转播。 2015年 12月 5日,由谭维维、路树军、陈忠实共 同作词,刘洲作曲,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在上海东 方卫视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国之星共同演唱的具有 民谣 +摇滚风格的歌曲给你一点颜色震撼全场。在 中国之星的舞台上,推荐人崔健把给你一点颜 色称为 “ 教科书级的、民谣音乐与摇滚乐结合

6、的最 佳典范 ” 。播放当天在微信、微博迅速刷屏,并且爆红 央视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在不到一 周的时间,网上 点击量达到千万次。给你一点颜 色歌词部分采用中国民间歌谣的风格,不仅亲切, 而且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歌曲开始的喊唱部分来自 陈忠实创作的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 “ 他大舅他 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 歌词的前 八句来自路树军创作的关中古歌: “ 女娲娘娘补了 天,剩块石头成华山,鸟儿背着太阳飞,东边飞到西 那边。天空和大地做了伴,鸟儿围着那太阳转,华山文化 i播 研究 (2016-8) XINWEN AIHAOZHE 和黄河做了伴,田里的谷子笑弯腰。 ” 由

7、谭维维创作 的第一段歌词用问句的方式直击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和不法分子为了既得利益对动物的残害: “ 为什么雪 山成了黑色,为什么犀牛没有了角,为什么大象没有 了牙,为什么鲨鱼没有了鳍,为什么鸟儿没有了翅 膀? ” 第二段直击当前现实生活中和人民生活息息相 关的雾霾问题: “ 为什么沙漠没有绿洲,为什么星星 不再闪烁,为什么花儿不再开了,为什么世界没有了 颜色? ” 一声声的问话正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呐 喊。歌词最后意在号召人们爱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 活环境,点明主题: “ 为什么我们知道结果,为什么我 们还在挥霍,我们需要停下脚步,该还世界一点颜 色。 ” 这种将具有民间歌谣性质的歌词和具有现

8、实精 神的歌词相结合,是对民间艺术的传 承和创新,赋予 了作品新的灵魂,使作品撼动人心。 由于给你一点颜色良好的媒体效应,仍然采 用刘洲创作的给你一点颜色的旋律,歌词的内容 由朝华进行了重新创作,谭维维和陕西渭南华阴老 腔保护中心的老艺人们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 2016年 2月 7日登上了猴年央视春晚的舞台。让老 腔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又一次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使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 迸出的火花,让人们感受到了 “ 老腔 +摇滚 ” 带来的欣 喜。为了使歌曲更具传承性和民族性,华阴老腔一 声喊歌词仍以老腔古文为主,唱出了老百姓对祖国 的赞美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的人民

9、所具有 的豪迈之情、喜悦之情: “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 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 一声喊。 什么样的山是最高的山,什么样的川是 最宽的川,什么样的土是最美的土,什么样的天是蓝 格莹莹的天?汉子的脊梁是最高的山,母亲的胸怀是 最宽的川,故乡的田园是最美的土,民心里装着蓝格 莹莹的天 咱盼了一天又一天,咱盼了一年又一 年,咱盼了一辈又一辈,盼得那巨龙把身翻 看今 天,长风正破浪,沧海挂云帆,梦想架 起那七彩虹,架 起那彩虹就接云天。 ” 这种在老腔基础上的 “ 喊 ” ,喊 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如同一股暖流流入人们心间,喊 出了人们渴望已久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 对

10、 “ 中国梦 ” 的期待和向往,赋予了歌曲满满的正能 量。这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歌词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心 灵为之震撼。 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 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音乐文化就是指各地区、 各民族的人们自古以来在本地区本民族传统历史 文化上创造的能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具有地 方民族特色,在民间形成并 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 乐。如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曲、歌舞音乐、戏曲音 乐、说唱音乐等。这些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从 山村到城镇为广大人民所有,遍及社会各个层次的 人群。另外,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民族 音乐文化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

11、们多是取材于民 族音乐文化,并吸取民族音乐文化的成分,均是以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各自的基础发展形成的,这些音 乐带有强烈的民族音乐文化乡土性、即兴性的特 征。民族音乐文化从劳动人民真挚的情感出发,其 丰富的音乐内涵、带有各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被各 族人民喜爱。在几千年的中国文 明史中,劳动人民 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 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 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w 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与创新 以前华阴老腔是以皮影戏的形式进行演出的很 小的戏曲剧种, 2001年党安华 ( 华阴文广局的工作人 员)主张将华阴老腔这门传统的民间音乐与皮影

