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小伟.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422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小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小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小伟.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经济第32卷第5期(2016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5(May 2016)我国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 q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td,伟1,2,王卫1,单永娟2,王顺新2(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化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16;2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200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权威的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文章运用此数据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4种大气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和各自排放量与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去除比

2、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科学判断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与人均GDP呈负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呈正相关。烟尘和工业粉尘对去除比变化最为敏感。关键词:经济发展;大气污染物;库茨涅茨曲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6)05165-05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ofOur Country:Based on the First Survey

3、 about the Pollution SourcesWANG Xiaoweil一,WANG Weil,SHAN Yongjuan2,WANG Shunxin2(1Hebei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 0500 1 6,China;2Hebei WomenS Vocational College,Shijiazh

4、uang Hebei 05005 1,China)Abstract:At 2007our country starts the first survey about the pollution sourcesIt iS the most precise date of PollutionSourcesIn order to iu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r Pollutant emissions,the article not onlyUSeS the sum emissions of SO”NOY、smok

5、e dust and industrial dust emissions,but also each emission to analyz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issions and per capita GDPand industry ratio,energy consumptions per GDPremoval ratioThe results indicate:the emission of air pollutant iS in inverse proportion of per capita GDPin direct proportion

6、to secondindustry ratio and energy consumptions per GDP The smoke dust and industrial dust are sensitive to removal ratioKey words:economic development;air pollutants;Kuznets curve:the first survey about the pollution sources1引言 2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

7、是近几年困扰北方的雾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这也引起国务院、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2月,环保部、国家统计局以及农业部共同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普查公报显示在大气环境污染、雾霾天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研究经济发展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析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水平关系曲线的形成原因,为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21国外研究国外对于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Krurger【11在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效应分析中,证明了一些环境污染排放物与经济增长的倒

8、“U”型曲线关系,并把这种关系与库茨涅茨曲线口1相比较,提出了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在此之后,大量对收入与环境之间的实证研究涌现。一些国外学者p5j通过研究证明了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的存在,另外,还有一些国外学者陋8】发现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一些领域是不存在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呈现“U”型、“N”型、倒“N”型等不同关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土地利用的京津冀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模拟研究”(41471091)作者简介:王小伟(1980),女,河北唐山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变化与土地评价研究;王卫(1958),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变化科学研究。通讯作者

9、:王卫E-mail:wangweimailhcbtueducn165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5期(2016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5(May 20 1 6)22国内研究国内的环境问题研究相对较晚,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对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彭水军、包群p通过19962002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加入了产业结构、科研经费投量等变量对省级层面的工业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污染关系进行了验证。刘金全等【l伽对中国29个省区19892007年工业废气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确定两者之间呈现出二次对数

10、线性的关系。郭军华、李帮义【l”在对中国29个省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表明工业废气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协整关系。李达、王春晓【121对中国的30个省市从1998年到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3种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分析解释变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国内在研究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污染关系的过程中主要是验证其在中国省级的具体状况以及某些行业的适应性,从面板数据的角度研究的较多,而对省份内部的研究主要是江苏ml、河北】、广东和贵州151、新疆16】。对于个别城市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进行研究的地区有北京D7、铜陵18】、西安19】、广州、佛山、肇庆201、烟

11、台2u等。还有个别学者从工业发展发展角度对工业发展角度进行了研究2223。国内一些学者还尝试不同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宋涛等【24】采用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19892005年四种环境污染指标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予以研究。王立平等瞄1引入空间相关因素,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包群、彭水军口卅利用联立方程组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还有部分学者利用最dx-乘法分析了经济增长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文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实证研究大量涌现,由于数据类型、污染物的选择、国家地

12、区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仅用单一指标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不充分的,需要采用复合指标进行研究,应考虑能耗、产业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3模型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建立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国内学者有关大气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及工业粉尘四种物质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以单位GDP排放量作为衡量大气环境污染的衡量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因素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应包括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技术进步

13、三个因素。因此,建立大气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为:I=Po+届G+屈B+屈五十屈Pf+(i=1,2,甩)(1)式中,代表第i个省份的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用单位GDP排放量来表示,单位均为吨亿元;Gi代表第i个省份的人均GDP,人均GDP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与总人口比值表示,单位为元人:是产业结构变量,代表第i个省份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E是单位GDP能耗变量,代表技术进步状况,用单位GDP能耗来表示,单位是吨标准煤万元;Pi是政策强度变量,代表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严格程度,用大气污染物的去除量和排放量的比值一去除比来表示,U,是随机误差项。本文所采用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去除比来自于

14、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由于西藏地区数据不完整,所以选取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份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其余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考虑到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及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需要,对上述指标取自然对数,且不会改变数据的原有性质。由于第二产业比重和去除比已无量纲影响,所以无需取对数,则对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三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则模型变形为:hat,=po+_BLlnGi+8乒【慢i+p3Ii+p4Pi十u(扛l,2,30) (2)4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41总量排放模型分析利用2007年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根据拟合度和显著

