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诗意.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244084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的诗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岳的诗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岳的诗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的诗意.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岳的诗意望岳的诗意 望岳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 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

2、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诗意: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却紧紧围绕诗题 望岳 的 望 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

3、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 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 ,就是 到底怎么样呢? 夫 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 夫 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 齐鲁青未了 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 崔崒刺云天 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

4、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 青未了 的注脚。一个 钟 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 阳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 阴 (山南水北为 阳 ,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 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 割 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

5、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 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 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写诗

6、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 是唐人口语,意即 一定要 。如果把 会当 解作 应当 ,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 望 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 望 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