12、艺 术剥离,让老腔皮影戏从原来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的艺术表现形式,改为现在不仅闻其声而且见其人 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加入了手持纺锤的女性角色,并 把它推向舞台。谭维维和华阴的老艺人们正是有了 这种创 新精神,才能将华阴老腔一声喊演绎得如 此精彩。华阴老腔一声喊传承了中国民族音乐的 元素,将中国民族音乐和摇滚乐相结合,谭维维用高 亢、充满力量的女嗓搭配华阴老腔艺术家们的独特 唱腔、伴奏乐器,将民间传统乐器月琴、梆子、风铃、 板胡、低音二胡,甚至板凳与电声乐器进行碰撞,让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与摇滚、农村与城市共同 带来的震撼。这种 “ 民谣 +摇滚 ” 表演内容和形式上的 创新,给人们带来的是新

13、时代的混搭美,不仅冲击了 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了人们的听觉,惊艳了全国亿万 观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表演形 式是对中 国民族音乐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创新,引领了民族音 乐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五、 传统媒介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促进作用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中,音乐传文化 播 研究 XINWEN AIHAOZHE (2016-8) 62 礞班走 承的主要方式有:血缘社会的口头传承方式、地缘社 会的书面传承方式、信息社会的新媒介传承方式。 ” 5 口头传承方式即口 口相传,是血缘社会的产物,是人 类早期主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因为在血缘社会,人们 的生产力极低,口头传承就是最有效、最直接

14、的传播 方式,口口相传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一直以来主要的 传承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地缘社会时期产 生了新的传承方式 书面传承。随着记谱法的出 现,人们将民族音乐文化以不同的记谱方式进行音 乐的传承,然而这种传承方式只占民族音乐文化的 一部分。在地缘社会时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有 相当一部分靠的是口头传承,这是因为许多民间老 艺人不懂得记谱法。 人类社会在进入 20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得到了 巨大的发展,可以对客观世界进行真实记录和再现 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 介方式成为信息社会 主要的传承媒介。 六、新媒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促进作用 进入 21世纪以后, “ 新媒体 ” 成为传播领

15、域的时 尚、热门词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新媒 体时代的到来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新媒体中传播 媒介的便捷、多样、高效等特点为文化领域的传承、 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变革,新媒体使每个人都 能参与到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博 客日记、微信等形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体验、 观点等。如今,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 们接收社会信息的重要方式,新媒体使人们不再受 直播时间的 限制,并且根据新媒体个性化的优势,人 们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随时随地进行观看。互 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又一次给中国 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民族音乐文化的 传承进一步突破时空界限而

16、能够全方位、立体式传 递。 2016年 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 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亿,互联网普及 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可以看出青年人是新 媒体的中坚力量。要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帮 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青年人 +新媒 体 ” 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有 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无论是华阴 老腔一声喊还是给你一点颜色,谭维维和老腔艺 术家们将民族音乐与重金属摇滚结合在一起,既是 对民族音乐的传承

17、,又是对民族音乐的创新,让人们 既可以听到古老的民族音调,也可以领略到现代摇 滚音乐的风采。这样具有传承和创新意识的音乐作 品,是信息社会新媒介传承方式给民族音乐文化带 来的勃勃生机。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 彩,以往由于传播途 径受限,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不高。如今民族音乐文化 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图文并茂、音视频即时传播、不 受限、互联互动、多渠道传播等特点,将民族音乐文 化的民俗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等特性体现出 来,依据现代民众文化娱乐需求,科学地展示其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提升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 大众群体中的认知度,让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走进百 姓生活,不仅有利于激发人们对民族音乐的

18、热爱,而 且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使每个 人都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对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 展和创新都会起到积极的推 动作用。在如今新媒体日新月异的时代,利用新媒体 广泛的传播渠道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服 务,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向多元化、全 方位、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应借助 新媒体的力量构建其现代化的传播模式,搭建多种 多样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平台,让中国民族 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国际上 发扬光大。 本文为 2015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传承研宄 ” ( 编 号 :2

19、015BYS013)和 2015年河南省软科学计 划项目 “ 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民族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 ” ( 编号: 1524004103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培民 .华阴老腔 一 声喊火遍大江南北华阴市 30万元重 奖华阴老腔 N.华商报, 2016-02-16. 2 张殿元 .新媒体文化之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创新新闻爱好 者,2016(4). 3 摇滚北京音乐网 EB/OL.http :/ 1085.html. 4J王新乐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J.音乐时空, 2015(5). 问丁静 .西安鼓乐传承方式的当下思考卬 .四川戏剧, 2010(5). 61黄娟 .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 tn.新闻爱好者, 2016(4). (作者为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编校:董方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