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共2235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8768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共2235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共2235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共223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共2235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共2235字)一种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医用胶布固定内科护理吸氧管。方法通过对吸氧操作流程的研究,根据现医疗设备的功能、结构特点,结合吸氧操作用物的组件及临床操作规范来进行组装设计。结果内科护理吸氧管研制成功后适用于临床各个科室的吸氧操作。结论内科护理吸氧管可将吸氧操作流程在规范的标准上节省组装程序,从而降低对病人面部的束缚,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效避免出现滑落的现象,提高供氧的安全性,减少护士的工作程序,降低职业疲劳。关键词:内科护理;吸氧装置;职业疲劳氧气不仅是救护车中必备的急救物品,也是科室转运危重病人的必备物品1。

2、氧气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物质,缺氧可导致体内代谢异常和生理功能紊乱,严重者可致重要器官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吸氧在临床上对手术病人、危急重症病人非常重要,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2。对许多重症病人,需长时间吸入氧气,因此病人十分希望能吸入舒适度高的氧气以减轻其痛苦。有研究指出:温度和湿度较低的氧气进入呼吸道容易导致呼吸道干燥、鼻黏膜干燥充血、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使支气管内的细菌繁殖引起黏膜炎症以致溃疡,更因为增加护士的工作程序增加了职业疲劳3。1材料与方法1.1结构材料此设计采用聚乙烯塑料。1.2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吸氧装置,包括呈柔性的环部,与环部一体式连

3、接的鼻罩,固定在鼻罩上的氧气管;环部对称设置两个形成通孔的挂耳环,鼻罩内部形成用于两个夹持鼻梁的弹性夹板,氧气管的一端形成接头,另一端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柔性氧气支管,柔性氧气支管的末端形成弯曲段,柔性氧气支管贯穿弹性夹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佩戴在病人头部,并通过2个挂耳环悬挂在病人的耳朵上,避免了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氧气可通过两个柔性氧气支管向病人的鼻孔内实现输送,从而降低了对病人面部的束缚,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有效避免了出现滑落的现象,提高了供氧的安全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吸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呈柔性的环

4、部1,与环部1一体式连接的鼻罩2,固定在鼻罩2上的氧气管3。所述环部1对称设置2个形成通孔12的挂耳环6,所述鼻罩2内部形成用于2个夹持鼻梁的弹性夹板,所述氧气管3的一端形成接头4。该接头4包括鲁尔接头或者快拆式快速接头,并优选为快拆式快速接头。通过该接头4可与病人病床床头上所预留的吸氧终端连接,以向氧气管3中输入氧气。同时,该氧气管3的另一端形成2个对称设置的柔性氧气支管7和8。1.3使用方法环部1可由医用硅胶或者橡胶制成,以实现可弯曲的效果。环部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环部1的内径为18cm20cm。病人的头部可穿过环部1,并将耳朵塞入挂耳环6的通孔12中,以实现悬挂与固定效果。弹性夹板14

5、与弹性夹板15共同形成收容鼻梁的凹槽13,该凹槽13呈上窄下宽的结构。然后,将鼻罩2扣合在病人的鼻梁上,并通过弹性夹板14与弹性夹板15共同夹持鼻梁。鼻罩2整体采用医用硅胶制成。柔性氧气支管7的末端形成弯曲段9,柔性氧气支管8的末端形成弯曲段10。弯曲段9与弯曲段10对向弯曲,并可延伸入病人的鼻孔内部。由于存在弯曲段9与弯曲段10,因此减少了氧气向病人鼻孔内输送时的冲击力,提高了病人输氧时的舒适度。同时,柔性氧气支管7贯穿弹性夹板14,柔性氧气支管8贯穿弹性夹板15,实现了柔性氧气支管7及柔性氧气支管8的可靠固定。同时,该环部1为实心结构。环部1向下凸伸设置半圆形的托板5。托板5的内侧凸伸设置

6、半圆形的防滑垫11。当病人佩戴该内科护理吸氧装置时,可通过该托板5及防滑垫11对病人的枕部起到承托与防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病人佩戴该内科护理吸氧装置的舒适度。2优点本实用新型内科护理吸氧管结构简单,可佩戴在病人头部,通过2个挂耳环悬挂在病人的耳朵上,避免了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氧气可通过2个柔性氧气支管向病人的鼻孔内实现输送,从而降低对病人面部的束缚,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效避免出现滑落的现象,提高供氧安全性。参考文献:1阮丽丽,刘琪希,恩慧.一种多功能氧气袋连接管的制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8):187188.2张子云,谢庆国,沈美芳,等.一种数字化智能吸氧装置的设计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31(2):47964800.3熊秀云.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疲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2):3638.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