15、性来选择方程。研究中应用统计软件SPSSl90对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的对数与人均GDP的对数、单位GDP能耗的对数、第二产业比重和去除比进行回归检验。由于SPSS软件能够容忍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当多重共线性超过容忍度时,会将因子自动剔除,所以不必再次对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回归检验的过程中运用逐步回归法,首先对人均GDP对数进行回归分析,然后逐次引入单位GDP能耗的对数、第二产业比重、去除比3个影响因子,分别得到4个模型,具体见表l。表1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通过模型拟合发现,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调整后的R2均符合大于O7的要求,其中模型3调整后R2为0908,拟合度最好,

16、且F检验和t检验均符合要求。166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5期(2016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5(May 20 1 6)表1经济增长对大气污染影响的检验结果 表2经济增长对四种大气污染物影响的检验结果模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4984 8463 8698 10041C (6649) (6541) (9232) (5496)1399 0345 0504 05121nG(10387) (一2692) (5116) (5152)l172 0958 0942lnEi (7911) (8265) (7985)2899 2893It (5005) f4

17、968)1374Pf(-0860)Adj-R2 0787 0826 O908 0907F 107899 69613 96094 71533Sig 0ooO OooO O000 OooO模型4虽然调整后的殿只比模型3低了01,但去除比只的t检验不通过,因此模型3的拟合结果最好。则回归方程为:lnYf=869805041nGi+09581nEi+289 (3)由此可见,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经济结构的重型化趋势将对环境质量产生更大的压力,随着单位GDP能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去除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8、影响作用不明显。42四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模型估计2007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共计6 049008万吨,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多,占总排放量的3835,氮氧化物次之,占2972,烟尘占1929,工业粉尘占1264。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多的省份是河北省,山东次之,山西第三【27】。各地具体排放量见图l。大气污染物捧放量(万吨): -。 。:。、; : !j 。:图I我国各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置及组成利用2007年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与工业粉尘的单位GDP排放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利用SPSSl90分别对4种污染物的单位GDP排放量的对数与人均GDP的对数(1nG,)、

19、单位GDP能耗的对数ONE,)、第二产业比重()、4种污染物分别的去除比(Pi)做回归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1)二氧化硫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硫排放模型中,人均GDP、第二产模型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烟尘 工业粉尘8070 5487 24757 17228C (6034) (6262) (4934) (4678)0540 0265 O631 0890InG, (-4229)(3864) (一2891) (4751)l029 0825 0929 0746lnEi (6252) (7651) (5890) (2929)2906 2237 3386 4003正(3532) (415

20、0) (4317) (3263)17149 7855Pi (一3425) (-2181)Adi搿 0846 0868 0882 0796F 54029 6437l 54937 29232Sig O000 OOoo OOoo OOoo注:表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业比重、单位GDP能耗3个解释变量在统计上显著,解释变量去除比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拟合曲线方程为lnY_=807005401nGj+10291nEf+2906I,。人均GDP与二氧化硫排放成正比,人均GDP每增加1,二氧化硫排放下降0540。单位GDP能耗和第二产业比重与二氧化硫排放正相关,这两个解释变量各自增加1

21、个单位,将分别导致二氧化硫增加1029和2906。由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可知,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硫中,95都是来自于工业,其中二氧化硫产生量最大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42;其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12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041,因此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应主要从这些行业入手,加大行业对科研的投入,采取实施脱硫技术、改进燃煤技术、寻求新能源等方法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2)氮氧化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氮氧化物排放模型中,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3个解释变量在统计上均显著。解释变量去除比对氮氧化物的排放统计上不显著。拟合曲线方程为

22、lnY,=548702651nGi+08251nEl+2237,。人均GDP与氮氧化物排放成正比,人均GDP每增加1,氮氮化物排放下降0265。单位GDP能耗和第二产业比重孑二氧化硫排放正相关,这两个解释变量各自增加1个单f-Z,将分别导致氮氧化物增加0825和2237。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3个控制变量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对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途径。第二产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户。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强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及环渤海地区、华东各省及广东省。北

23、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等省的工业氮氧化物区域排放强度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倍、89倍、42倍、3。7倍、33倍和57倍。因此降低上167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5期(2016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5(May 2016)述地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比重,对行业进行污染控制和技术革新,提高氮氧化物的去除比,将降低全国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3)烟尘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烟尘排放模型中,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去除比4个解释变量在统计上均显著。拟合曲线方程为ln巧=247570

24、6311nG。+09291nE。+338H17149Pi。人均GDP、去除比两个控制因子与烟尘排放成反比,人均GDP每增加1,烟尘排放下降0631。去除比每提高1,烟尘排放量明显下降17149。单位GDP能耗和第二产业比重与烟尘排放正相关,这两个解释变量各自增加1个单位,将分别导致烟尘增加0929和3386。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去除比4个控制变量中,虽然烟尘的排放量对去除比的变化最为敏感,但目前我国烟尘的平均去除比已经达到98,提升幅度有限,所以减少烟尘的排放可以从只能从降低单位GDP能耗和降低第二产业比重2个方面入手。(4)工业粉尘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工业粉尘排

25、放模型中,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去除比4个解释变量在统计上均显著影响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因此,拟合曲线方程为ln,#1722808901nGi+07461nEf+40037855Pf。人均GDP、去除比两个控制因子与烟尘排放成反比,人均GDP每增加1,烟尘排放下降0890。第二产业比重和单位GDP能耗与工业粉尘排放正相关,这两个解释变量各自增加1个单位,将分别导致烟尘增加0746和4003。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去除比4个控制变量中,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对去除比的变化最为敏感,敏感系数为7855,所以减少工业粉尘的排放除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和降低第二产业比重两

26、项措施外,还可以增加工业粉尘的去除比。目前,我国工业粉尘的去除比已达到95,大部分的工业行业都能够很好地除去排放物中工业粉尘,但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粉尘去除比仅为339、367、472、429,因此,加强对上述行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业粉尘去除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工业粉尘的排放量。5结论本文基于2007年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的截面数据,对4种大气污染物与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去除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1)在我国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模型中,人均GDP指标与污染物排放量呈负相关,与库茨涅茨曲线倒“u”型不

27、符。这是由于近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至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2170元,已经超过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的12 670元的倒“u”型的转折点,因此,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单位GDP能耗两个指标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成正比,因此,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将有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同样受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比重、去除比的影响。因此保持适当经济增长、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比重、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去除比将降低其各自的排放量。但4种污染物的排放主要受行业和行业地区分布的影响,因此

28、降低4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应对污染行业进行重点监控,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政策。通过技术革新、新能源开发和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等措施降低行业污染物排放量。(3)大气环境质量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发生改善,它依赖于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环境政策的实施和技术进步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保持适当经济发展速度前提下,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技术的增强、政府环境政策的实施和合理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缓解大气环境恶化,降低大气中污染物的重要手段。同参考文献:1Grossman G M,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ahAmerican free trade ag

29、reemengt【R】Cambridge:National BureauofEconomic Research,19912Kuznets 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equality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55,45(1):1-28【3Carson R T,Jeon YMceubbin D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pollution emissions and income:US dateJ】Environment and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433-4504

30、Hung M FShaw D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Kuznets curve in Taiwan:A simultaneity model analysisJ】Human Capital,Trade and Public Policy in Rapidly GrowingEconomies:From Theory to Empirics,2004(2):2695Selden T M,Song D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Is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

31、tion emissions?【J】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 994,27(2):1 471626Vincent J RTesting for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ithina developing country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Economics,1997,2(4):417-431【7Kathleen M,Grafton R Q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anada:An empirical analys

32、i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l:197-2168Kaufmann R K,Davidsdottir B,Garnham S,et a1Thedeterminants of atmospheric S02 concentrations:Reconsidering168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5期(2016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5(May 2016)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Ecological Economics,1 998,25(2):209-220【

33、9】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8):31710】刘金全,郑挺国,宋涛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 性研究基于线性和非线性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2):981061l】郭军华,李邦义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协整关系研究基于1991年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29(2):28129312】李达,王春晓我国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7(2):43501 3】周曙东,张家峰,葛继红,等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排放关系研究基于江苏省行业面板数据J】江苏社会

34、科学,2010(4):22723214】蒋春艳,张振,王晓奕河北省城镇化与大气环境污染相关性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15【15】陈向阳,黄艺俊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广东省和贵州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4(1):9910616】梁江艳,马海霞新疆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4):727617】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2):239246【1 8】潘习平,沙景华,张宏亮铜陵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

35、说【J】资源与产业,2014,16(1):121126【19】薛东前,闫萍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关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6):172320吴丹,吴仁海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VAR模型分析基于广州、佛山、肇庆经济圈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4):88088821文lJ坤,刘贤赵,常文静烟台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计量技术的检验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9291936221:E婷婷,方涛工业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32(2)

36、:212623李斌,赵新华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 1,37(4):11212224宋涛,郑挺国,佟连军基于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地理研究,2007,26(3):56957625T立平,管杰,张纪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6):81882526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27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

37、l:104130(责任编辑:朱莉丽)和环境保护,追求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生活提高,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者一体的共赢,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雾霾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突出、资源相对紧缺,生态安全问题被提出,又因为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和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所以基于生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当今经济社会需要。本文在概述生态安全基础上,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以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探讨了生态安全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层次模型,基于生态安全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相关理

38、论,分析了生态安全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相关因素,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F五位一体”模式、“三维一体”模式和“三生共赢”模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生产、生态、生泞三生共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同参考文献:1陈星,周成虎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8202】赵艳荣,叶陈毅,李响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2(9):3538【3】李晏墅,周稀卿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模型基于演化轨迹及机理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9124Hilson GCorporate Social

39、Responsibility in the extractiveindustries:Experience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ResourcesPolicy,2012(2):1311375】肖维歌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动力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10(22):7576【6】杜兰英,杨春方,吴水兰,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1):95987Lioui A,Sharma z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Disentangling direct and indirecteffec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32):100一111【8Goering G E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rketingchannel coordinationJResearch in Economics,2012(2):1421489】单泪源,李果,陈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159163(责任编辑:国怀亮)169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